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

在四海商行成都府分行上下鼎力協助下,孫克敵上任之初諸多施政舉措,被意義貫徹落實了下去,並且有些項目很快便取得了受益。

聽從官府號召的衆多農戶大面積種植油菜喜獲豐收,大量油菜收割完畢後被送到官辦榨油廠,然後當場以市價收購,並且全部是現銀結算,全部算下來,農戶們每畝地種植油菜的收益比種植糧食還要豐厚不少,這讓那些耍小聰明的士紳們懊悔不已。

而接下來的一幕讓這部分士紳更加難堪。

在當年夏糧收穫之後,按照最近幾年的習慣,他們會把陳糧按每石三錢的價格出售給四海酒業,或者直接賣到官倉裡,可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不管是四海酒業還是官倉,全部拒收他們的糧食,理由是他們的糧食都已腐爛變質。

這些士紳們此時都已經明白,這是因爲不聽縣太爺的號令,被人家給擺了一道,人家這是立威呢。

可就算知道事情的原委,他們也拿孫克敵毫無辦法,只能忍氣吞聲把成千上萬石的糧食重新運回到自家倉房裡。

現在大明到處不缺糧食,在物產豐饒的蜀中地區,糧食更不是什麼稀罕物。

農戶們家家都有足夠的存量不說,四川盆地溫暖溼潤的氣候下,田地溝渠裡的魚鱉蝦蟹、黃鱔田螺到處都是,自家田間地頭的瓜果蔬菜也是緊着吃吃不完,這些可都是能充飢的好食材。

鄉村裡七八歲的娃娃放學後去田野裡走一遭,誰還不用草繩提溜着幾條鮮魚活鱔回家打牙祭?

縣城裡的糧店每石稻米才一錢左右,士紳們自家開的糧店也不敢私自擡高售價,一是有四海商行平價糧店在那擺着,二是你只要敢哄擡糧價,當天就會被錦衣衛百戶所給查封掉。

這部分士紳也不敢去找什麼門路來壓制孫克敵,人家可是有個首輔親爹,哪怕你找到四川巡撫出面,人家也可以擺都不擺。

人家身爲知縣,發聲代表的就是官府,奧,你們不尊官府號令還有理了?

再說這也不是多大點事,不就是一夥自作聰明的人虧了幾萬兩銀子嗎?並且還是理虧的一方。

那個當官的會爲這點事給他們出頭?

說出來還不夠丟人的呢。

而與此同時,油桐和油茶的育苗栽種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經過兩名育苗行家的進行指導和培育,以油桐爲主的經濟作物在育苗成功後,開始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了種植。

爲了防止那些私心極重的士紳大戶,利用手中豐富的各種資源強佔坡地種植油桐,獨佔以後所產生的利益,縣衙對此出臺了新規。

油桐、油茶樹移栽、中藥材種植後,所有權歸屬於所在地的鄉村,將來所獲收益由本村全體村民按照人頭均分,不分男女老幼均可取得。

其日常料理由本村擔負,各村可按具體栽種數量,從村中僱請不等之人數予以照料,其報酬按每月三錢銀子給付。

任何人不得私自非法佔用坡地栽種此類作物,違者以盜竊公物罪論處。

這條新規的出臺,再一次澆滅了一些鄉紳大戶試圖霸佔其中利益的圖謀之心,也是孫克敵對鄉紳們的再次警告,自此之後,只要是縣衙裡發佈的任何章程,雙流縣的士紳大戶們都是老老實實地遵照執行,再也無人做出陽奉陰違的舉動。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幾年下來,雙流縣不管是鄉紳還是普通農戶們,都從這些章程中獲益匪淺。

在經過充分的輪種歇養後,原先已有些板結的土地重新變得鬆軟肥沃,不管是種莊稼還是其他農作物,產量都比之前有了較爲明顯地提高,各家各戶單單是種植油菜大豆每年所獲收益,早就遠遠超出了售賣糧食的收成。

要不是後來縣衙的強力壓制,大多數農戶們已經不願再種莊稼,而是更願意種植油菜大豆之類的經濟作物了。

經此種種,孫克敵在雙流縣的聲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管是士林官紳還是鄉下農民,都對這位年輕有爲的知縣欽服不已。幾年來吏部對雙流縣的考評也是最佳,這也讓縣丞楊哲元暗自欣喜不已。

這位有強大背景的知縣,五年任期下來後,必定是高升無疑,在此期間,只要自己表現的盡心盡力服,再輔以一些其他手段,那空下來的知縣之位,說不定也能輪到自己頭上。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在日夜操勞之中,彷彿是眨眼間,孫克敵就任雙流縣已有四年之久,經過他的實心任事和長袖善舞的外交手段,使得雙流縣從城鎮到鄉村,都發生了非常明顯的改變,全縣人口四年間也增加了兩千餘口,每年上交賦稅也呈現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

而孫克敵寄予厚望的經濟作物種植,也終於要在第四年見到成效了。

四年間,在各方面的配合下,全縣油桐、油茶、藥材等作物的種植面積達到了六千餘畝,這其中,油桐的種植面積佔了四千多畝。

而按照孫克敵的計劃,隨着育苗栽種技術的逐步成熟,未來五年內,雙流縣油桐種植面積要達到兩萬畝之多,將來總面積要達到五萬畝這個終極數量,其陸陸續續產生的價值將會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據孫克敵從四海商行得知,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尤其是造船數量的急劇上升,桐油的市場價格也是逐年攀升,今年,也就是崇禎二十四年,桐油市價已達到每斤四分左右,並且還在上漲之中。

要是以雙流縣現有四千畝油桐種植面積,每畝產油量取個低點,按四百斤計算,收購商最少也要給出兩分的價格,那就是每畝八枚銀幣,四千畝就是三萬二千枚銀幣的產值。

而隨着每年種植面積以及桐油價格的持續增長,雙流縣上下從中獲取的利潤也將會同步遞增。

要是孫克敵制訂的兩萬畝目標達成,按照現有價格算的話,也會給雙流縣帶來每年十六萬枚銀幣的收入。

要知道,孫克敵到任前,全縣上交賦稅也僅僅只有四千兩。

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
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