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

“盧卿此言甚合朕意,分兵乃兵家大忌,此爲明年出兵首要之意!另據朕所聞,奴酋自月餘之前便已遣兵征伐科爾沁、插漢等蒙古部落,不出所料的話,其意在獲取蒙古青壯以作擴軍之用;若不加以有效應對,待其幾年後形成戰力,官軍征討建州時將會付出更多之犧牲!因此,明年出征之事勢在必行!”

崇禎十年開春之後,皇太極不顧東北地區依然寒冷的天氣,下令滿洲八旗出重兵攻伐蒙古諸部,掠取人員牲畜、糧草物資,用以補充各種物資日見匱乏的所謂大清國。

這是四海商行上月提供來的情報。因爲八旗的攻略已經逐步向西部延伸,邊牆外的一些與四海商行有正常貿易的部落聞訊已經開始往西或北面遷移,以躲避建州八旗的搶掠之舉。

在朱由檢的授意下,四海商行在與這些部落的貿易中,也會爲其提供一些糧食、食鹽、中成藥、鐵鍋之類的生活必需品,這使得這些部落的日子逐漸好過起來。既然不用搶掠就能獲取物資,那幹嘛還要冒着生命危險和明人作對?

朱由檢已下令讓四海商行暫停與牆外蒙古人的交易,規避可能遇到的危險,並且讓兵部行文宣大、延綏等邊鎮,加強戒備,防範建奴可能的突襲搶掠。

“既是我皇已決意明年北征,臣作爲側翼主將之事已定,那還請我皇定下北征主帥,以使其早作謀劃,確定用兵之詳盡方略;臣意暫留京師,待我皇下旨定下北征主帥之人後便赴任宣大!”

盧象升是鐵了心堅決反對朱由檢親征一事,哪怕冒着惹皇帝不高興的風險也要制止此事的發生。

王承恩不由得對盧象升暗豎大拇指:盧大學士這是逼着皇爺表態呢。依照大學士立下的功勞,皇爺怎麼也得賣個面子給這位重臣,況且人家也是爲社稷安危着想,又不是爲了私利,皇爺連發怒的理由都沒得。

只要定下北征主帥,皇爺就沒理由親征了。

北征這等大事的主帥肯定是朝廷重臣,若是定了主帥你還要親征,那讓這位重臣尷尬不尷尬?

“啊,這個。。哈哈,北地乾旱已久,今日這場喜雨來的正當其時,呵呵!朕聞盧卿勇力過人,上陣所用兵刃竟有百餘斤之重,朕很好奇,此傳言真也假也?”

朱由檢打着哈哈岔開了話題:不是朕想親征,爲了這本書的爽點,朕也是迫不得已啊。

“我皇貴爲一國之主,豈能輕信坊間愚人之言!臣平日用百餘斤大刀打熬氣力,上陣時所用長刀不過十餘斤而已!既是我皇難以確定北征主帥之選,臣舉薦洪亨九擔任此職!論謀略決斷,其勝過臣數倍;陝西孫白谷可副之,其人沉穩剛毅、智謀深遠,組建之秦軍亦是精強無比;有此二人率軍北征,我皇可高枕無憂亦!還請我皇早日決斷!”

盧象升對朱由檢打岔的幼稚舉動根本不屑一顧,直接直言不諱的推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主帥人選,進一步向皇帝施加壓力。

其實盧象升的提議與朱由檢不謀而合,洪承疇與孫傳庭都是北征主帥的最佳人選。兩人的能力不相上下,但即將到任薊遼的洪承疇將會佔據地利與人和的優勢,加上其處事手段更加圓滑,比起爲人端肅、治軍嚴格的孫傳庭更加適合作爲大軍主帥。

若是由洪、孫二人掛帥出征,二人一正一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軟硬兼施之下,那羣武將還不得乖乖聽命。

陽武侯薛濂以及宣城伯衛時春將會作爲監軍與督糧道參與戰事,二人超然的身份能起到溝通並監視文官武將的作用。

雖說兩人在幾年間將京營整頓的初俱模樣,也展示出了不凡的能力,但朱由檢不會將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他們,畢竟操訓與真實的戰場有着本質的區別,一個細微的判斷錯誤也許就會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

至於參戰的各路官軍戰力來講,勇衛營與京營自不必說,這兩隻人馬都是紀律嚴明、聽從指揮的精兵;左良玉、賀人龍等將都在洪承疇麾下聽命多年,使喚起來也是得心應手;秦軍更是孫傳庭一手創建起來的強軍,白桿兵的忠誠和勇猛更是不必多言,這數只官軍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

儘管歷史上的賀人龍有丟棄主將率先逃命的惡名,但那也是在整個大明敗勢已成、大廈將傾之際,官軍上下人心渙散已經無法挽回的情形下發生的。從現世的表現來看,賀人龍、左良玉等歷史上名聲不好的大將,在整個剿滅流賊的戰爭中還是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並無很差的風評傳出,明年的北征他們也只是側翼和協從,不會影響到整個戰局的發展,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

看到盧象升阻止自己親征的態度如此堅決,朱由檢最終也不得不妥協,總得讓這位大忠臣下的了臺階不是?

“既是盧卿一力堅持,那朕也只好從善如流、罷了親征之念!盧卿所薦之人選甚是恰當,朕會使人知會洪、孫二卿,以便使其爲來年大戰早作準備!盧卿切莫外傳北征之事,以防被有心人偵知!”

“臣遵旨!我皇聖明!”

盧象升總算放下心來,既是皇帝親承不打算親征,自己總算可以安心前往宣大赴任了。

一旁的王承恩提着的心也是終於放下:皇爺現下已變得不再似從前那般多疑固執了。

在被朱由檢留下用過簡單的午膳之後,盧象升向皇帝告辭出宮,朱由檢一直送到了殿外,方纔站在殿門外的臺階上目送着盧象升離去。

崇禎十年的第一場雨一直下個不停,看着小黃門打着的傘下盧象升瘦弱但挺拔的背影,朱由檢猛地心頭一熱,揚聲喊道:“盧卿,珍重!”

明年開春,盧象升就將率領數萬騎兵橫跨數千裡深入敵後。此戰兇險異常,戰場上意外隨時都會降臨,朱由檢內心深處十分擔憂這位忠臣的安危,生怕這次是二人的最後一面。

已經行出數十步的盧象升聽到背後傳來的聲音,身形一頓,慢慢轉過身來,不顧青磚地面上積存的雨水,緩緩跪倒於地,衝着正在向他拱手施禮的朱由檢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起身一揖後走入雨幕之中,臉上的雨水摻雜着淚水慢慢滑落下來。

這場春夏之交的喜雨足足下了兩天,使得北地的旱情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雨停的第二日,官道上的地面稍幹,盧象升便帶着盧象同等人出德勝門,直奔宣府而去。

就在盧象升離開京師後的幾天,一隻二十幾輛馬車組成的車隊抵達京師崇文門外。當先開路的是幾十名頂盔摜甲的騎士,兩名騎士手持木牌馳在最前面,一面木牌上寫着“欽命督師薊遼”,另一面則上寫“東閣大學士洪”,即將督師薊遼的洪承疇返京陛見來了。

比起素來不喜排場的盧象升,洪承疇的入京則顯得高調異常。

其實這纔是大明官場中最正常的舉動。

一名七品知縣出行都要有人清道,身爲大明幾名有數的頂尖大學士,正一品的高官,你要是過分低調,說不定就有人說你心懷叵測。

深知官場中人心理的洪承疇自然不會犯下這般幼稚的錯誤,在親兵們的前呼後擁下,大名鼎鼎的洪亨九閃亮登場。

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十章 大戰4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
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十章 大戰4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