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

“據朕所知,宮內無論宮人還是淨身者,其晚年鮮有安享富貴安康者,大多以淒涼之境收場。你等也不是外人,都是自潛邸便跟隨朕之老人,朕知你等雖暫無後顧之憂,但難免有物傷其類之思!是也不是?”

朱由檢語氣溫和地詢問道。

“回皇爺的話,皇爺此言實是說到老奴等人的心坎裡了!老奴等人雖是貪財了一些,平日間對那些犯錯的奴婢也是手段狠辣了一些,可老奴等雖非常人,但卻良心未泯,也是深知衆多奴婢之苦!

只是祖宗訂下了諸多規矩,老奴等也是無力改變,有時也是生恐自己也落到那般悲涼之境地,想到那般情景,老奴等人心裡邊實是驚恐之極,生怕不能落個善終!唉!”

一直未曾出言的曹化淳接過了朱由檢的話題,一邊努力回憶着歷代權閹的結局,一邊低聲訴說着,說到最後眼眶不禁有些泛紅,王德化與王承恩二人也是頻頻點頭嘆息。

“曹伴無須如此!你們幾人皆是朕信任之人,只要你們對皇家忠心、於朝政上盡責,朕必會給你們一個善終!”

看到鬚髮皆白的曹化淳吐露心聲,朱由檢心中嘆息一聲後溫言安撫道。

“老奴等謝過皇爺恩典!老奴等雖是身有隱疾,但自小便知天地君親!對皇爺一家、對大明向來絕無二心!皇爺一家一直對老奴等視若家人,此番真情實意,老奴等自是能打心裡覺察的到!

只盼着大明能千秋萬代延綿萬載,老奴等也能跟着皇爺一家沾上些許雨露,如此便心滿意足了!”

聽到朱由檢的許諾之後,三人激動之下連忙跪下磕頭作響,以示謝過皇帝的恩典。

“起來吧,聽朕把話講完!”

朱由檢一邊說一邊回到龍椅上坐下,三人起身後連忙聚攏到他的身側。

“朕是這樣打算:宮中年老體衰之宦官,根據其個人所願,分別安插於京師之寺院、道觀抑或是養濟院中,由內帑爲其提供部分衣食所費,其餘花銷有其所居之處負擔。

若其離世後,也由內帑出資爲其尋地安葬,其日常生病所需藥費,宮裡也可爲其負擔。而若有欲歸還家鄉、與家人團聚者,其路費所耗宮裡也會有所承擔,朕如此打算,幾位伴伴可有異議否?”

“皇爺!嗚嗚嗚嗚~~~皇爺乃天帝之子,日理萬機之際,竟能爲萬衆下賤之人做如此精細之慮,老奴實是,,,嗚嗚嗚~~”

“皇爺!老奴代宮中萬千奴婢謝過皇爺之大恩大德!老奴惟願皇爺一家福壽安康,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皇爺,老奴自信也是博覽詩書之人!老奴覺着,自有始皇帝至今,這天下從未有如皇爺這般仁慈之天子!老奴此生能有幸伺候皇爺,也不知是祖上積了多少德才有此福氣!”

聽罷朱由檢的打算,三人相繼噗通跪倒與地磕頭出聲。

朱由檢這番爲身邊人設身處地着想的行舉,讓王德化幾人感動的無以復加,還沒有從剛纔傷感情緒中走出來的曹化淳更是痛哭流涕。

他們都是宮中的老人,對於歷代宮中秘聞所知甚詳,再加上親眼目睹了衆多年老體衰的太監,最終在無人問津的情形下悄無聲息的死去,心裡難免會有兔死狐悲的感受。

但這一切都是祖宗定下的規矩,歷代以來儘管有不少權勢滔天的宮中大鐺,就算想改變這些,可終歸是有心無力。

歷代的帝王就算對他們再親厚,可畢竟是主人和奴僕的關係,對於奴婢的私慾私心,很多皇帝都會有意無意的不去計較,但若是有人敢蹬着鼻子上臉,那後果可想而知。

沒想到的是,今上不僅是待身邊人親厚,更是把宮裡的所有奴僕都視作了子民一般,竟然提出瞭如此細緻入微的關懷之策,這可真是千古未有之事。

可以想見的是,一旦皇帝這番舉動爲宮裡人所知,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跪地嚎啕、叩謝皇帝的仁心善舉。

“幾位伴伴起來吧,朕從未將宦官視作非常人等,在朕眼中,只要是爲大明效力、對皇家忠心者,不管其身份地位,朕盡皆一視同仁。對了,朕還想起一事。”

朱由檢聞言安撫幾句後,三人陸續從地上爬起身來,曹化淳仍舊時不時啜泣出聲。

“不知皇爺還有何吩咐?”

王德化深吸幾口氣,平復了一下內心的激盪之情,恭恭敬敬地躬身道。

“朕適才所言中忘記提起,願去養濟院養老、且在內書堂讀過書的,若有意與養濟院中擇孤兒教其讀書認字,宮裡自會出資給其配齊相應所需,此一點你等宣告時記得着重提一下,要記住,但憑自願,無須強迫!”

這一點是朱由檢突然之間想起來的,本着人盡其才的原則,他特意對王德化等人強調了一下。

出宮渡過餘生的太監裡面,有很多人進過宮裡的內書堂,有些太監的文學造詣甚至不比那些舉人進士差,這樣的人才若只是養老,未免有點可惜了。

京師養濟院在朱由檢的大力支持下已經開辦了六處,安置了約三千名孤苦無依、又基本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人員。

爲了方便養濟院裡的老弱婦孺互相幫扶照顧,按照朱由檢的指示,將這數千人分別安置,老幼婦孺結合,彼此之間也好有個幫襯。

當然了,養濟院也僱請了很多壯婦負責照顧這些被收留人員,但多一個幫手總不是壞事。

有鑑於養濟院中孤兒數量不少的緣故,朱由檢推出了這一計劃,目的就是讓這些漸漸衰老的太監能發揮最後的餘熱。

沒辦法,大明的讀書人太少,文盲率實在是太高。

讓這些一心科舉的讀書人去教書是完全不現實的。

現在只能採取這種零打碎敲的方式來推進掃盲事業的發展,畢竟文盲能少一個是一個,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看來還得想辦法吸引衆多讀書人投身於教育事業才行啊。

“皇爺放心!皇爺對奴婢們有天大的恩德,奴婢們豈能不知恩圖報?老奴等只需暗示說皇爺吩咐過,凡是能人盡其才、爲皇爺所託之事盡心盡力者,甚至會被允收留義子爲自己養老送終,相信那些有才分的奴婢們還不是趨之若鶩?嘿嘿嘿嘿!”

王德化先是恭謹地施了一禮,然後得意的說出自己盤算。

“哈哈哈哈!好你個王德化,此策實是深諳人心啊!如此雙管齊下,相信此事定能取得極佳之效!行了,今日朕就交代這幾件事,王伴、曹伴儘可去宣告便可!大伴,咱們去坤寧宮!”

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十章 預謀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二十八章 告捷
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十章 預謀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二十八章 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