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

崇禎二十五年末,因爲在任五年期間政績卓著,任期已滿的孫克敵以三十一歲的年紀,被吏部破格拔擢爲同知青州府,品級由從六品升爲正五品,距離四品高官已是近在咫尺,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五年之後不到四旬的他便可以邁入大明高官行列。

果真如此的話的,這是繼溫侃之後,又一位首輔之子被越品提拔,大明政壇另一顆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一時之間,朝堂上下對這兩位名臣之後的關注度再次增加不少。

雙流縣縣丞楊哲元被擢爲郫縣知縣,雙流主簿鄭源道被破格擢爲雙流知縣一職。

孫克敵被越級提拔的消息,是與皇明週報頭版頭條發佈的一篇,針對雙流縣全面而詳細的報道前後腳發佈的,通篇讀完這篇報道後,本欲對吏部這次任命表達不滿的某些官員集體陷入沉默之中。

這篇報道自然是在朱由檢授意下刊發的,目的就是用輿論來引導地方官員們,進一步開闊思路,以更加切實開放地舉措,發揮本地優勢,增加本地民衆收入,促進當地經濟多樣性的發展。

文章中列舉雙流縣五年來人口數量、經濟規模、上繳收稅額度、糧食年均產量、全縣民衆年收入、物價漲幅等等多項具體數據,以強有力地證據佐證了孫克敵五年間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孫克敵的五年任期內,雙流縣本地人口增加九千四百餘口,上繳稅收由崇禎二十年的四千餘銀幣增長爲兩萬三千銀幣,增長幅度爲之前的五倍還多,並且這個數字還將會持續增加。

崇禎二十五年,全縣民衆年收入比之五年前平均增加四倍有餘,農村農戶的年收入增加了近十倍,數萬農戶的收入遠超縣城市民,雙流縣也因此而一躍成爲四川布政使司最爲富裕的望縣,各方面綜合實力遙遙領先於其他同級縣府。

也就是說,雙流縣上繳稅收的鉅額增長,並不是建立在對百姓強加賦稅的基礎上達成的,而是以全面經濟發展實現的,當地百姓的收入也並未低於稅收的增長幅度,而當地平穩地物價也證明了民衆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截止到崇禎二十五年底,雙流縣種植油桐一萬六千畝、油茶四千畝、間種藥材十餘個品種,由於藥材藥性和成熟期不同,給農戶帶來的收益暫時還無法做出統計。

油桐所產生的巨大經濟價值是雙流百姓個人財富增長的關鍵原因,目前市面上桐油售價已達一錢左右,而桐油的發售價格也水漲船高,給當地農戶帶來了持續而穩定的收益。

文章指出,通過相關數據表明,海外市場對桐油的需求也是處在激增的態勢中,桐油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光明,朝廷應當制定相關政策,在雲貴川陝以及湖北湖南等布政使司大力推廣油桐種植,在增加稅收的情況下,提高民衆的收入,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在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異常的同時,雙流縣糧食及其他農作物的產量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勢頭,崇禎二十五年的糧食總產量達到創紀錄地三十六萬石之多。

五年來,在縣衙的督導下,全縣共開墾荒地三萬畝,糧食種植面積增加一萬畝,油菜、大豆玉米。紅薯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兩萬畝,這也爲當地經濟發展和物價穩定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除了這些附加值很高的經濟作物之外,雙流縣衙還出臺若干政策,鼓勵市民農戶養殖家畜家禽、開挖魚塘養魚鱉蝦蟹。

在糧食連續增產的情況下,大豆、紅薯、玉米等農作物成爲副食和飼料的觀念已被廣泛接受,正是在這些優質飼料作用下,本縣農副產品市場上的肉蛋雞鴨水產品貨源充足,也吸引不少商人前來大量收購後運到臨近的成都府進行銷售,這也成爲雙流百姓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在大力發展農業相關產業的基礎上,縣衙還陸續從四海票號貸款若干,建起了諸如飼料加工、舟車製造、蜀繡製造及印染、釀酒、食品加工等官辦作坊,這些產業的相繼投產,也將會給雙流帶來更多的稅收。

經過孫克敵等人五年的精心治理,雙流縣已經從一個單一農業縣向種養殖和手工業並舉的繁華縣城轉化,後續只要保持現在這種發展路線和勢頭,雙流縣將會超越江南富庶州縣,成爲大明境內全民富裕的典型代表。

自從現在的駙馬都尉錢穆當年發表在皇明週報上,對發展集體經濟的思考的文章後,內閣隨後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地方官府因地制宜,在轄區內城區及鄉村大力發展集體所有制經濟模式,以此來實現全民增收、徹底改善百姓收入不均衡的局面。

幾年來,在朝廷政策的推動支持下,不少有頭腦和眼光的官員也在本地開建了若干有特色的產業,帶動了本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增加了官府收入,也讓治下不少百姓受益良多,總體來說,效果還是不錯的。

但現在孫克敵執政雙流縣五年的政績,通過皇明週報這個唯一媒體,在全大明發布宣傳後,各地官府所取得的成就頓時黯然失色。

這也是朱由檢知會皇明報社對其政績進行全面報道的原因。

因爲早就知道孫克敵能力突出的緣故,加上有孫傳庭這位首輔老爹,所以朱由檢對大明這些表現突出的後起之秀格外關注,駐雙流的錦衣衛百戶所也定期將相關信息和數據送達紫禁城內,以供朱由檢御覽。

在看到這位首輔之子執政地方五年,便交出瞭如此驕人的答卷後,朱由檢也不禁讚歎不已。

一個溫侃,一個孫克敵,都是出身高貴的貴公子,以他們的身份,本不用如此拼命便可以有不錯的前程,但人家卻撲下身子踏實肯幹,以實際行動捍衛了父親和家族的名譽,這一點着實難能可貴。

以二人出色的能力和眼光,將來接班是板上釘釘之事,大明執政者後繼有人,這也足以讓朱由檢感到欣慰。

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章 皇莊3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九十五章 城內
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章 皇莊3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九十五章 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