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

“不知聖上招臣等入宮所爲何事?可是與朝廷新政有關?抑或是孫、盧兩位又遇到何等阻礙?

時值年關將至,各地官吏心思大都不在政務上了,此也是人之常情。

況新政推行不必急於一時,待年節過後,內閣自會行文各布政使司,要求各地務必於三個月之內徹底貫徹完畢,逾期未完結者,主官佐貳一併撤換,故而,還請聖上不必心焦。”

在衝着朱由檢行過揖禮之後,在發現皇帝的臉色與往常無異,心下感到奇怪的溫體仁暗暗地大口呼吸幾下,努力讓氣息恢復正常後拱手施禮,試探着把猜測到的皇帝有可能關心的問題做了簡單陳述。

由於最近大明各地局勢都非常平穩,除了兩位閣臣南下督陣辦差之外,各地官府上呈的奏報中,並無特別緊要之事發生,所以皇帝已經有數日不曾召見一衆閣臣了,閣臣們也難得的輕鬆起來。

但今天在快到午時的時候,宮裡的一名小太監忽然氣喘吁吁地跑到內閣,說是皇帝緊急召見衆位閣老,在看到這名小太監一臉焦急的神情後,閣臣們一邊暗自猜測,一邊匆匆趕來,年近七旬的溫體仁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了體力不支。

“今日召集諸卿前來,是因江南之地再次有大事生髮!大伴,給閣老們看座!順便將盧卿之奏報發於諸卿傳看!”

朱由檢此時的心情已經恢復平靜,並且心中也有了計較,在敏銳地觀察到溫體仁的身子似乎有些站立不穩後,隨即吩咐了下去。

數日之前他帶着王承恩前往內閣視察時也是一路步行,從乾清宮到會極門足足走了半個鐘頭,算距離的話,這一段應該有三四里地的路程。

這段距離對其他正值壯年的閣臣倒是無所謂,但對於快七十歲的溫體仁來說,這一路急趕確實有些吃不消,於是頗爲細心地朱由檢立刻吩咐給衆人看座。

不一會功夫,幾名太監搬來錦凳,衆臣紛紛施禮遜謝後坐了下來,王承恩走下御階,將盧象升發來的加急奏報交到了溫體仁手上。

盧象升的奏報很短,只是將自己遇襲之事簡略說明,並在奏報的末尾附上了幾名主謀者的名單,至於還有無其他涉案之人,因爲錦衣衛正在查證之中,所以並沒有具體情況的說明。

很快,這份奏報便被衆臣傳看完畢,隨後便回到了朱由檢身前的御案之上。

“啓奏聖上,我皇明立國兩百餘載,但從未有如此駭人聽聞之事生髮!

值此太平盛世之下,竟然有如此喪心病狂之徒,若是盧建鬥及江蘇兩主官不幸遇害,那必致天下輿論譁然!

此事影響之惡劣,已遠超前番松江府襲官案,老臣以爲,當以重典懲之!”

溫體仁面色沉重的率先起身施禮奏道。

文臣最忌憚的就是這種刺殺事件,一旦有人開了頭,那以後就會有人在身處絕境時效仿,真到了那個時候,整個朝堂就面臨着巨大的動盪,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後果不堪設想。

隨後一臉憤然之色的陳奇瑜也起身奏道:“啓奏聖上,臣觀此驚天之案主謀者,皆是食皇明俸祿數十載之人!

彼輩不思國朝養育之恩,悍然行此人神共憤之舉,爲一家之私利,竟欲以卑劣之行徑謀害國之重臣,臣以爲,除卻要對其人施以極刑外,還要往更深處掘之,以求將同黨一網成擒!”

陳奇瑜雖然自視甚高,並未把朝堂上大多數重臣放在眼中,但他對盧象升的赤膽忠心還是相當敬佩的,再加上兩人都是以文臣的身份統領過大軍,經歷過戰場上的生與死,所以心裡還是有惺惺相惜的感覺在。

沒想到的是,某些昔日的朝廷重臣竟然對這位舉世聞名的大忠臣下毒手,這種行爲比流賊還要惡毒狠辣,必須要以最嚴厲的手段進行回擊,將這夥人斬草除根,威懾其他居心叵測之人。

“啓奏聖上,前有松江府襲官,今有盧建鬥以欽差之身份被刺殺,臣以爲,如此連番行舉以使江南人等目無綱紀之心暴露無異!

臣附議首輔與陳玉鉉之議,對此事件當以最嚴厲之手段鎮壓之!”

楊嗣昌緊接着起身奏道。

隨後李邦華、侯恂、範景文三人也是各自起身,皆對此事的主謀予以強烈譴責,並附議前面幾人的建言。

刺殺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事已經大大超越了文臣們的底線,這是他們根本無法容忍的。

今天因爲動了你的利益,你就敢刺殺盧建鬥,那下次再有利益衝突,被刺殺的又會是誰?

這種卑劣的行爲比廠衛還要讓人憎恨。

廠衛雖然讓人討厭,但行事還是有規矩的,只要不觸怒皇帝,正常人根本不用擔心。

這次幸虧是久經沙場的猛人盧象升,若是換了在座諸人,現在怕是街坊鄰居都要到自家府上吃喪宴了。

“諸卿且坐。

此事就如諸卿所言,性質之惡劣已是觸犯了天條!實是天不容也!

謝某諸人既是飽讀經書,又是食朝廷俸祿,多年來巧取豪奪,家產可謂十分豐厚,但其對朝廷,對天下有何奉?

現今朝廷新政只不過是讓其承擔應有之義務,未曾想,彼輩便行此喪心病狂之事,足見其日常時便將自家之私利置於朝廷之上!

楊卿說的對!

由松江府襲官案,至南京刺殺欽差及官府主官一案,此兩案接連生髮,足以說明,江南已非朝廷之江南,實爲某些人之江南,此爲朕絕不容許之事!

爲懲前毖後,朕決議,此案之偵辦完全由親軍一力行之!”

閣臣們聽到皇帝最後的定論,便知道,這回皇帝是要大興牽連之事了。

撇開刺殺欽差一事太過惡劣不說,就單說遇刺的盧象升本人,朝堂上誰不知道,這是皇帝最爲敬重的重臣之一?

幸虧盧象升安然無恙,要是盧象升真的不幸身亡,皇帝一怒之下,江南怕是要有無數的人頭落地了。

帝王之怒,血流漂櫓。

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七章 皇莊3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章 佈防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
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七章 皇莊3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章 佈防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