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

眨眼之間時間來到了崇禎十年的八月,南四湖周邊災民們開墾的荒地中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即將成熟的小麥在熱風的吹拂下形成了一片金黃色的麥浪。許多災民放心不下,不顧天氣炎熱來到田邊地頭,用樹枝雜草搭起各種窩棚,像看護着寶貝一樣守着自家的莊稼,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喜悅憧憬之情。

雖然大部分田地都是生地,但由於得到了充足的澆灌和維護,加之天公作美,自播種直到現在也未發生洪澇之災,莊稼的長勢都非常的不錯,在乾熱風的催熟下,大約再有幾天左右小麥便會成熟了。看現在的情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將迎來一個好的收成,也會給災民們帶來更大的安全感。

雖然江北地區的農戶都是種植冬小麥,但南四湖地區溫潤的氣候卻是冬、春小麥都能適宜種植。去年因爲開荒時間過晚,冬小麥的種植期已經錯過,於是災民們在官府的幫助下,於三、四月交集時種上了春小麥。

“李先生,快進來趁熱嚐嚐,這是小兒剛從湖中打撈的黑魚,老漢我宰殺之後掏淨內臟、颳了魚鱗,用鐵鍋清水加上鹹鹽一燉,這魚香味隔着十步也能聞到咧!哈哈哈!”

隨着一聲熱情的招呼,穿着一身灰色布袍,正坐在一棵粗壯柳樹下歇息的李邦華笑着慢慢起身,撣了撣身上的泥土,邁步向十餘步外的一個農家小院走去,兩名便裝護衛緊緊跟在身後,一名身穿麻衣短打、年約六旬的老漢正笑呵呵地站在院門口迎候着。

李邦華自去年冬月奉旨來到濟寧州巡視後,這大半年的時間內跑遍了濟寧州的所有縣鄉,平日裡都是身着便袍走街串戶,深入到災民和當地農戶中進行尋訪,以期能得到百姓們最真實的情況和反饋。

經過長時間的探尋,李邦華雖然也從中發現了不少問題,但總體來講,在鞭子和銀子的雙重作用下,這次規模浩大的災民安置情況大體上非常的成功,一些細節問題雖然隨處可見,但總體上卻是瑕不掩瑜,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類似信陽州慘案的事例未再發生。

見此情景,李邦華不禁對皇帝制訂的務實之策欽服不已,此策確實能夠激勵和約束官吏之心,最大限度的杜絕了以往朝廷下撥的賑災錢糧被層層剝皮的惡行,使得救災錢糧基本能夠按實數發放到災民們的手中。

李邦華從督察院帶來的十餘名御史也是分作兩隊,一明一暗的來回巡視幾個州縣,更別提還有那些錦衣衛煞星的經常過問。

御史們觀察到的情形與李邦華看到的大致相同,由於朱由檢制訂了錢糧發放必須由錦衣衛、御史、戶部官吏加上當地官吏共同現場監督的規定,就算有人想趁機上下其手也根本沒有機會,所以貪瀆現象幾乎從未發生過。這在大明建國兩百年來是從未有過的景象。

兜兜轉轉中大半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大部分跟隨李邦華來山東的御史已經返回京師本職,並且會將各自的所見所聞以題本的方式呈送進宮,以供皇帝御覽。

有鑑於此前的題本規制較小,對於表述重大問題時無法加以詳細描述的弊端,朱由檢於去年將題本由每本六行、每行二十字的小本,改爲每本二十行、每行三十字的大本,並且就題本形式專門做了規定,要求上本官員少用生僻及典故,多用務實描述,不可滿篇空洞之言,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據,切勿盡是務虛清談。

其實這此御史們上題本也是個人表功的機會,只要在大量描述事實時,將自己的辛苦勞累委婉的表達出來,相信就會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一個良好地印象,也未將來的升遷打下好的基礎。

李邦華在巡視之事即將完結之時,心情放鬆之下也趁機探訪了周邊的人文古蹟,這一日在聽說微山島上有三賢墓之後,在將行蹤告知了錦衣衛之後,便帶着兩名護衛乘船來到了微山島。

所謂的三賢墓指的是微子、目夷、漢留侯張良三位先賢的墓地,但是否真的是這三位名人的埋骨之所實在是難以考證了。

簡單的瞻仰過三賢墓之後,李邦華順着湖邊遊覽了一圈,因天氣炎熱、護衛攜帶的水袋已經無水之故,正好看到路邊小院中有人在,李邦華遂舉步走進院中,討碗水喝的同時也想順便探訪一下這位老漢的想法。

現在正好是農閒時節,張老漢正在院子中的絲瓜架下歇息,家中其餘的大人小孩都去了湖邊,見到有生人上門,性情質樸的張老漢趕忙起身,先拿起石桌上的粗陶茶壺個幾個粗瓷碗給三人倒上白開水,之後忽然一拍自己的腦袋,擡腿疾步走進院子一角的飯棚下,須臾之間端着一個盛滿拳頭般大小甜瓜的柳條籃子回到絲瓜架下。

“這位官人,鄉下也沒啥好吃的,這甜瓜是自家菜園子裡種的,快嚐嚐!甜的很咧!這是老漢適才洗淨的,不髒的!”

張老漢熱情的招呼三人在絲瓜架下的幾個木杌上坐下,將放在石桌上的柳條籃子往李邦華面前推了推笑道。

“唔,確如老丈所言,此瓜脆甜爽口,確爲解暑佳品!老丈尊姓?今歲高齡?家中有幾口人?生計可還稱心?爲何稱呼我等爲官人?”

李邦華沒有客氣,放下粗瓷碗後隨手拿起一個甜瓜,並示意兩名護衛隨意。

咬了一口並誇讚幾句過後,李邦華隨口問道。

“嘿嘿!這位官人小瞧俺老漢了!從去歲起,這島上遣來許多外地災民,這官爺們也是來往不斷,這近一年的時日,俺見過的官爺比俺祖上合起來還要多出許多!您身上有一股貴氣咧,俺搭上眼一看就知道您肯定不是凡人!”

張老漢笑着回道。他很爲自己有眼力價兒而深感自豪,對李邦華的問題也忘記了回答。

“這位老丈,我家老爺問的話你還沒回話!且回話再說!”

一名年長的護衛語帶不滿的出言指責道。

“啊?這位官爺適才問俺啥?贖罪則個!老漢已是忘了!求官爺勿要怪罪與俺!”

護衛的指責讓張老漢的臉上笑容頓失,慌忙起身衝着李邦華打躬作揖道。

“老丈切勿害怕,吾只是與你聊聊尋常之事!張雲!你二人出去等候!”

李邦華安慰張老漢一句後吩咐道。

兩名護衛乖乖地起身後出了院門。

“呵呵,老丈且坐,不必與他二人計較!”

看着李邦華溫和的笑容,張老漢緊張害怕的心情逐漸放鬆下來,坐下後二人隨意的攀談起來。

在大體瞭解到張老漢一家境況比之往年更加好了一些後,李邦華的心情也更加好了起來。

隨着午時的臨近,李老漢的家人陸續回返,並且帶回了許多湖中特產,李邦華見時辰不早,便要告辭離開,但張老漢說啥也不肯讓他走,非得留飯不可。最後卻不過張老漢的盛情,李邦華只得答應在他家用過飯食再走,見其一家人開始忙碌準備,李邦華便來到院外的柳樹下歇息等候。

在張老漢家簡單用過飯食,張雲悄悄地將一個一兩左右的銀餜子放在了腳下的位置,然後李邦華辭別張老漢一家人,來到湖邊找到一艘擺渡的小船,與送到湖邊的張老漢揮手作別,乘着小舟返回了陸地。

三人下船後,張雲去碼頭一旁新開的車馬行僱了兩輛馬車,主僕三人分別坐上馬車向十幾裡外的微山縣城行去。

一個多時辰之後馬車抵達微山縣城,回到住了幾日的客棧沒多久,兩名錦衣校尉便找上門來。

“卑職錦衣衛校尉劉成、朱勤見過李憲臺,我二人奉我家李烈千戶之命特來稟告憲臺,據我司緹騎偵知,儲備於永濟倉之漕糧似有異常之況,而都察院馮御史卻稱其早就發現此間異常,現正與我司糾纏不下,李千戶特請憲臺移步濟寧主持此案!”

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七章 皇莊3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
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七章 皇莊3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