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戰2

全軍吃過飯之後歇息了半刻鐘時間,盧象升披掛整齊出了營帳,跨上五明驥,接過吳大定遞過來的長刀,一手倒持長刀,一手抓着繮繩,兩腿輕輕一磕馬腹,五明驥踩着碎步行進。

營前的空地上,五千名天雄軍將士隊列齊整,鬥志昂揚的注視着緩緩而來的盧象升,眼神裡都是愛戴敬佩之意。

對於這位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每次遇敵都衝殺在前,率領他們數百次大小戰鬥從無敗績的統帥,天雄軍自上而下盡皆欽服不已。楊茂功轉述的消息更是讓每個人趕到無比的振奮,從此之後,自己再無後顧之憂,陣亡也好傷殘也罷,朝廷都會拿出鉅額撫卹養其家小。

那可是一百兩銀子啊,省吃儉用的話,足夠一家數口人幾年的用度。何況還有永業田,是不交稅賦,可以傳給子子孫孫的田地啊。有了這些,自己就算沒了這條命也值了,換來的是家人以後更好的生活。

還有忠烈祠,陣亡者可以入祠享受祭祀,大明不亡香火不斷,這是多大的榮耀啊!想到這些,所有人的胸膛裡彷彿有一團烈火在燃燒,恨不得立刻衝進流賊陣營,將這些賊寇撕成碎片。

盧象升勒住戰馬,看着面前這些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面孔,感受到了他們高昂的士氣,心中既是自豪又是感傷。最早跟隨他的那批人中的很多人已經永遠逝去,這一仗過後,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會離他而去。但盧象升從他們的眼神裡沒有看到一絲恐懼,看到的是信任、尊敬以及對勝利的渴望。

盧象升並未說話,只是單手將長刀往上一揚,站在陣營前端的楊茂功攥拳單臂向上揮動,大聲狂吼:“萬勝!”隨即幾千人整齊劃一的怒吼響起:“萬勝!”“萬勝!”“萬勝!”,盧象升撥轉馬頭,率先出了營地,身後幾千將士按營伍四人一排成縱隊跟隨而出。

從另一營地出來的祖寬滿臉不屑道:“這些南人就會整花樣,真打起仗來,禁不起咱一個衝鋒!”

李重進則神色鄭重的看着整齊行進的天雄軍隊列,開口道:“大人,這隻隊伍有森然之氣,盧督帥帶的好兵啊!”

祖寬雖然嘴上不屑,但久經戰陣的他怎能看不出這是一隻精銳之師。只是他向來驕傲,認爲只有關寧鐵騎纔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銳,步卒再厲害也經不住大規模騎兵的衝擊,他不耐煩的道:“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看,等會戰陣上就知道了!”

李重進不再言語,只是騎在馬上神情肅穆的看着一列列天雄軍從眼前經過。直到小半個時辰之後,天雄軍隊列才全部過去。待天雄軍最後一排步卒幾乎消失在視線裡時,祖寬將手一揚,早就等的不耐煩的遼東馬隊,排成三列縱隊,在各自將官的帶領下催馬開始緩緩行進,祖寬和李重進等了一會,在親兵的隨扈下加入中軍開始前行。

盧象升並未在中軍行進,一直騎馬走在隊伍的前列,楊茂功、吳大定隨侍在其身側。

前路上煙塵滾滾,一小隊一小隊的夜不收往來奔馳,不斷將蒐集到的情報送來。

大隊行進了半個時辰左右,有夜不收來報,距離賊寇只有五里,流賊已發現了官軍來到,派出了大約百名騎兵圍攻夜不收。

盧象升果斷下令夜不收撤回,天雄軍只有一百左右的騎兵,夜不收更是隻有幾十名,都是精挑細選的精銳,損失一個都會讓他心疼不已。

不一會只見前方塵土飛揚,派出去的夜不收們策馬奔回。五百名弓箭手在刀盾兵的掩護下迎了上去,尾隨而來的近百名流賊馬隊看到這邊有了防備,遠遠的停住戰馬,未再追擊。

一名三旬左右年紀,頭戴鐵盔,身穿棉甲,身形魁梧,神情彪悍的大漢策馬向盧象升奔來。手中馬刀血跡斑斑,胸前的衣甲上也是濺滿鮮血。距盧象升十步左右時那人勒住戰馬,手中馬刀唰的一聲插入腰袢的刀鞘之中,對盧象升拱手施禮後稟道:“督帥,前面之敵乃闖賊部下,騎兵大約一千之數,步卒數萬之多,旗號爲高字旗,應該是闖賊的部下,卑職適才與敵交戰,共計斬五人,本隊一人受輕傷,包裹後無大礙!”

這名夜不收把總正是盧象升的從弟盧象同,從小習武,勇猛過人。

盧象升組建天雄軍後加入隊伍,盧象同不願待在中軍,說是怕待久了膽子變小,極力向盧象升請求到一線帶兵,說自己喜歡與敵面對面廝殺。

盧象升拿他沒辦法,只好讓這個性格豪爽,武藝過人,性格長相都不似南方人的弟弟到夜不收做了把總。

大概盧家的血脈裡有相似的基因的緣故,盧象同和盧象升一樣,每逢作戰必衝殺在前。很多時候忘記了自己的職責是刺探收集情報,有時殺得興起,一個人就敢衝陣。數次負傷但都沒傷在要害,氣的盧象升把他吊起來用鞭子一頓狠抽,嚴厲呵斥他不要忘了本職,打那以後他有所收斂,但還是很難改變,一直吵着要盧象升建起一隻兩千人的馬隊,由他統帥,專門用來奇襲和衝陣。

盧象升也知道騎兵的重要性,只是步卒的兵餉朝廷都經常拖欠,哪來的銀子去養一隻馬隊呢?兩千人的馬隊所費與一萬步卒差不多,實在是有心無力。

在中軍官楊茂功的號令下,一千名弓弩手分爲五排組成一個方陣,兩邊各有一千刀盾手方陣,兩千長槍手居後,陣型列好之後,盧象升讓親兵給拖在後面的遼東馬隊傳令,不要過早靠前,等候軍令再行動。

對面流賊的馬隊已經退往兩側。

距離官軍兩裡開外,大股的流賊步卒亂糟糟的涌向前來。賊兵手中武器五花八門,有拿刀槍的,有持着短斧的,有拿棍棒的,有拿木板當做盾牌的,有拿耥耙的,甚至有的拿着鋤頭的。

身上穿着更是五花八門,有穿着棉襖的,有頭戴鐵盔身穿布衣的,有的甚至穿着不知從哪裡搶來的婦人襦裙的。

幾萬人喊叫着吵嚷着殺來,最前排大約四五千名賊兵陣型稍微齊整一些,這些賊兵大部分穿着棉甲,有的身着繳獲官軍的紅色鴛鴦戰襖。

賊兵陣型和官軍差不多,前面也是大約幾百名弓手,長槍手刀盾手全部居後,兩千左右的馬隊遠遠的護住了兩側。

盧象升一揮手,楊茂功揮動手中令旗,天雄軍方陣整齊踏步,向賊兵迎去,盧象升帶着親兵去了方陣的左側,立馬觀瞧。

賊兵看到官軍人數不多,陣型非常單薄,頓時信心大增,加快腳步迎了上來。

雙方越走越近,相距兩百步左右時,一聲哨響,賊兵的幾百名弓手加速猛跑幾十步後站定,開始彎弓搭箭,又是一聲哨響,幾百枝箭矢亂紛紛的向行進中的官軍方陣拋射而來。

賊兵所用的弓並非統一制式,有長弓也有軟弓,甚至有馬弓,箭只也有長有短,一百多步的距離,只有一部分長弓能夠達到射程,但落下時箭只已經綿軟無力。天雄軍前排拱手只是把將頭稍微一低,寬大的鐵盔盔沿便將落下來的箭只彈開,只有幾個倒黴的被射中肩膀,但並未穿透身上的棉甲。

對面的賊兵弓手連射數箭,殺傷效果並不明顯,只有幾十名天雄軍士卒中箭,大多沒射中要害,官軍依然沒有停下腳步,受傷的官軍咬着牙堅持着,賊兵的弓手眼看官軍離自己不到百步的距離,頓時慌了,射完手中箭只後掉頭跑進隊伍裡去。

一聲尖利的喇叭聲響起,官軍的陣型停了下來。

盧象升身邊的一名親兵策馬奔向後方,一千名弓手張弓搭箭斜斜指向天空,接着又是一聲喇叭聲響起,一陣嗡嗡的弓弦聲響中,一千隻制式長箭騰空而起,到達賊兵上空時箭只掉頭向下,猛地紮了下來。

隨着一片慘號響起,前排數百名賊兵中箭,有的被射中脖子,有的被紮在頭頂,有的深深的插在了肩膀上。射中脖子和頭頂的賊兵當即斃命,受傷的賊兵忍受不住巨大的疼痛感,一個個發出不似人聲的慘叫。

這時官軍的第二波箭雨又已來到,鮮血迸濺中,又是一片賊兵到底,短短數息之間,官軍弓手每人射出了三箭,三千隻利箭大部分命中目標,幾百名賊兵當場斃命,一千餘名賊兵中箭受傷。

前排的賊兵已經嚇壞了,這種沒交手就死傷的震懾太大了。賊兵們開始朝着兩邊和後邊逃散,以避開弓箭的打擊,本就不算齊整的賊兵陣型頓時亂作一團。

盧象升此時在官軍側後方兩百步左右的地方,身後已經傳來了大隊騎兵啓動的馬蹄聲響,盧象升一磕馬腹,五明驥竄了出去,斜向衝向官軍正面的賊兵,周圍親兵急忙跟上。

五明驥越跑越快,盧象升將身子伏低,一手持繮繩,一手倒提長刀,距混亂的賊兵還有五十步左右距離時,盧象升雙腿猛地一夾馬腹,五明驥嘶鳴一聲,加速向前衝去。

離敵陣十步左右,五明驥的速度達到最快,盧象升放開繮繩,雙手橫握二十斤的長刀,衝入敵陣,五六百斤的戰馬加上騎士,以幾十公里的時速撞入人羣,擋在馬前的一名賊兵叫聲都沒發出,頭顱就被踏的稀爛。

盧象升手中長刀並不劈砍,只需雙手緊握橫舉,刀鋒所過之處,數顆賊兵的頭顱便已飛起,親兵們催馬緊緊跟着他,爲他遮護住兩翼。

前排的賊兵們驚叫着四散奔逃,後面不知道前方情況的大股賊兵還在向前涌來。

向後逃跑的賊兵身不由己被人潮推擠着向前,驚恐之下,向後逃跑的賊兵舉起手中兵器開始對擋路的同夥砍殺。負責指揮的賊兵頭目早在官軍的箭雨中斃命,賊兵已經失去了指揮,一個個像沒頭蒼蠅是的四處亂竄,這時候就算有指揮的也沒人聽命了,先保住性命再說。

隨着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祖寬的三千馬隊以及李重進的近兩千馬隊衝了上來。

祖寬和李重進早就看到場上形勢,兩人各自帶着精銳親兵殺向幾百步外護衛兩翼的賊兵馬隊。

那面的賊兵馬隊被前排四散逃竄的步卒衝亂了陣型,前後左右都有自己人擋路,眼見的官軍的大隊騎兵衝來,卻根本無法提起馬速對衝,就算想掉頭逃跑也被阻住。

馬隊上的賊兵心膽俱裂,揮舞手中兵器砍殺身邊的步卒,想殺出一條路來,但哪裡還來得及,官軍騎兵已經衝起來了。

幾百步的距離正是馬速提到最快之時,賊兵馬隊就這樣眼睜睜的看着官軍殺了過來。許多賊兵馬隊眼裡最後的鏡像就是巨大的戰馬躍向自己,絕望的揮動兵器想要阻擋,但一陣劇痛傳來,自己或是飄向空中,或是跌落馬下,帶着滿腔的不甘和恐懼進入了無邊的黑暗當中。

盧象升手中長刀已經斬殺了數十名賊寇。身上的的衣甲彷彿被鮮血浸泡過,腿甲,裙甲上數處刀劈斧砍的痕跡,上身的甲葉中插着幾隻箭矢,身邊的親衛已有數人落馬,在如此擁擠的人堆裡落馬,結果不言而喻。

胯下五明驥的速度逐漸開始降了下來,衝陣開始有阻滯感。他正要再次用力催動戰馬的時候,一陣隆隆的馬蹄聲響過,前方兩邊的賊兵慘號連連,周遭的壓力迅速減輕。

盧象升雙眼迅速一撇,原來遼東官軍馬隊衝了上來,數千戰馬衝鋒的勢頭可不是他這幾十人能比的,用摧枯拉朽之勢形容毫不誇張。

衝在前面的馬隊官軍縱馬撞飛擋路的賊兵,馬刀藉着馬速輕輕揮動間,斷肢橫飛,賊兵紛紛倒地,後面的官軍騎兵順着前面趟開的路左右劈砍,賊兵傷亡慘重。

一刻鐘左右的時間,祖寬與李重進已經把流賊的馬隊斬殺殆盡,只有少數賊兵馬隊乘亂逃走。

戰場上到處是無主的戰馬,祖寬、李重進趁勢兜轉馬頭,分別從兩側殺入賊兵步卒中去,片刻之後便殺透陣型與中路衝鋒的官軍合在一處。

祖寬手裡的狼牙棒上掛滿殘肢碎肉,李重進也是渾身浴血,手中長刀猶在滴着血跡。

兩隊匯合之後由各自的副將繼續帶隊衝殺,兩人則放慢馬速慢慢從大隊中退了出來。

盧象升這時趕了上來,待要繼續縱馬向前,祖寬伸手一把帶住五明驥的繮繩,大笑道:“督帥,剩下的事叫兒郎們去做就行,咱們上去他們還要分心顧着咱們,這回叫他們殺個痛快好了!哈哈!今天真是爽快,咱老祖頭一回看見文臣上陣衝殺,佩服佩服!”

一邊的李重進也笑着衝盧象升伸出大拇指,說道:“督帥勇不可當啊,卑職也是從心裡佩服督帥!”

盧象升見漫山遍野都是四散奔逃的賊兵,個個鬥志全無,知道大局已定,心下也是欣喜不已,笑道:“關寧鐵騎名不虛傳,二位將軍帶的一手好兵啊!今日之戰,兩位當居首功,待紮下營盤後,本官自會上報朝廷,不日當有封賞給兩位以及立功將士!”

祖寬咧着大嘴笑道:“哈哈!首功該是督帥纔是,俺和老李跟在督帥後面打了個順風仗,督帥報功的名單裡有俺的兒郎們就行!”

盧象升正色道:“今日之戰如果單憑我手下的步卒,雖不至於敗,但不會如此這般大勝,本官自會據實上奏,該誰的就是誰的,關寧騎兵居功爲首!”

這時官軍步卒已趕到,盧象升下令迅速打掃戰場,搜尋官軍受傷者,收斂陣亡官軍遺體,收集賊兵丟棄的兵器盔甲,以戰馬爲重。

盧象同帶着幾十名手下興高采烈的東奔西跑,收攏着曠野裡無主的戰馬。其餘官軍開始搜撿戰場,受傷倒地的官軍弟兄被找了出來,包紮傷口放在擔架上擡走,陣亡兄弟的遺體擡到一邊擺放整齊。

賊兵但凡有活着的都是補刀,官軍沒時間也沒義務搶救賊兵傷員。每個賊兵的隨身值錢物品也被翻檢出來,戰場上不斷響起被補刀的賊兵臨死前的慘叫聲,包括盧象升在內的所有人都已習慣這樣的場景,造反對抗朝廷的就得這樣的下場。

盧象升來到擺放陣亡官軍遺體的地方,低頭默默的注視着一張張剛剛還鮮活的面孔,眼眶溼潤起來。

這裡面的每一個人他都認識,有的是他的親兵,有的是遼東馬隊普通士卒。雖然很多人他並不知道名字,但他們都會叫他一聲督帥,盧象升摘下頭盔向着陣亡將士的遺體深深鞠了一躬,跟隨過來的祖寬、李重進二人吃驚之餘,也趕忙跟着摘盔行禮。

盧象升慢慢直起身子,將頭盔帶好,轉身對着二人,緩緩開口道:“這裡面有自我從大名府募兵起就跟隨我的老兵,也有中間補充進來的新兵,更多的是遼東過來的官軍,他們都是爹孃的好兒子,也是我大明的好兒郎!正是他們的犧牲,才使更多百姓保住了性命家業,他們本想跟着本官建功立業,沒想到命喪於此,盧某愧對其父母妻小啊!”說到這裡,盧象升的眼裡已經蓄滿了淚水。

祖寬戴好頭盔,搓搓手,開口勸道:“督帥,俺老祖是個粗人,在戰場上拼殺了十幾年,見慣了生死,當兵打仗就得死人,督帥還是不要太過傷心了!”

李重進也勸了幾句,盧象升方纔略感釋懷。

這時追擊賊兵的馬隊也已返回,騎兵們個個興奮不已,很多人腰間懷中鼓鼓囊囊,看來收穫頗豐。

祖寬、李重進知道自己手下的德行,估計是追殺一番後就開始下馬搜撿賊兵財物。至於殺得多少敵人並不重要,反正朝廷獎賞還不如翻檢賊兵來的多。

這邊天雄軍已經打掃完戰場,從賊兵身上翻檢的金銀等物品堆成了一座小山,因爲流賊的習性就是四處流竄,貴重物品都是隨身攜帶着的。

遼東騎兵們遠遠看着如此多的財物,很多人眼都紅了。沒有自己在前面拼命衝殺,這些步卒哪有機會翻檢出這麼多財物?

一些將領湊在一起爭吵一番後,祖寬的副將祖千軍來到他身邊,湊在他耳邊小聲說了一會,李重進自是心裡明白,但他並沒插言。

祖寬邊聽邊皺眉不已,祖千軍講完之後眼巴巴的看着他,祖寬瞪了他和其他將官一眼後,大步來到盧象升面前,拱手施禮後,不好意思的開口道:“督帥,小的們剛纔找到我,說這些賊兵大部分是他們所殺,繳獲的金銀也應該有他們一份,我只能厚着臉皮來跟督帥稟報一聲,至於如何處置,督帥儘管示下,屬下絕無二話,那些雜碎們要是敢不聽話,老子砍他們的頭!”

盧象升剛纔已經看到那邊的情況,所以對祖寬的言語並不感到意外,他笑着道:“將士們所言並無錯處,本官早已說過,此戰首功當爲關寧騎兵。之所以把繳獲的財物擺放在此,就是要按功分派,這些財物三七,你七,天雄軍三,二位將軍,意下如何?”

Www▪T Tκan▪¢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十八章 容情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
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十八章 容情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