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

“呵呵,荷蘭人倒是挺有眼光,居然看準了這兩處所在,不愧是海上強國,對於港口的選擇確實眼光獨到!”

昭仁殿中,朱由檢手中拿着大明與荷蘭草簽的協議細細瀏覽着,並不時地與殿內的溫體仁、陳奇瑜、楊嗣昌、鄒維璉等人交換着意見。

在這份協議中,荷蘭人除了希望與大明進行全面貿易、允許荷蘭把本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商品銷往大明外,還鄭重請求大明朝廷增設更多港口,以便擴大雙方的交易額和商品種類。

熱情的荷蘭人甚至在協議中明確提出了新設港口的地點,這其中就包括後世聞名世界的上海港,以及後世的寧波、現今的明州港。

而這兩處港口,正是朱由檢準備全面開海的重點目標。

上海縣隸屬松江府,明州港輻射杭州府,這兩個大府,正是現今大明最繁華的所在。

每一天都會有大量的絲綢、茶葉、瓷器、漆器以及其他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從長江以南的各個府州縣,被大小商人們運送到這兩處港口,然後再由海商們收購後裝船運往世界各地。

雖然大明禁海多年,但上海和明州作爲江南利益集團最重要的私人港口,早就存在了多年,在上下利益都得到了充分滿足後,當地官府對這樣的行爲採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日積月累之下,這兩個地方也就成了江南士紳的聚寶盆和搖錢樹,而大明朝廷的根本利益卻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那些日進斗金的商人們,沒有給大明朝廷繳納一分銀子的賦稅,卻享受着安定奢侈的生活,絲毫不顧及大明北境已經陷入長久的苦難之中,更是漠視北地無數條鮮活的生命在死亡邊緣苦苦掙扎。

而更令人齒冷的是,在驕奢淫逸之外,這些所謂的士紳們還要通過各種渠道,對大明皇帝和朝廷的各種策略指手劃腳,以各種手段對利益集團外的重臣進行人身攻擊和謾罵,直斥皇帝沒把他們放在內閣的職位上就是最大的誤國害國,這種行舉,與後世的鍵盤俠何其相似,實在是令大多數人厭惡不已。

“啓奏聖上,增設港口、擴大貿易、開設海關之事雖說與我皇明利大於弊,但若是西夷有覬覦我大明繁庶之心,將來憑藉堅船利炮由此打來,那江南繁華盛景恐有毀壞之虞,一旦如此如何是好?”

順着朱由檢的話題,首輔溫體仁起身施禮後肅聲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作爲大明百餘年來第一個被擢爲文華殿大學士的首輔,同時也是大明首位乘坐御賜四輪馬車的重臣,最近這一個月可以說是溫體仁六十多年來的人生巔峰,這也讓他對朱由檢更加的死心塌地。

他的這番話並不是爲了反對皇帝開海,而是從一個首輔的角度,從全局來分析和判斷重大事項將來可能造成的隱患。

“溫卿不必擔心,此事朕自有計較。

從朕所知之情治來看,西夷有數國雖說軍力強盛,但這些國家因爲各自的利益,與近鄰之間征戰不斷,無暇分神他顧。至於南洋諸國,皆爲我大明藩屬,其本身弱小難以自保,更無力北顧。

朕之所以命陳、鄒二卿與荷蘭國談判並達成協議,最終目的便是欲藉助西夷之力,建設我皇明強大海軍,將有可能來自海上之威脅拒之於國門之外。

現今後金覆滅,蒙古早已式微,我皇明北境之憂已無大礙,唯一可能之威脅便是海上,開放海禁、收取關稅之利,組建海軍將是下一步之國策,任何阻擋此策者皆會被視爲必誅之徒!”

朱由檢並沒有否定溫體仁的擔心。實踐證明,兩百多年後撕下中國最後一塊遮羞布的,正是來自海上的敵人。

而爲了不再讓煌煌中華遭受這種奇恥大辱,唯有比潛在的敵人更強,這樣纔會扼殺屑小之輩對中華的野心和企圖。

“啓奏聖上,荷蘭國之各項請求,不知聖上可還滿意?靖海伯一方若有異議,該當如何處置?

臣以爲,聖上當下旨,將黃得功部移駐福州,震懾有異心者,必要時可誅殺一切有違聖意之人!”

待朱由檢講完之後,陳奇瑜起身施禮,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與荷蘭特使談判中,範布隆霍斯特數次暗示鄭芝龍對荷蘭商船的牴觸和威脅,希望明廷能夠採取有效手段來解決這個關鍵問題。

鄭家控制着大明東南沿海一帶,對來往的各國商船抽取重稅,如果想和大明全面貿易,那鄭芝龍便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如果朱由檢想開放海禁收取關稅,那他將會面對來自鄭氏和江南士紳集團的雙重抵制,尤其是實力強大的鄭家,他們很難甘心有人把本來屬於他們的利潤拿走,開海的策略很可能會遇到巨大的阻力和風險。

陳奇瑜本來就對海寇出身的鄭芝龍輕視無比,在預見到這種危險性之後,索性提出了最爲直接的解決方案:誅殺鄭氏以及整個團伙的首領和骨幹,徹底瓦解鄭氏利益集團。

“臣附議陳學士之策!若想聖上開海之事得以貫徹始終,遣強軍往東南乃勢在必行之舉!”

陳奇瑜話音剛落,楊嗣昌立即站出來表示了支持和贊成,溫體仁不置可否,鄒維璉則是眉頭皺了起來。

“啓奏聖上,陳學士之策看似可行,可若是依此行事,怕是會引發東南之動盪甚至禍亂,老臣並不贊成此事,還望聖上慎思之!”

看到朱由檢並沒有立即表態後,鄒維璉緩緩起身,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鄒部堂此言何意?鄭氏雖被冊封勳爵,但其實爲割據之所在!聖上欲行開海,鄭氏豈容朝廷由其手中奪取財貨?

此事若不施以強硬手段,則開海之策必無果而終,聖上欲圖海外之方略也將會胎死腹中。

尤其可見,鄭氏實爲必誅之人!

鄒部堂巡撫福建數載,莫不是與鄭氏有何勾連,故而才明目張膽爲其發聲?”

楊嗣昌先是把事情的後果加以無限放大,隨後更是暗指鄒維璉和鄭芝龍有所交通,所以才站出來反對此事。

“就事論事,勿要牽扯其餘!此爲議事,諸卿無論何種觀點皆可講出,但其後要有足夠之理由方可!

鄒卿既是反對陳卿之建言,那必是有依據之論,朕與諸卿且耐心靜聽便好!”

看到鄒維璉被楊嗣昌的話氣的臉色一片潮紅,朱由檢當機立斷制止住了這位老臣接下來的反擊,同時心裡對楊嗣昌的言語也感到十分不滿。

他對朝臣之間的互相攻擊是最爲反感的,尤其是這種毫無根據、主觀臆斷上的人身攻擊,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的。

對於如何處理鄭芝龍和朝廷之間利益糾葛的事情上,他相信鄒維璉更有發言權,畢竟人家巡撫福建好幾年,對鄭家旗下各種勢力的內情也是知道的更多。

“啓奏聖上,老臣之所以認爲適才兩位學士之建言有不當之處,也正是因久處福建,深知海上之事錯綜複雜,絕非一味用強便能解決的,若想開海事成,須軟硬兼施方能有聖上所期之局!”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四百章 佈防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四百章 佈防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