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

爲了讓“大清”國在向北和西面遷移過程中,能夠有充分的武備與那些野蠻的異族抗衡,不至於還未找到立錐之地就被蠻族吞滅,大明將會向其提供適當的軍械,比如官軍汰換下來的舊式火銃、制式長弓、質量上乘的刀槍和盔甲、彈藥等。

這些軍械在米涅槍問世後已經統統成爲了垃圾,它們的射程和威力根本無法對現在的明軍造成任何威脅,但用來對付寒冷地區的蠻族卻是綽綽有餘,而大明根本不擔心會被輸出的軍火反噬。

在接收了大明提供的軍械和其他物資後,“大清”國必須於崇禎十八年年底前遷離黑龍江流域,否則將會遭到明軍的無情打擊。

至於“大清”國尚存的二十幾萬漢人包衣的去留問題,朱由檢採取的是聽憑自願的方式。

朱由檢心裡清楚,這些漢人包衣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完全認同了“大清”主子的統治地位,他們早就放棄了自己漢人的身份,以做奴才爲榮,這種人留下來對於大明來說並無任何好處,大明也不缺這些個勞力,他們只會把自己這種奴才思維傳導給正常的大明民衆,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他們追隨自己的“主子”去吧。

朱由檢也知道自己心軟,但他不會讓自己成爲一個爛好人。

對於善良無助的弱勢羣體,每個人都應該抱有同情心,理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這類人羣伸出援手,但對某些看似身處弱勢、其實心思不正之人,根本沒必要去同情和幫助,否則就是對良知和智商的褻瀆。

以大明現在蒸蒸日上的國力和雄厚的財力,對“大清”這種體量如同大明一個大一些的州縣進行適當的援助,根本不算什麼事,朱由檢看重的是他們現在佔據的這片地域。

黑龍江流域纔是真正的黑土地,鬆嫩平原可是後世聞名的大糧倉。

至於爲何不接受“大清”自除國號舉族內附的原因,無非是想讓這些後世的同胞實現自己立國的夢想,建立專屬他們自己的國度,對此,大明有義務對其施以援手。

一個已經對華夏文明有了充分較大認同的“大清”做鄰居,總比一個說話吐露吐露、嘴巴里像按着馬達的野蠻鄰居要好上許多。

爲了使多爾袞更加安心北遷,朱由檢特別指出,會在“大清”國遷移後遇到強大挑戰難以應對時,爲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使其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朱由檢並不擔心“大清”會再度壯大起來。

事實證明,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撐,任何強橫的武力都是曇花一現。何況以大明官軍的強悍實力,以及並無軍將私兵的新體制,一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地方勢力已經絕無崛起的可能。

這個可以參考後世的蒙古國。

這個以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自居的國度,從上至下都在做着恢復祖上榮光的美夢,但直到二十一世紀,他國都是四代戰機了,蒙古國的軍隊仍舊是以騎兵爲主。

至於國力和財力嗎,那肯定是沒啥錢了,沒看嗎,蒙古國海軍司令的兒子謙哥兒,都淪落到說相聲謀生的地步了。

在與內閣重臣商討並達成一致後,朱由檢對於“大清”國請求內附的處置意見被加急送往了遼寧承宣布政使司,而相關的物資援助也隨即開始準備。

現在是崇禎十八年二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清”國將在冬季來臨前全部遷走。

畢竟八旗和其他願意一同離開的族羣相加,丁口也就在數十萬人左右,有大半年的準備期已經足夠了。

比起大明自崇禎八年以來實施的涉及數千萬人的大規模人口遷徙,這幾十萬人實在算不得什麼。

爲了不出現後世偏居深山老林中的貧困人口,因受制於交通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而無法實現脫貧的情況發生,朱由檢已經下旨:各地方官府須派遣相關人員,對生活在交通和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地區的百姓進行遷移安置,期限爲崇禎二十二年年末,共計五年的時間,整個過程會有御史和錦衣進行監督覈查驗收。

這次的遷移安置,地方官府可以採取強制措施。

地方官府在適合居住區建設相應房舍等配套設施後,對那些寧遠在大山裡挨餓受凍、吃口鹽巴就像過年、生病無人醫治而聽憑老天爺來收。任你說破天也不願遷走的丁口,地方官府可以組織民壯將其全家強行帶離。

遷移安置的花費,將由太倉全額負擔。

因爲在後世看到過類似的場面和信心,朱由檢知道,很多人的愚昧和固執,有時候會讓人感到無比的痛恨,恨不得一腳將其踹翻在地,然後上去痛毆一頓。

這樣的痛恨是來自於對那些成年人的,從他們的身上,朱由檢明白了那句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你們這輩子就這個熊樣了,說句不好聽的,你們死了對這個社會或許更好,但你們爲何要生下孩子,並且還要帶着那些無辜的孩童,跟着你們過這種朝不保夕的日子?

每一個孩童都是天使,都應該被善待。

他們不應該蜷縮在冷若冰窖的屋子裡苦捱;他們不應該拖着幼小地身軀,去承擔不該屬於他們的那份沉重和艱辛;他們不應該每到吃飯的時候,像一隻只可憐的雛鳥一樣,眼巴巴的盼着裹腹都談不上的那一丁點糙飯。

他們應該住在溫暖舒適的大房子裡,每天根本不用爲生活所費而操心,他們的任務就是快樂的學習和成長,成人後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能得到相應的報酬和尊重,然後他們的後代在重複着父輩的人生。

對於自己簽發的強制令,朱由檢並不覺得這是在侵犯他們的人身權利,恰恰相反,朱由檢認爲,他這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而採取的最有效的措施。

就像尊重八旗同胞的建國權一樣。

爲了建國,很多東西必須要捨棄。

不知道當范文程和寧完我這兩個奴才,在得知被自己盡心盡力侍奉多年的主子給賣了後,心裡是一種什麼滋味?

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
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