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

聽到皇帝的誇獎,溫體仁心中也是小小地得意了一把。

他從皇帝說話的語氣和神態上判斷出,皇帝的話是出自真心的。

自己孤臣、直臣的形象再一次得到了確認。

世人都說自己諂媚,在皇帝面前毫無底線,沒有一絲直言敢諫的大臣風範,事事處處都順着皇帝的心意。

可這天下不就是皇帝的嗎?順從皇帝有錯嗎?

身爲大臣,不去迎合皇帝,非要擺出一副諍臣的模樣,處處和皇帝對着幹,其實還不是爲了自家那些利益?

聽皇帝的話、想皇帝之所想,替皇帝背黑鍋,這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現在局勢已然徹底穩定下來,民生將會是皇帝接下來更加關注的主要事項,這幾年的所作所爲證明,平民百姓纔是皇帝最重視的一個羣體。

今上既然愛民,那就順着這個思路去做事就好。

至於會因此得罪多少官員,引來多少罵聲,那就讓他們盡情地罵吧。

罵半天,老子還是首輔,你們照樣撲街。

自己以及後代子孫的榮華富貴都是皇帝給的,難道你們想讓老夫做忘恩負義的賊子不成?

自己得罪的人多了去了,想回頭已是絕無可能,還不如一條道走到黑算了。

哼哼,這些蠢貨根本沒看明白,從這幾年的行事風格來看,皇帝性情大變,原先總會聽從羣臣意見的那個皇帝已經徹底變了,再也不是那個容易被矇蔽的主了,一旦觸了皇帝的逆鱗,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溫卿還有何策繼續講來!”

шшш⊙тt kán⊙co

溫體仁的兩項建議終於讓朱由檢鬱悶的心情稍稍舒緩了些許。

“臣謹遵聖喻!除卻上述兩條之外,臣以爲,節流需從源頭抓起。先大明境內尚有驛站千兩百餘處,待全面恢復後將達近兩千處。而依照此前之規,每處驛站需備馬六十至八十匹之多,車輛三十架上下,期間所耗可謂極其繁重,甚至可以說,驛傳之大半耗在此處!值此天下太平,邊患漸消之時,緊急軍情已是極爲少見,蓄養馬匹過多已無必要。臣建議,驛站馬匹數量減半爲佳!再者就是,節流之外便是開源!臣建議由朝廷撥款,擴修驛站,仿客棧酒樓之經營方式,以其利養驛傳,就算其利甚微,亦比只出不進要強出些許。此乃臣父子之淺見,是否採用還需聖上裁定!”

溫體仁講完之後衝着朱由檢施了一禮,面上已是疲態盡顯。

畢竟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了,站了半天也是腰腿痠脹。

“卿之所議極是恰當!卿心憂國事,所提亦是直指有害民生之處,實是諸臣之標尺!卿且坐歇息,以上所述容朕與諸臣工議之!”

朱由檢目送着溫體仁慢慢轉身回到座位上坐下後,目視其餘諸人開口道:“適才溫卿之述切中驛傳之時弊,其建言亦是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不知諸卿對此還有無其他補充之處?”

其實他心裡對溫體仁的幾項提議是非常認可的,尤其是最後一條,徹底顛覆了他對大明官員頑固守舊、僵化保守的這種認知觀念,讓他對未來的全面改革充滿了期待。

溫體仁關於將驛站半商業化的建議簡直是神來之筆,這種超前的頭腦和意識、開放的思想和行爲,不去做生意實在是可惜了。

衆所周知的是,歷朝歷代的驛站都是建在城與城之間的道路一旁,除了轉送傳遞各地的緊急情況以外,另外的的一個主要功能便是,給來不及趕到下一座城市的過往官員提供臨時落腳點,併爲其提供相應的服務,使其免受風餐露宿之苦。

但對於佔據着黃金地段的驛站來說,這項功能卻有浪費資源的嫌疑。

在過去的年代裡,官員的出行是受到嚴格限制的,除了赴任、離職、致仕、調任、巡視這幾條之外,不管是一品高官還是從九品的低級官員,在任期間是不允許離開自己職權範圍之內的。

而與之相反的是,路途上最多見的就是商賈。

爲了賺取利潤,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行商奔波忙碌着。

很多時候,爲了趕時間搶佔商機,商人們以及他們僱傭的馬伕腳伕經常會錯過宿頭,路宿於荒野之外成了衆多行商的家常便飯。

每逢雨雪狂風等惡劣天氣,商賈們只能眼睜睜看着貨物被淋溼泡爛,然後血本無歸。

損失錢財還是小事,更令人可怕的是,半夜熟睡正酣時遭遇盜匪,輕則貨物丟失,重則人死財無,這種事例千百年來屢見不鮮。

商賈們不是不想住進讓人踏實放心的房子內,就算花些銀錢大多數人也不會計較,但是誰會在荒草野坡中開店呢?

在交通不便的過去,沒有人會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開設酒樓客棧的,除非是孫二孃那樣的人物。

而驛站的存在恰恰解決了這個令商賈們頭疼的問題。

因爲驛站是朝廷開設的,是官方的,沒有土賊敢襲擊驛站、劫財殺人,那樣做的結果就是等着被官軍給徹底剿滅。

官府的威嚴是不允許被侵犯的,你有刀有槍也不行,官軍手中的刀槍比你的更加鋒利。

驛站是不允許行人商賈入駐的,就算有些心思靈活的商賈找到驛丞後遞上銀錢,也只會被允許在驛站的牆外歇息過夜,這就是階級的劃分。

士農工商,老祖宗早就排好定位了,你有錢也白搭,能讓你在驛站外面睡個安穩覺已經是很給面子了。

當然了,官紳士紳們的商隊可以進入。

除了冒用勘合以外,比如主人給路徑之地的官員寫上一封信問候一下,收到信件的官員就會明白什麼意思,只要派人給驛站的驛丞打個招呼,會來事的商隊掌櫃再拿出一點心意,那你可以堂而皇之的入駐官家客棧了。

但大多數小本經營,或者有些積累但卻沒有人脈的中等商賈們卻享受不到這個待遇,作爲從九品下不入流的驛丞卻往往以官府中人自居,壓根瞧不起這些商販走卒,而這些大多數卻會成爲半商業化驛站的主要客源。

驛站新政的實施將會爲商賈們提供一個遮風擋雨的安全場所,從此這些人再也不用擔心貨物損毀失竊,甚至人財兩失等情況的發生。

相信這項舉措會受到熱烈歡迎,但這其中不包括官員以及相關利益羣體。

想到這裡的同時,朱由檢突然靈機一動:何不將類似於後世運輸公司之類的車馬行辦起來呢?

也不知道自己交代過的四輪馬車研製到什麼階段了,那可是提高運輸能力的利器,年底這段時間一直沒太關注,等抽個時間得去一趟了。

要是想辦運輸公司,那四海商行在這方面可是有着巨大的優勢。

分支商行幾乎遍佈大明各地的四海商行已經成爲了大明商業領域的巨無霸,並且發展勢頭非常地迅猛。

四海商行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將中短途以及長途貨運運作起來。

四海商行的旗幟下,沒人敢打什麼主意。

現在不管是官場還是商場中,很多人都知道四海商行是誰的產業了。

“啓奏聖上,臣有話要講!”

突然之間,一道低沉有力的聲音打斷了朱由檢的沉思。

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
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