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

相對義州之戰最後的結果來說,朱由檢更注重戰鬥的過程。勇衛營奪取義州屬於意料之中,但此戰的過程卻讓朱由檢不甚滿意,對照着茅元儀送達的戰鬥詳略,朱由檢也在反思和總結其中的得失。

這次義州之戰總體戰略沒有什麼問題,但在戰術上卻有失誤之處。因爲勇衛營將官對火力輸出太過自信,從而忽視了對銃手方陣的保護,導致被建奴步卒突入銃手陣中,造成銃手的重大傷亡。

茅元儀雖然頗具才略,但還是臨陣經驗太少,於臨場指揮應對上稍顯稚嫩。

朱由檢本想將勇衛營打造成以火器爲主的軍伍,故而給勇衛營裝備了大量的火器,並以長槍手和刀盾手爲銃手提供遮蔽和掩護,轉而放棄了弓弩手,現在看來,這個決策是錯誤的。

經過畢懋康以及軍器監能工巧匠的改進,勇衛營裝備的火銃不論射程還是威力上較之以前有了極大的提高,但火銃的缺點在這次戰鬥中暴露無遺:二次發射間隔時間過長、無法像弓箭那樣進行拋射、一旦被敵近身便無還手之力。看來給火銃加上槍刺已經勢在必行,有了槍刺,在極端情況下銃手被敵人突進時也可以有自衛之本。銃管加上槍刺從技術上講難度並不大,軍器監裡的能工巧匠衆多,只要自己提出這個概念,相信他們很快就會拿出成果。

實踐證明弓箭手暫時還不能廢棄。若義州之戰時有大量的弓手存在的話,在敵方近身衝殺、雙方步卒對陣時,從銃手後方向前拋射,那樣就會對敵方造成有效的殺傷,使勝利的天平能迅速倒向自己這邊。建奴正是先利用擅長的長弓重箭射亂了銃手陣型,然後才突進到了銃手近前。

勇衛營銃手在此戰中傷亡高達七百多人,其中陣亡三百餘,傷者四百多,其中被建奴弓箭殺傷者佔多數,一個銃手營基本被打殘。

重甲步卒和刀牌手傷亡兩百餘人,這個還可以接受,長槍手傷亡不到百人,但他們被漢人包衣所阻,延誤了救援銃手的時間,帶隊營官沒有當機立斷分兵救援,而是在將包衣擊潰後才趕過去,這也說明將領的臨陣決斷和判斷有很大的問題,這些教訓都需要參戰將士戰後好好反思和總結,以應對將來與建奴之間更大規模的戰事。

火炮的確是戰爭利器,既能防禦又能進攻,只要善加利用,肯定能成爲決定戰爭走向的勝負手。下一步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利用火炮配合步卒作戰,更好的發揮遠程火力輸出的優勢。

勇衛營陣亡將士遺骨將會暫時保存,將來會被葬於英烈祠後面的墓地,受傷將士也安排在救護營中,等待接受更好的醫治和照料。雖然現在軍中已經配備了軍醫和救護人員,但那只是戰場上的臨時救治,比不上各種條件更好的京師。在這裡受傷將士將會由醫術更高明的郎中醫治,也會受到更加貼心的照料,甚至說不定會有好事發生。

因爲救護營的成員是由朱由檢下令從各地收留來的單身成年婦人組成,這些在戰亂饑荒疫病中失去親人的婦人也需要找到一個依靠,而傷殘軍人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傷殘將士大部分已經無法回到戰場參戰,但基本上是光棍的他們從此將離不開親人的照料,這些婦人就是最好的人選。在並未產生愛情這個名詞的時代,相互依靠和照料、孝敬長輩、繁衍子孫後代、不讓自家斷了香火就是最好的愛情。

從物質基礎上講,每位傷殘將士不光有豐厚的賞賜,退役後每月還有固定的收入和免賦稅田地,單憑這些就讓這個家庭有了足夠的生活來源和保障。

這些事情只要吩咐下去自會有人操辦,相信也會受到將士們的普遍歡迎,同樣也會鼓舞軍心士氣,自己順便也能博取更好的名聲。

雖然過程有些瑕疵,但總歸是取得了一場勝利,還收回了義州,這是自薩爾滸之戰後明軍首次收復失土,這次參戰人員都應得到不同的賞賜,具體的升賞交給兵部操辦,到時只要自己過目便可。

看過茅元儀的戰鬥詳略後,朱由檢又拿起了洪承疇的奏本。

洪承疇的奏本無非是官樣文章,這也是官場的常態,但在奏本里他也提出了幾個問題:一是希望朝廷儘快向義州運送糧草軍械,儘量多儲備物資,以備建奴極有可能發動的大規模報復。

義州城內的十餘座倉房城破後被建奴放火燒掉大半,糧草物資也大部分被毀,只餘下一小部分,這讓本來打算撿個大蘿蔔的洪承疇有些失望。

現在駐紮義州的勇衛營加輜重營近兩萬五千人,每天需要的糧食達到兩百餘石。洪承疇雖然能從遼西征糧,但這種戰略物資還是儘可能做到自給自足纔好,以免受制於人。

建奴這次吃了大虧後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洪承疇推測,建州很快就會派兵前來,一是尋機奪回義州,二是爭取擊敗和大量殺傷明軍,把明軍將將恢復的士氣打下去。

種種跡象表明,明軍攻城前,義州守將便向外派出了信使。盛京的奴酋聞訊後應當會推測到義州已經易手,所以派兵前來是肯定的,具體多少兵馬不得而知,但人數絕對不會少,應該不下兩萬人。

洪承疇分析道:建州守將雖然派人回盛京報信,但因爲戰前建奴的哨探並未探知這次是哪路官軍前來遼西,奴酋應該會以爲攻城的還是寧錦官軍,並且以爲寧錦軍是爲了搶奪城內的物資才發動的攻勢。以雙方多年來的戰績來看,奴酋應會派遣大軍前來報復,除了將義州重新奪回外,錦州怕是建奴的主要攻擊目標。洪承疇認爲,依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來年的大戰說不定會提前進行了,並且是以建奴主動攻擊錦州爲開始,而不是原先計劃中的明軍越過遼中平原直推盛京。

第二個問題則是根據第一個問題衍生出來的。洪承疇建議將準備明年攻打建州的兵力提前向遼西輸送,爭取用優勢兵力再次於義州附近擊敗建奴。

鑑於建奴主力西征未歸,且建奴極度輕視寧錦官軍的實力,所以會調集盛京、遼陽、甚至赫圖阿拉的剩餘兵馬前來攻伐義州和錦州。這三地人馬應該不超過三萬人,並且會以耿仲明等叛將的漢軍旗爲主力,因爲漢軍旗有大量的火器和火炮,建奴向奪城,就必須依仗這幾名叛將和他們的手下,若是官軍這邊事先調集大軍前往遼西,說不定能打驕狂的建奴一個措手不及。

朱由檢沉思半晌,覺得洪承疇的推測極有可能成爲現實。皇太極等奴酋並不知道這次是關內的明軍來到遼西並奪取義州,佔據巨大心理優勢的建奴哪裡咽的下這口惡氣,被手下敗將斬將奪城是奴酋們絕對不能忍受的。也許不出一個月,建奴的兵馬應該就能抵達錦州一線,若此時自己再遣兵馬前往遼西,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皇太極絕想不到再次派兵會成爲添油戰術。假如再次大勝一場,大量殺傷建奴兵員,那整個遼西的局勢將會徹底改觀。

想到這裡,朱由檢放下洪承疇的奏本吩咐道:“傳本兵及兩名侍郎、陽武侯、宣城伯、孫應元乾清宮議事!”

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八十九章 聚衆
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八十九章 聚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