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

在聽完戶部尚書周志謙關於新政的相關數據彙報後,朱由檢在高興之餘仍舊覺得不太滿意。

這種不滿意並不是針對新政的成果,而是因爲這些數據中的成分與他想要的還相距甚遠。

這六百多萬兩的賦稅裡,農業出產所佔比例太高了。

也就是說,工商業對大明朝廷的貢獻太小,這就意味着,要想把大明建成工業強國,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朱由檢心裡清楚,現在的一切都只是個開始,沒必要急於求成,以農業爲基礎的政策要堅持長久不動搖,工商業的發展要循序漸進,重要的是要給後世打下良好的基礎,爭取先於歐洲開展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而佔據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

“新政之成功實施,是與諸卿及大明各級官吏,於期間精誠團結、勤勉踏實之努力奮鬥分不開的,此次之碩果,也爲皇明盛世之開創,奠定了極爲堅實之基礎。

還望諸卿及各地方官府戒驕戒躁,勿因眼下所取得之成績而停滯不前,於公事上仍需兢兢業業,在維繫現有成果之基礎上,繼續穩步推進,以使億萬黎庶安居樂業之景象早日到來!”

困擾大明的兩大頑疾現在都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宗藩和士紳階層由吸血變爲了輸血,未來幾年如果移民工作取得可喜成果,一個極爲穩定的大明將會出現在世人面前。

“有感於數年來氣候極爲異常之景象,各地乾旱洪澇交織,甚至併發,如果不加以有效應對,極端氣象持續數年的話,仍會使現今逐漸好轉之局面毀於一旦。

故此,朕決意,自今年三秋之後,於洪澇災害嚴重之地區興修水壩(水庫),緩解水患對大明之害,保障百姓人身及財產安全。

內閣可就此事召集有司展開會商,根據各地具體情況,於合適之地興修中小型水壩,所需錢糧由戶部做出預算後下撥,地方官府用此錢糧徵募青壯,趁冬閒時節動工,爭取明年雨季到來前將塘壩建好,以此來調節河流洪水之水量大小。”

水壩的興建古已有之,據說大禹治水時便出現了後世水庫的雛形,但由於技術和工程材料、財政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到目前爲止,大明的領土上並沒有大型的水庫,更多的是塘壩、水塘和蓄水池。

以大明現有的財力和技術,興建中小型大壩問題不大,並且持續數年的乾旱下,北地很多河流已經斷流乾涸,這就爲大壩的修建提供了很好的時機。

由於不是後世那種特大型的水利設施建設,所以中小型大壩的修建,對當地自然環境和氣候的破壞是微乎其微的,這已經是得到了無數驗證的結果,朱由檢對此並不擔心。

水壩的作用還是非常顯著的,而水泥的誕生,也爲大壩、閘門、溢洪道的修建提供了極佳的材料。

水壩修築成功後,可以在雨季洪水到來時,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

水壩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

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於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

而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於興利需要。

水庫的興利作用就是進行徑流調節,蓄洪補枯,使天然來水能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較好地滿足下游農田灌溉的要求。

另外就是,水壩建成後,當地住戶也可以在水庫中放養魚蝦種苗,將其作爲生財的一條門道,不管是自用也好,售賣也罷,都能從中得到更具體的實惠。

“啓奏聖上,水利設施之興建,須動用與消耗大批人力物力,時下之局勢雖已現穩固之像,但國力尚未完全充足,諸多事物仍未取得最終之成果。

聖上所提水壩之興建策略雖好,但臣以爲還是要根據各地具體情形,有選擇開建爲好,不宜於大明全境全面鋪開!”

朱由檢將興建水壩的意義簡略講述一遍後,孫傳庭起身施禮後奏道。

當初辭官在家的十幾年中,孫傳庭幾乎終日埋身於書房之中,翻閱了大量的雜書,對與國計民生相關的著述都有所涉獵和研究。

朱由檢所提出的修建大壩一事對於孫傳庭來講也並不陌生,但由於擔心朱由檢的策略過於冒進,所以孫傳庭還是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孫卿果是國之干城,所議極爲有理,朕的確有些激進之思了!

那就按孫卿所議,內閣召集會商後,根據歷年來各地水患生髮之詳情,於水患最爲頻仍之地擇址開建水壩,其他地區暫緩,之後再據實情而議定!”

孫傳庭的建議給朱由檢提了個醒,現在的局面雖說已經大好,但還沒到在各地大興土木的時候,尤其是北地,經過十餘年持續的天災人禍,與民休養生息纔是最佳策略。

孫傳庭和盧象升在經過長時間休養後已經入職內閣開始了正常辦公,一衆閣臣免不了要拿剛納了兩房妾室的孫傳庭打趣一番,陳奇瑜甚至用開玩笑的語氣表示,既是次輔專美於前,他也準備在秋涼之後納妾,以讓陳家的香火更加旺盛一些。

“啓奏聖上,自衛護縣奉旨承辦酒廠之後,又有不少地方官府相繼上本,請求仿衛護縣之舉措,於當地開辦酒廠盈利。

老臣以爲,現下雖說各地糧食連年豐收,但仍需居安思危,一切當以穩爲主。

酒坊釀酒須耗費大量糧食,實不宜開設太多,以防農戶爲謀取銀錢,將自家口糧也高價售出,其後則有賴官府供養,若數以千萬之農戶盡皆如此打算,便會使朝廷財政承壓過重,因而導致一系列不可測之事生髮!”

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十章 殘暴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
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十章 殘暴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