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

時節已至五月中旬,廣寧以北兩百餘里一片面積寬滿的草原上到處開滿了不知名的野花,四處起伏的丘陵上遍佈鮮嫩地青草,藍天白雲下,溫潤的南風輕柔地吹拂着一望無際的草原,頓時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這裡叫做翁後,原屬於科爾沁蒙古所轄,現在已經都是屬於所謂大清的領地。

此刻如果是從空中俯瞰就會看到,就在這片廣袤的大草原上,上萬頂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帳篷散落在各處,數萬匹戰馬或在悠閒地啃食着地上的嫩草,或是被主人牽引到小河邊一邊飲水一邊享受着河水的沖洗,騎士們則是在草地上或躺或臥、或是圍成一圈說笑嬉鬧,更有不時往來奔騰地戰馬來回傳遞着各種各樣地軍情奏報。

在一片地勢稍高的丘陵頂端,坐落着一座可容納十餘人的營帳,唯一的帳門外兩邊分立着四名彪悍的持刀護衛,這座營帳正是盧象升日常處置公務和休憩之所。

盧象升統帥着包括宣大鎮、甘肅鎮、延綏鎮、陝西鎮、寧夏鎮、勇衛營,以及歸附的土默特部挑選出來的七千餘騎兵,各部相加共計兩萬三千餘騎,從宣大出發,沿着八旗征伐蒙古部落的路線一路向東行進,經過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在四月下旬抵達了此地。

“南路哨探有無回返?”

帳中一座簡易的案几上,正在低頭查看輿圖的盧象升擡頭問道。

兩個多月的風吹雪打,一路上的衝鋒搏殺,讓原本就瘦削的盧象升更顯滄桑老態,頜下的鬍鬚無暇打理下已成了亂糟糟的一團,臉頰上隱有凍傷後落下的痕跡,但是那雙細長的雙目卻是更加明亮有神。

“稟督帥,南路哨探尚無音信,東路哨探已在回返途中,據接應之騎隊回覆,現離我軍營地只有二十里,再有不到一個時辰便可抵達!”

已積功升至參將銜的楊茂功拱手回道,他拒絕了盧象升讓他獨領一軍的安排,現在依然以中軍官的身份跟隨在盧象升身邊,多年的征戰下,他與盧象升之間已經親如手足一般,根本不捨得離開。

和楊茂功一樣想法的還有武大定,已是千總頭銜的武大定依舊擔任這盧象升親兵隊正的職務,堅決不去領軍任職,盧象升無奈之下也只得由着他倆去了。

“督帥,南路哨探雖是略近一些,但需要抵近建奴大營查探,若是建奴正在與鬆錦官軍交戰,那對後路防備可能還差一些,不然的話哨探就需自家掌控時機,建奴可不是流賊那樣的烏合之衆。”

寧夏總兵馬科接着楊茂功的話茬說道。

“唔。按常理分析,東虜大軍一旦南下,若未達成其目的,短時間內不可能北返。而我大明官軍已是精銳齊集,更有奇兵隱伏,加之有洪亨九、孫白谷這等謀略大家親自指揮,若是某所料不差,此刻東虜大軍定已是吃了不小的虧,但其後續如何應對,我部與鬆錦前線之間卻是苦於無法交通聯絡,如何配合作戰只能根據情治自行決斷了!”

在四月下旬抵達翁後之後,在派遣數股騎兵掃蕩周邊的同時,盧象升根據輿圖上的標識,分別向東和南邊派出哨探,東邊主要哨探原大明興平堡一帶地勢,而南路則是要越過廣寧繼續往南,從背後探查鬆錦一帶清軍主力的動向。

盧象升根據輿圖制訂的戰術很簡單,就是在合適的時機全軍潛至廣寧到興平堡一帶設伏,配合正面官軍伏擊北撤的清軍。

從朱由檢和兵部大員以及他們這些重臣們制訂的整個戰略來分析,不管建奴如何應對,但最終都會在各種因素下不得不北返,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盧象升之所以將伏擊地點放在這一段上,主要是因爲廣寧到興平堡之間地勢平坦開闊,並且沒有縱橫蜿蜒的河道,最適合大規模的騎兵突襲。

廣寧西南邊就是大淩河與小淩河,而西平堡東邊就是更爲寬廣的遼河,雖說現在這幾條河流都處在枯水期,水流量已經比雨季時小了很多,但流域內形成的沼澤泥窪卻是騎兵衝鋒的最大障礙。

盧象升率領的騎兵之所以耗時一個多月才抵達翁後,主要是爲了儘可能的隱匿行跡,避免驚動目的地以東的蒙古部落,不然的話他這支左翼奇兵的戰略目的就會暴露無遺。

在領大軍出宣大邊牆進入草原之後,盧象升遣曹變蛟、羅世芳兩員猛將,各自率三千騎,以扇形姿態先行向東進發,從左右兩面包抄兜截,將沿途所遇的所有大小蒙古部落全部清剿一遍,並嚴令二人除卻老弱婦孺外不得濫殺,更要勿使一人走脫。

左翼羅世芳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主帥的將領,在清剿圍殺敢於反抗的韃子之外,其餘的老弱婦孺以及牛羊馬匹氈房等資產統統命人押運回來,然後交給了負責給大軍提供後勤保障的四海商行。

而右翼的曹變蛟雖也未曾讓一人走脫,但最後卻是隻讓手下土默特部的蒙古騎兵趕回來了大羣的牲畜,至於其他的人口物資卻是根本沒見着。

盧象升雖是心中略微不悅,但他也不是迂腐之輩,知道戰場就是如此的殘酷冷血,而且曹變蛟並非不聽號令的跋扈之輩,只不過因常年在邊塞作戰,養成了他冷硬的性格和過於嗜殺的性情而已。

在朱由檢的安排下,四海商行宣大分行參與到了這次大軍出塞的行動之中。

商行組織了千餘輛各式各樣的大小車輛,裝載着糧食草料軍械等各種各樣的軍用物資,一路跟隨着盧象升的中軍緩緩東進,直到全軍在翁後盤踞下來後,車隊纔將沿途所耗後剩餘的物資卸載下來,然後趕着上萬匹馬牛等大型牲畜,在兩千名騎兵的護送下回返宣大。

這些繳獲的大型牲畜會在經過挑選後運入內地,或是販賣或是交於地方官府發放給農戶使用,那些未成年的牲畜則是交給土默特部飼養,等過幾年長大後再由四海商行收購過來。

至於繳獲數量最多的羊羣則留給了大軍作爲食物,因爲確定將翁後作爲據點後,還不知道何時才能潛行到伏擊點,這期間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除了穀物茶葉食鹽外,高蛋白高能量的肉類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詢問過東向哨探探查回來的地形地貌之後,伏擊點終於確定下來,現在只需等待南路哨探將清軍主力動向傳回,盧象升便可以決定何時率部前去伏擊了。

清軍在鬆錦一帶雲集了數十萬人,北撤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只要十幾萬包衣先行預備撤離,這就可以證明清軍準備回返盛京了。

這十幾萬包衣需要收拾各種物資裝備,打掃清理,不能給後續的大軍留下妨礙行軍的障礙物,這同樣也需要不少時日,加上走路耗費的時間,這期間足可以讓盧象升部提前趕到伏擊點。

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三十章 預謀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
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三十章 預謀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