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

坤寧宮離乾清宮很近,崇禎帶着王承恩從兩宮之間的長廊行了片刻,便已到了坤寧宮的側殿。

路過側殿時,殿裡傳出吱呀做響聲,這是周皇后在裡面放置的紡車發出的聲音。

周皇后是蘇州人,家境清寒,她自幼便學會了操持家務。父親周奎以給人算命得來的銀錢養家餬口,一家人過着勉強溫飽的日子。

這樣的家庭環境養成了周氏沉默剛烈但不失溫婉的性情。

十二歲時舉家遷到京城,周奎依舊於鬧市設攤算卦。

天啓六年信王選妃時,十七歲的周氏被懿安皇后張嫣選中成爲了信王妃;第二年崇禎即位,周氏順理成章的成爲了正宮皇后。

由於周後家境出身一般,又在潛邸生活過一段時間,所以至今未失平民本色。她知道朝廷財政拮据,自己的丈夫憂心國事,爲了省下銀錢剿賊安民,一向節儉自律,就連內衣的袖子磨破也不願花錢置辦新衣。

所以周後買來二十餘架紡車,在偏殿教宮女紡紗織布,用以製作一家人的衣服所用。

周後不僅親手紡紗製衣,就連洗衣燒飯也是親力親爲。

天啓七年,崇禎剛剛入宮登基,宮內形勢波譎雲詭。懿安皇后曾嚴厲告誡朱由檢“勿食宮中食!”

當時的崇禎是帶着餅子入的宮。登基之後,還得提防魏忠賢的人在飲食中下毒,所有飲食全部由周後親自下廚烹調。

崇禎不由想到,要是換了自己,上了臺也會把魏忠賢幹掉!並不是因爲魏忠賢權勢太大,而是他太危險了!

讓皇帝吃飯睡覺都不安心,不幹掉你幹掉誰?

其實魏忠賢未必真敢下毒,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先下手爲強,不然誰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

走到正殿門前,崇禎邁步而入,還未走到後殿,便聽到裡面傳來太子朱慈烺的聲音。

“剛教你的,轉眼即忘!跪下!把這幾個字識了再起來!”這是朱慈烺在說話。

又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傳來:“小秦子你笨死了!太子哥哥教本宮認字,本宮一學就會!你趕緊學,不然不讓你吃飯嘍!”

崇禎笑着轉過屏風走進後殿,開口道:“烺哥兒何時成了小先生了?”

坐在地上的朱媺娖擡頭看到是崇禎,把手中的風車一扔,爬起來喜笑顏開的朝着崇禎跑了過來,嘴裡叫道“父皇!父皇!帶我出宮玩!”

崇禎彎腰一把將她抱在懷裡,笑道:“外面炎熱,等天氣涼爽一些,父皇帶你去摘果子吃!”

朱媺娖親暱的雙臂環住崇禎的脖頸,高興地道:“好呀好呀,明日就涼快了!父皇,明日咱們就去!”

朱慈烺過來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

然後對崇禎懷中的朱媺娖皺眉道:“媺娖,下來!還沒給父皇行禮呢!”

朱媺娖趕緊掙扎着從崇禎懷中下來,矮身行禮道:“媺娖拜見父皇!媺娖明日摘了果子先給父皇和母后吃!”

崇禎哈哈大笑,牽着她的小手走向錦墩,坐下後將她抱坐在自己腿上,看着前面跪着的小內監,笑着問道:“太子因何罰你?”

這名小內監就是剛纔去稟報讓崇禎來用膳的那位,姓趙,今年十一歲,看上去老實憨厚。

聽到皇帝問話,小內監磕了個頭後道:“回稟皇爺,適才太子殿下教奴婢識字,一共三個字,奴婢都記得了。可看到公主殿下在耍風車,奴婢一下子就把字給忘了!”

崇禎頓時樂不可支。這麼大孩子正是貪玩的時候,這小內監肯定是記住了朱慈烺所教,但看到朱媺娖的風車好玩,頓時就分了神,朱慈烺再一催,就什麼都忘了。

他笑着對小內監道:“朕請先生放過你怎樣?”

一個聲音佯嗔道:“皇上如此也不怕壞了學規呢!”

崇禎轉頭望去,只見一身布衣的周後站在後殿門口,身旁的宮女端着一道菜,見皇帝望來,那名宮女趕緊頓身屈膝行禮。

朱媺娖趕緊從崇禎腿上溜下來,父皇喜歡和自己親;可母后最重規矩,一見到她纏着父皇撒嬌,過後都會訓斥她。

崇禎起身笑道:“孩童嗎,規矩不能壞,但也要因材施教纔好!這五香排骨做的好,幾步外便聞香氣撲鼻,令人胃口大開衙!”

周後笑道:“既然皇上開口,小秦子起來吧!下去用飯吧!”

ωwш. ttκan. Сo

小秦子趕緊磕頭謝恩,起身退下。

待宮女將盤子放到案几上離去後,崇禎和周後以及幾個孩子分別淨手,次子定王朱慈煥也來到殿內,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了起來。

周後的蘇州菜做的很地道,雖是家常菜式,但是色香味俱全。崇禎今日胃口大開,吃了兩碗米飯方纔作罷。

周後開心的望着吃的香甜的丈夫,幸福感油然而生。自去年避居武英殿以後,丈夫好像變了很多。

原先急躁易怒的性情徹底改變,言行更加深沉穩重,舉止間充滿自信。平素時常緊皺的眉頭也日見舒展,彷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崇禎漱口之後來到錦墩之上坐下,周後跟隨而來,與他對坐一起。

崇禎開玩笑道:“皇后手藝越發精湛了,要是哪天你我流落民間,皇后的手藝開間飯館亦可養家,哈哈!”

周後佯嗔道:“要真有那一天,皇上與妾身還能得活?”

崇禎看着還沒吃完的幾個孩子,鄭重的道:“皇后放心,朕不會讓那一幕發生的!若是有那一天,也是朕自願去民間體驗市井之樂,絕非是丟了江山被迫如此!”

周後從案几上的果盤中拿起一個桃子遞過來,笑道:“東宮適才遣人送來鮮桃,皇上嚐嚐!”

崇禎接過後看着周後笑道:“莫不是田妃有事自家不好意思張口,所以請託與你?”

周後笑道:“還不是前番田國丈與人酒樓糾紛一事!田妃怕皇上訓斥,故而讓妾身從中緩頰!”

崇禎啃了一口金黃色的桃子,讚道:“這桃子好吃,甜美多汁!讓幾個孩子多吃一些!”

周後笑道:“烺哥兒歷來不喜此物,可今次卻拿走一筐送去宮外!妾身不知烺哥兒宮外還有熟人不成?”

崇禎自知是送於二丫,對此事他一直是順其自然。遂笑道:“烺哥兒慢慢大了,不去管他!田國丈一事,朕已令駱養性去辦了。皇后可告知田妃,祖宗家法不可廢,田國丈要是再不知收斂,禍恐及她矣!”

周後輕嘆一口,皺眉道:“田國丈確實有些過了,依仗皇親之名橫行無忌!此次皇上若能開恩,但願其以後稍知收斂,不使田妃再受難爲!”

崇禎笑笑沒回應。

田妃的的父親田弘遇原是揚州衛所一名把總,平素遊手好閒,結交市井混混,在當地名聲不佳。

後田妃被選入宮中,田弘遇父憑女貴,一躍成爲錦衣衛指揮同知。平日裡帶着一幫地痞橫行京城,仗着自己皇親的身份四處惹是生非,經常被御史彈劾。

這次是因田弘遇被手下的混混攛掇,看中了一間東城生意極好的酒樓,想要以低價盤下,一邊經營賺錢,一邊憑藉酒樓結交關係,也順便作爲自己吃喝玩樂的一個據點。

這家酒樓一年純利足有萬餘兩,已經經營數十年。田弘遇出價五千兩便要人家轉讓給他,酒樓老闆當然不肯。

田弘遇拿出皇親和錦衣衛的名頭嚇唬酒樓老闆,並安排幾十個混混露出滿身刺青坐於酒樓大堂之中,幾人一桌,點上一碟小菜後,拿出自帶的酒水就開始猜拳行令,搞得酒樓烏煙瘴氣,一連數日都是如此。很多老客戶也不願登門,酒樓生意一落千丈。

老闆無奈之下,帶着兩千兩銀子擺放田弘遇,請他高擡貴手放自己一馬。

田弘遇聽說酒樓年賺萬金,哪肯讓這塊肥肉從嘴邊溜掉。

銀子是收下了,也慷慨大度的表示此事了了,可沒過幾日那幫混混又如前番一樣來鬧事,酒樓老闆一怒之下告到了巡城御史那裡。

巡城御史李佳奇早就聽說田弘遇的諸般行徑,對其惡感甚深,一隻向找個機會收拾他一下。但苦於很多苦主不敢告官,民不舉官不究,自己總不能因爲風聞就將田弘遇逮治入獄吧?

接到酒樓老闆首告,李佳奇立刻派人將那幫混混抓了起來。一頓板子打下,那幫混混就把田弘遇拿出來做了擋箭牌,滿以爲皇親和錦衣衛雙重身份能讓他知難而退。

他們不知道的是,御史都是些看發喪不嫌殯大的主。

遇到這種既能爲民做主,又能博得朝官們一致好評的事豈能輕易放過?

李佳奇二話不說,派人拿着票證去讓田弘遇到堂質詢,是否確實是他指使他人謀奪良民財產。

田弘遇哪裡肯去過堂受審,要是去了以後還怎麼做人?

他不想放掉這棵搖錢樹,但又無法左右的了巡城御史,於是就進宮找到田妃,讓女兒出面求皇上幫忙。

只要皇上一句話,李佳奇就得放人,其他官府中人自然也不敢再插手。

只要這幫手下再鬧上幾日,酒樓在無法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只能乖乖轉讓給他了。

駱養性早就把此事報給了崇禎,因爲田弘遇的雙重身份在那擺着。

崇禎對這個便宜丈人如此卑劣之事實在是瞧不起。

你要好好的求到朕這裡,想要正經做生意賺錢,朕把海鹽送你一處分銷之地,你就坐在家中等着收錢就是了,何必動用這種噁心人的手段謀奪他人財產呢?

шωш•ttКan•C〇

搞得現在御史彈劾,百姓戳脊梁骨。

但田弘遇也沒做的太過分,至少沒因爲謀財而害命,還是有點底線的。

他要真是遣人放火殺人,皇帝也無法保他。

考慮過後,崇禎招來李佳奇,對他堅持公平正義,對抗權貴的做法大加讚揚。之後溫言相勸,說自己老丈人也非作惡多端之輩,可能是受人蠱惑下,才起了貪念。此事就此作罷,就當沒發生過,算是給朕一點面子。

李佳奇當然是知情識趣之人,見皇帝姿態如此之低,立刻順坡下驢。表示此事定是有人假冒國丈之名行的惡事,自己回去定會秉公斷案,將冒名之人懲治之後就此結案,於是這才作罷。

崇禎吩咐駱養性,藉此機會在京城開展一場嚴打行動,將那些大惡不做,小惡不斷的城狐社鼠徹底清理一遍,讓深受其害的百姓過得更加安心。

錦衣衛在順天府的配合下,經過半月整治,逮獲平日看場護院,敲詐勒索良民,拐賣婦女兒童的地痞混混一千餘人,然後將其全部送到門頭溝的煤礦服勞役,視其日常表現決定勞役長短。

崇禎把田弘遇招來大罵一頓,嚴厲警告他,以後再不收斂,就將其打發到前線與流賊作戰。

田弘遇被嚇得不輕的同時,心裡也埋怨這個便宜女婿,一點情面不給。自家又不懂經商,沒法像周奎一樣靠着皇親名義,靠經商賺了大把銀子。

崇禎知他心中所想,畢竟是親戚,打一巴掌還要給個棗吃。便將準備做海貿一事告知他,讓他拿錢入股,等着分紅利就行。

田弘遇聞言大喜,他在揚州多年,自然知道海貿利潤的豐厚。聽到只要拿錢入股就坐等紅利,心中當然高興。

於是他興高采烈的拜別皇帝回了家,也忘了順便告訴女兒,不用求情了。

這事前幾日發生之事,周後和田妃都還不知情,所以纔有了適才田妃委託周後求情一事。

崇禎簡單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周後這才放下心來,等田妃再來請安時告知她邊可了。

兩人又閒聊片刻,崇禎小憩半個時辰後,帶着王承恩回了乾清宮。

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九章 皇莊5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
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九章 皇莊5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