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

崇禎十六年四月,曹文昭率一萬五千步卒以及一萬輜重營、五萬余男女農戶,攜帶海量的糧草物資,沿河西走廊向西,過敦煌後出玉門關,沿絲綢之路商道向西挺進。

曹變蛟率一萬騎兵出玉門關後先向北然後再往西,直奔大唐安西四鎮之一的龜茲;而羅世芳則率一萬騎兵先向南出陽關,之後折向西邊,目標直指同爲安西四鎮的鄯善。

此舉昭示着,自盛唐之後,漢人朝廷的軍隊首次進入華夏西域之境。

曹變蛟部會在攻擊龜茲後繼續向西,跨越蔥嶺後佔據疏勒。

羅世芳部蕩平鄯善周邊的各路力量後繼續西向收復于闐。

曹文昭的中路大軍以及移民,將會承擔起兩翼騎兵的補給和接應任務,並在局勢穩定後擇地開展移民安置工作。

朱由檢給曹文昭的旨意中提到,要團結廣大西域地區心向漢人的一切民族,堅決剿滅一切不服王化的武裝力量,要讓西域儘早成爲安定祥和之地。

在明軍掃蕩並完全控制住西域之後,十年之內,朝廷還將向新疆行省移民五十萬人,這些人口將會以婦人爲主,以此解決官軍就地屯駐後的繁衍問題。

朱由檢並不排斥好反對官軍與當地各民族的婦人通婚,但未來漢人在當地佔據人數上壓倒性的優勢這一點是不能更改的,這是爲了不給後代留下隱患而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大明之所以在立國之初國力最爲強盛時沒有控制西域,除了這塊廣袤的地域太過貧瘠、人口太過稀少、交通太過不便之外,還有一個最爲重要的因素--------自南宋起,華夏文明的重心逐漸南移,加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陸上絲綢之路被異族輪番破壞後,整個西域地區已經無利可圖,所以,太祖和成祖並沒有把西域作爲重點經營地區,明初設置的安西七衛也只是派遣了少量駐軍,明中期之後便逐漸消亡。

強漢當初設置西域都護府也是因爲自張騫出使西域各國,打通了與西域三十幾個大小國家的貿易通道,出於保護和管理這條貿易通道的原因。

西域都護府轄下各國都臣服與大漢名下,但各國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只是各國國主必須要經過大漢朝廷的認可才能上位,否則將會遭到無情的打擊。

也就是說,大漢對西域採用的是羈縻政策,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徹底統治這塊區域,後來的大唐也是如此。

而朱由檢要做的則是前無古人之事,他要將這片異常廣闊的區域真正納入華夏的領土範圍之內,並且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將這裡打造成堅固度堡壘,防範將來極有可能來自西方陸路的敵人。

依照這個時代的條件,想要將氣候惡劣的西北地區經營好,至少要付出數代甚至十幾代人的努力,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百年大計,制訂相關策略時,需要根據當地反饋回來的實際情況進行鍼對性的部署,儘量減少因策略失當給地方官府和民衆帶來的諸多不便和損失。

提到自然環境,朱由檢不由得想起前些時日送入宮裡的一些地方官上呈的題本。

這些題本來自於河南和陝西北部一些府縣的主官,在本子中,他們提到了同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的轄區內,有些地方的環境正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發生着變化,其中尤以陝北延安府下轄的延長縣、清澗縣、延川縣、米脂縣等地最爲明顯。

自崇禎九年開始實施的陝北一帶災民西遷平涼府、臨洮府,南遷西安府的計劃以來,截止到崇禎十年底爲止,受小冰河氣候影響最爲嚴重的陝北一帶已是十室九空,除了每個縣城還有幾萬住戶之外,幾乎所有鄉下的農戶都在地方官府的組織下遷移到上述各府乞活。

正是因爲大量的人口離開這片地區,從崇禎十一年至今六年的時間裡,陝北一帶的旱情減輕了很多,每年的降雨量也在逐漸增多,原本光禿禿的黃土高原竟然有被植被覆蓋的樣子,而隨之衍生出來的就是,許多早已乾涸斷流的河流陸陸續續出現複流的現象,水源正是來自於山中原上。

看過這些內容相似的題本後,朱由檢馬上聯想到後世時看過的一個短片,那個片子就是以假設地球上的人類全部消亡後,自然環境發生的變化爲主題,提示人們愛護環境,保護這顆藍色的星球的。

而這部片子中所展示的模擬情景,正好與那些題本內容完全吻合:大自然已經開啓了自我修復功能,已經惡化的自然環境正在慢慢恢復,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再過十年,原先的重災區不說恢復如初,但至少具備了可以讓人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

這種局面的出現讓朱由檢感到欣喜不已。

沒想到自己被逼無奈之下采取的相關措施,竟然無意中觸碰到了大自然的某個開關,讓本來持續惡化的環境有了轉好的趨勢,這種意外之喜讓他的心情瞬間變得愉悅起來。

這與後世施行的退耕還林有着異曲同工之處,看來這種策略有必要繼續推行下去,直至西北的環境得以徹底恢復爲止。

以大明現在的人口來看的話,單單本土就還有大量的耕地沒有開墾出來,尤其是後世的幾大糧食基地------河南、東北、山東等地,目前都因爲人口缺失或是天災不斷而導致大量土地閒置,更兼還有東南亞一帶的糧食補充,所以只需要集中開發耕地就可以了,環境正在恢復的地區暫時沒必要進行移民回遷,等將來人口多了再說不遲。

崇禎十六年十月,就在李自成所部四千餘人正在鄯善以西平原與土爾扈特部、畏兀兒部六千餘人交戰,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之時,在吉爾吉特部嚮導的引領下,曹變蛟率部突然殺出,一萬騎兵如同一股滔天的洪峰一般,將混戰中的三部人馬衝擊得七零八落。

李自成憑藉着戰場上養成的敏銳嗅覺,在關鍵時刻,帶着劉宗敏、劉芳亮、郝搖旗、黨守素等十八騎迅速逃離戰場。

按照出塞後與官軍的十餘次交戰經驗判斷,李自成想當然的認爲,自己這次依舊可以逃出生天,在尋得地方休養生息之後,捲土重來還是希望非常大的,因爲官軍每次在戰勝後都不會再進行追擊。

官軍數年來有意識的縱容,給李自成造成了錯覺,數次在最關鍵時刻的死裡逃生,讓他誤以爲自己是被上天護佑的,只要堅持下去,他肯定會率領弟兄們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曹變蛟親自帶五十名親兵對這一小股逃兵窮追不捨。

因爲他早就對李自成寬檐氈帽的形象熟悉無比,就算李自成果斷下令親兵丟掉“李”字認旗也毫無作用。

經過兩天兩夜不間斷的逃亡與追逐,曹變蛟馬槊連挑郝搖旗、劉芳亮、黨守素三員流賊大將,自恃武藝高強的劉宗敏也被其一槊拍落馬下,並最終與李自成一同被擒獲,隨後這兩名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被解往了京師。

至此,原本歷史中覆滅大明的反賊力量終於被掃蕩一空,與此同時,由三十多艘炮艦和商船組成的西班牙艦隊,搭載着一萬五千名西班牙陸軍也抵達了馬尼拉外海。

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章 洪承疇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章 皇莊1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
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章 洪承疇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章 皇莊1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