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

朱舜也在等着這個自來水廠的建造,騎上遼東大馬,李州橋等人騎着小毛驢,一起前往了自來水廠的建造地。

自來水廠最重要的是水源問題,一定要選擇一處乾淨的水源。

京西位於太行山脈和平川的交接地帶,太行山脈作爲把大明分爲東西兩部分的龐大山脈,廣袤無邊,京西的西部和北部大多是山地和丘陵,大約佔據京西的三分之二。

工業之城西郊的幾裡外,便是連綿的青翠山地和青翠丘陵,起伏連綿,花木豐茂,山泉甘冽。

自來水廠的水源地就在三裡外的一處山谷內,這裡是琉璃河的發源地,流經河間府和保定府,最終匯入南方保定府的白洋澱。

朱舜騎着遼東大馬來到工業之城西郊,眼前便是連綿的青色峰巒,走進一條山谷,感覺空氣瞬間就不一樣了,充滿了山巒間特有的清新。

山谷不長,大約走了有一百多米,就看到了一條在山間流淌的清澈河流,向南流去。

山谷的盡頭不適合騎馬了,朱舜等人就步行走過去,來到了清澈河流的岸邊。

距離岸邊的五十米處,挖掘出了一處水池。

因爲這裡是山地,泥土裡有很多石塊,很難挖掘,水池基本上是用火藥炸出來的,然後進行人工修繕。

一行人走到還沒有水的水池,李州橋介紹道:“會首,自來水廠一共有四個部分組成,過濾池,沉澱池,蓄水池,高架水塔。”

“這個池子是過濾池,清澈的琉璃河水通過低於水位三米的混凝土管道,進入過濾池。”

“過濾池底部由小石子、粗砂、細砂構成濾牀,濾牀分爲兩層,下面一層是細砂,用來過濾小顆粒物,上面一層鋪的是小石子和粗砂,用來過濾大顆粒物。”

“有了這兩層濾牀基本上就能把水裡的雜質過濾掉。”

介紹完這裡的過濾池,李州橋帶着一行人走到了旁邊的沉澱池:“這裡是沉澱池。”

“過濾池裡的水會他通過底部的水管,流到這個地勢較低的沉澱池,沉澱水裡可能有的泥沙。”

過濾池和沉澱池在山谷裡面,剩下的兩個部分,蓄水池和高架水塔就在地勢更加低窪的地方。

通過李州橋的介紹,朱舜大概瞭解了基建署設計的蓄水池和高架水塔結構。

沉澱池裡還有一條水管,在沉澱池側壁的中間位置,這條寬大的水管,外側是混凝土,中間是木製管道,流通到蓄水池裡。

蓄水池的結構像一口深井,卻又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水井都是直上直下的圓柱形結構,蓄水池結構是一個三角形結構。

越往上越窄,最後用一個水泥蓋子給封住,水泥蓋子中間有一根管道,通過一臺蒸汽機把乾淨的清水抽到一座高架水塔上。

因爲未來要保障百萬都會級別的人口吃水問題,一共會建造九處這種滲透式廊道給水系統,每個區有一個。

每個區的中間還有一座高架水塔,通過管道和山谷裡的高架水塔相連,外側還會有大量的小管道,把清水送到各家各戶。

今年的計劃,先把與水泥工廠相連的東區修築出來。

一個東區已經相當於一座容納十幾萬人的縣城了,今年能否修築成功還是個問題,所以暫時就修築了一套滲透式廊道給水系統。

這一套滲透式廊道給水系統,已經很完善了,不需要進行任何的修改。

朱舜觀看的很仔細,畢竟涉及到未來工業之城的生活用水,不得不仔細:“自來水廠的這套給水系統沒有問題,但還有兩點你們沒考慮到。”

聽到朱舜要指點了,李州橋和天才學子們趕緊拿出了炭筆和書卷,準備記錄下來。

朱舜指着已經開始搭建框架的高架水塔說道:“水質的淨化和臭氧殺菌。”

“這裡是琉璃河的水源地,又沒有任何的污染,算是最高級別的水源地。”

“經過這一套的滲透式廊道給水系統淨化,看似是很乾淨了,但是水質裡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

“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水質進行淨化和臭氧殺菌了。”

“水質淨化倒是好解決,使用明礬就可以了,但是這個臭氧殺菌。”

提到臭氧殺菌,朱舜也有些犯難了,不是沒有殺菌的辦法,只是那些辦法已經達到了現在工業水平的天花板。

殺菌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使用高頻電子裝置產生臭氧,對自來水進行殺菌,還有一種是用氯氣殺菌。

現在高壓蒸汽機都還沒發明出來,更別說蒸汽發電,甚至是高頻電子裝置了。

氯氣也不用想了,工業水平能把氯氣造出來了,朱舜完全可以在明朝販賣冰箱空調了。

不過卻可以用最原始的辦法解決。

朱舜想了想,繼續說道:“積薪已經在研究洗煤了,只要研究出來,就能生產出大量的煤球,開門七件事的柴的價錢,肯定會大跌。”

“另外,煤球的買賣也會對工人們有一定的優惠,到時候要讓工人們保證喝熱水的習慣。”

朱舜很清楚中華獨有的喝熱水習慣,是國人身體狀況要比其他歐美國家要好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國後提高人民人均壽命的三大法寶,涼白開、抗生素、赤腳醫生,熱水不僅是其中的一個,還排在首位,足以見得熱水的重要性。

明朝人不是不想喝熱水,只是成本太高了,一般百姓家裡哪裡會奢侈的用薪炭燒熱水,基本上都是渴了直接喝冷水。

出身貧寒的李州橋,提到柴薪兩個字,感慨很多:“開門七件事的柴確實很重要,甚至超過了糧食。”

“會首可能不知道,鄉里間因爲爭奪柴,經常發生械鬥,學生的一位叔父,就是死在了一次爭奪柴的械鬥裡。”

不過提到徐積薪,李州橋的臉上露出了笑意,對於這名京城第一才子,他是十分的仰慕。

現在的京師大學堂在京城也是很有名氣了。

京城第一美男子薄珏,京城第一奇才黃宗羲,京城第一才子徐積薪,全在京師大學堂,想不出名都難。

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
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