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

接下去把謄抄好的試卷放好,要做到防雨防水防老鼠,千萬不能出岔子,看看時間還早,纔拿出餅子,保溫壺中倒出水慢慢吃了起來。

成化年間有一位姚姓書生,爲了防止試卷污損,把寫好的答卷放在了揹簍中,因揹簍中還放有食物,不想睡了一覺後發現,被老鼠咬去邊角很大一塊,打開試卷一看,生生少了二個字,登時大哭,後又被臨考官着擾亂考場轟了出去。

想想啊,十年寒窗最後關頭竟被一隻老鼠全功盡去,當時這姚姓考生想必連死的心思也有了。

最後的第二場默寫《五經》中的某段就顯得很容易了,凡是來應考的人人都會背詠,記性不好的,也能慢慢默寫出來,可要命的就是,不能錯一個字,也不能多寫或是少寫。好在成績還是要看第一場的八股文。

本次院試默寫的是《大學》第十一篇,“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曰:“楚國無以爲寶;惟善以爲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仁親以爲寶。”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爲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二百多字,全部默寫出來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提前知道此題,這一段落着重默寫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四書五經”中不知道考官會讓默寫那一段,就要去全部熟讀才行。

大多人考了一輩子都沒有邁過這道坎,止步於此,當然了對章子俊來說,看着手機照抄就行,這些“四書五經”全文全在手機內。

最後收卷,彌封官前來彌封糊名,交卷排隊出貢院。

接下去就是一個很難熬的等待,等待放榜之日,在這些日子裡,許多外地來的考生,大部都會在京城呆着,直到放榜之日後,如果自己高中就開心歸家,現在城內所有客棧住的滿滿的,連一些寺廟也會住滿,不過許多考生住在各地在京開設的會館裡,

考前是每日的文會,考後全是每日出遊聚餐。

每一年的院試人數都在三萬左右,所以在這一批人中就會出現一羣考生,大都是多次不中,年齡也比較大,他們知道自己可能無法能考取,不過還是一次不拉下,其原因不光是湊熱鬧,也有來京城遊樂的,當成了人生中必須要完成的一種儀式,就好比五百後,有一批人專門熱衷跑西藏,條件差的,徒步行走西藏,稍微有點條件的,就弄手推車或是弄一輛破車,反正能走動就行,弄的越破越好,大部分人自駕,此生必駕318,要不就來一個219什麼的,弄的自己跟狗似的,什麼,丙察察最難走,很危險,奧耶,此生必去丙察察。你說他們是去享受生活,快拉倒吧,什麼,去思考人生,挑戰自我。其中不乏逃避生活,逃避某種擔當和責任。就這樣應生了許許多多行業,什麼攻略、最佳路線、此生必到的某個地方等。此乃是淨化心靈,給靈魂洗澡啊。我去!登覺高大上了。除了佩服二字還有什麼呢?

科舉到了明代也一樣,應生了許多的行業,考前必讀,秋闈攻略,文章大猜想,怎麼討好主考官等等小抄書籍。還有更猛的,直接賣考題,不是八百八十八,也不是八十九十八,只要紋銀八兩八。

另有人會附耳過來道:“主考官是學生的親戚,只要給銀子,就能高中等等把戲層出不窮。”

做這種生意的這批人肯定不會普通百姓,沒讀過書做不了,讀過書的人腦子轉的比一般人要快,雖然沒有在考場上發揮出成績,可在這方面動的腦子層出不窮,多人組個團圍在一起,專門釣沒見過世面鄉下來的考生,如果你好奇也圍上去,就上當了,到最後其實別的人全是託。

除了這些小把戲,還有人專門售賣小抄的,其中把硯臺裡面挖空放入小抄,把短褲內裡寫滿小抄,更有用老鼠須製成筆抄入而成了小抄,放在鞋內夾層裡,密密麻麻一大疊,歡迎私人定製,只要紋銀三兩三。更有能說會道者,簡稱“資深玩家”,專門給你出攻略。

章子俊在家裡正在接待便宜舅舅李福寬,“好外甥啊,這個,這個精鹽的過濾,沒有你專門弄的那個布袋子裡的黑粉,嚐起來還是有點苦澀味,不過比以前的沒過濾過的不知好了百倍,你看能不能… … 。”

章子俊回道:“那個黑色粉,雖是用木炭制的,可是弄起來很麻煩,主要是沒有檸檬啊,此檸檬是南方的一種水果,距京城萬里之遙,所以京城沒有賣的,不過有一個辦法能過濾出無異味的精鹽出來。”

李福寬連忙接道:“好說,好說,只要有辦法,舅舅一定辦到。”

章子俊長嘆一聲,製取精鹽這個技術,少說能值千兩紋銀的技術轉讓費,當初是因爲住你房,吃你飯不得意才弄出這個辦法,現在就這樣黏住了。

章子俊接着說道:“其實很簡單,以前用的鹽全是黑鹽、赤鹽、胡鹽、柔鹽、臭鹽、石鹽、傘子鹽、木鹽、蓬鹽、崖鹽。這些鹽全是從土裡、泥裡、山石中取出的礦鹽,那麼舅舅可以不用這些鹽,改用海鹽,就是沿海竈戶出產的鹽,在經過粗石、細石、細沙,最後用多層棉布過濾後,就會得到精鹽,不用那種黑色粉末,味道雖然不及,不過保證無異味、無苦澀,等同現在最好的井鹽。”

李福寬道,“賢侄啊,就這樣簡單嗎?”

章子俊回道:“然也!不過小侄另有一樁買賣,很賺錢,就怕舅舅不願去做。”

李福寬聽後大笑道:“什麼買賣還有爲舅不願的,只要能賺銀子,說來聽聽。”

章子俊接着道:“小侄製作出一個煤爐,能放在屋內,舅舅請看,把石炭做成這樣的圓柱狀,中間有許多孔洞,放在這個爐子中就能隨便移動,做飯、燒水很方便,最重要一點可以不熄火,封火後到第二天,不用每次燒柴引燃煤塊。”

李福寬看着廊柱下一隻不起眼的“爐子”,嘴撇到了一邊,

此爐子外面看着像木桶,裡面是用黃泥燒製好的一個內膽,外沿墊入泥土而成,底下二根鐵條,把帶孔的煤點燃後放進去,最適合普通百姓家使用。

明朝的用煤,大多是鍊鐵,練銅這些工業用途,民間也有打鐵鋪燒煤,燒坑、火牆取暖用,可是小戶人家全部用柴火,燒飯燒水,條件好的,做生意的客棧就用木炭取暖,儘管石炭比木炭便宜,可是有毒,要出人命,在明朝石炭並不流行,這就是使用方法上的問題,燒旺的煤炭直接在房內取暖肯定不行,可是在外屋用來燒水做飯還是值得推廣啊。

另一個有利條件是在京城邊上不遠處就有煤礦,挖出來運到京城成本很低,燒炕取暖只要做好煙道不漏氣,就不會中毒。所以在明朝就應生了一個職業專爲大戶人家“打火坑”。

市面上也有專門的煤店,經營幹柴、木炭、石炭店鋪。每到入冬大戶人家能燒石炭(煤)、木炭等,中等戶人家用火盆燒木炭,小戶人家燒點柴火,普通百姓人家只能凍着了。

所以在明朝大部分人不知道用煤的安全,只是知道,此物燃燒後放出來的煙氣奪人性命,也就一般人家用不了,不能普及。

而此煤爐子外面的木桶上,還寫着一句話:“請在通風處使用。”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搬來搬去,不用固定要砌一個火竈,佔地不說,還要僱用人砌,砌一個柴竈可是一大筆錢,夠買好幾個這樣的爐子了。

看着煤爐子裡面紅紅的炭火,綠火從孔洞中串上來,李福寬有點心動了,看來這生意製作簡單,可以嘗試,如果能大賣就能狠賺一筆,要想一直做下去,別家也就會仿製出來,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把石炭弄成帶孔的。

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序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序章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
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序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序章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