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

碎葉城在蔥嶺的東側,這裡是天山通往蔥嶺的要道,也是蔥嶺前往天山的必經之路。

這個時節的蔥嶺已入冬季,站在碎葉城朝着遠處望去,白雪隨風飄落,終年不化的冰川被雪花淹沒了。

在蔥嶺有一種杏花,在蔥嶺的三月就會盛開,在一些河谷兩岸,那些杏花是一道很美麗的景色。

只不過現在的唐人看不到這個景色,擡頭只能見到灰濛濛的天空,以及風雪中隱約可見的冰川。

自唐人的皇帝掃平天山之後,那時就有唐人的兵馬踏足這裡,唐人在這裡殺了一些人,帶走了一些人口與牲畜之後就離開了。

之後大唐的新帝派大軍又來到了蔥嶺,爲了保護伊犁河大軍征討蔥嶺,奪取碎葉,阿史不來城,俱蘭,怛邏斯,四城之地。

之後唐軍就撤走了,這四城要塞一片荒蕪,見不到人煙。

有胡人說,只要你在怛邏斯城邊挖出一些土,就能挖出一些屍骨,在寒冷的蔥嶺高原上,有些屍骨上甚至依舊帶着一些肉與筋。

如果你在荒原上發現了橫躺在地上的骨架,那肯定是大食人的屍體。

當年一戰至今縈繞在蔥嶺諸國的心頭,十萬大食人埋骨蔥嶺,唐人的餘威猶在。

甚至在黑衣大食的地界,不能提起怛邏斯城,不然你就會被大食人殺掉。

而如今唐人又一次來到了碎葉城。

碎葉城內,這裡依舊安靜。

在碎葉城新設置的京兆府官邸內,京兆府對於地方的奏報,都要實地看過,這是京兆府的行事準則。

雖說官位不高,張大安在基層有着十分豐富的經驗。

任職過縣令,參與過關中各縣的建設,也經歷過崇文館擴張最快速的時期,也在崇文館任職過,前往吐蕃支教。

忙完了手中的事,張大安走出碎葉城的京兆府官邸,回想着過去的種種,忽然覺得這十餘年很漫長。

有士兵快步跑來,道:“碎葉城糧草還夠軍中半月用度。”

張大安點着頭,“還算富裕,告知軍中將士,天山的糧草不日就會送到。”

“喏。”

吩咐完這些事,張大安又來到了碎葉城的城頭上。

這個季節的碎葉城寒風刺骨,白方坐在火邊吸了吸有些鼻塞的鼻子,道:“他們總說唐人總是在最冷的時節來到蔥嶺,也不知道唐人是爲了圖謀什麼。”

張大安在火邊坐下來,拿起火上的陶壺倒上一些熱水之後,飲下一口溫暖身子。

白方裹着毯子道:“其實唐人從未有圖謀。”

張大安喝着熱水,白方許多學識都是來自崇文館的,以前的白方讀的都是龜茲寺廟中的經書。

雖不知道以前的白方將軍是什麼樣子的,可張大安支教這兩年最大的感悟就是,崇文館的學識是可以改變人的。

這種改變源於兼愛,讓人們更注重自身與環境的變化。

在崇文館最影響人的,是那些故事,天可汗東征的故事,鄭公的故事,或者是英公李績,單騎行幾千裡地,前往長安履約的故事。

當然,光是這些不足以改變一個人,還有崇文館的精神,以民生爲基礎,相較於那些部族牧民的陳舊觀念,崇文館的教導更注重個人的力量在集體中的體現。

其次,這是首先學會自愛,其實你原本可以得到更好的,只不過你需要去爭取,在學會自愛之後,去愛天下人,讓更多的人學會自愛。

張大安覺得自己讀過很多書,他也想不起來了,當年墨家的兼愛是不是有這種說法。

換言之,這種兼愛以另一種形式被崇文館消化利用之後化爲己用。

若要追溯,那也就只能歸類於墨家。

在吐蕃與西域的影響便是如此,放眼關中,又是另一種情形,崇文館的學子不會與人論對錯,而是積極做實事。

崇文館的學識很簡單,簡單到只是教會人如何明辨是非。

而吸收了鄭公的精神之後,崇文館正在完成一種全新的構建,讓崇文館的學識與精神更加完善。

有人說崇文館讓皇帝更加集權也好,讓教化之權實質性地被朝中搶走也罷。

不如,聽其言而觀其行。

牛糞依舊在火中燒着,白方又添了不少。

張大安道:“軍中的事,你要自己去做,我不會再幫你了,有違本分。”

白方從火邊拿起一張烤好的饢餅,目光看着火焰道:“你教我,我要怎麼樣才能當好一個將軍。”

“李奉誡沒教你嗎?”

還能聽到寒風在碎葉城中呼嘯的聲音,有些風順着牆縫吹入屋內,讓火焰有了些許搖晃。

白方回道:“我想請教裴將軍,可他……” ωwш¤ttκΛ n¤C〇

張大安撓了撓頭,嘖舌道:“裴將軍這人如何?”

白方道:“裴將軍從來沒有教過我,他是個很靈醒的人。”

張大安大致瞭解了,裴行儉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自然不會教人行軍打仗的事,這種事也不能胡亂教,教不好就是害人。

“其實我也不知兵法,自我在朝中任職時就是個文官。”張大安慵懶地看着牆,看着外面的風雪,道:“好在現在沒有戰事,否則胡人來打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報!”又有人從雪中快步走來,遞上羊皮卷道:“小勃律國密信。”

張大安打開羊皮卷,看了一眼便用繩子重新將其綁住,而後裝入一個竹筒中封了蠟,蓋印之後,叮囑道:“速速送去長安。”

“喏。”

來人又腳步匆匆離開。

白方盤腿而坐,道:“也對,我們此番是來屯田的,不是來打仗的。”

張大安頷首。

白方追問道:“如何種田。”

張大安低聲道:“司農寺不管分配田畝,分配田畝是安西都護府的事,司農寺只管種糧食。”

如此大的風雪,冰川下覆蓋着厚厚的積雪,這個時節種不了地。

等了兩天,當雪聽停下之後,張大安與白方出了城。

衆人開始丈量土地,來年開春時節要在這裡種上糧食,趁着現在這個冬季就要開始準備了。

張大安並沒有說從小勃律國送來的密信所寫的是什麼。

白方也沒有追問。

碎葉城也成了大唐的碎葉鎮,成了安西四鎮的其中之一。

唐人的身影還出現在龜茲與焉耆兩地,這是正在建設西域安西四鎮的唐軍。

圍繞天山的四鎮之地,每一個鎮都有一隊兵馬,一個崇文館,一個京兆府。

這就是大唐對西域的改造,也是當今天可汗建設安西大都護府的野心。

一個有野心的皇帝就少不了被人勸諫,有人勸諫皇帝應該要休養生息,蓄養國力,還有人勸諫皇帝一心文治,與諸國更和善一些,再或者還有人勸諫皇帝應該減少賦稅。

大抵上,都是這些話語,李承干時常聽着他們的話語,看着他們的奏章,甚至對這些話語都已麻木了。

麻木到只是看一眼,也不會覺得煩,像是每天的例行公事,每天都看一遍這些勸諫的奏章,一天不看渾身難受。

處置完今天的國事,李承幹吩咐道:“但有勸諫的朝中官吏,每人賞賜一卷紙,一塊肥皂。”

“喏。”

李承幹站起身,拿着茶碗,看着外面的漫天大雪,飲下一口茶水,嗯……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勸諫。

桌上還放着從碎葉城送來的密信,這是從慕容順安排人送來的,小勃律國王過世之後,現在的小勃律內很混亂。

慕容順給了其內的幾個勢力許多銀錢,讓他們篡位奪權。

他是大唐京兆府認可的西域商人,沒人敢欺凌他,他付出的錢都是要收回的。

他將錢財分給了幾支勢力,哪怕只是一夥盜賊,都可以與他立下契約。

如此一來,只要他給錢的勢力能夠篡位成功,成爲新的小勃律王,他慕容順就能以債買下了一個小國。

手段雖說不光彩,但若立下契約的對方得了王位之後背叛了慕容順。

那麼,唐軍很有興趣派兵去剿滅小勃律國,爲慕容順討個公道。

慕容順的身後有唐人撐腰,他的投資就有了保障,這筆賬不論怎麼算他都是穩賺。

況且,他與大食人有仇,慕容順想要帶着小勃律的兵馬去攻打大食人。

哪怕到時候小勃律的人口打完了,他也可以將小勃律國獻給大唐,如此一來大唐就完成了對吐蕃的合圍。

這也是近來吐蕃與小勃律的戰爭緣由,不論是茹來傑還是欽陵都想要攻打小勃律國的原因,誰也不是傻子,都知道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雪還沒停,李承幹坐上了車駕,一路行進在長安城。

一處住所內,這裡原本有很多的吐蕃人,如今這些人都不在了,只有留下了一位吐蕃大相與一位吐蕃贊普。

李道彥所帶的兵馬將這裡團團圍了起來,甚至附近的屋頂都有唐軍看守,整條街巷被清空。

李承幹走下馬車,宅院的門就朝內打開了。

開門的是祿東贊,坐在宅院內的是松贊干布。

祿東贊行禮道:“天可汗。”

李承幹邁步走入院內,看着這處院落,道:“朕看過呈報,他們說這裡平日裡很熱鬧,有很多吐蕃人相聚。”

松贊干布坐在椅子上,雙腿蓋着毯子,在大雪中吐出一口熱氣,道:“欽陵走了,帶走了所有人,他們都想家了。”

李承幹揣着手站在雪中,問道:“贊普與大相想家嗎?”

祿東贊站在後方,至今還記得當初與這位皇帝第一次見面,那時候的皇帝還是太子,也是一個十分和善的人。

如今他成了大唐的皇帝,言語間可以讓千軍萬馬出動,動輒也會人頭滾滾。

皇帝的威勢越發強大,其鋒芒更銳利。

松贊干布回道:“留在長安這些年,早已想明白了。”

李道彥站在陛下身側,思量着話語,想明白了?是松贊干布明白了欽陵若不懂事就一定會死?

吐蕃的子民敬重松贊干布,因此陛下需要他活着。

吐蕃人可以不敬吐蕃的大相祿東贊,也可以不敬欽陵,唯獨對松贊干布是吐蕃人心中的支柱。

因此,陛下可以對松贊干布仁慈,也可以留着祿東讚的性命,至少陛下需要這麼做。

可對於別人而言,陛下從來不是一個仁慈的人。

李承幹看到了一旁的書卷,拿起來翻看着,“這是崇文館最新的書。”

松贊干布咳了兩聲,又神色帶着一些痛苦地蹙眉,回道:“每一次崇文館有了新的書卷,我都會看,可紅樓依舊沒有結局。”

李承幹依舊翻看着書,其實舅爺直到入土,都不知道紅樓的結局。

舅爺早就看穿了,他老人家根本不在意這些,就讓他帶着一個沒有結局的紅樓入土,說破了反倒沒意思了,說錯了反倒成不了絕唱,絕唱纔是無價的。

他老人家早就看膩了人間的景色,以及翻來覆去陳舊且反覆的輪迴。

李承幹放下書卷,舅爺想看不一樣的人間景色。

只可惜,他老人家沒有看到全貌,紅樓對他來說是枯燥且無味的吧。

舅爺他自己的經歷以及他所見過的事,比紅樓精彩太多了。

見陛下不說話,松贊干布識趣地也沒再多言。

安靜良久,李承乾道:“近來身體如何?”

松贊干布又是咳了兩聲,道:“偶有風寒,還算安穩。”

“孫神醫給朕留下了藥經,朕已讓人送去了太醫署,或許能從孫神醫的藥經中找到一些能夠治癒的藥方。”

“有勞陛下牽掛。”

“讓欽陵暫時不要攻打小勃律國。”

松贊干布道:“好。”

見對方答應得爽快,李承幹接着道:“你書信一封,告知他。”

松贊干布依舊是點頭。

又簡短地說了幾句問候的話語,陛下就離開了。

直到宅院門被關上,四周傳來了甲士離開時的腳步聲,還有四周屋頂上的唐人將士都不在了。

松贊干布纔開口道:“天可汗正在修建安西四鎮。”

祿東贊又道:“天可汗也想圖謀小勃律國。”

“不會的。”

松贊干布搖頭否定。

皇帝剛走,就有鴻臚寺的官吏來了,他們帶來了許多肉與米麪,還有一壺醋。

祿東贊作揖謝過。

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219.第219章 調令第49章 上架感言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82章 搶還是買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270.第270章 新家第150章 仗義出手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67.第467章 運糧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325章 佳節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55章 認真的一箭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17章 大宛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47章 伏允的下場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52章 爺孫倆267.第267章 蘇亶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513章 華清宮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191.第191章 查到底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33章 冬至大壽191.第191章 查到底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87章 通達?270.第270章 新家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2章 爺孫倆206.第206章 真話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
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219.第219章 調令第49章 上架感言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82章 搶還是買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270.第270章 新家第150章 仗義出手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67.第467章 運糧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325章 佳節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55章 認真的一箭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17章 大宛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47章 伏允的下場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52章 爺孫倆267.第267章 蘇亶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513章 華清宮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191.第191章 查到底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33章 冬至大壽191.第191章 查到底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87章 通達?270.第270章 新家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2章 爺孫倆206.第206章 真話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