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

第453章 元宵前後

兩人齊齊應道:“喏。”

李承幹又道:“樑建方,任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任右領軍大將軍,從此二位鎮守長安左右,待戰事再起,還需兩位大將軍領兵。”

“喏!”

李承幹又笑道:“朕給你們準備了賞賜,讓人準備在承天門外了。”

“謝陛下!”

李承幹微微頷首。

兩位將軍躬身退下。

很簡單的談話,沒有多餘的話語,岑文本看着兩個將軍退下,又看了看陛下的神色。

接下來召見的程處默與李景恆。

“都是多年的好友,你們見朕不用板着臉。”

兩人這才露出了笑容,李景恆行禮道:“陛下,安西四鎮沒有建成,末將甘願領責罰。”

李承幹站起身揣着手看着兩人道:“稚奴與慎弟自小就很玩鬧,昨晚父皇與母后就責罰他們了,你們不用內疚。”

李景恆欲言又止,本還想爲晉王,紀王說話的,太上皇先一步責罰了,又覺得再多言也不好。

“伱們也不要想着爲他們說好話,父皇責罰的,朕也攔不住,畢竟是少年人,總歸是有些不懂事的,也不是朕與父皇爲難他,只不過父皇與母后給他們兩兄弟很高的期待。”

李承幹揣手又道:“現在父皇認清了現實,該是欣慰的。”

人與人是不能比的,李景恆覺得紀王與晉王也很不容易了。

李承幹遞上旨意道:“你們兩人各自任飛虎隊將領,往後各自領一隊。”

李景恆遲疑道:“陛下……”

“嗯?”

“末將領命。”李景恆將心中的疑惑又壓了下去,當即改口道。

“好了,讓裴行儉與狄仁傑來一趟。”

“喏。”

李景恆與程處默一起走出新殿,兩人並肩走着。

“處默。”

“講。”

李景恆不解道:“我們去西域的時候除了飛虎隊原本的十個人,其餘的都是衛府抽調的人手,陛下讓我們各自領一隊,人手該怎麼選?”

程處默神色凝重,看似遇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這傢伙遇事也不靈醒,李景恆想着領飛虎隊的事只能扛在他肩上了,身爲禁軍的一支,直屬陛下統領,自然不能比別的衛府差。

他又道:“罷了,我去問問兵部。”

程處默依舊是凝重的神色,點頭道:“也好。”

兩人走出承天門,裴行儉與狄仁傑也走入了宮中,接着是裴炎與蔣師仁。

再之後就是王玄策與天竺女王。

天竺女王向天可汗獻上了天竺特有的沙糖。

李承幹看着一個剛會蹣跚走路的孩子笑道:“幾歲了?”

這孩子看了看身後的爹孃。

天竺女王忙解釋道:“天可汗,孩子今年兩歲了。”

李承幹抱起這個孩子,道:“嗯,是個很精神的孩子。”

見天可汗抱起了自己的孩子,王玄策與天竺女王當即行禮。

李承幹抱着他走了兩步道:“現在天竺的諸多事都是崇文館在安排,阿羅那順是個殘暴的人,朕聽說了,往後崇文館治理天竺,但一切事宜都會稟報你。”

見天竺女王神色多有畏懼,似乎是在擔心孩子,李承干將孩子又交到了王玄策的懷中,道:“朕封這孩子爲天竺王,天竺的王室依舊保留,你們依舊擁有天竺的臣民。”

天竺女王再一次行禮道:“謝陛下。”

李承幹望着殿外的風雪,“在長安多留幾年吧,既然你嫁給了唐人,往後就是唐人的妻子,你是唐人,你的孩子也是唐人。”

“謝陛下。”天竺女王忍着淚水,一路來擔憂自己會不會受到唐人的認可,有了陛下這句話,她這兩年的憂慮也就一掃而空了。

李承乾道:“往後天竺需要向中原遞交賦稅,數目與關中一樣,就將賦稅存放在吐蕃都護府如何?”

天竺女王回道:“喏。”

“好了,餘下的事會讓鴻臚寺的人與你們夫妻商談。”

王玄策領着妻子與孩子行禮道:“末將告退。”

“慢着。”李承幹拿起桌上的旨意遞上,道:“王玄策封灞縣縣公,任天竺道行軍總管,統領天竺諸國一應兵馬。”

“喏。”

李承幹又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

王玄策再一次躬身行禮。

兩夫妻帶着孩子一起行禮告退。

白方是一個西域人,只不過這人一進殿中便下拜行禮,好在沒有當場跪下。

見陛下蹙眉,一旁的內侍連忙扶起這個西域人。

白方已是熱淚縱橫,他終於見到了天可汗,這個天可汗很年輕,看着年紀似乎比自己還要年少幾歲。

“涼公舉薦你,任職安西守備將軍可願意?”

“白方願意!”他再一次拜倒在地,渾身顫抖,也不知道是太高興,還是太過害怕。

內侍只好又一次去扶,見到人拜在地上始終不肯起來,也就不扶了。

李承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又嚇得白方一個哆嗦,這可是天可汗的手,竟然拍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岑文本面帶笑容,見到陛下這般親和,撫須點頭。

李承幹接着道:“這個新年就留在長安吧,過了上元節再去西域任職。”

“喏!”

白方大聲迴應,聲音拉得很長。

見人已痛哭流涕,李承幹有些苦惱地揉了揉眉間,吩咐道:“好了,奔波勞累,好好休息。”

卻見白方還拜倒在地上。

這人拜得很瓷實,內侍再去扶,怎麼都扶不起來,這人竟然還在較勁,內侍苦着臉。

白方大聲道:“末將願爲天可汗殺敵,爲天可汗掃清一切仇敵,謝天可汗造福西域,西域子民無不感念天可汗。”

李承幹苦惱地揉了揉眉間,點頭道:“朕知道了,你的話朕記住了,其實也有人這麼與朕說過。”

“白方敢問,是何人。”

“他叫阿史那社爾,在北面打仗呢,也不知道打到哪裡了,唉……”

白方稍稍擡頭,見到了天可汗的背影,黑色的衣袍帶着金褐色的點綴,這個背影看起來與常人無異,可令人感覺十分的沉重。

再一次行了大禮之後,白方這才站起身,他記下阿史那社爾這個名字,作揖之後才告退。

殿內又只剩下陛下與岑老。

岑文本一直看着,道:“這個新封的將領很忠心。”

李承乾道:“他是玄奘的弟子,曾經是。”

“他知道玄奘還俗了嗎?”

“都佈告天下了,他豈會不知,只是沒有問朕而已,多半也不敢問,玄奘還活在人世,讓他心中有一個念想吧,將來若能再次出征,說不定玄奘也會知道。”

“陛下仁義。”

李承幹擡首道:“岑老說笑了。”

小勃律國的來使與白方一樣,進入大殿內便下拜行禮。

這就有些有樣學樣了,但不妨礙小勃律國向天可汗表達忠心。

直到最後,陛下召見了張士貴大將軍。

正是用午飯的時辰,李承乾親手煮了一碗麪,而後將湯水倒在碗中,親手端給了這位老將軍。

今天的長安依舊是下着雪,已是新年,這場雪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時不時停下,過了小半天又會繼續下。

也不知道要下到幾時,就這麼持續了三天,到了第四天還在下着。

近來衛公病重,從此又開始了閉門謝客,就連當今陛下也因抱病不見了。

幹慶五年的新年,正月初六,人們還在閒適地過着新年。

今天有一個老將軍告老了,是張士貴老將軍。

在告老後,陛下還是爲這位大將軍加勳上柱國,封新野開國公。

長安又多了一位國公,這是自陛下登基之後的第五年,冊封的第一位國公。

長安城的酒肆內,各坊的街道上,人們正在議論這件事。

其實也沒什麼好議論的,貞觀年間的開國公很多,只不過這一朝,只有這一個。

“聽說老將軍告老的時候,陛下親手爲這位老將軍做了一碗麪。”

“早年前就聽說過,當年的房相與鄭公也很喜去東宮用飯,現在陛下登基了,就沒人吃過陛下親手所作的飯食,這張大將軍是唯一一個。”

“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一個西域人道:“還有人說現在的天可汗很苛刻,封賞也不多,如今看來都是那些人胡謅。”

狄仁傑站在街角,聽着這些人的議論,他穿着一身黑色的衣袍,外袍是黑色的,外袍下是京兆府書令的官服。

見到一個人從一間酒肆走出來,狄仁傑便跟了上去。

這個人就是慕容順,回到長安之後,狄仁傑就一直盯着他,想知道他這人究竟要做什麼,是不是有什麼別的安排。

慕容順走入了人羣中,幾次與行人擦肩而過,狄仁傑蹙眉站在原地,他跟丟了。

索然一嘆,狄仁傑吐出一口熱氣,只好回到了京兆府。

京兆府內,許敬宗正在喝着茶水,看着去年的市稅賬目,狄仁傑換下外袍,坐在了邊上。

狄仁傑是在京兆府長大的孩子,也是顏勤禮的弟子,是在京兆府衆人眼皮下長大的孩子,衆人對狄仁傑也都像是對自己的孩子那般。

“今日怎麼有空來這裡走動了?”

狄仁傑一手撐着下巴,道:“我本就是京兆府的書令。”

許敬宗還拿着茶碗道:“有心事?”

“慕容順是京兆府的人?”

“以前是,現在不是了?”

“那他現在是誰的人?”

許敬宗慢條斯理地又喝下一口茶水,道:“經略西域時並不是所有手段都是光明正大的,這世上總會有一些隱秘,你與你爹一樣執拗,當初狄知遜揪着程咬金家的牛不放,你揪着慕容順不放。”

“這人太古怪。”

許敬宗面帶笑意,也不攔着狄仁傑去查。

幹慶五年,到了元宵節,自從安西軍回來之後,長安城一直很熱鬧,元宵這天,長安城熱鬧非凡。

夜色下,李承幹身邊跟着許敬宗,褚遂良,岑文本與于志寧,還有松贊干布。

李承乾道:“你往後來太極殿聽朝會吧。”

松贊干布不解道:“陛下這是何意?”

“你不是一直想探尋朝中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嗎?那就直接參與到朝政當中。”

岑文本跟在後方不語。

許敬宗,褚遂良,于志寧也很沉默。

往後的松贊干布如陛下的臣子一般在太極殿聽政,倒不失爲一樁美談。

“元宵過後朝中就要開朝了,你若是不想來,朕也不勉強。”

松贊干布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

這場元宵佳節在一片熱鬧聲中,人們又是期盼了一夜,這一夜依舊沒有見到夜空中的異響,自貞觀一朝結束的那一晚璀璨之後,那夜空中的花卉就再也沒有綻放過了。

這讓長安多了一些傳說,傳說中會在夜晚出現的祥瑞,定會迎來盛世,就像是貞觀一朝在東征的光芒中與世人告別,大唐迎來了新的面貌。

如今有陛下的旨意,朝中也有安排,如今的唐人還沒到能夠享受奢華的年月。

唐人依舊需要樸素地活着,就連朝中的功勳都不敢過度奢靡。

蘇亶拿着書卷快步而來,行禮道:“陛下,這是崇文館新編的書卷。”

李承幹停下腳步,拿過書卷,藉着城牆上的火把光看着書卷上的內容,崇文館的夫子們還會講述當年前隋東征的血與淚,以及貞觀一朝東征的艱辛,當然還有戰爭勝利的輝煌。

在支教夫子的大力宣傳下,如今的孩子們都知道東征的故事,或者是西域的傳說,還有鄭公的勸諫之言。

李承幹又將書卷收起來,道:“當年鄭公還在世的時候,時常勸諫朕與父皇,現在鄭公過世了,鄭公的話語勸諫着世人。”

蘇亶行禮道:“陛下聖明!”

岑文本與褚遂良,于志寧等人齊齊行禮。

李承幹一手搭在城牆上,看着滿城的人間美景,在一處處的方方正正的坊市間,在一些縫隙處,還有燈火光芒溢出來。

這天夜裡,陛下看着元宵夜的夜景,看了很久很久。

元宵解除宵禁三天,當三天的熱鬧過去之後,朝中開朝了。

白方聽說元宵佳節時,陛下請松贊干布早朝去太極殿聽政,事後這位吐蕃贊普竟然沒有去早朝。

裴行儉如今任職領軍衛大將軍,他翻看着手中的兵書。

446.第446章 寒風467.第467章 運糧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67.第467章 運糧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84章 戰書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533章 冬至大壽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63章 杖責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337.第337章 “奇觀”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41章 陳倉縣尉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420.第420章 戰象第82章 搶還是買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65章 難免的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116章 用心險惡183.第183章 識大局375.第375章 登泰山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165章 難免的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76章 唐人的城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73章 終章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60章 秋獵歸來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368.第368章 新設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6章 德智體美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82章 搶還是買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79章 效益第12章 等暖風來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181章 老師家事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
446.第446章 寒風467.第467章 運糧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67.第467章 運糧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84章 戰書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533章 冬至大壽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63章 杖責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337.第337章 “奇觀”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41章 陳倉縣尉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420.第420章 戰象第82章 搶還是買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65章 難免的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116章 用心險惡183.第183章 識大局375.第375章 登泰山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165章 難免的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76章 唐人的城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73章 終章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60章 秋獵歸來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368.第368章 新設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6章 德智體美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82章 搶還是買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79章 效益第12章 等暖風來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181章 老師家事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