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

李世民不悅道:“你總是將臣子當作對手,不是嗎?”

李承幹搖頭道:“當世能臣衆多,兒臣要秉持學習的態度,多向他們討教。”

“你也太嚴苛了。”

“嚴苛點,沒什麼不好的。”

李世民反問道:“要是官吏疲憊,又該如何?”

李承乾道:“父皇啊,成爲官吏並不是享受安樂,爲家國爲社稷,就該嚴苛。”

聽着眼前父子的爭論,李淵搖頭起身道:“難怪觀音婢不願意與你們用飯,朕去孩子那桌。”

留下這對還在爭執的父子,李淵在一羣孩子的歡聲笑語中坐下。

京兆府在關中各縣又修建了三十四座作坊,這些作坊還是被京兆府強硬地建設了起來。

許敬宗因此揍了幾個人,但這都無關緊要了,在這個關鍵的時期,京兆府迎難而上將未來幾年的大計落實了,因此欣慰。

經過年初的忙碌,朝中三省六部的運作也都恢復了正軌,大唐的朝政機器正在爲社稷有條不紊地運轉。

想着今日無事,李承幹帶上了魚竿,釣魚散心。

一見到東宮太子,養在太液池邊的小鹿便圍了上來,李承幹拿出一些乾果餵給它們。

“東陽每天都在長安城給坊民治病,也就只有孤來照顧你們了。”

小鹿嘴裡嚼着乾果,李承幹輕拍了拍小鹿的腦門,便將魚線放入河中,八隻小鹿圍着這個剛成爲父親不久的太子身邊而臥。

李承幹躺下來,便將頭枕在小鹿的身上,舒服地看着蔚藍的天空。

四周也沒見其他活人,聞着這裡空氣的味道,感受着清風拂過,這種閒適的時光是最難得的。

期盼着魚兒上鉤,也期盼着不要在這個時候有人來叨擾。

可以在這裡從早晨一直坐到夜裡。

長安城,李治與李慎,狄仁傑三人目光呆滯着站在王府前,這裡是晉王府,母后還安排了幾個宮人來照顧。

李慎道:“皇兄以後都要住在這裡嗎?”

李治頷首道:“這個王府還挺漂亮的。”

“可是住在這裡就吃不到小福的早飯,午飯與晚飯。”

“那又如何?英雄好漢豈能因一口飯食反悔。”

李慎抱拳道:“皇兄好氣魄,弟弟就先告辭了。”

狄仁傑也道:“家父也不知回來了沒有,在下就先回去了。”

見他們要走,李治一手抓着一個,咬牙切齒道:“你們真不仗義!就這麼想丟下朋友?”

“晉王殿下,小子不回去,家父多半要捱餓了。”

“你能找個像話點的理由來糊弄嗎?治怎覺得被看不起了。”

不顧他們掙扎,李治拽着兩人進入王府內,“往後你們就陪着治住在這裡,誰敢跑,就讓許少尹揍你們。”

其實皇后安排的人手就是專門挑選照顧皇子的,她們不僅口嚴,懂規矩,凡事也會向皇后稟報。

一早睡醒的時候,李治就能吃到早食,雖說比小福做出來的差很多,勉強可以對付。

狄仁傑吃着一碗骨頭粥,道:“今天還去揍張柬之嗎?”

李慎道:“換個人吧,他怪可憐的。”

李治道:“今天去找許少尹,我們去趟京兆府。”

李慎道:“弟弟想去建房子。”

“男兒志在四方,你怎一天天就知道建房子!”

李慎委屈地低下頭,他又道:“可閻大匠答應成爲弟弟的老師了。”

李治滿不在乎道:“閻立本不適合當你的老師。”

“那誰適合?”

“沒有誰適合,閻立本的技藝以你的天賦學不到什麼,你未必要成爲閻立本那樣的人,慎弟!你該有更大的成就。”

李慎竟被這句話感動了,他張口喝下這碗粥,而後道:“好!爲了更大的成就。”

三個小子出了王府,就朝着京兆府走去,背影在晨光下並排站在一起。

一大早,許敬宗便在京兆府準備安排今天的事宜。

京兆府尹正躺在正堂內的桌上,睡得鼾聲如雷,還滿身的酒氣,顯然是昨晚又喝多了。

看着晉王與李慎,狄仁傑三小隻出現在眼前,許敬宗道:“晉王殿下來得真早。”

李治打了一個飯後的飽嗝,道:“治應該早來,不敢耽誤。”

李慎坐在一旁用手撐着腦袋,無聊地翻動着眼前的卷宗,麗質皇姐如今常去國子監,不過如今的麗質皇姐去國子監並不是爲了聽課,而是爲了講課。

將來的麗質皇姐說不定會開闢一個學舍,招收更多的弟子。

還有東陽皇姐,東陽皇姐如今是孫神醫的高徒,等哪天……姐姐要執掌太醫署都不奇怪。

想着這些李慎嘆息一聲,自語道:“慎,何時纔能有所成就。”

有官吏腳步匆匆而來,道:“許少尹,魏王殿下來了。”

許敬宗自語道:“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殿下們一個接着一個地來。”

李泰邁步走入京兆府笑呵呵道:“許少尹不畏朝中言語,手腕強硬建設作坊,如今名滿關中。”

許敬宗作揖道:“魏王殿下說笑了,實乃無奈之舉,時機就在眼前,一旦錯過了恐怕往後再也等不到。”

“有件事要京兆府幫忙。”

“魏王殿下請吩咐。”

李泰看了眼坐在一旁的兩個弟弟,又看向許敬宗遞上一卷文書道:“司農寺與文學館打算安排人去一趟遼東,不知道能否讓京兆府的人陪同。”

許敬宗看着確認了文書上的內容,頷首道:“這就去安排。”

李泰道:“有勞了,明日一早就動身,春明門外會有人等着的,京兆府安排三兩人足矣。”

“喏。”許敬宗畢恭畢敬送魏王李泰。

接連幾天,但凡許敬宗要做什麼事,要去哪裡,李治與李慎,狄仁傑都跟在後頭。

這天的午時,李慎快步回到東宮,他小步走到廚房外,喚道:“小福?小福?”

“咦?紀王殿下?”

“小福還有飯嗎?”

她盛了一碗羊肉湯餅遞上,道:“還留了一碗。”

比李慎大三歲的臨川公主手裡拿着一卷書,問道:“慎弟?”

正端着一碗湯餅的李慎被身後的話語聲嚇了一跳,手中的碗一抖,就有湯水落在手上。

手指一燙,李慎倒吸一口涼氣,痛得齜牙咧嘴,將碗放在桌上,這纔將手擦了擦。

此刻的東宮很安靜,大家都在午睡。

臨川問道:“在稚奴的王府沒飯吃嗎?”

姐弟兩人都是同一個母妃所出,也都在東宮長大,因此臨川與李慎也更親近一些。

被姐姐這麼一問,李慎又不自覺看向東宮,此刻還有三兩個宮女在走動。

臨川拿起書卷敲在李慎的頭上,語氣嚴肅了幾分,道:“回話!”

“姐,能讓東宮把飯菜送去王府嗎?”

臨川抱臂在前,瞧着這個弟弟,道:“送去都涼了,還怎麼吃?”

李慎道:“皇兄這些天一直跟着許敬宗到處走,弟弟好不容易得閒回來,平日裡都沒好好吃東西。”

說罷,他就拿起筷子先是狼吞虎嚥吃了一口。

臨川在一旁坐下,看着這個弟弟道:“吃完你記得去看望母妃。”

李慎點着頭,還在往嘴裡送着吃食。

等他用了飯食,又要急匆匆去見母妃,臨川這纔將他的碗筷收起來,洗了之後放回廚房,回到東宮前殿。

李麗質看着一卷書,道:“慎弟回來了?”

臨川在姐姐身邊坐下,道:“嗯,說是這些天沒吃好,想小福的飯食了,其實妹妹還是有些擔憂他。”

“家裡的兄弟姐妹誰敢欺負?你擔憂什麼?”

臨川又道:“妹妹是擔憂孔老夫子的那位孫女。”

李麗質會心一笑,臨川與慎弟都是一個母妃所出,臨川作爲姐姐她自然是什麼都會想着弟弟。

“孔家世代都是名門,若慎弟能夠娶孔穎達的孫女爲妻不見得是壞事。”

“可她比慎弟年長四歲不說,還是姐姐的弟子,又是這般驕縱。”

李麗質頷首道:“慎弟還小,也爲時尚早。”

臨川頷首道:“姐姐說的是。”

“再者說有我們在,誰敢欺負弟弟妹妹。”

臨川又笑了笑,這才放心許多。

貞觀十四年,當春夏兩季過去,關中鄉民都在期盼着,期盼着西征的兒郎們可以平安回家。

如今大軍正在回來的路上,有許多婦人領着孩子走過咸陽橋,每天都來這裡張望着,盼着兒郎們回來。

將士們還沒到家,朝中已提前將戰後的錢餉都送去各縣。

這是朝中這些天加班完成的工作,將士們回來之後不用向朝中討要,錢餉都送去了各縣,去各自縣裡直接拿了即可。

有孩子朝着咸陽橋跑來,他大聲道:“回來了,大軍回來了。”

在咸陽橋邊等着的鄉民紛紛議論。

當一隊隊兵馬出現在遠處的風景中,當見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容,咸陽橋邊有許多哭泣聲。

一隊隊人馬在咸陽橋散開,王文度騎在馬背上,朗聲道:“諸位回各自縣裡,向縣令報備之後就可領了錢餉。”

“喏!”

軍中齊齊響應,各自散開。

張士貴大將軍策馬走在最前頭,帶着隊伍一路過了咸陽橋,在後方還拉着一大車又一大車的棉花。

用黑布遮蓋棉花一路蔓延,看不到邊際。

顏勤禮也站在咸陽橋邊,他看着如同一條黑線,正在緩緩送過橋的一架架大車,車上高高堆放着棉花,每一駕馬車上堆放的棉花足足有六尺高。

一旁的溫挺驚歎道:“他們在西域種了多少棉花,怎麼看着運都運不完?”

大軍運送入關的東西是不需要交市稅的,也就是說這些棉花作爲輜重的一部分不需要交市稅。

可往後每一批運入關中的棉花都要交市稅,這是安西都護府的規矩。

顏勤禮詢問道:“現在安西都護府的都護是誰?”

溫挺回道:“是裴行儉。”

“裴都護?”

“正是。”溫挺又道:“裴都護與郭駱駝還有樑建方將軍守在安西都護府,今年的棉花就是他們帶着西域與天山的降兵開墾出來的,棉花成熟的時候,他們騎着戰馬將整片棉花地都犁平了,連枝帶葉地運來。”

顏勤禮道:“帶到關中來再處理也好,數萬頃地的棉花,豈是人力能夠摘完的。”

隊伍都快散完了,這些棉花還在往咸陽橋運來,從午時一直到傍晚,運送棉花的隊伍還是一眼看不到頭。

長安城外火把往來不斷,京兆府正在安排人手處理棉花,趕在秋雨之前將這些棉花收拾出來,送入庫房之中。

許敬宗站在一駕車上,往遠處看去,道:“還有多少?”

顏勤禮策馬回來道:“到涇陽以西十里地。”

“孃的!”許敬宗從拉車上下來,活動活動手臂與脖子,道:“還有這麼多?”

顏勤禮道:“多半要到天亮才能運送完。”

許敬宗苦澀一笑道:“郭兄!你立大功了。”

正如顏勤禮所言,從西域送來的棉花一直到了天亮之後,直到第二天的午時才全部送完。

京兆府的人爬上車,他們順着繩子爬到六尺高的車頂,割斷捆綁的繩索,一大團的棉花當場爆開,長安城前的官道上白花花的一片,風一吹這些棉花飄得到處都是。

有人匆忙去撿散落滿地的棉花。

許敬宗捧起一把棉花,上一次他喜極而泣還是因在涇陽種出了葡萄,他此刻支支吾吾道:“沒有白等,關中沒有白等!”

太極殿內,李承幹聽着張士貴將軍的稟報,西域開闢了六萬頃棉花地,今年產量並不高。

不過這只是第一年,或許是棉花的品種還需要培育,還有田畝開闢匆忙,今年倉促種下,現在收穫棉花只有這麼多。

按照西域的水土,產量應該還能翻了五六倍,但考慮到生產力與勞動力的限制,來年能夠將產量提高兩倍就算不錯了。

太極殿內,剛回來的將領還在稟報着各項事宜。

長安城,李治坐在城門口將一個甜瓜掰開,臉貼着瓜痛快地啃着,這都是西域送來的瓜果。

李治,李慎,狄仁傑三人吃得暢快,他們面前還有一大筐。

李慎擦了擦嘴,將一地的瓜皮收拾好,道:“吃不下了,真的吃不下了。”

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74.第274章 新年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82章 搶還是買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141章 陳倉縣尉481.第481章 山下骨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2章 爺孫倆第87章 通達?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5章 你猜我猜?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74章 分寸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336.第336章 老府兵376.第376章 封禪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53章 崇文館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109章 指指點點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517章 大宛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568章 長安之南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41章 大勝而歸第3章 太子講故事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131章 折衝府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24.第424章 重逢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09章 指指點點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74章 太子拜師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269.第269章 蘇勖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74章 太子拜師第77章 立冬宴席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316章 人的孤獨207.第207章 演武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520章 戰前第33章 孫神醫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
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74.第274章 新年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82章 搶還是買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141章 陳倉縣尉481.第481章 山下骨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2章 爺孫倆第87章 通達?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5章 你猜我猜?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74章 分寸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336.第336章 老府兵376.第376章 封禪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53章 崇文館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109章 指指點點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517章 大宛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568章 長安之南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41章 大勝而歸第3章 太子講故事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131章 折衝府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24.第424章 重逢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09章 指指點點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74章 太子拜師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269.第269章 蘇勖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74章 太子拜師第77章 立冬宴席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316章 人的孤獨207.第207章 演武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520章 戰前第33章 孫神醫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