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

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

夜色中,人們還在歡慶着新年,兩人走出了承天門。

李淳風稍稍停下腳步,道:“告辭了。”

長孫無忌道:“袁天罡走了,現在你也要走了,往後的欽天監該如何?”

夜風迎面吹來,李淳風的衣衫獵獵作響,看着燈火通明的朱雀大街,言道:“晉陽公主繼承了貧道的學識,貧道也再無牽掛了。”

兩人在承天門前就要分別。

李淳風邁步走入人羣中,長孫無忌在原地站了片刻,這才走入了夜色中。

翌日,一晚上的慶賀之後,直到天完全亮了,街道上也沒有太多的行人,偶爾還有一陣陣的風吹入街道上,街道上的許多雜物也在風的吹動下,在地上滾動着。

一個慵懶的士兵剛剛爬到鼓樓上,打算開始今天值守,街道上空空如也,人們還沒有醒來。

其實昨晚,這個士兵也在歡慶中,到了深夜才睡,早早睡醒就來值守,便來到了鼓樓上。

帶着寒意的晨風一吹,他打了一個哆嗦,在冷風中吐出一口熱氣,風吹過之後,也清醒了不少,再回頭看去,見到了朱雀大街上有個人影。

心說這麼早是誰出了門,再定睛一看,原來那人提着一個掃帚,拉着一輛木車,正在將街道上的雜物掃起來,而後全部倒入木車中。

等對方近了之後,這纔看清楚,原來掃大街的人是阿史那車鼻,都快忘了這傢伙是怎麼被抓到長安城的,聽說還是一個西域的可汗。

身後傳來了踩臺階的動靜,原來是有同袍一起前來值守,還送來了早食。

兩個值守的士兵一人一張餅,餅夾着一些羊肉,就坐在鼓樓上吃着。

其中一人的餅中還夾着一根大蔥,而後就吹着冷風看着朱雀大街,漸漸地其他的鼓樓上也出現了士兵值守。

長安城很龐大,一個鼓樓看不盡長安城的景色。

陽光照耀在開闊的長安城內,在每個坊市都有一個或者三個鼓樓,鼓樓之間相望,用鼓聲傳訊。

因目光所及看不到全貌,或者是遇到混亂,遇到火情,鼓樓傳遞的訊息可以讓長安城內諸多兵馬與各處官邸迅速做出反應,這就是長安城中的治安體系的一部分,鼓樓就是這座長安城的一個個哨站,是坊市與坊市之間的紐帶,保持着這座長安城的穩定。

而如今的長安城,有不良人,有大理寺,京兆府維護着治安與穩定。

當陽光逐漸升高,將長安城內一些較爲偏暗的地方也照亮之後,街道上的行人也開始多了起來。

今天是正月初三,李承幹一早睡醒帶着兒女跑步完,兩儀殿前已放好了飯食,楊內侍站在邊上,等陛下與殿下們回來才稟報道:“聽聞太上皇一早去長安城了。”

李承乾擦了擦汗水道:“安排人照看好。”

“喏。”

小殿下們洗手洗面之後就開始用飯,楊內侍微笑地站在一旁。

長安城內,李世民與長孫無忌,還有李孝恭走在朱雀大街上。

現在的長安城到底是與當初不同了,在安邑坊有一條街,那一整條街都是賣吃食的,大多都是一些餅乾或者是糕點,還有柿子或者是果乾。

李世民今天沒有帶太多侍衛,只有左右跟了兩個,身邊跟着長孫無忌與李孝恭。

從穿着上,路人也只能將他們當成勳貴人家。

李世民雙手揹負目光掃視街道兩側的食鋪,道:“這整條街的鋪子都是清河與高陽的,承幹這孩子說要給她們建設一個作坊,沒想到建個作坊也就罷了,還送了兩條街。”

當今陛下對兄弟姐妹向來是大方的,而且是十分地大方,長孫無忌笑着道:“向來如此。”

李孝恭道:“那老君山說不定就是要賜給晉陽公主的,紀王愛吃橘子,陛下就送了他一座山的果林,每年還從南方送來不計其數的果子,還有東陽公主,長樂公主……”

李世民神色多了一些不悅。

當今陛下是個很嚴苛的人,對待宗室兄弟姐妹也是極其嚴苛的,只要這些宗室諸王能夠懂事,陛下很大方。

長安的早食還是以餅食爲主,李世民走過一個食肆幾個店家正在搬運着水桶。

那店家來人便當即跪拜行大禮。

李世民打量着這個店家的穿着與模樣,就明白了他們的身份,就問道:“你們怎麼在這裡?”

一個略顯年邁的內侍回道:“當年陛下離開皇宮之後,宮裡走了很多人。”

李世民記得那段時光,承幹登基之初宮裡的人幾乎都走完了。

“皇后念我們多年來辛勞,我們多數人離開皇宮都能夠得到活計,這食鋪就是皇后賜給我們的,足夠養活我們五人。”

聞言,長孫無忌掃了一眼四下,大致明白了這裡的情形,其實這裡也有不少的內侍。

李世民走入這處食鋪的後院,這裡很潔淨,這是宮裡帶出來的習慣,爐子內還點着火。

這裡沒有女人,潔淨如洗,還有幾個孩子在這裡正在學着寫字。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還有李孝恭安靜地看着這一幕也沒有說破。

聽着他們的講述,原來當年的那些人離開皇宮之後,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皇帝給他們安排了能夠謀生的工作,甚至是產業。

宮女離開皇宮之後也能夠改嫁,而這些人離開之後,那裡也變得冷清清的,李世民也不願意在這樣的宮裡多待。

見幾個內侍疑惑,李世民道:“莫問朕爲何會來長安城走動,當今皇帝讓朕來的。”

留下這句話,李世民就帶着長孫無忌與李孝恭離開了。

接近午時,長安城內熱鬧非凡,屋頂上還有沒有融化的積雪,在陽光照耀下,它們正在融化,從屋檐滴着水。

李世民來到崇文館的食肆,在這裡用了一頓飯,吃着可口的飯菜道:“朕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李孝恭頷首,又見長孫無忌與一個年輕的學子談了許久,又小聲道:“陛下,這趙公恐怕是要將這個學子收入門下了。”

李世民擱下手中的筷子,“這裡是崇文館,這裡的學子都是皇帝門下的。”

長孫無忌將這個學子領來了。

“崇文館學子蘇味道,見過兩位長輩。”

眼前就只有長孫無忌表露了身份,李世民與李孝恭都是一臉的笑意。

長孫無忌道:“說說你對如今的朝中政見。”

“喏。”蘇味道又行禮道:“先前趙公與學生商討支教之策,過了上元節小子就要去支教,但又覺得如今的支教還可完善。”

李世民喝着茶水沒有當即開口。

李孝恭道:“如何完善?”

蘇味道又行禮道:“在下以爲應該增設學館,讓支教的學子能夠留在各地,能夠在各地成家。”

注意到陛下的目光,長孫無忌會意之後,問道:“你是武功縣人?”

“回趙公,小子是河北人氏。”

這個蘇味道在三人心中留下了印象,李世民離開了崇文館的食肆,在沒有打擾其他人的情況下,離開了崇文館。

長孫無忌道:“陛下不去見見盧照鄰嗎?”

李世民道:“聽聞這個盧照鄰很是靈醒,朕要是走到他面前,三言兩語就能看穿。”

長孫無忌道:“通經史者,的確善於辨人。”

爲什麼說盧照鄰學經史呢,這是長孫無忌看過當年其人的文章所得出的結論。

與蘇味道那樣的人不同,蘇味道給長孫無忌的感覺是驚喜,而盧照鄰給他的感覺就是理所應當。

盧照鄰本就是幽州大族一系,又是范陽盧氏,年幼時就跟隨江南大儒讀書了。

因此,對長孫無忌來說要查盧照鄰很簡單,世家子弟的蹤跡太好尋找了,甚至可以將盧照鄰的生平查一個乾淨。

即便不在朝中任職了,可對長孫無忌來說要查一個人,還是很簡單的。

“聽說張玄素要辭官,又被陛下給留下了。”

李孝恭忽然說了一句,李世民道:“朕記得這個人。”

長孫無忌道:“如今吏部侍郎有兩人,一位是杜正倫,一位是張玄素,陛下不想張玄素離開朝堂,多半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手替上,若張玄素能夠爲陛下尋一個吏部侍郎,那陛下是可以准許他告老的。”

李世民道:“怎麼?朝中老臣要告老,他還推三阻四?”

李孝恭跟在一旁聽得心不在焉,摳着指甲縫。

當初張玄素也是貞觀年間的舊臣,也是太上皇一手擺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的。

可新帝登基之後,十餘年間一直在吏部侍郎的位置上,也沒有得到升遷,哪怕是看在太上皇的情面上也該升遷了。

而當今陛下又是一個不講情面只看能力的無情皇帝。

長孫無忌爲其感到惋惜。

李世民也只能惋惜片刻。

還能怎麼辦呢?朝中權力都在承幹手中,這孩子集權得都有些不像話了,一個退休的太上皇什麼都做不了。

當李世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感已淡到不能影響這個兒子的決定時,心中又多了幾分失落。

長孫無忌臉色上多了幾分不悅,覺得李孝恭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他瞎說。

本就英雄遲暮就不該說這些事。

李世民從一個個的坊市走過,直到傍晚時分還覺得有些意猶未盡,甚至一邊走一邊還喝着奶茶。

這長安城的確是看不厭的,現在李世民有些明白兒子話語中的深意了,應該多來走走,多來看看,早就該來的。

“可朕還是想住在外面的村子裡。”

長孫無忌贊同道:“是啊,這長安城太擠了。”

李孝恭道:“嗯,安寧村還有空屋子嗎?”

李世民瞅了他一眼。

還沒等太上皇說話,李孝恭又忙改口道:“某家自己去建個房子。”

一直到了傍晚時分,這個時辰的長安城又下起了大雪,朱雀門的城牆上,李承干與李泰,還有李恪吃着火鍋。

李道彥急匆匆來報,道:“陛下,太上皇回去了。”

李承幹從火鍋中撈出羊肉,道:“朕知道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新年前後或者是下大雪時,只要魏王與吳王在長安城陛下就會將兩人請來,三兄弟一起吃個火鍋。

雪花落下,也不覺得有多冷,李承幹從鍋中撈出一些羊肉,頷首道:“朕知道了。”

“末將告退。”

李承乾道:“道彥兄一起用飯吧。”

言罷,一旁的內侍又遞上了凳子。

李道彥正襟坐在邊上。

李承幹飲下一口熱茶,道:“父皇說我們三兄弟近來聚少離多,可我們三兄弟各自都有各自的事,等一切事了,朕希望在將來也可以如現在一般,坐在一起用飯。”

李泰拿起碗,從一旁爐子上的水壺中倒出奶茶,道:“青雀敬皇兄。”

李恪也拿起奶茶,道:“恪也敬皇兄。”

三兄弟包括李道彥一起碰碗,將碗中的奶茶飲盡。

當城牆上的一頓飯結束,關中的風雪越來越大,慢慢地就看不清遠處的景色了。

這場雪下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三天風雪停下,但天空依舊是灰濛濛的。

一駕馬車離開了長安城,城前的官兵經問詢得知,這是魏王的車駕,連忙給放行。

魏王李泰帶着家眷要去一趟終南山。

終南山位於關中境內,就在秦嶺的山脈中,到了藍田縣再往東走,就到了終南山的山腳下。

李泰披着大氅走下了車駕,擡頭看着白雪皚皚的終南山,在山下也是厚厚的積雪讓人分不清哪些是山體,哪些是田畝。

李泰讓家中部曲開始去清理上山的山道上的積雪,他望向山頂,今天是來告祭王珪老先生的,心中決定告祭了老先生,再將括地誌交給朝中。

李泰捧起一些積雪,低聲道:“其實皇兄一直知道括地誌的編撰情況,只是皇兄也覺得在括地誌成書之前,一定要來告祭老先生。”

待部曲將山道清理好,李泰開始登山,在山上有一座老先生的衣冠冢。

老先生在離開人世之際,也在惦念着終南山。

剛從積雪中清理出來的山道還很溼滑,李泰一腳踩下去差點滑倒,好在被身邊的部曲扶住了。

第84章 戰書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41章 陳倉縣尉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72章 精氣神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191.第191章 查到底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13章 耿耿於懷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67.第267章 蘇亶第326章 蘇亶家事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513章 華清宮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78.第478章 臣慚愧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520章 戰前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69.第269章 蘇勖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183.第183章 識大局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61章 監察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13.第213章 旱情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368.第368章 新設362.第362章 祭拜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29.第429章 讓步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75章 莫要內耗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190.第190章 下蛋了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73章 “肥羊”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337.第337章 “奇觀”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31章 折衝府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536章 成了傳說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321章 臂膀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20章 忠誠不極端371.第371章 虎牢關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127章 遊園78.第78章 解氣?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68章 一夜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70章 多錢善賈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316章 人的孤獨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04.第304章 寒冬376.第376章 封禪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424.第424章 重逢270.第270章 新家301.第301章 親衛第175章 莫要內耗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
第84章 戰書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41章 陳倉縣尉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72章 精氣神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191.第191章 查到底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13章 耿耿於懷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67.第267章 蘇亶第326章 蘇亶家事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513章 華清宮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78.第478章 臣慚愧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520章 戰前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69.第269章 蘇勖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183.第183章 識大局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61章 監察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13.第213章 旱情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368.第368章 新設362.第362章 祭拜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29.第429章 讓步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75章 莫要內耗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190.第190章 下蛋了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73章 “肥羊”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337.第337章 “奇觀”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31章 折衝府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536章 成了傳說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321章 臂膀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20章 忠誠不極端371.第371章 虎牢關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127章 遊園78.第78章 解氣?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68章 一夜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70章 多錢善賈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316章 人的孤獨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04.第304章 寒冬376.第376章 封禪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424.第424章 重逢270.第270章 新家301.第301章 親衛第175章 莫要內耗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