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

在朝中的讚譽中,太子殿下賢明之處在於處置政事往往能夠直取要點,解析重點,還很高效又能施行有度。

放在平時,陛下需要用三兩日才能處理好的事,這位太子半天就能全部批覆完了。

忙完了早晨的政事,午時時候,李承幹便在崇文殿前,陪着爺爺。

李淵手裡拿着一個玩具,這是一個風車,風車下有一個連桿,等風吹動風車的時候,風車的葉子轉動,帶動後方的連桿,那後方的小錘子就會不停地敲擊着小鼓。

臨川解釋道:“這是稚奴做的玩具,今早讓人送來的,說是送給小於菟的。”

李淵點頭道:“沒想到稚奴還有這等巧思。”

李承幹搖着手中的蒲扇道:“稚奴應該造出更好的物件。”

與小兕子一起玩着拼圖的清河擡頭,她解釋道:“稚奴皇兄就是平時不想努力,其實晉王兄很聰明的人。”

李承幹感慨道:“所以,東陽一直說他大器晚成嘛。”

臨川在一旁輕笑着。

李淵道:“承幹,你父皇此次出遊要多久纔會來回呀。”

李承幹搖頭道:“要一年半載吧。”

李淵冷哼道:“他倒是走得輕巧,留下這麼大一家子人要你照顧。”

李承幹躺在竹椅上,聽到兒子的笑聲,他坐在嬰兒車裡向着李淵伸手道“太爺爺……”

這孩子已會說話喊人了,現在也只會說爺爺,爹孃……還有些口齒不清。

其實小於菟已會走路了,就是走不穩。

一歲大的孩子,正是對這個世間最好奇的時候。

李淵把孩子抱在懷裡,滿臉笑容。

女兒平日裡安靜得多,她坐在地上,正推着小車玩,東宮所有人的心思都在這兩個孩子身上了。

有了這兩個重孫之後,爺爺不再飲酒了。

只是抱着孩子開心了,爺爺又唱起了再借五百年。

恐怕多年後,這是孩子們學會的第一首歌。

長安城熱鬧又繁忙,有工作的人忙着工作,沒工作的人正在到處尋找工作。

許敬宗帶着李慎與李治,還有閻立本來到一處作坊前。

這裡是有匠人正在和泥,李治指揮道:“草木灰要沉澱之後再用。”

幾個工匠應聲照做。

閻立本詢問道:“晉王殿下是如何尋得這個秘方的。”

李治驕傲地道:“這是以前皇兄用過的辦法。”

將攪和好的泥與細砂石混在一起,就成了一種建築塗料,廉價好造又能大量生產。

正是關中夏收剛結束的時節,農閒之後很多勞動力走出了田地,參與生產,這也是許敬宗與京兆府最忙的時候。

“許少尹,還有人在放羊。”

“凡是羊羣超過十頭的,全部罰錢。”

“喏。”小吏得了話語,便快步離開。

許敬宗手中還拿着一卷書,關中建設不能竭澤而漁,如果大規模地放羊啃食草地,往後土地再也長不出來該如何是好?

這也正是植樹的意義所在。

忙完了眼前的事,許敬宗還要去淤地壩看看,經過兩年的秋季淤地壩前後修繕過三次。

淤地壩的建設很不順利,大抵上都是在修修補補的。

淤地已成型,可以在淤地上種植一些作物,現在就種着不少豆子。

正在渭河邊走着,許敬宗擡頭看去便見到了一隊兵馬朝着長安城而去,這隊兵馬是一路從西而來。

“那是契苾何力?”

閻立本也擡眼看去,道:“正是他,多年不見了。”

“沒想到,他也從天山回來了。”

迎接契苾何力與阿史社爾的是兵部侍郎崔敦禮。

翌日,早朝之後,李承幹才見到這兩人,尤其是契苾何力,這位父皇最信重的草原上的將領。

“末將契苾何力,拜見太子殿下!”

“末將阿史那社爾,拜見太子殿下。”

李承幹坐在興慶殿內,笑道:“兩位大將軍,爲大唐南征北戰辛苦了。”

兩人齊聲道:“末將願爲天可汗赴死,願爲太子殿下赴死。”

李承幹朗聲道:“賜茶。”

契苾何力仰頭飲下,道:“謝殿下賜茶。”

阿史那社爾灌下茶水,舒坦地長出一口氣。

李承幹看着契苾何力,道:“大將軍爲父皇征戰多年,說來孤見大將軍的次數不多。”

“末將見過太子殿下,那時候見殿下還是貞觀六年。”

“是嗎?”

李承乾的神情帶着回憶之色,道:“大將軍不妨說說當年的事,孤都快忘了。”

“喏。”契苾何力先是行禮,而後道:“當年末將的部族時常與吐谷渾人打仗,那時候伏允勢大,末將帶着母親與家眷遷去了沙州,承蒙天可汗不棄,收容末將與母親,末將弟弟契苾沙門亦爲大唐戍守賀蘭。”

之後又說起了當年吐谷渾的戰事,一直被吐谷渾欺負的契苾何力,他早就想要對付伏允,一雪前恥,他們在沙漠中行軍,沒了水源就殺馬飲馬血,一路追殺伏允。

再之後的事,李承幹也清楚,至今契苾何力的妻子便是現在的李唐宗室之女是一位宗室的縣主,雖說輩分不高只是一個縣主,但也足可見父皇重視契苾何力,將他當作自己人來對待。

阿史那社爾神色激動地問道:“聽聞太子殿下要對漠北動兵?”

李承幹反問道:“你對漠北瞭解多少?”

阿史那社爾朗聲道:“漠北的真珠可汗就是個蠢貨,殿下給末將一千輕騎,末將平漠北。”

殿內安靜了片刻,只聽太子殿下長嘆一口氣。

阿史那社爾又大聲道:“殿下!”

“不用着急,兩位勞師遠征且好好休息一些時日,朝中會再做打算的。”

等兩人離開了興慶殿,又有太監來報,道:“太子殿下,趙國公來了。”

李承干將手中的筆擱在一旁,道:“入殿。”

“喏。”

沉重的腳步聲從殿外傳來。

“還以爲阿史那社爾會對漠北很瞭解,沒想到他開口就說輕而易舉地掃平漠北,孤覺得他不堪大用,舅舅以爲呢?”

長孫無忌走入殿內行禮道:“殿下,這是鬆州的賦稅。”

李承幹接過奏章也沒看,道:“舅舅覺得阿史那社爾如何?”

“臣以爲阿史那社爾雖說驍勇,但軍中的大事光靠驍勇是沒用的。”

“舅舅的評價很穩重呀。”

長孫無忌作揖道:“此人有勇無謀。”

太子依舊沒有看趙國公的奏章,近來太子主持朝政並不是所有奏章都會批覆,有選擇地將一些不必要的奏章全部擱置在一旁沒有理會。

李承幹先遞上一份名冊,道:“明年崇文館的學子會參加科舉,這是他們的名冊,就先交給舅舅了。”

本來長孫無忌是有很多話想要問的,但一份名冊送到眼前,又不知該從何說起了,甚至連過問褚遂良的事都不知該如何開口。

想提醒太子,官吏升遷需要吏部批覆,往後莫要讓一句話就讓褚遂良兼領禮部。

眼下,長孫無忌心中疑竇叢生,陛下爲何突然要巡視洛陽?

當眼前處置朝章政事,把握局勢與國家大事的人不再是當年的布衣之交。

眼前執掌權柄的人是當今太子,哪怕自問是太子的舅舅。

長孫無忌心中也泛起了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不安。

這種不安來自太子的神情與話語。

恍惚間,才反應過來,太子不是陛下,不是當年的布衣之交。

朝野皆知,這個太子是嚴苛的,更是賞罰分明說一不二的。

面對他,不像面對陛下,長孫無忌警覺地醒悟過來,那麼褚遂良的安排越過吏部,就在情理之中了。

長孫無忌神色保持着鎮定,雙手接過名冊。

李承幹又道:“當然,崇文館的學子不需要特別對待,顏勤禮覺得制定名冊能更方便,纔會有準備。”

“臣……明白了。”

“有勞舅舅了。”

言罷,李承幹又坐了回去。

長孫無忌轉身時,餘光又看了眼坐在上座的殿下,這是當初陛下平常坐的位置。

一直到走出興慶殿,長孫無忌停下腳步,打開這份名冊看着一個個名字與籍貫,確認了這只是普通的名冊。

太子長大了,能夠駕馭臣子了。

那麼,自己這個舅舅究竟是該驕傲還是該擔憂。

長孫無忌錯愕一笑,竟被外甥鎮住了。

皇帝不在長安的這兩月,朝臣們意外地發現,在國事上,太子竟沒有過問房相。

正常看來說房相是太子的老師,在國事上這位太子遇到難事,問一問房相也是應該的,而且是正常的。

很多時候,應該說大多數的時候,這位太子殿下都是獨立在完成這些事,期間一道道奏章批覆之後便送了回來。

中書省又開始了加班,朝臣們回過神發現,這兩年關中與洛陽,潼關再也沒有出現過水災。

到底是天公下雨不多,還是河道修繕之後修建了淤地壩的原因?

這些暫且不說,光是這兩月,關中的市稅迎來了巨大的增長,一個月的市稅竟然高達三十萬貫,庫房銅錢堆積如山,宮裡的太監光是擡錢入庫,都累趴下好幾個。

本來天山一戰勝利之後,朝中很頭疼田地分配的問題,田地有好有壞,要是給予荒地,反而會讓人議論朝中不厚道。

大抵上,陛下也是對這種事很頭疼的,所以會在這個節骨眼出遊?

但就連這種老大難的問題,在太子的吩咐下,半月就擺平了。

而且讓關中五萬多府兵滿意。

在朝臣固有的思維下,分配問題向來是老大難的。

可當關中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財富,並且比之田畝價值更高。

通過就業崗位與作坊承包的方式解決了軍功分配的問題與豐厚的一筆錢,或者是否要田畝由府兵自己選擇。

用京兆府的話來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還能充分調動生產的積極性。

因此關中的糧食在預料之中漲價,從鬥米五錢,漲到鬥米八錢。

這是太子殿下執掌國事期間完成的第一件大事。

承天門外,三個太監扛着滿滿一筐銅錢,他們拉着繩子的手還有些顫抖。

終於有一人脫力鬆開了手摔倒在地上,他有些撒潑地道:“不想幹了!”

“呵,內侍掌班說了,太液池的魚越肥,太子越高興。”

那太監只好又爬起來,繼續拉着一筐銅錢送去庫房,此刻的庫房內,堆滿了銅錢。

庫房的門一打開,就有銅錢迎面淹來,淌出來的銅錢就快把人給埋了。

幾個太監手忙角落的拿着木板將淌出來的銅錢全部推回去,再用木板擋住,將一大筐的銅錢倒入。

確認外面沒有留下一枚銅錢,這才鬆了一口氣,吃力地關上了庫房的門,人當即就累趴了。

與之同樣累趴的太監還有很多,他們這些天光是搬銅錢已累得半死。

就連殿下身邊,也就一個老太監在伺候。

李承幹吩咐道:“你派人去問問京兆府,個人承包作坊的事都落實了沒有。”

“老奴……”老太監看了看殿外已沒人了,他行禮道:“老奴親自走一趟。”

太子也不再說話,這個太監腳步匆匆離開。

皇帝出行帶走的內侍也不少,宮裡留下的這些太監還不夠太子用的,因太多事都是傳話,運送卷宗,或者送口信,很費人的活。

京兆府門前,張柬之望着朱雀門道:“當今太子賢明,既解決了關中作坊建設遲緩,又解決了軍功問題,聽聞太子身邊沒有取樂之物,就連生活也是枯燥簡單,如此賢明儲君,我等當爲社稷油盡燈枯之。”

李治冷哼一聲,這個賤人都快拜服在朱雀門前了。

張柬之又道:“何謂天子,揮袖間天地劇變,令蒼穹也爲之變色,太子的言行可令關中劇變,吾等觀之,無不臣服。”

狄仁傑道:“明年你要參加科舉嗎?”

張柬之一手揹負,一手拿着書卷,朗聲道:“那是自然。”

“那你會及第嗎?”

“那也是當然。”

話音剛落,一顆石頭被砸在了頭上,張柬之痛得捂頭道:“晉王殿下何故打在下。”

李治道:“哎呀,實在抱歉,治怎麼就管不住手呢!”

張柬之氣惱地扭回頭,正要再言,後腦又是一疼,石子就落在腳邊,他大聲道:“晉王殿下,欺人太甚。”

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98.第298章 中秋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27章 遊園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137章 波斯奇物1.第1章 太子殿下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484.第484章 比試423.第423章 江邊第168章 一夜第60章 秋獵歸來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84章 戰書第152章 東宮舊人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385.第385章 登基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270.第270章 新家第6章 小女徐慧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17章 善意的話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99.第499章 千秋殿493.第493章 李孟嘗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337.第337章 “奇觀”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77章 立冬宴席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68章 長安之南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31章 折衝府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128章 風波乍起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102章 科舉揭榜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67.第467章 運糧第115章 各縣彈劾260.第260章 談人生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50.第250章 夜釣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62.第362章 祭拜第12章 等暖風來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20章 戰前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
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98.第298章 中秋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27章 遊園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137章 波斯奇物1.第1章 太子殿下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484.第484章 比試423.第423章 江邊第168章 一夜第60章 秋獵歸來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84章 戰書第152章 東宮舊人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385.第385章 登基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270.第270章 新家第6章 小女徐慧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17章 善意的話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99.第499章 千秋殿493.第493章 李孟嘗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337.第337章 “奇觀”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77章 立冬宴席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68章 長安之南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31章 折衝府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128章 風波乍起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102章 科舉揭榜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67.第467章 運糧第115章 各縣彈劾260.第260章 談人生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50.第250章 夜釣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62.第362章 祭拜第12章 等暖風來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20章 戰前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