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

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

對方給的誠意是足夠的,可事關吐蕃與大唐的關係……王玄策神色痛苦地撓了撓頭,道:“這種事應該問陛下。”

茹萊傑又道:“沒關係,我的孩子們依舊願爲大唐征戰。”

茹萊傑被吐蕃人稱爲智者,王玄策還是有所警惕的,剛剛的三兩句,差點落進他的套中。

與他說話,還是要小心爲好。

接下來的時間,王玄策與王女,還有天竺村民商議着如何攻下曲女城。

而這些天隨着這些村民的散播消息,越來越多的天竺人向這裡聚集,這些都是願意反抗阿羅那順的天竺人。

準確地來說,他們算是王女的臣民。

首先要擺平頭疼的戰象,在這個問題上,吐蕃的智慧老人茹萊傑給了一個很好的主意,那就是火焰。

當年他還年輕的時候,獨自一人生活在雪山,與狼羣鬥智鬥勇數日,就是靠着火焰活了下來,現在他一樣堅信,火焰肯定可以對付戰象。

事實證明,王女的戰象也同樣害怕火焰。

這些天,天竺人與唐人相處得不錯。

王女邀請着王將軍坐在了戰象的背上,當看到王將軍與天竺王女共乘一象,四周的天竺臣民歡呼着。

對此,王玄策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直到夜裡,王女走入了他的屋子,爬上了牀榻,王玄策這纔有些後知後覺,這才明白了白日裡那充滿儀式感的事,是什麼意思。

第二天,王玄策看了看睡在身側的王女,迅速穿好了衣物,便走出了這屋子。

剛一出門,便見到了吐蕃老人茹萊傑與李義表。

王玄策苦惱地扶着額頭道:“昨晚喝得太多了。”

昨夜,天竺王女是大大方方走入王玄策的屋子的,就像是走入自家一樣自然,幾個裨將早就將此事告知了隨行的禮部官吏,這一次出使的副使李義表。

注意到對方的笑容,王玄策正了正神色道:“這女人我能娶回長安嗎?”

李義表道:“那玄奘怎麼辦?”

“她和玄奘沒有關係,我確信。”

李義表神色瞭然道:“娶回去也無妨,只是她願意嗎?”

木屋前,吐蕃老人茹萊傑依舊是一臉的笑容,這老傢伙笑起來很難看。

王玄策收回了目光,神色嚴峻。

之後又有幾個天竺婦人面帶笑意地走入王將軍的屋子中,她們甚至多打量了一眼王將軍,而後快步走入,幫助王女洗漱。

在這裡她似乎又回到了華貴的生活中,但眼前依舊是破落的村子。

王玄策莫名其妙與天竺的王女舉行了婚事,他算是在天竺娶妻了?

心中百般困惑,他又道:“我一定要回大唐的,大敵當前,我不能再想其它。”

李義表又道:“其實王將軍與她是正式成婚,是合乎情理的,再者說禮部也交代過,要讓更多的唐人走出去,讓唐人的血脈傳播開來,說不定陛下還會有封賞的。”

事後,王玄策與王女走在一起巡視着村子,便受到吐蕃臣民的跪拜。

問起這個爲復國“不擇手段”的女人,是否願意去大唐,她搖頭拒絕了。

王玄策聽她說着,若兩人能夠有一個孩子,待孩子長大之後能自立了。

她自會去東土大唐,尋找這個正式結爲夫妻的丈夫。

她也深知,天竺留不住王玄策。

他問道:“若唐人不允許天竺國存在,那又該如何?”

天竺王女笑着道:“我們的孩子是唐人,我只會教他說唐人的語言。”

多開明的女子,王玄策心底裡還是決定待天竺事了,帶着她回大唐,至於天竺如何,先建設一個都護府,以後再來收拾也不遲。

在天竺熟悉了一個月之後,幹慶三年的七月,王玄策帶着兵馬殺了出來,帶着七千兵馬北上殺向天竺,一路上戰馬捲起了一片塵土。

順從王女的天竺臣民爲了抵抗阿羅那順,獻上了三頭戰象,算上王女的戰象,一共四頭。

在衆多天竺臣民的視野中,他們看到了王玄策頗有智慧的戰術,利用雲梯,弩車,圍城打援軍,又是包夾合圍。

唐軍的打仗方式不像天竺人,反觀只會橫衝直撞的天竺人,唐軍的一個個隊伍間的配合,像是與生俱來的本領。

他們連連大捷,令天竺人瞠目結舌。

有前來投效的天竺大臣,他們高呼唐軍是天軍。

其實這也沒錯,天可汗派來的大軍,就是如此。

餘下的五天時間,王玄策僅僅靠着七千兵馬攻城略地,拿下城邑十餘處,一路上俘活天竺甲士三千餘人,牲口五萬,財寶數千斤,糧草不計其數,奪地千里。

在一羣就要逃命的天竺士兵面前,王玄策立馬執刀,大聲道:“告訴你們的阿羅那順,我會去曲女城,拿下他的人頭!”

一旁的天竺士兵穿着簡陋的皮甲,也大聲地喊叫了幾句,在翻譯着天軍大將軍的話語。

敵軍四散而逃,王玄策接連大勝。

接連的大勝,令敵人聞風喪膽。

王女組織着天竺的婦人們爲唐軍準備糧草。

現在,王玄策已不再是當初的二十人,他手中已有了一支近萬人規模的大軍,這支大軍由唐人,吐蕃人,天竺人組成。

餘下的一個月間,王玄策帶着兵馬繼續向天竺挺進,唐軍善於快馬縱橫,天竺人圍繞着戰象作戰行進緩慢。

而吐蕃人清掃外圍,來回轉折。

副將蔣師仁爲先鋒,奪下甘蒂斯河畔的羅城。

至此,兩月間,唐軍已打下了中天竺以東的大片領土,拿下城邑百餘處。

唐軍以一種驚人的打仗效率告知天竺人,大唐的天軍來了。

其實後續的作戰輕鬆許多,因唐軍接連的大勝,已讓天竺人恐懼,不戰自潰者亦有,但負隅頑抗者,死得皆很慘。

王玄策作戰是殘忍的,因此每一戰過後,留下的俘虜很少。

更不要說對阿羅那順充滿恨意的王女,投靠阿羅那順的臣民都是叛徒,不是她的臣民。

幹慶三年,九月中旬,唐軍抵達了甘蒂斯河畔,曲女城遙遙在望,與天竺敵軍隔河對峙。

現在唐軍所面對的是阿羅那順的八萬大軍。

王玄策手中的唐軍兩千,算上吐蕃人與天竺人的兵馬,一萬兵馬打八萬大軍,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

而此刻,甘蒂斯河畔的唐軍一側,十分地安靜,因衆人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戰象羣,就在河對岸,他們沒有吹噓,阿羅那順真的有上萬的象兵。

羅城內,在天竺有近半年的王玄策已習慣了與王女生活,兩人在天竺臣民眼中,就是夫妻。

王玄策看着眼前的地圖思量,王女收拾着甲冑,低聲道:“我不需要反叛的臣民。”

“你的關中話更好了。”

王女欣喜一笑,她已有了身孕。

其實唐人男子很好,至少王玄策作爲丈夫,從未對天竺臣民頤指氣使,反倒是天竺臣民在唐人面前,越發地卑微了。

這一戰若贏了,天竺人就會從此臣服大唐,但若這一戰輸了,他們的下場也會很慘。

當希望都寄予唐人之後,愚昧的天竺人很盲目地相信大唐的天軍一定能勝利。

率領敵軍的阿羅那順一直聚集兵馬。

隔河相望的唐軍反而很安靜,也不知道唐軍在等待什麼。

傳聞阿羅那順四十萬大軍,倒是沒真來四十萬,多半也夠嗆,可八萬大軍也足夠驚悚了。

當吐蕃老人茹萊傑帶着三萬頭牛而來。

王玄策放聲大笑,張開雙臂大聲道:“我的吐蕃兄弟!”

“哈哈!”茹萊傑也是笑着上前相擁,彼此重重拍了拍後背,他問道:“我的吐蕃孩子呢?”

王玄策指向後方,一羣吐蕃兵馬就在羅城下。

這位吐蕃老人一直將其餘吐蕃人稱呼孩子們,在這位老人家眼裡,不管多大的年紀的吐蕃人,都是他的孩子,老人家總是一副父愛氾濫的樣子。

王女很困惑,明明王玄策不喜這個吐蕃老人,並且很警惕,但他總是一副親如兄弟的樣子。

在天竺打仗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因這裡真的是一個老天都在賞飯吃的地方,有吃不完的稻米,今年九月,第二茬稻米都熟了。

雖說口味不太好,也能夠果腹。

王玄策與茹萊傑走在一起,商談着如何面對八萬敵軍。

茹萊傑忽然說道:“如此龐大的糧倉,唐人不要嗎?”

天竺的確是個巨大的糧草,王玄策雙手揹負,道:“我不喜天竺的糧食,口味不好。”

茹萊傑笑呵呵撫須,道:“當初唐軍橫掃天山,你們不是也吃過吐蕃的青稞嗎?”

王玄策回道:“味道不好,大多數都餵馬了。”

“嗯……”

年過半百的茹萊傑愣是遲疑了好一會兒。

王玄策朝着遠處呼喊道:“蔣將軍!”

蔣師仁快步上前道:“大將軍有何吩咐?”

“三萬頭牛到了,你派人傳話,告訴河對岸的敵軍,讓他們快點投降,殺人很累的,八萬兵,要累死我們嗎?”

“喏!”蔣師仁不假思索,翻身上馬就離開了。

茹萊傑欲言又止道:“讓他們投降?”

王玄策頷首。

“你手中最多一萬人有餘,算上壯年最多一萬五千人。”

“沒錯。”

茹萊傑驚詫道:“一萬人敢叫八萬兵馬投降?”

“正是。”

又是一陣失語,茹萊傑仰頭,用吐蕃語嘆道:“唐軍風采吶。”

事實正是如此,唐軍真的派了一個天竺人去河對岸傳話,告訴率八萬大軍而來的阿羅那順,唐人大將軍讓他趕緊投降。

聽聞此言,阿羅那順感受到莫大的羞辱。

後來又有話語傳到了唐軍耳邊,說那阿羅那順氣得牙齒都咬碎了一顆。

如今,隨時就要開戰,王玄策在羅成內收拾着,見到王女始終拿着一把匕首,這是待兵敗之時自盡的。

“你大可以去後方,實在不行去大唐,將士的家眷,京兆府會保護的,至少讓你一輩子安居。”

王女搖頭,看城中的士氣低落,道:“你真的能對付象兵嗎?”

王玄策手中拿着一卷兵書,依舊是臨陣學習的模樣,回道:“他們靠牲口打仗,唐人靠智慧打仗,這不一樣。”

幹慶三年,九月的下旬,清晨天剛亮,號角聲傳來。

衆將士擡眼看去,是阿羅那順的象兵開始渡河了,戰象踩着河水何來。

濃霧緩緩消散,王玄策騎在馬背上,打了一聲唿哨。

唐軍的軍陣當即打開,三萬頭牛就藏在軍陣的後方,用柵欄圍了起來,只打開了一個出口,正朝向河對岸的敵軍。

王玄策騎在馬背上對茹萊傑道:“在我們大唐有一種棋局,叫作象棋,象是不能過河的。”

茹萊傑微笑着道:“還有命回去,必定要與王將軍下棋。”

蔣師仁大喊道:“點火!”

“點火!”

也有士兵大喊道。

一個個火把放下,不知道地還以爲唐軍要就地烤牛肉。

王玄策忽然一笑,火焰被點燃,發覺尾巴着火的牛羣發狂般地亂竄,唐軍死死抵住柵欄,直到牛羣找到了出口,發狂地朝着河對岸的象羣衝去。

當一羣牛衝完,唐軍又打開了另一個柵欄,再一次點燃了火焰,又是一羣牛衝了出去。

甘蒂斯河兩岸,牛羣的叫聲與戰象的嘶鳴聲混雜在一起。

三萬頭髮狂的牛撞上了一萬頭戰象。

眼看着敵軍已被牛羣衝得亂作一團,王玄策這邊的三方聯軍依舊井然有序。

戰象遇火也驚慌,轉身朝着來時的路跑去。

王玄策看着失控的戰象掉頭而走,被踩死的敵軍不計其數,象羣的嘶鳴聲一次次響徹這片平原。

混亂的局面看傻了天竺人,茹萊傑也看傻了。

原來唐軍要三萬頭牛真的不是爲了烤牛肉吃。

只有零星幾頭戰象來到了唐軍陣前,見到火焰又扭頭就跑。

不斷有天竺人從象背上摔下來。

河對岸塵土翻涌,這片上千裡的開闊戰場上,牛羣與戰象攪動在人羣中,慘叫聲,嘶鳴聲混在一起,大地都在爲之顫動。

火牛陣將敵軍衝得七零八落,無暇自顧。

王玄策朗聲道:“將士們殺敵的時候到了,我們……”

話音未盡,吐蕃人的兵馬率先衝向河對岸。

見狀,蔣師仁與李義表齊齊罵着吐蕃人不規矩,也策馬而起,朝着河對岸殺去。

第314章 臘月第573章 終章第56章 告老辭官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207.第207章 演武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74.第274章 新年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5章 你猜我猜?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559章 不可分割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167章 夏收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77章 立冬宴席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6章 小女徐慧371.第371章 虎牢關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25章 塞人騎兵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46章 早朝缺席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73章 終章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26章 蘇亶家事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95章 合力撈魚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513章 華清宮第54章 臣來告老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67.第467章 運糧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260.第260章 談人生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493.第493章 李孟嘗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98章 奉命放假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503.第503章 老君山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
第314章 臘月第573章 終章第56章 告老辭官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207.第207章 演武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74.第274章 新年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5章 你猜我猜?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559章 不可分割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167章 夏收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77章 立冬宴席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6章 小女徐慧371.第371章 虎牢關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25章 塞人騎兵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46章 早朝缺席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73章 終章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26章 蘇亶家事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95章 合力撈魚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513章 華清宮第54章 臣來告老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67.第467章 運糧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260.第260章 談人生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493.第493章 李孟嘗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98章 奉命放假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503.第503章 老君山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