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

新殿內的議論還在繼續,承天門外站着幾個文臣武將,正在等着這一次議政的結果。

褚遂良看了看站在身後的文吏,心中頗爲無奈,只因建設安西四鎮的事宜在早朝議論不下,還打起來了,陛下只能早早退了朝,留下幾人議政,其餘人都退了出來。

儘管大家爭執不休,畢竟是國事總要有個結果,褚遂良心中無奈之餘,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幾個文官,吏部侍郎張玄素一把年紀了,鬍子被扯下了幾根,官服的袖口處還破了口。

還有郭正一,趙仁本,孫處約,上官儀,婁師德,衆人此刻的狀態都不太好。

再看武將一側的樑建方,裴行儉,程咬金,牛進達。

或是剛回到長安不久的公孫武達,李孟嘗。

他們一位是郡公,一位是開國縣公,這兩位是來告老的

公孫武達是當年大業年間跟隨李家在晉陽起兵時期,就忠心李唐的將領。

傳言,也是玄武門的直接參與者之一。

這位老將軍平日裡不顯山露水,蟄伏在隴右的折衝府內,老太爺過世之後,這位老將軍戴孝一年有餘。

還有站在後方的高侃與薛萬徹,以及薛萬備等一衆武將。

牛進達低聲道:“陛下是又要攻打蔥嶺了?”

程咬金招手道:“裴小子,你過來!”

裴行儉上前行禮道:“守約見過程大將軍。”

程咬金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詢問道:“這陛下是不是還有意讓你領軍去天山?”

裴行儉道:“末將未曾聽說。”

程咬金的銅鈴大眼掃視四周,又道:“你看看那些文官,一個個想往軍中安插御史。”

裴行儉苦笑地撓了撓頭。

程咬金的話語聲不大,但卻被衆人聽在耳中,讓不少文官紛紛投來了不友善的目光。

婁師德道:“大將軍,我等本不想往軍中塞御史,是希望軍中的將士們能夠多讀書,多識字。”

程咬金冷哼一聲,目光繼續看着承天門。

衆人也都恢復了沉默,繼續焦急地等待陛下與英公他們的議政結果,只是有人忽然回頭看去,見到一個人影朝着這裡承天門走來。

來人是個年輕的官吏,裴行儉也回頭多看了一眼,來人正是張柬之。

張柬之來到近前,見到一衆文武大臣,還有些猶豫,再邁步上前,就有侍衛上前道:“張主事,請去面見蘇主事,陛下說今天恐怕不會有結果,也無閒暇見張主事。”

張柬之跟着這個侍衛又離開皇城前往崇文館。

裴炎還在兵部忙碌,看到了在皇城中匆匆而過的張柬之。

前來兵部交接文書的李安期也見到了人,他看向門外道:“這不是張柬之嗎?”

裴炎頷首。

一旁有小吏道:“聽聞今天下朝之後陛下召見了他,怎麼忽然又不見了?”

裴炎依舊默不作聲地整理文書,現在也不用指點張柬之,有些事他自己就能做,如今成效不錯,甚至引起了陛下的注意。

崇文館內,張柬之見到了蘇亶。

蘇亶一手拿着書卷,撫須道:“你的不良堂併入崇文館。”

張柬之疑惑道:“蘇主事,下官是京兆府的官吏。”

蘇亶喝着茶水道:“許敬宗要離開京兆府了,下一任京兆府尹是顏勤禮,劉仁軌要去西域了,你既是京兆府的官,也身兼崇文館編撰。”

言罷,蘇亶遞上吏部的任用文書,道:“這是陛下的安排,你也放心,這並不衝突。”

張柬之雙手接過文書。

“往後去你那邊讀書的官吏會有很多,朝中準備了五千錢用來建設你的不良堂,往後改稱文林館。”

張柬之朗聲道:“喏。”

蘇亶遲疑道:“聽聞你叛離家門了?”

“與家中老貨合不來。”

“唉,可惜了。”

張柬之不解道:“可惜什麼?”

蘇亶道:“只是因孝道,你的仕途多半走不遠。”

“下官只會教書。”

張柬之又向他解釋這些年的遭遇,他幾次科舉落榜,最後在西域支教兩年,在西域他只學會了教書,回來之後也只會教書。

若說在朝中爲官,張柬之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與其整日在朝堂渾渾噩噩,不如脫身離開,去外面教書。

蘇亶讓人遞給他一身新的官服,這件事就算是交代完成了。

陽光西斜,直到西邊只剩下了一輪夕陽,承天門前等待消息的文臣武將多數都離開了,只有少數幾個還在等在這裡。

陛下與羣臣的這一場談話,從早晨時分一直到現在。

“來了,來了。”

昏昏欲睡的張玄素聽到話語聲,他擡頭看去就見到了英公與馬周,以許敬宗等人整齊地走出承天門。

臨近除夕,本該是休沐時節,衆人從今年入秋開始一直忙到現在。

不論是漕運,還是建設安西大都護府,這一年以來朝中六部所有官吏,都忙得不可開交,疲憊不堪。

想起從貞觀時期走出來的朝中老臣,聽說那時候在朝中爲官還算是清閒。

沒想到在幹慶一朝爲官會這麼累,會這麼忙。

英公走到衆人面前,沉聲道:“陛下有旨,休沐吧,過了上元節再開朝。”

言罷,四周無人歡呼,反倒是有不少人鬆了一口氣。

除夕這天,朝中頒佈了旨意,往安西都護府增兵五千,增加支教夫子兩千人,調河西走廊糧草運送至西州,建設漕運官邸六十五處,分佈運河上下兩岸,增設瀚海都護府,安北都護府。

皇帝的旨意下達後,如往常一樣張貼在了朱雀門的城牆上,今年才結束,皇帝就將來年要做的事準備好了。

狄仁傑喝着茶水道:“其實來年要做的就三件事,其一是繼續建設運河,其二是繼續建設安西大都護府,其三建設北面的兩座都護府。”

裴炎看着酒興正高的晉王與紀王又道:“白方來信了。”

狄仁傑道:“他來信說什麼了?”

“白方說他想要滅一個小國,想請我們指點他。”

“你指點了?”

“沒有。”

狄仁傑與他一碰酒碗,盤腿而坐,看着樓下繁華的朱雀大街,看着熱鬧的景色道:“安西都護府不會讓白方輕易出兵的。”

裴炎神色嚴肅的點頭。

誰都有一種感覺,等安西大都護府建設完成,安西四鎮穩定之後,大唐早晚要與大食人一戰。

這是早在兩年間就定下的大事。

除夕前,陛下與英公,馬周,于志寧他們談了一天。

陛下與他們究竟談了什麼,或許只有少數幾人知道,除了旨意上的事,其餘諸多細節,一概不知。

未來的幾年,大唐既要治理民生,又要準備戰爭,還要肅清邊疆,南詔倒是可以先擱置不談,北面的疆域治理尤其重要。

朝中官吏都覺得這一年很累,裴炎覺得今年的繁重國事只是開始,往後幾年恐怕一年比一年累,皇帝一次次挑戰着臣子的能力極限。

有如此明君,滿朝文武也只能認了,一邊稱頌陛下聖明一邊咬着牙埋頭苦幹。

裴炎嘴裡嚼着葡萄乾,笑看着滿城的喧囂。

一場酒宴結束,衆人散去之後,裴炎走在回安邑坊的街巷中,剛走到自家門口,就見到了有一個年紀比自己還要年輕幾歲的官吏,正在四處張望着。

“有何事?”

“在下太府寺少卿王九思。”

裴炎推開自己的屋門走入其中。

王九思道:“門下省說是給下官准備了住處,只是不知道要住在哪裡。”

裴炎以前沒聽過王九思這個名字,不過看對方這般年紀已是太府寺少卿,倒是難得。

接過王九思遞來的木牌,裴炎道:“我隔壁。”

“嗯?”王九思來到緊閉的門前,將鑰匙放入鎖中,果然開了鎖。

隨後他又連忙道:“當面就是裴炎裴郎中了?”

裴炎頷首將肩膀上的背囊放在桌上。

“他們都說下官住在裴郎中隔壁。”

裴炎點亮自己屋中的油燈,吐出一口熱氣,道:“天寒地凍,早些休息吧。”

王九思站在門前還要再說些什麼,卻見裴炎關上了門。

早就聽聞裴炎不近人情,沒想到是真的,王九思無奈搖頭,也只好回到自己的住處。

幹慶十年,正月初一,寒風還時不時吹過,天氣依舊冷得徹骨。

李承乾麪前放着兩份告老的奏章,父皇坐在面前神色猶豫。

“公孫武達與李孟嘗該如何主持?”

“你是皇帝,你自己做事便好。”

李承幹頷首道:“公孫武達的確年事已高,李孟嘗其人兒臣以爲還能再用幾年。”

李世民喝着茶水,風吹過時候,髮絲間的幾縷白髮飄動。

雖說已有白髮,李承幹卻清楚,父皇退隱的這兩年一直在沉澱。

“陛下,宗廟都準備好了。”

“嗯。”李世民放下了茶碗站起身。

新年第一天,父子兩人來到宗廟,祭拜先祖。

爺爺的靈位就在道祖他老人家的畫像前。

李世民看着香火燒着,詢問道:“聽說你給諸國使者也送去了老子象?”

“嗯,他們也會祭拜我們李家的先祖。”李承幹有些感慨,揣着手道:“也不知道先祖他老人家會不會庇佑他們。”

李世民又道:“朕還聽聞,西域人也要給你這位天可汗立石像。”

“兒臣何德何能,西域的石像有父皇與郭駱駝就夠了。”

“你在位也有十年,他們都說大唐的盛世就要來了。”

“兒臣覺得大唐依舊不夠富裕,人們僅能維持生活需求的物質,依舊很貧瘠的,大唐需要繼續努力,待來年開朝,兒臣依舊會主張戒奢以儉的國策。”

這兒子一邊在漕運建設上大筆地花錢,一邊還要主張戒奢以儉,有時真是看不懂他到底在想什麼。

現在的大唐很好,可他還是不滿意。

父子兩人在宗廟祭拜之後,就一起前往凌煙閣祭拜那些已過世的開國功臣。

幹慶十年,正月剛過七天,就有一隊兵馬從長安城前往西域,爲首的兩位將軍是高侃與李孟嘗。

官道的行人紛紛爲這隊兵馬讓開路,隨着一起前往西域的還有諸多官吏。

有人問道:“這是又要打仗了嗎?”

“東面與北面的仗都打完了,就剩下西面的了。”

“西面還有什麼人沒打?”

“大食人。”

高侃聽着路邊的話語,一手拿着繮繩回頭看了一眼後方跟上來的兵馬,見隊伍整齊,這才策馬加快了行軍速度。

春明門前,還有一隊隊的官吏策馬出城,一路朝着東面而去。

有人說現在的朝中的官吏都不過年了。

從除夕到現在這些官吏才休沐了七天,收到朝中安排便要奔赴運河,前往運河建設漕運官邸。

若換作以往,即便是在前隋,這些官吏多半也要等到上元節之後纔會動起來。

長安城內,各處官邸也已早早打開了門,開始了上值。

還在節日中的長安城坊民們很好奇,紛紛議論這羣官吏是怎麼了?這年不過了?

雨水再一次灌入長安城,雨勢越來越弱,天空風雲變化下,一場雨成了雨夾雪。

皇城的欽天監正在建設一座高樓,晉陽公主站在欽天監前,雙手揹負,手中還拿着一個望遠鏡。

“姑姑,今天真的下雪了。”小鵲兒快步跑來。

“預測天氣哪有什麼神奇,只不過是看雲看風罷了。”

小鵲兒抱着暖手的袋子,又道:“姑姑,兄長要去西域打仗。”

明達笑道:“皇兄答應了?”

小鵲兒道:“被爺爺揍了一頓,現在還躺着呢。”

說着話,小鵲兒忍着笑意,看到兄長被揍,她格外地高興。

父皇也不見得真會多麼寵溺孫子,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打的,尤其是當今太子要去西域打仗,即便是父皇答應了,於菟也會被爺爺打斷腿的吧。

小鵲兒拉着姑姑的衣袖道:“奶奶說可以用飯了。”

明達跟上她的腳步,一路走向皇宮。

天文閣還在修建,多半要在今年夏季才能完工。

來到太液池,兄弟姐妹都在,明達走到太液池的別苑旁,就見到了趴在榻上的於菟。

東陽坐在門旁,悠哉地喝着茶水,面無表情地道:“怎麼?你們是來求情的?”

聽到東陽姐姐的話語,弟弟妹妹識趣地紛紛散開。

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07.第207章 演武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69.第269章 蘇勖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104章 夕死可矣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314章 臘月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88章 活得明白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86.第386章 新年441.第441章 塞人第152章 東宮舊人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535章 有很多人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219.第219章 調令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98章 奉命放假371.第371章 虎牢關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5章 你猜我猜?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76章 就孤最平庸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29.第429章 讓步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68章 一夜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499.第499章 千秋殿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97章 謠言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68章 長安之南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88章 活得明白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74章 太子拜師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23.第423章 江邊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2章 等暖風來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116章 用心險惡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84章 戰書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91章 及冠賀禮213.第213章 旱情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
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07.第207章 演武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69.第269章 蘇勖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104章 夕死可矣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314章 臘月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88章 活得明白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86.第386章 新年441.第441章 塞人第152章 東宮舊人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535章 有很多人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219.第219章 調令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98章 奉命放假371.第371章 虎牢關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15章 你猜我猜?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76章 就孤最平庸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29.第429章 讓步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68章 一夜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499.第499章 千秋殿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97章 謠言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68章 長安之南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88章 活得明白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74章 太子拜師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23.第423章 江邊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2章 等暖風來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116章 用心險惡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84章 戰書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91章 及冠賀禮213.第213章 旱情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