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

或者說,追着皇帝奶,讓皇帝更加聖明,勸皇帝多行表率之事,勤政爲民,這也可以歸類爲社稷造福。

李治望着魚竿,忽然道:“魚咬鉤了。”

言罷,他提起魚竿,釣起一條巴掌大小的魚。

李麗質端着一碗羹湯而來,道:“明達說李道長說的藥食還挺好的,東陽就讓小福熬的。”

說着話,她將一碗羹湯端給弟弟,道:“稚奴你喝。”

李治接過羹湯,好奇道:“好喝嗎?”

李麗質道:“嚐嚐就知道了。”

聞言,李治先是抿了一口,而後咕咚咕咚將一碗藥食湯喝下,他欣喜道:“好喝。”

他將碗放下之後,又道:“弟弟去玩了。”

李麗質雙手揹負道:“去吧。”

看着李治離開,李承幹低聲道:“他現在多半去見父皇了,會將孤與他說過的話語,都告知父皇。”

李麗質笑道:“稚奴的心思,誰都瞞不住,就是父皇讓他來問皇兄的,他向來是最聽話。”

李承幹坐在水榭內,從妹妹帶來的籃子中拿出一顆石榴,扒開之後分給她一半。

她一邊吃着石榴道:“孫神醫明日就能到長安了。”

“他老人家回來了?”

“是呀,恐怕這一次回來之後,用不了多久又會離開。”

翌日,晨光剛照亮了這片天地,李承幹正帶着李治與慎弟繞着東宮晨跑。

小兕子平時就早早睡醒,天還未亮的時候,她去三清殿給道祖老人家上香,一路跑着回到東宮。

她站在東宮門前的晨光下開始鍛鍊。

小兕子小時候走路總是晃晃悠悠的,這三年間,她的下盤穩了許多,她一邊踩着某種步伐,雙手時而打拳,時而收放,又像是在懷抱。

李治與李慎晨跑結束,坐在一旁等待着體力恢復。

“慎弟,你說明達練的是什麼?”

“弟弟記得皇兄說過的,明達自小的命數就與北斗七星相關,她所學的肯定也是這樣。”

李治狐疑道:“可這世上的先賢有多少人都在想着與北斗七星聯繫在一起,按照皇兄所言的主觀論述,這就不合理。”

東陽聽着兩個弟弟小聲議論,她道:“這只是邏輯上的依託,不論是漢時還是先秦,人們用星象較爲穩定的北斗來做參考,也是合情合理的。”

李慎也道:“我們需要尋找更具有參考價值的學識。”

兄妹幾人對學術的將來探討着,她們的言語爺爺是聽不懂的,就算是父皇也不見得能夠聽懂。

從小在東宮跟着皇兄學習的她們,早已邏輯思考能力上與常人不一樣了。

李治自小天賦就不高,從小成績就差。

“用早食了!”

東宮院內傳來了小福的呼喊聲,她在東宮總是這樣,如果不大聲呼喊,很難將孩子們聚集在一起。

因此小福也習慣這麼大聲說話。

用了早飯之後,明達便拿着一卷識文解字,一邊走一邊看,她從蹺蹺板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甚至還能走過一根懸空的木頭上。

這根木頭的粗細只是與腳掌一般,懸空雖說不高,一躍就能跳過。

明達能夠穩穩地走着,一手揹負,一手看着書,穩得就像是如履平地。

李治還在往嘴裡送着麪條,目光好奇地觀察着。

李慎又給盛了一碗麪條,道:“聽說李淳風道長能夠在一根麻繩上走得這麼平穩。”

“兕子果然天賦異稟呀。”李治感慨着。

東陽準備好了去見孫神醫,她肩上掛着一個布袋子,道:“稚奴怎麼看都像是大器晚成的樣子。”

李治苦着臉道:“弟弟確實學得不好,姐姐不用數落稚奴。”

聞言,東陽忍着笑意。

李承乾道:“走吧,去看看孫神醫。”

東陽道:“皇兄今天不去早朝嗎?”

“已讓人去給父皇送去話了,今天青雀也會去早朝,孤就不去了。”

“也好。”

李承幹帶着東陽走出東宮,天空剛有了晨光,走到皇城外的街巷,便能夠感受到一股涼意,已是降霜的時節了,一些房屋的屋頂上都還有霜。

樹葉也早已枯黃凋謝。

李績急急忙忙而來,道:“太子殿下,公主殿下,是要去尋孫神醫?”

李承乾道:“昨天京兆府送來的消息,說是孫神醫昨日就在高陵,說是今天就來長安城。”

“末將這就讓人去城門準備車駕。”

出了長安城就能見到已有了不少人正在等着進入城門,他們有的是爲了來長安城尋找活幹,也有的是經商的商客,更有一些不知是從何處來,像是權貴人家。

當車駕再走得遠一些,便能夠見到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說着閒話的老農,農忙時節也過去了,有一些老農沒什麼事做便會聚在一起,或者三五成羣地一家人坐在田地邊用飯。

路上遇到一個京兆府的官吏,李績拉住車駕的繮繩道:“可是從高陵來的?”

這位年輕的官吏回道:“正是。”

李績正穿着上朝的朝服,又問道:“可有見到孫神醫?”

這個官吏指着遠處的一間小屋,道:“孫神醫就在那裡。”

聞言,李績繼續趕着車駕。

直到馬車停下,李承干與東陽走下馬車,就見到了坐在這戶人家前的孫神醫。

他老人家正在搗着一些草藥。

東陽走上前,行禮道:“老師。”

孫神醫緩緩擡頭,低聲道:“原來是太子殿下與公主殿下。”

“聽聞老師回來了,弟子還請老師入長安城休養。”

孫思邈嘆道:“這戶人家的婦人剛生了孩子,這些天總是下不了牀,該是氣血虧損太大。”

“弟子知道如何調理,讓弟子來吧。”

“嗯。”

孫思邈點着頭。

東陽接過了搗藥的罐子,將一些草藥放入罐子中煮着。

出去了一年,現在纔回來的孫神醫看起來更老了,倒是更仙風道骨。

李承乾道:“孫神醫,許久不見了。”

看到太子,孫思邈一掃之前的疲憊之色,眼神中多幾分精神,笑道:“殿下看起來比以往更高了。”

李承幹扶着孫神醫道:“您老此番出去可有收穫?”

孫思邈道:“看病就是看人,看多了也就鮮有收穫了,老朽是在治人,可對太子殿下來說,治人治國,要面對的事比老朽難多了。”

“是啊。”

“之前老朽編寫藥經與太子殿下的約定已達成,現在殿下又想要用何種緣由留下老朽?”

“孫神醫怎知孤想要將你留下。”

“想老朽的人太多了,想結交老朽的人亦很多,相較於留在別人的府邸,老朽更願意留在東宮門下。”

這話聽起來,孫神醫看起來是有要求的。

李承幹思索着,安靜良久。

等東陽給這家婦兒熬好了藥回來,這纔開口道:“孫神醫就住在長安的崇文館。”

孫思邈點頭,沒有開口,似乎在等太子提出條件。

先前留在長安,孫神醫以開水與微生物之論留在長安,現在藥經已成,想要繼續留在長安,就需要再拿出一些學識來滿足孫神醫。

李承幹會意,瞭然道:“這些天孤時常看周禮,其實在先秦以前,就有先賢將醫學分科,因此孤有了一個想法,不如再將醫學分科細化,可分爲內科,外科,骨科,牙科,如何?”

孫思邈若有所思,還是沒有點頭。

李承乾道:“朝野有人說孤這個東宮太子,總是喜歡做一些前無古人的事,孫神醫不如與孤聯手,所謂醫學分科並不是將醫者劃分爲上下等。”

“而是將醫者團隊化,先將其細分之後,醫者可以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在這種細化方面的建樹有成果之後,各個醫科的醫者可以相互合作,往後就不是一個醫者看一個病人,而是幾個醫者看同一個病人。”

“譬如骨科用藥需要問詢內科,按照病人的身體素質來用藥,本質上是將醫學更加細化,也可讓更多的人學醫。”

東陽補充道:“就如現在的太醫署,有人擅長診脈,有人擅長針法,還有人善用藥。”

孫思邈笑道:“那老朽就與太子殿下試一試這前無古人的事。”

李承幹作揖道:“又要勞煩孫神醫了。”

“爲世人謀求福祉,正是老朽想要的,太子殿下要治國,老朽要治人,乃同道中人。”

孫思邈坐上了他自己的驢車,道:“走吧,去崇文館。”

東陽欣喜一笑,道:“老師能夠回長安,全長安的坊民都會很高興的。”

車駕往回路走着,孫神醫的驢車就在後方。

李績趕馬很慢,生怕他老人家中途變卦,會跑了。

這老神仙可不是誰都能留住的,當今陛下也不行。

到了長安城,李承幹徑直回了宮。

孫神醫去了崇文館,還有東陽公主與李績大將軍陪同,身爲崇文館主事的顏勤禮自然不敢怠慢。

看着崇文館衆人佈置着,還特意留了一個書架用來存放醫書。

孫思邈低聲道:“伱們都是在治理各縣,也在治理這個社稷,不要因老道兒耽誤了你們的事。”

顏勤禮道:“孫神醫萬萬不可這麼說,我等皆是職責所繫。”

孫思邈又道:“東陽公主還請回去吧,之後的事老朽會與顏主事商議。”

東陽稍稍行禮道:“弟子就先回去了,孫神醫若有需,就與他們說。”

孫思邈笑着擺手。

中書省,剛剛下了早朝,李承幹回到這裡才聽說西突厥又送來了軍報,咥利失可汗將手中的人分成十部,各部酋長分爲十箭,其中一箭一部。

咥利失想要攻打欲谷設,急於更改他麾下的統治關係,涉及部落權力的重新劃分。

在他激進的要求之下,咥利失手中的一個大部落叛變了,叛逃去了欲谷設所部,並且這些叛逃之後投效欲谷設的人,想要立欲谷設爲大可汗。

而這一次,相持近一年的伊犁河東西兩岸,又一次開戰。

咥利失收復了一些失地,可依舊難以改變如今伊犁河東西對峙的架勢。

這份軍報已在朝中論述過了,朝中一致意見是繼續鞏固大唐在西域東南的兵力,當下還沒到能掃清天山的時機。

朝中的人自然是支持咥利失的,但咥利失幾次想要向唐軍求援,張士貴都沒有答應,而是將軍報送來了朝中。

李麗質去見過母后又回到了東宮,問向兩個正在吃着石榴的弟弟,“皇兄還沒回來嗎?”

李治道:“皇兄還在爲朝中的事忙吧。”

“今年該忙的事,京兆府都忙完了,父皇還能忙什麼?”

“忙於國事?去見孫神醫?”

李治注意到姐姐的眼神,他縮了縮脖子道:“弟弟這就去找皇兄。”

走時,他還帶走了李慎。

李麗質不屑道:“稚奴真不曉事。”

李淵看着棋盤道:“你一個眼神他就明白了,還要他們多懂事?”

李治與李慎急匆匆去中書省,沒有見到皇兄。

這個時候皇兄不在中書省處理政務,又會在何處?

要是找不到皇兄,兄弟兩人多半又要被數落,他們又去太液池找,一直到了黃昏時分也沒有見到。

直到神色委屈地兩人回東宮見到了皇兄。

皇姐與皇兄,還有父皇母后與爺爺都在這裡。

他們委屈地坐在一旁,在宮裡找了一圈,這才發現皇兄已回來了。

長孫皇后目光看了看有些好笑的李治與李慎,又道:“西域送來的棉花都到了,一共有六百車。”

六百車的棉花數量說不上多,但也不少了。

李承幹喝着茶水道:“棉花的事都由母后安排。”

長孫皇后笑道:“你父皇打算做一些棉被褥賜給功臣家的女眷,你以爲呢?”

“父皇與母后安排便好。”

隨後,得到了兒子的答覆,長孫皇后將空間留給爺孫三人,就帶着孩子們先回了東宮。

崇文殿前,爺孫父子三人有些沉默。

李承幹剝着核桃,似有思索。

李淵觀察着手中的圖紙道:“這夏宮看着不大呀。”

正喝着茶水的李世民,道:“這是承幹安排的,父皇不喜就讓工部的人再改改。”

李淵放下圖紙,道:“這夏宮還不是留給你們的,朕在這裡住習慣了,也不想走了。”

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41章 陳倉縣尉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12章 倒春寒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41章 大勝而歸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446.第446章 寒風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25章 塞人騎兵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36.第436章 老將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336.第336章 老府兵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45章 冒失舉薦386.第386章 新年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27章 遊園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362.第362章 祭拜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35章 有很多人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82章 搶還是買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73章 “肥羊”第524章 同盟第568章 長安之南420.第420章 戰象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34章 儲君心事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175章 莫要內耗237.第237章 笄禮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424.第424章 重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57.第257章 活捉第70章 家事第121章 負重鍛鍊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446.第446章 寒風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24.第424章 重逢第152章 東宮舊人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88章 活得明白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
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41章 陳倉縣尉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12章 倒春寒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41章 大勝而歸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446.第446章 寒風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25章 塞人騎兵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36.第436章 老將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336.第336章 老府兵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45章 冒失舉薦386.第386章 新年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27章 遊園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362.第362章 祭拜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35章 有很多人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82章 搶還是買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73章 “肥羊”第524章 同盟第568章 長安之南420.第420章 戰象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34章 儲君心事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175章 莫要內耗237.第237章 笄禮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424.第424章 重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57.第257章 活捉第70章 家事第121章 負重鍛鍊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446.第446章 寒風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24.第424章 重逢第152章 東宮舊人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88章 活得明白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