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

殿外,東陽還在與爺爺爭吵,從以前開始養病,爺爺現在能喝酒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也是因爺爺的身體每況愈下,年齡越大,身體的機能也越差。

再喝酒,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負擔,經過東陽的一番勸說,爺爺又要開始戒酒了,至少到來年開春之前都不能飲酒。

如果換作父皇去勸說,爺爺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東陽去勸說爺爺,更有效。

母后正在與寧兒說着話,李承幹就在父皇面前坐下,往碗中放入一些茶葉與陳皮,泡上一碗茶水。

李世民看着兒子的茶碗問道:“你這是……”

“陳皮,父皇要不要也放一些?”

李世民往茶碗中放入茶葉,搖頭道:“朕不喜茶水中有別的味道。”

李承幹看了看茶葉的量,道:“父皇是人到中年,茶是越喝越濃了。”

“唉……”李世民長嘆一口氣,緩緩道:“朕也不知爲何,泡少了便覺得沒滋味。”

父子倆拿起茶碗,飲下一口茶水,又同時放下茶碗,目光看着坐在嬰兒車內的兩個孩子沉默不語。

坐在崇文殿的屋檐下,一旁的太監還在往爐子中放着木材。

李世民又道:“今年來朝的使者中,靺鞨的使者說他們燒煤取暖。”

靺鞨是一個部落國,是生活在高句麗以北部落小國,他們那裡的人喜歡用雉尾來做髮飾,也就是雞翎子。

李承乾道:“燒煤會有黑煙,用久了會生病。”

李世民坐得端正,又道:“可煤石能夠燒更久。”

李承幹還是搖頭道:“父皇是找不到東征的藉口了嗎?就算是要爲東征找藉口,去尋找美人都比挖煤更有信服力。”

“嗯……”

李世民又是沉吟半晌,似想起了往事,不悅道:“看來是溫老先生過世得太早了。”

李承幹又道:“新羅使者如何了?”

李世民反問道:“四方館的事你應該比朕更清楚。”

“兒臣聽說新羅的女王給父皇寫了一封情書?”

“情書?那是國書!”李世民板着臉道。

“呵呵……”

聽到兒子輕蔑的笑聲,李世民接着又道:“你笑甚?”

李承幹感慨道:“如果只是國書,母后又怎會將新羅的國書給撕了。”

今年還未過去,來唐的使者中新羅使者最爲跳脫,也不知道是不是新羅風俗的緣故,新羅女王給天可汗的國書十分之動情又肉麻,國書的內容上寫滿了她對天可汗的嚮往與期盼。

一國女王不要臉到這種地步,實在是令人歎服。

說不定這位新羅女王還沒見到她嚮往的天可汗,可能就會突然死於非命。

現在新羅使者就在四方館,他們與各國的使者一起,都在西方館進學,由禮部鴻臚寺照看着。

“朕還聽說近來你對諸國使者的回贈越來越小氣了。”

李承幹搖頭道:“父皇,每年的新年朝中開銷是很大的,能省則省,再者說有些東西在長安不值錢,可當他們拿到千里之外的各國,那就是價值不菲的,對他們來說不虧。”

李承幹接着解釋道:“兒臣送回鶻人使者紙張,回鶻人不會用紙張,這不代表紙張沒有價值,如果看到事物的價值只在乎眼前的實用價值,那就是短見,他們的短見與兒臣無關。”

“就像他們覺得紙張不好用,跟他們用紙張來做什麼有關,與紙張的價值無關。”

李世民撫着額頭,又聽得有些暈了。

李承幹又道:“我們的紙張用來記錄學識傳播知識,紙張的價值很大,但他們用紙張來如廁都嫌硬,這不代表紙張沒價值。”

現在李世民終於有些聽懂了,緩緩點頭道:“以後你我父子之間的談話,不用與朝章政事那樣。”

“兒臣近來太忙,一開口就是這些話,讓父皇見笑了。”

“也怪朕讓你的職權太多了。”

“父皇說笑了。”

李世民從袖子中拿出一卷書信遞上,道:“這是鬆州送來的密信。”

李承幹拿過密信,封口處的封蠟已不在了,看來父皇是打開看過,打開這卷泛黃的紙張,看着上面的字跡,上面說的是齊王李佑的事。

“他們讓佑兒在青海種田。”

“這種事,父皇處置就好。”

李世民又將密信放入了爐子中燒燬,又拿出一個小罐子,打開小罐子灑出一些晶瑩的鹽粒,道:“這是他們在青海腹地找到的鹽湖,發現了這種鹽。”

李承乾笑着點頭,有些事不用說,父皇就會安排人去做。

當唐軍拿下了青海全境,發現鹽湖是遲早的事,哪怕松贊干布藏着掖着。

“恭賀父皇,發現了一座鹽湖。”

李世民困惑道:“這件事是你崇文館的人發現的,告知了牛進達纔將消息送來。”

“是嗎?”李承幹悻悻地摸了摸鼻子,又道:“那崇文館大功一件,父皇要如何賞賜?”

“崇文館是你東宮門下,是你的事,與朕無關。”

李承幹低聲道:“爲了鹽湖,松贊干布會與唐軍拼命的。”

“朕知道,牛進達送信來時就派了兵馬駐防鹽湖。”

吐蕃是個很富裕的地方,富裕到他們有鹽湖,有牛羊,有馬匹,還有雪山與水源。

因此祿東贊說吐蕃很貧瘠,這句話有失公允。

如果吐蕃與世無爭,他們依靠雪山與牧場而活,積攢數十年的實力,或許會更加的強大。

但世事總是複雜的,這世上有一個松贊干布,也有一個天可汗。

況且鬆州一戰戰敗之後,牛進達將軍一直在讓部下適應吐蕃的氣候,高原不是不可戰勝的,即便是少部分的精銳進入高原,也能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東宮所有人都在圍着小於菟與小靈鵲很是熱鬧。

皇帝父子倒是顯得有些被冷落了,提着魚竿就去了太液池釣魚。

李世民踩着積雪,來到太液池邊,遠望龍首原方向,道:“麗質她們還沒去北苑?”

北苑是現在龍首原那處宅院的名字,李麗質起名叫作北苑。

名字越簡單,越體現了妹妹對那裡的看重,北苑會成爲她的事業起點。

小鹿長得很快,現在已有半人高了,它們踩着冰面,昂着頭正看着太液池邊的父子。

又有小鹿來到皇帝的身邊,用鹿角撞了撞皇帝。

太監也不敢驚擾這等瑞獸。

李世民將魚線放入兒子鑿開的冰窟窿中,問道:“玄奘近來沒有給你來信了?”

“兒臣與玄奘來往並不多,也不認識。”

“他不是每年都會給你送信嗎?”

“是嗎?”李承幹遲疑地思量着,玄奘來信的頻率的確是一年一封,而且不是在早春時節就是在冬天。

如今坊間傳聞,東宮太子與玄奘雖說從未謀面,卻成爲了天各一方的筆友。

“可能是孤從未給他回信,玄奘自覺沒趣,也就不會來信了。”

李世民笑着不語。

李承幹收緊身上的大氅,提着魚竿注目觀察魚線。

不多時,就有太監腳步匆匆來到太液池邊,手捧着一卷布,道:“太子殿下,玄奘來信。”

李承幹又驚疑地看了看父皇,拿過這卷信,打開看着信中的內容。

有些事父皇知道得肯定更快,說不定父皇都能說出這封信中的內容,故意這麼一問,早就知道玄奘的信在路上,說不定信入關的時候就知道了。

李世民道:“玄奘堅持每年都給你來信,你卻從來不回他的信,這不是一個太子的風範。”

李承幹看着信中的內容,原來在天竺的玄奘也聽說了天山的那場大仗。

大唐這個強國掃平天山的消息不僅僅是唐人知道,吐蕃,波斯哪怕是大食說不定都已有所耳聞。

在這個戰爭還是以冷兵器爲主的時代,大唐掃平了天山,如此巨大的動靜,他們豈會不知。

更不要說遠在天竺的玄奘,玄奘是唐人,他受天竺王的禮遇自然會將消息告知玄奘。

李世民道:“他信中都說了什麼?”

李承幹回道:“玄奘說,天竺王希望他能夠留在天竺,給予他崇高的地位不說,甚至給他送美人,用盡了手段,甚至已開始威逼他,讓他不得離開天竺境內。”

“呵呵呵……他們不是將玄奘俸爲座上賓嗎?”

“大唐太強大了,他們留下玄奘是爲了防備將來可能出現的爭鬥,如果玄奘成了天竺王座下的大臣,大唐就可以與天竺成爲邦交。”

李承幹繼續看着書信,“玄奘還說他祝賀我們在天山的大勝,他已決意回唐,哪怕是天竺王將他殺了,他會讓人將他的屍骨帶回大唐,如果一切順利,當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他已在回來的路上了。”

李世民感慨道:“玄奘這一趟去天竺容易,回來難。”

“兒臣覺得也不難,玄奘的歸途多半會順利許多,過境泥婆羅的話,可以直到吐蕃,進入吐蕃到了青海就是大唐的地界。”

“承幹,你想得太簡單了,天竺王難道不會攔着通往吐蕃的要道,即便是玄奘到了吐蕃,松贊干布會輕易將他交還給大唐嗎?”

用父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時代的人心,確實是另外一番感受,玄奘去天竺不容易,回來更不容易。

當初天竺王待玄奘如同座上賓,並且舉國歡慶,那麼現在天竺王得知玄奘的歸心,也可以翻臉囚禁玄奘。

這就是功成名就的玄奘,他成了一塊香餑餑,誰都想要控制他,爭搶他。

國與國之間的事從來不是簡單的,而是複雜的,更不要說現在的大唐與吐蕃之間的形勢。

要是松贊干布用玄奘交換祿東贊,李承幹覺得滿朝文武一定會拒絕交換人質的要求。

他松贊干布不清楚自己的斤兩,膽敢與大唐交換人質,他什麼實力敢這般叫囂。

耳邊是父皇嚼着核桃的動靜,父皇剝開一顆核桃,將一些核桃仁餵給一旁的小鹿,而後自己還吃着。

寫滿字的布絹就被太子放在了一旁。

當皇帝與太子看了玄奘的書信,都不在意,任由一陣風吹起這塊布絹,落在了雪地上,而後又是一陣風吹到了更遠處。

剛融化的雪又在夜裡凝結成冰,當有太監再次撿起這布絹之後,它已被凍得硬邦邦,上面的字跡也模糊不清,只留下一條條被浸溼的墨跡,依稀能夠看到這上面曾經留下了字跡。

冬日裡,中書省還在忙碌,京兆府也在安排各縣的生產事宜。

李麗質帶着東陽還有兩個弟子來到了北苑,守衛在門口的薛五娘躬身行禮,看着公主殿下走入這處別苑,重新站直繼續警惕着四下。

四個女子一路走到北苑最中心的一間大房子,推開門入眼的是幾張桌子與幾個書架。

李麗質坐在上座,拿出算盤吩咐道:“將今年各縣的產值拿來。”

小武聞言便快步跑到書架前,拿出幾卷卷宗。

“京兆府整理的各縣生產盈餘卷宗可有送來?”

聞言,小慧也從書卷上拿出一卷的卷宗。

她們坐在屋內開始了今天的工作,她們要爲來年的各縣生產做出批註,在瞭解各縣生產事宜的同時,李麗質也在用理論知識一次次實踐到生產。

臨近入夜時分,李麗質這才與東陽,還有兩個弟子走出北苑,在薛五娘護送下回去。

到了太液池,讓薛五娘送小武與小慧回家,李麗質與東陽則走向東宮。

安靜的夜空下,風又大了一些,李麗質注意到了遠處的水榭有火光。

幾頭小鹿迎了上來,東陽彎下身撫着小鹿的腦袋,道:“是皇兄還在釣魚吧。”

姐妹倆走到水榭邊,看到水榭內正是父皇與皇兄,還有小兕子。

東陽快步走入水榭內,坐在小兕子邊上,伸手探向爐子取暖。

明達拿出一些幹棗,剛將棗遞上,就見一頭小鹿將她手上的棗迅速咬走,而後走到一旁在水榭外嚼着。

明達氣鼓鼓地模樣瞪着它。

李麗質笑道:“無妨,回了東宮再用飯。”

東陽道:“父皇今日怎有閒心釣魚了?”

“工部還沒造好朕的拼圖,近日閒來無事,便與你皇兄來這裡釣魚。”

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71.第371章 虎牢關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79章 效益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11章 圖表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423.第423章 江邊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61章 監察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41.第441章 塞人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376.第376章 封禪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85章 兵馬未動第536章 成了傳說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323章 新爺孫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6章 小女徐慧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61章 迎接陛下358.第358章 軍心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60.第360章 歸心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68.第368章 新設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298.第298章 中秋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96章 以前的事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36.第436章 老將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572章 長安再見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179章 效益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91章 及冠賀禮484.第484章 比試301.第301章 親衛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
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71.第371章 虎牢關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79章 效益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11章 圖表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423.第423章 江邊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61章 監察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41.第441章 塞人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376.第376章 封禪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85章 兵馬未動第536章 成了傳說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323章 新爺孫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6章 小女徐慧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61章 迎接陛下358.第358章 軍心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60.第360章 歸心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68.第368章 新設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298.第298章 中秋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96章 以前的事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36.第436章 老將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572章 長安再見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179章 效益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91章 及冠賀禮484.第484章 比試301.第301章 親衛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