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

不過現在的吐蕃與大唐的關係雖說有些僵持,至少這位堂妹也還未嫁出去。

李承幹低聲詢問道:“景恆,平日裡不見你出來走動。”

李景恆回道:“回殿下,家父管束嚴格,平日裡鮮有走動。”

“你應該多出來走走的,如果不知去何處,想要交一些朋友,你可以去找崇義。”

李景恆恭敬回道:“其實崇義兄也很忙,是宗正寺少卿,要忙着管宗室上下的事。”

李崇義尷尬一笑道:“得了空閒,便帶着景恆出去走動。”

李泰道:“景恆兄可以來文學館,幫助青雀整理書卷。”

如此,李景恆這才點頭道:“既然是魏王殿下所請,在下自然不敢推託。”

幾人說着話,餘下的堂兄弟都是沉默,有些人也放鬆了下來,紛紛討論起了近來長安的事。

只不過這裡的氣氛還算不錯,卻聽到了前方水榭中的動靜。

李承幹轉頭看去,見到父皇正在與幾個叔叔爭執。

李崇義道:“多半是因泰山封禪的事。”

“泰山封禪?”

李崇義頷首道:“記得陛下登基之初,就有人說起了這件事,不過礙於當初與突厥的戰事,只好作罷。”

李承幹遲疑地放下手中的茶碗。

這便使少年人紛紛沒了飲酒的心思,而是看向了另一處陷入爭執的水榭。

李泰小聲道:“上一次說起泰山封禪,應該是五年前了,被父皇拒絕了。”

現在又提起了泰山封禪,而且還是兄弟之間請皇帝封禪。

泰山封禪是對一個皇帝最高的表彰,如在泰山封禪的始皇帝,漢武帝。

崇義低聲道:“如今收復了河西四郡,征討吐谷渾,這纔有人說起了泰山封禪,此事若是傳入朝中,想必是太極殿上又要有一場爭論了。”

看着父皇掃心地揮袖離開曲江池,母后也跟着離開了,李承幹齊身道:“諸位自便。”

有幾滴雨水帶着冰粒落下。

本來的好心情消散殆盡,今天的宴席是不了了之。

李承幹從這羣人眼前離開,又面無表情地從一羣叔叔的目光走過。

來到一處臺階前,見到了與姑姑們正說笑的爺爺身邊。

李淵笑道:“伱怎麼來了?”

李承幹站在一旁,道:“孤來請爺爺回宮,父皇與母后已回去了,這天也要下凍雨了。”

李淵這纔回過神,對這些女兒道:“你們也早些回去吧,這些孩子真是,怎麼能提泰山的事。”

李承幹走在爺爺身邊,問道:“父皇不想泰山封禪嗎?”

李淵走向來時的馬車,道:“你父皇當然想泰山封禪了,你想想若是輕易在泰山封禪,當世人怎麼看待你父皇。”

扶着爺爺上了馬車,李承乾道:“大將軍回宮吧。”

李績抱拳道:“喏。”

馬車內,李淵有些痛心疾首道:“你的那些叔叔,心思都太重了,想讓你父皇封禪,他們也想要提升位分,你父皇當年拒絕之後,現在好不容易好過了幾年,又有人提及,二郎是不會答應的。”

李承幹坐在馬車內,看着車簾被風吹起,雨幕下見到不少人從曲江池走了出來,各自都上了各家的馬車。

李承幹見到景恆兄妹與河間皇叔上了回家的馬車,疑惑道:“今天怎麼沒見河間皇叔?”

“他啊,他昨晚就與你的叔叔們爭吵了,本來他們想請孝恭一起來勸諫你父皇封禪。”

說着話,見到爺爺的手掌放在了自己手背上,李承幹拍着爺爺粗糙的手背,神色冷峻地道:“爺爺放心,孫兒不會與這些叔叔一樣的。”

李淵低聲道:“倘若中原平定,收復西域,平定遼東之後,再論封禪也不遲,你父皇是敬重封禪的,不敢輕言。”

“孫兒明白。”

一場宴席因一句泰山封禪而草草結束,也因爲這場雨,讓宴席中的衆人都有些狼狽。

聽着雨水落在馬車上的聲音,爺孫又沉默了下來。

回了宮,李承幹在崇文殿前,看着爺爺在麗質的陪同下回去休息。

“孤去看看父皇。”

寧兒遞上一把傘道:“殿下小心着涼,這季節的雨水很冷。”

李承幹接過傘,雨水帶着冰粒子落在傘上,很快冰粒都快比雨水多了。

李承幹獨自一個人走在宮中,空曠的皇宮中一時間看不見人影。

沿途走過武德殿與立政殿,再走過太極殿。

李家的親眷很多,人一旦多了,聚在一起就會有些不和諧的聲音,說多了就是一地雞毛。

走到甘露殿外,李承幹向內看去,見到了喝着悶酒的父皇。

“進來。”

聽到父皇的話語,李承干將雨傘交給一旁的太監邁步走入殿內。

李世民望着這個兒子,道:“你母后做的新衣裳很合身。”

李承幹拿過酒壺,放在桌案的另一頭,“父皇,喝悶酒傷身。”

拿過一旁太監遞來的熱巾,李世民用熱乎的布巾擦了擦臉,酒意就消去了大半。

“你爺爺回來了?”

“兒臣把爺爺接回來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言道:“呵呵,我們李家雖說兄弟姐妹衆多,可人心也複雜。”

李承幹揣手站在一旁,看着外面的雨景,“兒臣在想父皇昨晚說過的問題。”

“你說。”

“要收服西域就要顧及吐蕃,而且西域還有一個高昌。”

李世民頷首。

“高昌王父子是個膽小怕事的人沒錯,可大唐一旦出兵攻打,勢必要面對高昌與西域諸國的聯合,還有伊犁河附近的部族。”

李世民示意這個兒子繼續說。

“父皇可還記得西域小國於闐?”

“朕當然記得。”

“于闐欠兒臣一個天大的人情,父皇可以藉此命他們重建安西四鎮,遠交近攻嘛,這就是父皇當初對付頡利的手段嗎?”

李世民看着這個兒子,有些事不與他說還好,一旦與他說了,這小子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分析利弊,從以往的那些事中找到端倪,還能加入一些新奇的做法。

長孫皇后帶着小女兒剛走到甘露殿,便聽到了兒子與丈夫正在談話。

談的都是國事,言語中有問詢,也有解釋。

當說起增加市稅的時候,父子倆又起了爭執。

“母后,不入殿嗎?皇兄也在呀。”小兕子很懂事地沒有驚擾殿內的談話,而是小聲問着。

本來想着丈夫多半很不高興,想讓兕子一起來安慰丈夫。

現在看這個情形,長孫皇后覺得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父子倆因國事開始討論起來,很快就從曲江池的煩悶情緒中脫離了出來。

她又抱起小女兒道:“走吧,與母后一起去東宮用飯。”

甘露殿的談話依舊,已經有太監送來的飯菜。

李世民的心情好了不少,正吃着飯菜。

李承幹咬着一根雞翅,接着道:“父皇,就不該在太極殿擺宴,讓他們三三兩兩各自來覲見就好。”

李世民沉聲道:“往後遼東與西域未收服,就別輕易言泰山之事。”

“嗯,兒臣答應父皇,大業不成,不談泰山。”

父子倆吃着飯,就做了這麼一個約定。

泰山封禪是一個表率,是一個當皇帝功績要達標的職業成就。

“朕想着要不要讓溫老先生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他老人家一把年紀了,不能奔波,就留在長安。”

“聽說他的門生很多,你不想利用嗎?”

李承幹吃着餃子,蹙眉道:“現在長安城內的人口越來越多,何況整個關中上百萬人口,治理好這片地,難道不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嗎?兒臣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多大的價值。”

李世民重重拍了拍這個兒子的肩膀,笑道:“有朝一日,朕是不是還要仰仗你。”

李承幹遲疑道:“父皇往後不要再這麼大擺宴席了,兒臣在休沐前就主張還要繼續節儉,這一次是兒臣疏忽,下一次兒臣會與母后說的。”

“你……”

“兒臣絕無指責父皇的意思,這是勸諫。”

一頓飯用完,李世民看着這個已長高的兒子,想要數落他又不知道話從何起,只能道:“朕乏了,你回去吧。”

“兒臣告退。”

曲江池的宴席並不愉快,第二天就有消息從宮中傳出來,東宮太子勸諫當今陛下不要再大擺宴席,此風不可長。

太子的賢明之風,朝野一時間稱頌。

李道宗沒有去那場宴席,昨天還在京兆府忙着公事。

凍雨到了昨夜就停下了,今天的長安下着細雪。

李道宗早早來到京兆府,看到狄知遜往一碗黍米粥中倒入一些醬油,十分享受地喝着粥。

“現在是不論吃什麼都要加醬油了,是嗎?”

狄知遜端着碗解釋道:“府尹有所不知,現在的長安坊民多數人家勤儉,他們用飯食往粥中滴入一些醬油,就能讓一碗粥變得十分美味,府尹要不要也嚐嚐?”

說着話,他就讓兒子狄仁傑也給府尹盛了一碗粥。

李道宗學着樣子,往碗中倒入幾滴醬油,而後用筷子攪和一番,喝下一口粥細細回味着。

狄知遜又道:“醬油便宜,只需四十錢一壺,一壺醬油足夠一戶人家用一個月,還能省去鹽。”

李道宗大口喝着粥,心中想着這種吃法帶來的好處。

醬油是蘸料,可它同時還能給人們帶去鹹味。

記得涇陽剛剛釀出來的醬油很鹹,李道宗是嘗過的,幾次調整配方之後味道才更好。

醬油滴入水中,只需三兩滴,一碗湯也能具有鹹鮮味。

狄知遜又道:“這是現在鄉野村頭,人們用飯時的一件美事,讓食物更好吃,這又何嘗不是造福人間?”

狄仁傑小小的人,也坐在一旁喝着粥,他說:“小子聽晉王與紀王說過,吃飯是頭等大事。”

李道宗沒有否認這番話,他愣愣看着漫天的雪景,心中不免暗想,自己這個在京兆府的唯一閒人,難道說就這麼莫名立下了一樁大功?

再一想又不對,醬油此物是東宮先出現的,這應該給太子殿下請功纔是。

太原地界,自大唐立國之初,武德年間,李淵將太原分爲七州。

世家大族中,太原王氏又分祁與晉陽兩支,互不干涉。

祁縣,一箇中年看着看着眼前屍首分離的屍身,瞪着大眼良久不語。

崔仁師道:“在下盡力了。”

王崇推開眼前這個道貌岸然的崔仁師,上前就抱住了屍身,他哭喊道:“兒啊!是爲父害了你。”

崔仁師神色平靜,冷眼旁觀這一幕。

剛剛經歷過大婚,聽聞了這等噩耗,換作是誰此刻心中都難以接受。

當然了娶崔氏女的並不是他們家,而是另一家。

只不過是親族,自然也是同氣連枝的。

“爲父當初就不該讓你去洛陽爲官,不該呀!”

本來這個忙崔仁師是不想幫的,畢竟王崇一家已落魄至今,要拿回屍首前後也動用了不少人脈。

本着有得有失的準則,事關交情與名望,事關自己的名望,即便是事後被皇帝知曉,那有如何?

王崇坐在風雪中,嘴脣在打顫,他緩緩低下頭通紅的眼眸子中留下眼淚。

人到了四十歲就不該哭了,因爲哭起來的樣子實在是不忍去看。

中年喪子的王崇將兒子的屍首埋葬。

崔仁師問道:“你恨李家嗎?”

王崇看着兒子的墓碑,此刻又異常的平靜,他蹲下身,看着碑上的字,道:“其實早料他會有今日的,這個孩子總是什麼都想要,他得不到的,就要想盡辦法,用盡手段去得到,都是老夫的錯,教壞了這個孩子,他這樣的性情害了他自己。”

崔仁師站在雪中,又道:“您節哀。”

王崇顫巍巍地手撫着墓碑。

崔仁師走了,獨自一人走在風雪中,此間事了,也該離開了。

一個弟子站在馬車邊問道:“先生要前往何處?”

崔仁師走入馬車中,道:“范陽。”

“不帶上王先生嗎?”

“不用了。”

馬車緩緩駛動,王崇一脈已經落魄到這種境地,早已沒有價值了。

“讓人將屍首帶來回鄉埋葬,此事壞了規矩吧。”

“帝王家還有一堆麻煩事,他們顧不上老夫的。”崔仁師從容的話語從馬車內傳來。

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325章 佳節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01.第301章 親衛365.第365章 宴席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102章 科舉揭榜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13.第213章 旱情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325章 佳節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130章 請你道歉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36.第436章 老將第163章 杖責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34章 儲君心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82章 搶還是買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6章 告老辭官第84章 戰書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16章 德智體美267.第267章 蘇亶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23.第423章 江邊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73章 “肥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512章 倒春寒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09章 指指點點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38章 從不退讓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484.第484章 比試1.第1章 太子殿下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481.第481章 山下骨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60章 秋獵歸來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
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325章 佳節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01.第301章 親衛365.第365章 宴席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102章 科舉揭榜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13.第213章 旱情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325章 佳節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130章 請你道歉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36.第436章 老將第163章 杖責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34章 儲君心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82章 搶還是買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6章 告老辭官第84章 戰書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16章 德智體美267.第267章 蘇亶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23.第423章 江邊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73章 “肥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512章 倒春寒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09章 指指點點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38章 從不退讓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484.第484章 比試1.第1章 太子殿下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481.第481章 山下骨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60章 秋獵歸來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