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長安再見

鍾馗坐在終南山腳下的一個石臺子上,其實這孩子的住處也很簡單,只有一個草棚子,這就是他平日裡起居的地方。

見眼前的爺孫倆不離開,鍾馗乾脆繼續盤腿而坐,背對着他們兩人。

因鍾馗當年也是拜李淳風爲師的,鍾馗的行爲多少帶着一些道門的模樣。

李淳風道長過世之後,老君山上的天文臺就被封了起來,受朝中看管,也就在那時候鍾馗也下山了。

之後的鐘馗久居終南山,一心要讀書考取功名。

李適之爲鍾馗這個人感到可惜,因與鍾馗同年要參加科舉的還有張九齡,看鐘馗的年紀比張九齡還要年長几歲。

但在才學與策論方面,不論是天賦還是基礎,張九齡都比鍾馗更出色。

李適之也不知爺爺爲何對鍾馗這般在意,可能是鍾馗受過李淳風道長的教導?

但再一想,李適之聽說李淳風只是在老君山收留了鍾馗,而鍾馗一心求學只想科舉入仕。

鍾馗的確是一個刻苦的人,爺爺多半正是看中了他刻苦這個品質。

李適之又覺得,這一切都可以歸咎於科舉的公平,只要有個公平的科舉,那麼就會出現很多刻苦的人。

爺爺也不再理會鍾馗了,鍾馗住在鍾南山的山腳下,而爺爺住在山頂上,他算是爺爺的鄰居,照理說太上皇出遊終南山,山腳下是不能鄰居的,不過爺爺允許了。

爺爺是個十分寬容的人,寬容大唐的子民。

走回山道,在一片白雪皚皚的松林間,見到了一座衣冠冢,這個衣冠冢是一位老先生的。

這位老先生在很多很多年前就埋在了這裡,見爺爺對這個衣冠冢如此恭敬地行禮,李適之也跟着行禮。

李承幹伸手抹去墓碑上的積雪。

李適之從來沒有見過王珪,但卻聽說過王珪的事蹟,這位從前隋時期,被皇帝貶黜,幾次隱居終南山,之後又被李唐啓用,但卻再一次因波折貶黜,如此反覆之後,王珪就此隱居終南山。

因名望得到皇帝重用,卻又幾次因太正直,而被皇帝丟棄。

這樣的人,應該對皇帝失去了信心纔是,不論是哪個皇帝,也不論是誰當皇帝,只要是皇帝,都不應該信任纔是。

直到老太爺太宗皇帝將王珪重新召入長安城,老太爺的麾下之臣有鄭公,杜如晦,房玄齡,這些人都是王珪的好友,如此王珪又給了皇帝信任。

那就像是王珪給了皇帝最後一次信任,李適之覺得如果那時候老太爺辜負了王珪,恐怕王珪也不會離開終南山了。

等到王珪晚年的時候,他幾次想要回到終南山,繼續他的隱居生活。

卻因需要教導魏王,而留了下來,這一留就到了壽終。

爺爺說他與王珪老先生其實並無交集,可在當年爺爺還是太子時,面對當年的五姓望族王珪老先生還是出了力的。

這是一位名仕,只要皇帝給予他信任,他就願意盡忠盡職,卻不要求皇帝再給予他什麼。

但凡說起當年的五姓望族,對李適之來說那就是很久遠的事,現在的人們早已不再說五姓相關的事,如今還有五姓中人活着,可他們都不再以五姓自居了。

走回終南山上的行宮,李適之問道:“爺爺,以前會嘲笑讀書的人是因爲他們不是世家子弟?”

李承幹走入溫暖的行宮,回道:“沒有誰是生來就不該讀書的。”

李適之頷首,又道:“張九齡每天都在驪山下等爺爺。”

“他現在還等着嗎?”

“回長安城了,他要去軍中。”

李適之又見爺爺沒有理會,而是坐在暖爐邊喝着茶水。

大概爺爺對張九齡的指點也就這些了。

上元十六年的春天,在終南山下的景色終於一片生機盎然,一陣山風吹過,柳絮飄向了遠處的村子,原本寧靜的村子,多了一些別樣的景色,飛舞的柳絮像是在晴空下的細雪。

李適之與鍾馗走在一起。

鍾馗看着快三十歲的年紀,但虯髯滿臉加之原本就是一張黑臉,模樣看着的確很兇。

眼前的風景正好,李適之也就不在意身邊有一張煞風景的黑臉。

“你見過洛陽的大船嗎?”

鍾馗回道:“在下見過冒着黑煙的大船,他們說大船內有一隻怪物,吃煤的怪物在划船。”

李適之笑着道:“人們……真是會想。”

鍾馗又道:“我去看過,那大船中沒有他們說的怪物,只有一個燒煤的大爐子。”

“是啊。”李適之嘆道:“晉王數十年之功,只是爲了這麼一個爐子,有人說晉王是沉澱了多年,只是打造好了這麼一個爐子,卻能夠靠這個爐子給大唐帶來取之不盡的財富。”

聞言,鍾馗愕然,沒想到這個叫李適之的人會這麼說。

“我要回長安城了,不能陪着爺爺到處走了。”

鍾馗看着對方一臉意氣風發的神色,詢問道:“你也要科舉嗎?”

李適之搖頭道:“我不參加科舉。”

“爲何?”

“難道我一定要科舉嗎?”

鍾馗又低下頭,不知道如何出言。

科舉的確是衆多寒門子弟的選擇,就如他鐘馗這個寒門子弟,也有人不參加科舉,而且這種人還不少。

鍾馗自然而然,也將李適之想成了那種人。

“以後你若是科舉及第了,我們定能在長安城相見。”

鍾馗送禮送別,道:“若在長安相見,必定與你痛飲。”

李適之道:“好,就這麼約定了。”

言罷,李適之坐上了車駕,在一羣護衛的護送下朝着長安城而去。

鍾馗蹙眉看着對方的車駕,再看自己穿着縫縫補補的舊衣裳,李適之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他這樣的人真的不用科舉。

李適之的那個怪爺爺也離開了,鍾馗走回家中,他想不明白那位爺爺爲何非要收自己當弟子。

推開家門,鍾馗又愣在原地,漏風的破落屋子中放着成堆的書卷,還有一封李適之留下的書信,書信中只有一句話,“長安再見。”

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573章 終章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53章 崇文館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65.第365章 宴席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70章 家事484.第484章 比試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535章 有很多人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161章 監察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54章 陳年舊事488.第488章 陳子昂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179章 效益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37.第237章 笄禮446.第446章 寒風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88章 活得明白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559章 不可分割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115章 各縣彈劾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5章 認真的一箭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27章 長安傳聞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314章 臘月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28章 風波乍起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73章 終章270.第270章 新家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41章 大勝而歸第174章 分寸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45章 冒失舉薦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524章 同盟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
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573章 終章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53章 崇文館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65.第365章 宴席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70章 家事484.第484章 比試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535章 有很多人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161章 監察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54章 陳年舊事488.第488章 陳子昂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179章 效益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37.第237章 笄禮446.第446章 寒風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88章 活得明白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559章 不可分割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115章 各縣彈劾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5章 認真的一箭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27章 長安傳聞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314章 臘月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28章 風波乍起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73章 終章270.第270章 新家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41章 大勝而歸第174章 分寸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45章 冒失舉薦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524章 同盟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