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

一直來到後殿,東陽端了一碗醒酒湯,李麗質神色不悅地拿着一卷書看着。

李世民道:“朕!以後……朕不會再這般飲酒了。”

“父皇與女兒說沒用,要說到做到。”

聽到女兒漫不經心的話語,李世民頹廢一笑。

東陽道;“喝了熱湯,能夠解酒的,女兒再去看看大將軍們。”

來到前殿,李承幹已在這裡帶着幾個醫官正在察看大將軍們的身體狀況。

尤其是尉遲大將軍與秦瓊大將軍。

東陽急急忙忙來幫忙。

程咬金剛喝下一口解酒湯,便又撫着牆大口吐了起來。

李承幹拍着大將軍的後背,道:“無妨,吐出來能夠舒坦一些。”

“末……末將殿前失儀,還讓殿下這般照顧,末將慚愧……”

言罷,他又抱着柱子吐了起來。

李承幹照顧完這邊又與幾個醫官照顧餘下幾個。

直到十餘位大將軍整齊地在殿前坐成一排,東陽以此給他們診脈,除了幾個有染風寒的,其餘的倒沒什麼大礙。

東陽看着程大將軍的舌苔道;“回去之後吃清淡一些。”

程咬金忙行禮道:“末將領命。”

幾個內侍也終於收拾好了大殿,通風換氣,再次用香爐薰一遍。

讓人送諸位大將軍回去,李承幹坐在幹陽殿,聽着一個個內侍接連回來稟報,得知大將軍們都平安到家了,這才放心。

朝中還有不少事要整理,于志寧,褚遂良,岑文本,劉洎,張行成一同走入大殿內,說起了關於安西都護府的事。

五人的立場一致,對波斯的亡國保持觀望態度。

一來是陛下承諾要與民休息,近年不會再有戰事了,二來波斯畢竟太遙遠,西域的兵馬駐守有餘,遠征是不太可能的,三則西域的教化纔剛剛開始。

如今的西域需要夯實基礎,加強朝中對西域的控制爲主。

李承幹聽着幾人的話語一概採納了。

五人回去之後,還要繼續處置關於河北各地的事宜與關中各縣的事宜。

這三天,李承幹除了處理國事,其餘時間都在陪着孩子與妻子。

這是蘇婉第二次身孕,要比以往更注意休養。

東陽每三天都會來看望。

洛陽慶賀了三天,這三天的洛陽城尤爲熱鬧,來這裡的人也越來越多,天子腳下的人口越多,越說明皇權的強大。

走在洛陽城的城頭上,李承幹見到了正在值守的英公。

剛年至五十的英公站在城頭上依舊是意氣風發的模樣,英公本來就是較爲顯年輕的,誰知道英公已是一個有着十歲的孫子的爺爺。

李績道:“太子殿下。”

李承幹一路走着道:“孤來這裡看看城防。”

李績頷首,太子殿下以往就是這樣,與當年一樣,太子殿下要親自看過城防才放心。

“末將聽聞漠北又有人作亂了。”

李承幹揣着手道:“是當年英公征討漠北之時,北逃的餘孽,其人是真珠可汗的兒子自封多彌可汗,想要重新恢復漠北領地。”

看英公還有憂慮,李承乾笑道:“不是什麼大事,孤讓執失思力去平叛了。”

李績這纔想起來,陛下在東征之前就讓太子執掌關中,西域,鬆州,朔方以及河套的兵馬,突厥人也要聽太子號令的。

再一想,出征一年回來的李績這纔回過神。

這位太子已不是當年那個少年人,現在的太子正值鼎盛,已是一個能夠號令天下兵馬的儲君了。

雖說天下的兵馬還未都在太子的手中,可陛下讓太子執掌的幾道州府,皆是大唐的最精銳的兵馬。

李績在軍中任職多年,他深知這天下最精銳的兵馬在何處,也深知各州折衝府的意義。

也就是這位太子能夠輕描淡寫地說一句,讓執失思力去漠北平叛,好似不奇怪了。

是呀,這些事對如今的太子來說,就是輕而易舉的。

李承乾道:“英公,父皇或許還未有安排,可軍中的大將軍都已老了,父皇希望英公能夠執掌將來的兵事。”

李績忙道:“殿下但有吩咐,末將萬死不辭。”

“當年父皇問過衛公,衛公與父皇奏對,說了對將來的安排,鄭公依舊在養病,不能再理政事,老師也老邁了,衛公說軍中大權可交付英公。”

李績站在太子身後,雙手作揖,依舊是恭敬行禮。

李承幹看着繁華熱鬧的洛陽,緩緩道:“同中書門下三品。”

“末將萬不敢當。”

“父皇還未有旨意,但就算是將來,英公也該是這個位置,孤要統領天下兵馬,還請英公相助。”

李績忙拜倒在地。

太子想要執掌的是天下兵馬,想要的是皇位,哪怕現在的陛下還未退位。

李承幹扶起行大禮的英公,又道:“大唐社稷有大將軍在,孤甚是慶幸。”

君臣兩人走在城頭上,李承幹問了許多,李績也回答了許多。

都是一些關於各地折衝府將領的優劣,或者是兵力的事,這是爲一個皇帝,或者是一個實習的皇帝,應清楚的條件與形勢。

英公說着他對各地將領的瞭解,講述着天下折衝府的地理位置。

李承幹詢問道:“朝臣幾次進諫要父皇封禪,父皇不該再推辭了。”

“末將聽聞當年陛下出遊,遠望泰山許久,終究是沒有登上泰山。”

“父皇是有心結吧。”

李績頷首。

這個心結無外乎當年的玄武門,可現在天可汗的功績早已足夠了。

皇宮內,李承幹回來時,聽到了一聲聲慘叫,蘇婉正在打着小於菟,這孩子正在委屈地大哭着。

看到這一幕,李承幹先是一笑,蘇婉向來是個嚴母,即便她現在已有四個月的身孕,依舊擋不住她嚴母的架勢。

李承幹問向一旁的寧兒,道:“這小子闖什麼禍了。”

寧兒小聲道:“於菟今天在殿外,罵着父皇是桀紂之君,昏君。”

“爲何?”

“這孩子說父皇還不退位就是昏君,還說這是四賢教的,現在四賢就跪在父皇的大殿外請罪。”

李承幹了然道:“那確實該打。”

寧兒捂嘴一笑。

父皇是不會與四賢計較的,這不過是,孩子不懂事的笑話。

於菟趴在牀上,道:“妹妹啊,給兄吃一口零嘴好不好。”

鵲兒扭頭道:“兄長不懂事,娘不讓我和兄長講話。”

於菟正要起身,但又感覺到腚部傳來的劇痛,繼續趴着。

四賢又被父皇打發了回去,賞賜了四賢人手一匹錦緞,讓他們繼續教導皇孫。

當天夜裡,李世民來到父皇所住的宅院內。

年邁的李淵吃着湯飯,看着兒子道:“羣臣讓你去泰山封禪,你怎麼不去呀?”

“兒臣……”

李淵擱下一口的飯碗,拉着兒子的手道:“你看看你,再過幾年就快與朕一樣老了。”

李世民擦去眼角的淚水,又有些惱道:“也不知承幹是如何教養孩子的,於菟竟然讓朕退位,還說朕不退位,就是昏君。”

李淵輕笑道:“你現在還能處置國事嗎?”

“自然可以。”

“當真?”

李世民有些心虛地移開眼神,面對父親,沉聲道:“只是心力不如當年了。”

李淵又道:“二郎啊。”

“兒臣在。”

李淵渾濁的雙眼遠方,低聲道:“去泰山吧。”

坐在一旁的高士廉也道:“老人家總想着有個值得驕傲的兒子,你若不去泰山,往後承幹若再有功績,又或後幾代的皇帝,如何敢封禪吶。”

李淵笑着點頭。

李世民向父皇與舅父再一次下拜行禮。

李淵笑着道:“孩子啊,這麼多年過去了,朕很驕傲,很驕傲有你這樣的兒子。”

李世民紅着眼忍着淚,“謝父親,孩兒……”

父子倆沒說玄武門,但心中彼此都明白。

高士廉沉默不言,其實他知道李淵早已放下了心結,這世上有哪個父親能夠自認是個好父親。

現在也唯有陛下沒有放下而已,而且二十年了,一直沒有放下。

如今,看着正在李淵面前哭泣的李世民,東征大勝之後,留在心中二十年的心結,也該放下了。

畢竟都二十年了。

李承幹知道父皇去見了爺爺與舅爺,但並不知道父皇都說了什麼。

今天的早朝上,羣臣再一次上奏,請陛下泰山封禪。

這一次,皇帝沒有再拒絕了。

多少年了,很久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這是祭天儀式,是皇帝向上天稟報功績。

因此歷朝歷代能夠前往泰山封禪的皇帝也是極少數的。

既然皇帝沒有拒絕,朝臣開始商議了這一次封禪儀式的流程,大抵上他們要參照漢朝劉秀的封禪流程。

雖說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拒絕。

站在大殿內,李承幹就怕父皇來一句,朕不封禪了。

心裡想着,父皇還真的開口了。

李世民道:“此去泰山,朕與太子一同前往,一同登泰山。”

李承幹忙行禮道:“兒臣領命。”

“衆卿與朕同去。”

“臣等領命。”

褚遂良站出朝班開始講述這一次封禪的事宜,封禪之日從來年的三月一直說到了來年的九月。

退朝之後,羣臣要商討前往泰山封禪的時日,大概短時間內不會有個結果。

李承幹揣着手走出大殿。

李泰道:“恭賀皇兄能夠與父皇共同登泰山。”

“恪以爲父皇要與皇兄共同封禪。”

李承幹困惑道:“封禪是大事,不能壞了規矩,豈能兒戲,恪弟說笑了。”

李泰笑道:“青雀今晚要大醉一場。”

關中進入了深秋時節,皇帝封禪的時日定在了來年的九月,也就是貞觀二十年的九月。

小於菟道:“爺爺,封禪是什麼?”

李世民抱着孫子解釋道:“封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於菟罵爺爺是昏君,但爺孫倆很快就和好了,又恢復了以往的樣子。

李世民拼湊着拼圖,一邊道:“你要不要也去泰山?”

小於菟努着嘴道:“孫兒要跟着四賢學習。”

“那把四賢也一起帶走。”

“好呀。”小於菟當即沒了煩惱,他從爺爺的懷中歡呼雀躍地下來,道:“奶奶,爺爺要帶孫兒去泰山了。”

長孫皇后笑着道:“你爺爺去封禪,你去做什麼?”

“孫兒也要封禪!”

長孫皇后蹙眉看着他道:“你一個小孩子封禪做什麼?”

小於菟擡頭道:“那孫兒長大了就去封禪。”

李世民笑着道:“好呀,朕的孫兒好志向,大唐的皇帝都要有足以封禪的功績。”

長孫皇后還是心疼孫子的,“你爺爺這般大的功績纔去封禪,那你要有多大的功績才能封禪?”

小於菟又安靜了,他正在分析,思考着前後的因果。

但很快,他的思考就結束了,一盆剛出爐的烤包子中斷了他的思考,現在他除了吃,再無他想。

有人覺得洛陽的皇宮還是不夠大,徐孝德送來了皇宮的下一步改建方案,尤其是對皇城的改建。

工部已學會了慎弟的畫圖方式,工匠們用點劃線以及各個位置的立體圖描繪着未來洛陽皇宮的樣子。

李承幹翻看着一張張地圖紙,若圖紙上的皇宮建成,將會是東西寬兩千尺,南北縱深三千尺的巨大皇宮。

殿宇與亭臺水榭衆多,這幾乎是比楊廣時期,更加奢華的宮殿。

但可想而知耗費的人力與物力又該有多少。

李承干將這迭圖紙放在一旁,正考慮着,又聽到父皇在抱怨現在的紙張太便宜。

“你爺爺哪裡是在抱怨紙張便宜,實在抱怨羣臣上奏的國事太多了。”李承幹對一旁的女兒說道。

小靈鵲雙手捧着一隻烤包子,看着爺爺惱怒地模樣正覺得高興。

她又拿起一隻遞上,道:“爹。”

李承幹接過烤包子,與女兒坐在一起安靜地吃着。

秋風吹過這一片皇宮,讓一旁的紙張嘩嘩作響。

還有已熟透的柿子放在桌上,看着天邊飄來的雲彩,忽又覺得天氣更涼了一些,距離冬天也更近了。

北面的奏報送來,草原上已飄起了大雪,草原上的牧民紛紛遷入河套躲避嚴寒。

在吐蕃的松贊干布命人送來了許多金銀,還有他的國書。

松贊干布賀天可汗東征大勝。

李承幹看到松贊干布的信,驚疑道:“哦,他還活着呢?”

第95章 合力撈魚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257.第257章 活捉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02章 科舉揭榜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524章 同盟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91章 及冠賀禮79.第79章 家宴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33章 孫神醫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8章 彪悍的早朝191.第191章 查到底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91章 及冠賀禮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117章 善意的話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37.第237章 笄禮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38章 從不退讓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517章 大宛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62章 對錯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79.第79章 家宴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17章 善意的話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56章 告老辭官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52.第252章 范陽案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
第95章 合力撈魚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257.第257章 活捉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02章 科舉揭榜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524章 同盟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91章 及冠賀禮79.第79章 家宴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33章 孫神醫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8章 彪悍的早朝191.第191章 查到底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91章 及冠賀禮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117章 善意的話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37.第237章 笄禮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38章 從不退讓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517章 大宛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62章 對錯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79.第79章 家宴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17章 善意的話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56章 告老辭官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52.第252章 范陽案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