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

就在**這邊決定以國家利益爲主反對蘇聯干涉中國內政的時候,國統區那邊則是鬧翻了天。

面對中國這邊的壓力,美國方面表示蘇聯的確提過對東北以及外蒙等問題,不過美國政府爲了確保反法西斯戰爭能夠順利進行下去,已經當面拒絕。而且德黑蘭會議不存在針對中國的幕後交易,在這方面讓中國方面不要多想,美國並沒有這麼做。

美國方面以發表聲明之後,蘇聯隨即也就發佈了一則宣言,承認中國對於東北的合法權益,但是中東路在戰前都是屬於中蘇共管,也希望在戰後能夠維持現狀。不過在外蒙問題上,蘇聯卻是打馬虎眼,只是說一支原蒙古人民軍隊聽說祖國被佔領後,在原領袖喬巴山的帶領下要重回祖國。作爲蘇聯政府,也不好干涉這些軍隊的行動,不過卻聲明這些行動蘇聯軍隊絕對沒有參與。

面對美蘇的宣言,國統區的輿論並沒有停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美國方面的表態,證明蘇聯提過對於東北以及新疆、外蒙的利益索求,這讓民間的反蘇浪潮聲勢越來越大。

蘇聯的宣言看似是爲了平息中國的不滿,實則是火上澆油。首先對於中東路,這個已經被蘇聯賣給日本,日本戰敗後理應歸還中國,而蘇聯還是想拿到這條鐵路的管轄權。

而且對於所謂的‘蒙古人民軍’,要說真沒有蘇聯軍隊參與和支持,說出去也沒人信。蒙古在戰前纔多少人,整個人口也就幾十萬,能組建多少軍隊?一兩萬還是十萬八萬?顯然前者更加準確。

蘇德戰場那麼慘烈,他們不信這一兩萬軍隊沒有損傷,肯定人數更少,他們就不信最多萬把人的軍隊能來主動進攻,顯然後面有蘇軍支持,甚至蘇聯軍隊本身就參與其中。

而在這些消息相繼傳出來之後,那些民主黨派人士便坐不住了,直接找到了重慶辦事處,詢問**到底是什麼態度,總不能一直這樣不發表任何態度吧。

本來遠在廣西組織軍隊抵抗日軍侵略的李濟深直接從前線回到重慶,一來就質問周恩萊,“恩來,貴當到底是什麼情況?而且蘇聯的這些企圖,貴黨是否早就得知?要是蘇聯武裝干涉,貴黨持何種態度?”

“原來是任潮,你怎麼回來了?你不是在廣西組建抗日武裝嗎?你先坐着,小鄧,給任潮泡一杯茶。”

對於李濟深的到來,周恩萊顯然有點意外,便笑着說道。他以爲會是張瀾、蔡炎培等人,沒想到是這位。

“我不喝茶?我就想問問對黨到底是什麼態度?難道真像外界所說,即便是蘇聯侵略,你們也不抵抗嗎?”李濟深坐在沙發上,接過鄧大姐遞給他的茶,說了聲謝謝,不過臉上的怒氣卻絲毫沒有減少。

“我黨什麼態度?難道任潮忘了,外蒙可就是我們收回來的,你說我黨什麼態度?”周恩萊笑着說道,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

“那爲什麼不表明你們的態度?讓老蔣他們這麼指着你們,現在你們就差沒有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籤了。”聽到周恩萊一說,李濟深也冷靜了下來。

的確,外蒙都是**收復的,這其實不就是在蘇聯和祖國上面表明了態度嗎?要知道爲了收復外蒙,**可是蘇聯關係很僵,犧牲不小。

“我正準備召開一次新聞發佈會,沒想到你就過來了。你看看,這是我們中央發過來的電報,我黨的具體態度都在上面寫着,你自己可以看。”說着周恩萊來到辦公桌旁,把中央發來的那封電報找了出來,遞給了李濟深。

李濟深懷着好奇接過了電報,認真地看了起來,幾分鐘後,便不確定道,“貴黨真的打算一黨之力,抵抗蘇聯的武裝干涉?”

“自然,難道真的讓國民黨軍隊去?我不是埋汰他們,除了遠征軍和一部分軍隊外,有多少軍隊實在積極抗日的。打個日本人都這麼費力,還去打蘇聯軍隊,我感覺還是別去丟人現眼了。況且蘇聯的干涉部隊想來並不多,我們在外蒙有着20來萬軍隊,在新疆也有十幾萬軍隊,小規模衝突,我們並不擔心。”周恩來頗有自信的說道。

聽到周恩萊這麼貶低國民黨軍隊,作爲其中一員的李濟深也有點尷尬,不知道怎麼接下去。猶豫許久才繼續問道,“那貴黨爲什麼不早早表明態度,讓老蔣他們這麼詆譭你們?”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對於這件事,其實我們內部也有一些爭論,畢竟對於交惡蘇聯,有不少同志都比較擔憂,自然得先統一黨內意見才能對外表明態度。”周恩萊解釋道。

“那貴黨對於戰後怎麼看?”李濟深關心道。

李濟深雖是國民黨元老,但卻沒什麼兵權,而且因爲數次反蔣,數次被開除了國民黨黨籍。他的擔憂,其實也是整個民主黨派這些中間人士的擔憂。這些民主黨派,別看現在活動挺頻繁,但是因爲沒有軍權,只能口頭上嚷嚷幾句,他們想要參與政治,其實就取決於國共兩黨的態度。

現在國民黨失去了半壁江山,黃河以北沒有國民黨的軍隊存在。而**則是藉着抗戰發展迅速,坐擁西北,以千年古都長安爲中心,已經有了跟國民黨分庭抗禮的實力。西安在歷史上的地位可要比重慶高很多,加上現在**實力越來越強,也有了問鼎中央的想法。

以老蔣爲首的國民黨右派顯然不會同意讓**威脅他們的統治地位,加上手下也有幾百萬軍隊,實力比之前只增不減。李濟深這些人就擔心在抗戰後,國共可能爆發更激烈的內戰,趁着這個時候自然想打探一下**的態度。

周恩萊有點意外,沒想到對方居然問這個問題,不過沒慌張,笑着說道,“抗戰的血流的夠多了,我黨自然希望在抗戰後能夠跟國民黨以及衆多民主黨派聯合起來,組建新的民主政府,而不是國民黨一家獨裁的政府。

不過這個,關鍵不在我黨的手上,得看國民黨那邊是否肯答應共建民主政府,施行憲政,並改善政府結構和軍隊問題。只要他們答應,我黨自然不會反對,共建聯合政府也是我黨的一貫主張。”

別看周恩萊一副認真的樣子,但現在**其實並不想跟國民黨共治中國,他們已經有了問鼎中央的實力,何必跟國民黨一起。不然什麼時候又被騙了,豈不是一切努力都白費了。不僅是**,國民黨也都知道戰後的內戰不可能避免。

前世是因爲**勢弱,加上黨內很多人的信心不足,所以纔會答應共建民主政府。這個時空不一樣,**靠一己之力收復山西、山東、外蒙等地,軍隊信心大增,只要再拿下北平,爭奪中央政權的資本也就越大。不過民主黨派還是有些一廂情願,總認爲談判能夠解決問題,不過他們不知道,其實兩黨都知道談判不可能解決這些事,只能打一仗。贏得,獲得統治中國的權力;輸了就淪爲階下囚。

李濟深對於周恩萊的話深信不疑,這倒是讓周恩萊有點愧疚。在後面再聊了幾句,李濟深就告辭了,他也得把**的態度給那些中間人士傳達。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這邊,在李濟深走後,就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

對於這場新聞發佈會,周恩萊等人也知道將會是一場激烈的辯論,關乎黨的聲譽,不能馬虎。

“周主任,現在有報紙指出,說你們就是蘇聯入侵後的汪精衛,這你有什麼看法,這種說法是否屬實?”

“周主任,貴黨在這次事件後一直默不作聲,是否是默認了中央政府的言論,你們真的跟蘇聯有所勾結,而不在乎祖國的領土完整。甚至在蘇聯干涉外蒙的時候,你們會選擇退讓,把諾大的外蒙,拱手相讓。”

聽到這種言論,周恩萊義正言辭地說道,“這些都是某些不良分子的胡言亂語。大家不要忘了,外蒙是八路軍收復的,中央軍部隊在我們收復外蒙的時候他們在幹什麼?丟城失地!

而八路軍和新四軍部隊,卻是不斷地在收復失地,外蒙、山西、綏遠、山東,你看看有中央軍的影子嗎?他們在幹什麼?年初的豫中會戰,幾十萬中央軍不到一個月丟失數十座城池,誰在爲抗日做出貢獻,誰在消極抗日,這難道還不清楚嗎?”

聽到周恩萊這個回答,不少記者都點了點頭。的確,兩黨的軍隊比較起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確表現更加勇敢,更加讓人矚目。

“周主任,話可不能這麼說。現在重慶方面正在對湖北、湖南等地的日軍發起進攻,打算一舉收復武漢等地,並不像歸檔所說,毫無作爲。或者說是,貴黨這麼說,是爲了轉移這次事件對貴黨造成不良影響的注意力?”一名《掃蕩報》記者反駁道。

“重慶方面反攻武漢,我不否認,我也希望他們能快速取得勝利,把淪陷區的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周恩萊認真道。

“那對於這次蘇聯意圖染指東北和外蒙,貴黨是什麼態度?”一名戴眼鏡的年輕記者提問道。

“什麼態度?首先,我必須得說明一個事實。我黨的黨員,在成爲黨員之前,是一名中國人,之後也是一名中國人,不會因爲這件事就改變我們的國籍。至於蘇聯的不當索求,我黨的態度是予以否定。

而八路軍現在既然有戍邊之實,就會確保領土完整,哪怕是戰至僅剩一兵一卒,也不會放棄國土。”周恩萊毫不猶豫的說道。

“那盛世才呢?他在任新疆之時,跟蘇聯關係很是密切,甚至提出把新疆變爲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盛世才尚且如此,難道周主任能確保貴黨中人,沒有人抱這種想法?”

盛世才的事是在八路軍拿下新疆之後的幾個月才傳出來的。當時伍中豪兵進新疆並沒能抓獲盛世才,讓對方得以逃脫。後面八路軍整頓新疆治安,清除盛世才之流的分裂分子,盛世纔沒法在新疆繼續待下去。最後幾經週轉,纔到了西南地區。

盛世才倒臺之後,當初被他迫害過的人紛紛請求制裁盛世才,與此同時他同蘇聯的勾結也不知道怎麼泄露出來。老蔣因爲一些原因保下了盛世才,不過這不代表國人會忘記他當初乾的事情。

“對於盛世才,你們可能多此一問了。別忘了,在對方賣國之前,我們就出兵結束了他在新疆的殘暴統治,維護了領土完整,並打擊了那些分裂分子。現在你應該去詢問國民黨當局爲什麼不嚴懲盛世才,反而是派兵保護他。”周恩萊話鋒一轉,直接把矛頭指向了國民黨。

這就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你國民黨這次估計針對我們,那我也得給你們找點麻煩,免得你們覺得很閒。

至於盛世才,因爲之前得罪的人太多,有很多仇家,包括抗日義勇軍。在他被**趕出新疆後,手上沒有了軍隊,自然讓那些想找他報仇的人看到了機會。不過因爲盛世纔對於老蔣有些用處,所以老蔣不僅沒處決他,反而派了一個排的部隊保護他的人身安全。

之後國民黨的一些記者不斷地發言刁難周恩萊,但都被其一一化解,反而不斷地把矛頭指向國民黨,轉移這些記者的視線。

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327章 天津(二)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191章 東征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232章 天津(七)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161章 西征(四)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14章 歸程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163章 西征(六)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451章 後續(四)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182章 長征(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64章 大撤退(四)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96章 入川(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9章 平叛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66章 秘密協議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章 汝城之戰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29章 武漢之戰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197章 東征(七)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
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327章 天津(二)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191章 東征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232章 天津(七)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161章 西征(四)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14章 歸程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163章 西征(六)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451章 後續(四)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182章 長征(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64章 大撤退(四)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96章 入川(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9章 平叛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66章 秘密協議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章 汝城之戰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29章 武漢之戰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197章 東征(七)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