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

“副總司令你這不一說我就帶着飛機過來了嗎?整整一個戰鬥機航空團,24架蘭州飛機制造廠生產你給命名的殲1戰鬥機,團長是之前的第一航空旅的一個副團長升任的,叫凌雲。”

馮達飛笑着說道,說着他身後一位穿着飛行員專用軍裝的男子從後面走了出來,並對在場的八路軍總部一衆首長問侯道。

“各位首長好!第二航空旅第三戰鬥機飛行團團長凌雲前來報到!”

“不錯,我記得你,之前幾次空戰都表現的不錯!”

李衛國誇獎道,下面的航空部隊他現在也管得不多,畢竟隔得太遠,就放手交給了左權、馮達飛等人去管理。他已經給未來的空軍打好了基礎,若是幹不出好成績,他就只能換個空軍領導人,軍隊就這樣,你要是不行,別人有能力的就會上來接替你的位置。

“多謝首長誇獎!”凌雲認真地說道,能被李衛國記住那可是他的榮幸。

“老馮,好久不見了!”見前面的禮貌性話語差不多了完了,剩下的就是一羣人的敘舊時間了,旁邊的徐向淺便向馮達飛打起了招呼。

“是啊老徐,好久不見!”

由於都是校友,所相互之間也都認識,加上有着李衛國這個主心骨,中共黃埔系的人也都比較團結,相互關係也算融洽。

接下來的時間,那些飛行員就在姜鏡堂部隊的人帶領下,開始熟悉新的環境,至於專門負責這個飛行團的地勤部隊還在路上,他們是從西安出發,開着卡車來的,並帶着大量的航空燃油。

而八路軍總部其他人員則是在馮達飛的介紹下,開始瞭解這現在八路軍第一個新軍種(第一個是航空縱隊,第二個是裝甲旅)的一些大致情況。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剛剛從蘇聯歸國的劉亞樓出任了航空縱隊第二旅旅長。

由於飛機場飛機產量的增加,現在八路軍航空縱隊的一共有三個航空旅,每個航空旅有三個航空團以及一個地勤團。航空旅下面分爲兩個戰鬥機飛行團(24到26架不等的殲1戰鬥機)以及一個轟炸機飛行團(12架sb-2輕型快速轟炸機)。

除了這兩款飛機外還有着一些由tb-3改裝的運輸機以及其他型號的偵察機若干組成。雖然說飛機型號是比較單一,但是此時中共的飛機部隊纔剛剛起步,作戰目標也就是減輕日軍飛機的騷擾,所以倒也夠用了。

現在長治機場也是八路軍最靠前的一個機場,而且隨着跟華北日軍的對抗越來越激烈,前線機場的數量以及飛機的數量都會增加,那時候華北的天空將會出現大量的中日飛機對抗的鏡頭。

當然八路軍突然在華北戰場出現數百架飛機,日本人不可能沒有察覺,爲了壓制中國戰鬥機,日軍開始把越來越多的飛機調至華北戰場,數量也達到了500多架各式飛機,一下子讓華北方面軍的陸航部隊實力僅次於東北的關東軍。

以前在日本人看來,中國沒有什麼空軍(抗戰全面爆發時戰鬥機就300來架,大部分還是雙翼機),所以在整個中國戰場投入的飛機數量並不多,但不代表它的航空實力不行。這個時候二戰還沒全面爆發,日軍每年都能生產數千架飛機,隨便調點來中國戰場就讓中國受不了。

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的飛機來中國,日本的侵華成本也就越來越高了,因爲它得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來修建機場,當時中國的淪陷區可沒有多少合格的機場。

。。。。。

馮達飛此次來長治只是爲了彙報工作,並不是要在這裡駐紮,畢竟現在航空縱隊剛剛起步,很多事情都得忙,他這政委更不能閒着,所以在待了半天,下午就乘坐那架慢吞吞的運輸機又回去了。

一個飛行團的進駐,讓整個長治的氣氛都變了。而且這麼大規模的飛機進駐,即便是八路軍把機場附近5公里都設爲了軍事禁區,但是也瞞不住日本特高課等情報部門的眼睛。

就在飛機進駐的第三天,日軍一個飛機戰隊20架九七式戰鬥機以及6架轟炸機就發起了空襲,不過八路軍這個航空團也不是吃素的。

在觀察哨發現日軍飛機後,24架殲1戰鬥機悉數起飛,跟日軍在長治附近的上空發生了激烈的交戰,不過日軍沒有想到八路軍有24架伊16戰鬥機。

這一次空戰讓在場的八路軍士兵看到了自己這邊的空戰能力,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激烈纏鬥,以自身損失3架,擊毀了日軍7架戰鬥機,全部6架轟炸機,最後日軍只能率領剩下的飛機倉皇而逃。

當看見日軍倉皇而逃,下面的一種軍民都非常的激動,這是他們第一看到在晉東南中國的空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空中部隊。而那些飛行員也就成了英雄,雖然不至於夾道歡迎那種,但是也受到了八路軍總部的嘉獎。

不過這只是一個開端,這次日軍明顯輕敵了,雖然得知了八路軍派了飛機進駐長治,但是卻不知道具體數量,又被提前發現,所以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後面日軍肯定會投入更多的飛機,以報復八路軍。

所以後面的這段時間,八路軍也在加緊擴建長治的附近的機場數量,好讓後方更多的飛機能進駐前線,把整個空戰的戰場往東移,以減少大後方的損失。

在之前的幾個月裡,日軍可是對延安以及西安展開過轟炸的,雖然規模不大,但也引起了一些恐慌。這也是爲什麼李衛國要讓航空縱隊進駐前線,就是爲了把日軍陸航的火力多吸引點到晉東南,免得後方遭受更大的損失。

。。。。。。

山西北部五臺縣,這是閻錫山和徐向淺的老家,之前這裡被日軍佔領,但是隨後在38年年初的八路軍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119師收復了這座縣城,於是八路軍119師師部就暫時設置在了這裡。

119師也是八路軍十個師比較特別的一個師,不知道是李衛國對李振華這個堂弟的偏愛還是怎麼回事,119師並不屬於任何一個軍區,而是單獨組建的一個軍區。

現在八路軍有一共有五個軍區,分別是西北軍區(由陝西軍區改名而來,原領導層不變,只是增加一些部隊,負責整個西北根據地的防務)、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劉伯成)、山東軍區(司令聶榮真)、晉察冀熱綏軍區(司令彭得淮)、晉冀軍區(司令李振華)。

五大軍區以西北軍區、晉冀魯豫軍區、晉察冀熱綏軍區實力最強,山東軍區其次,晉冀軍區最弱。雖然晉察冀熱綏軍區橫跨五省,但是並不能統一指揮作戰,變分成了兩個二級軍區即晉綏軍區和冀察熱軍區,也就是彭得淮掛個司令的名,實際各管各。

不過這五個軍區的條件中彭得淮的冀察熱軍區最差,畢竟隔得根據地太遠,又偏北,什麼都得靠自己去。所以他也是最開始敵後根據地的,而且爲了專門支援那裡的敵後鬥爭,總部還給118師調撥了一個8000人、10000匹馬的騎兵旅過去。

要知道其他地區的騎兵旅後面都被精簡了編制,一個騎兵旅只有5000人,多餘的都加到了其他作戰部隊去了,以增強機動能力,由此可見總部爲了支持彭得淮工作,也是下了血本的。

五個軍區裡,晉冀魯豫和西北兩個最倒黴,一個上面被八路軍總部壓着,一個被中央壓着。很多事情都很難自己做主,而其他三個軍區則是自由多了。

不過五個軍區公認實力最差、根據地最小的的卻是晉冀軍區,因爲這個軍區北面就是晉察冀熱綏軍區,南面是晉冀魯豫軍區,西面是西北軍區。

此時的晉冀軍區的根據地雖然範圍內有20來個縣,但是大部分縣城都在鬼子的控制中,119師控制只有五臺、定襄、阜平、代縣、繁峙、靈丘六縣而已,發展受限很大。

不過李衛國肯定不會虧待自己這位堂弟,也別說他自私,有時候血緣關係的利益共同體纔會更牢靠,所以他纔會不斷的支持自己堂弟往上走。

就在這邊晉東南的反掃蕩作戰任務差不多結束的時候,李衛國就以總部的名義發了一道命令。以西北而來的5000新兵加上加上一些抗大幹部和119師幹部組建獨立二旅,旅長陳伯鈞(原119師357旅副旅長),而且獨立二旅劃歸119師管轄,並在副師長王爾琢的帶領下在一個月內挺進冀中,與冀中軍區的呂正操部匯合,同時冀中軍區也劃歸晉冀軍區管轄。

新的冀中軍區將成立冀中軍政委員會,以王爾琢爲書記,其他委員包括呂正操、陳伯鈞、王平(原冀中軍區政委)、孫志遠等人組成。

而119師方面,王爾琢卸去副師長一職,由參謀長徐海冬接任,參謀長一職則是由原356旅旅長閻揆要擔任,副旅長郭天明出任。

一些列的人事變動讓旁人看的眼花繚繞的,但是處處透露着玄機。

冀中軍區原本是屬於晉冀魯豫的軍區的一個二級軍區,隔得也不算近,之前是以呂正操的東北軍691團建立起來的一個軍區,他是軍區司令,黨委書記是黃敬(江某人的前夫),政委是王平。

不過之前因爲八路軍總部也無暇他顧,對於這個冀中軍區也就沒怎麼管,那套班子也還是照樣運行,但是現在有時間了,肯定得加強管理。

冀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的範圍東起津浦線、西至平漢路、南一滄(州)石(家莊)路、北到北平天津,範圍很大、人口不少,這就決定了八路軍總部不可能對其忽視不管。

呂正操雖然早在37年抗戰前加入的我黨,但是畢竟還未正式融入進來,說白了上面對他的信任度也不是那麼高。這就必須得調派得力人手去把這個擔子接過來,讓這個河北最大的兵源地掌握在中共的手裡,王爾琢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就職的。

在旁邊看來,王爾琢、陳伯鈞此去無疑有點搶勝利果實的意思,但那也沒辦法,歷史上賀老總還不是帶着120師的部隊去了冀中,李衛國只是把這個時間提前了,也免得後面局勢發展不好控制。

。。。。。。

山西五臺縣,119師師部,此時李振華正在送別王爾琢、陳伯鈞等人,由於新編的獨立二旅已經在河北境內集結,他們只需前往與之會合就行。

“老王啊,這次你這一去冀中,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了?共事這麼久,你突然離開還真讓我有點不捨!”

李振華和王爾琢並向而走,他們的戰馬則是由他們的警衛員牽着,119師其他的高級幹部在附近的也差不多都在,這裡很多人都是從北伐一起過來的,當時的他們還只是連長、排長,現在都是師長、旅長一級的了。

“老李,你這就不對了,戰友我高升了,你還捨不得我走,這可不厚道!”

王爾琢雖然也不捨,但是沒有表現出來,而是開着玩笑道,活躍一下氣氛。

“瞧你這說的,我是那種人嗎?不過你這去還是得當心點,特別是對軍權的掌握,你一定得做好,雖然呂正操已經加入我黨,但畢竟時間尚短,你這一去就有點跟他爭權的意思,雖然說是抗日爲主,但是有些方面上你也得注意點。”

正因爲是自己人,李振華便對王爾琢千叮嚀萬囑咐,明顯一看這個命令就知道這道命令的意思,他就不信呂正操看不出來。

“沒事,呂正操這人也還挺不錯,早年也是東北講武堂畢業的,能力是有的,再說,我畢竟也是參加革命這麼多年了,也當過不少次一把手,應付這樣一個局面還是能應付的!”

王爾琢雖是軍人,但頭腦也並不死板,如何管理好軍隊還是難不倒他的。

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62章 大撤退(二)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448章 後續第165章 西征(八)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35章 天津(十)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194章 東征(四)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73章 崛起(四)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63章 大撤退(三)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48章 平叛(三)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99章 漢中攻略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82章 長征(三)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64章 大撤退(四)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328章 天津(三)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158章 西征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29章 武漢之戰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111章 夜襲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
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62章 大撤退(二)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448章 後續第165章 西征(八)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35章 天津(十)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194章 東征(四)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73章 崛起(四)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63章 大撤退(三)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48章 平叛(三)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99章 漢中攻略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82章 長征(三)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64章 大撤退(四)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328章 天津(三)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158章 西征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29章 武漢之戰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111章 夜襲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