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
聽到軍情局電報說顧祝同的軍隊在做調動,主席也驚訝了。作爲一個具有很強的局勢觀察力的軍事家,主席也知道這意味着什麼,現在皖南那邊並沒有戰事,國民黨跟日軍也沒什麼大的衝突。
此時的作爲第三戰區司令官的顧祝同此時突然調動軍隊,再聯想到最近國共雙方不時地發生摩擦,主席心裡也有點不淡定了。
“軍情局的人不可能把假情報傳上來,現在國民黨一直在逼迫新四軍軍部北上,說不定真的有可能在路上趁機伏擊新四軍的部隊。”李衛國不可能說國民黨一定要進攻新四軍,那樣反倒會引起懷疑,他能做的就是旁敲側擊。
“小翟,把地圖拿過來!”聽到李衛國的話,主席也淡定不下來了,便吩咐一旁的警衛員翟作軍把地圖拿過來。
“好的,主席!”
不一會兒,一幅比較詳細的軍事地圖,就拿了過來,並平鋪在了三人面前的小桌上。主席接過警衛員遞過來的放大鏡,仔細研究着皖南附近的地形以及各方勢力情況。
“國民黨要求新四軍往哪北渡?”主席看了一會兒嚴肅地問道。
“繁昌、銅陵一線,這裡是日僞軍比較密集的地方。日軍方面就有一個完整的步兵旅團在這,加上僞軍,不等新四軍渡河就會被發現,到時候難免一場激戰,甚至可能遭遇意外。
東線現在也被國民黨中央軍兩個師給堵住了道路,我們無法走東線。”
王家祥聽到主席的話後,便立即回答道,並把附近的敵人情況也給簡單的敘說了一下。
“這個地方,肯定不適合北渡,老蔣則是讓新四軍跟鬼子硬拼,實乃居心不良。
既然像北不能走(指的是繁昌-銅陵一線),向東國民黨不讓,唯有向南,想辦法繞到蘇南地區,然後再伺機北渡。
最好是向南繞道茂林、三溪、寧國,再迂迴天目山,轉而到蘇南溧陽。”
聽到王家祥的回答,主席結合從地圖上看到的敵我雙方勢力分佈情況,說了一條路線,這也就是歷史上新四軍走的路線。
“主席,這條路肯會遭遇國民黨軍隊的埋伏。哪裡都是叢林茂密的地區,現在國民黨軍隊如何調動我們也不得而知,而那一塊區域正是適合隱藏大軍的地方。實在不行,讓葉挺等人直接想辦法衝開東面國民黨兩個師的防禦,或許是一個辦法。”
想到新四軍又要走這條老路,李衛國也有點着急,便提議道。他的想法是,打國民黨兩個師,總比跟國民黨七個師八萬多人交戰要容易一些。
“衛國,我知道你擔心什麼,但若是國民黨真的要對付新四軍,即便他們直接東進,短時間也無法衝開國民黨兩個師的阻攔。到時候隱藏的軍隊就會直接開出來,對於新四軍軍部來說,情況只能更糟。
現在當務之急,是讓新四軍趕快按照中央的命令快速南移,或許能在國民黨軍隊沒有準備好的時候,衝開他們的包圍。”
對於李衛國的建議,主席並沒有贊同。其實在這點上,主席的看法是正確的,明面走東線,結果會很慘,而走南線就還有機會。
李衛國則是過去擔心,歷史上的皖南事變就是因爲項英的猶豫不決,造成了時間上的延誤,這才讓國民黨軍隊佈置好了口袋,不然皖南事變就不會損失那麼大了。
“是我着急了。可是項英會執行中央的命令嗎?北上的建議,我們可是早就跟他們提過,可是到現在他們都沒有一點北移的意思,我感覺事情的關鍵不在往哪走,而是項英下不下得了決心。”
這個時候,李衛國不忘給項英潑髒水,對方要是早點按照中央的建議實施,哪有現在這麼多麻煩。沒有新四軍軍部的牽制,李衛國可不怕國民黨軍隊,逼急了他直接調一個縱隊進入漢中威逼重慶,看誰怕誰。
當然他要那麼做了,估計國民黨即使不跟中共徹底敵對,也會關係陷入低點。
“這項英同志啊,就是有點不果斷!”聽到李衛國的擔憂,主席感嘆道,語氣之中也帶點失望。
對於項英不怎麼聽中央的建議和勸告,不只是主席和李衛國對他不滿了,中央有不少高層也沒少抱怨。特別是對於項英打壓葉挺的事,也讓那些出生黃埔的將領和幹部不滿,這個時空葉挺可沒有脫離組織,項英還是那麼獨掌大權的確讓不少人看不慣。
可是礙於對方在紅軍期間的功勞以及堅守南方打游擊的付出,這件事並沒有在重要會議提出來過。
。。。。。。。
安徽涇縣雲嶺地區的羅裡村,這裡是新四軍軍部所在地。之前的新四軍軍部先後在武漢、南昌待過,最後定在了雲嶺地區。什麼參謀處、秘書處、副官處、軍需處政治部等一系列的機構都在這附近,包括中共中央東南分局也在這裡。
此時的新四軍軍部還是一往如常的平淡,照理說中央已經下達了讓他們撤離這裡、尋機北上的命令,不說立馬走,也該收拾收拾準備走吧,可是這裡一點收拾東西的跡象都沒有。
而軍部的會議室裡,此時正在進行着激烈的爭吵,感覺像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
“項副軍長,我贊同中央的看法,應該立即揮師南移,迂迴至天目山,然後到溧陽伺機北渡長江。”此時的會議室裡,只見一身軍裝的葉挺,正站起來認真地說道。
對於葉挺的話,項英顯然不是很放在心上,“葉軍長,我們的新四軍素來就是以打游擊戰最爲厲害,在這皖南的山林裡,我們熟悉地形,可以大展我們遊擊作戰的好處。
若是北上,江北多是平原,沒有山地作爲依託,我們的部隊怎麼生存發展?即便是國民黨對我們不利,我們用得着害怕嗎?當年我們就是在山林裡跟國民黨打了那麼久,若是對方還敢來犯,我不介意讓他們再領教游擊戰的厲害。”
“政委,你的話我不敢苟同,現在八路軍賀老總率領的軍隊剛剛在大同殲滅了日軍一個師團,說明現在我們黨的軍隊已經開始在進行正面作戰,老是堅持游擊戰恐怕不合適吧。
遠的就說河北地區,那裡也是平原,可那裡的八路軍都能堅持這麼久;近點的,張雲億、陳義、粟玉等同志在皖東、蘇北地區都能堅持下來,我們爲什麼不行。”
聽見項英始終不贊同北上,一旁的許繼慎也有點激動,便站出來說道。他是葉挺的老部下,肯定得維護自己的上司。
“許司令,你這話什麼意思?是指着我項英嗎?我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們新四軍好,對於中央的建議,我已經回絕了,說我們願意留在江南跟國民黨以及日僞軍抗爭到底。”聽到許繼慎的話,項英也有點生氣,便大聲斥責道。
接下來無非是兩邊人的爲了北渡長江一事爭吵不休,可就是爭不出結果。由於決定權在項英手中,無論葉挺怎麼向對方勸說,可對方就是不聽,這讓葉挺也很憤怒。
不過到最後項英顯然不想再討論北渡長江的事了,就讓衆人散了,許繼慎還想說,被葉挺拉着就出了會議室。
至於作爲新四軍副參謀長的周子昆,照理說他也算是葉挺的老部下,當時也是獨立團的一個營長,可是在之前的葉挺與項英二人的爭論中,他並沒有站出來給也聽說話,即便葉挺的看法是正確的。
說實話,這讓葉挺也很心痛,自己老部下都不支持自己,他的心裡有多難受可想而知。現在他的身邊只有許繼慎這個老部下一直在支持他,不然新四軍軍部他真的是孤立無援,因爲劉明的第三支隊已經開到了蘇南打游擊。
“軍長,你怎麼拉着我,我今天一定得跟他好好理論,中央都下達命令了,他還不執行,這明顯的對方中央嗎?我就不明白,其他幾個同志都怎麼想的,現在還一心支持項英,難道想把我們新四軍拉入深淵嗎?”
許繼慎的火氣這會兒一下都出來了,顯然這麼久的壓抑讓他很是不滿,他這個充滿怒火的火山,無論怎麼壓制,都有噴發的一天。
“好了,你沒看清楚局勢嗎?我這個軍長的話根本不算數,你再說下去無疑是讓情況變得更糟,還不如回去讓你的士兵做好準備,相信中央不會這麼不管的。”
葉挺這會也有氣,不過他明顯理智點,並沒有那種在會議室大發雷霆,徹底跟項英鬧掰的意思。他只是想爭取團結,可是項英一直不怎麼認同他的建議,搞成現在新四軍軍部出現兩派對立的情況。
“是,軍長!”見自己軍長這麼說了,許繼慎也就壓下了他的憤怒。
就在二人走出會議室沒多久,這時一個新四軍士兵就來到了二人的面前,只見是葉挺的警衛員,腳步比較匆忙,神色也很着急的樣子。
“首長,這是一個自稱軍情局的情報人員讓我轉交給你的,說是李衛國總司令親自命令的。”
葉挺的警衛員,把一張紙遞給了葉挺。不過葉挺以及許繼慎二人都挺疑惑,照理說這份電報應該先經項英的手,才能傳到葉挺的手裡,不可能直接給他呀。
不過他們也很快從來人的話中聽出了蹊蹺,這是通過軍情局傳過來的,而且還是親自給葉挺,而不是新四軍軍部。
“衛國給我的?他這是什麼意思?”葉挺很是疑惑,便看了看周圍,見附近沒有其他人就放心的看起了紙上的內容。
“老團長,此信乃是我給你一人所寫,切不可讓項英得知有此信的存在,爲不讓項英察覺,故經軍情局之手轉交於你。
我知道你們軍部現在因爲是否北移而猶豫不決,這你不必太過擔心,中央會不斷地給項英施加壓力。我給你此信的目的,就是在開始行動後,若遇到應如何行動與項英產生爭執的時侯,不必理會他,只需率領肯聽你號令的部隊行動就行。
國民黨方面現在已經準備對你部下手,具體情況尚不得知,你是我老上司,我斷不會加害於你,行動路上請多加註意安全。
你與許繼慎等人務必謹記我的話,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江北纔是新四軍和你的未來。
李衛國”
“軍長,衛國他到底在信中說了什麼?讓你如此驚訝!”旁邊的許繼慎看着葉挺在瀏覽信中內容時,臉色不斷在變,便很疑惑的問道。
信中的內容不多,所以葉挺很快看完了,並說道,“你看吧,上面都寫着。”
“衛國這是什麼意思?”許繼慎帶着疑惑仔細的看了信中的內容,看完後,他也不禁很驚訝,當然也更加疑惑。
“別管什麼意思,按照衛國所說,下去準備吧,衛國斷然不會害你我二人的。有了中央的插手,估計我們能很快的開始行動了。”葉挺心裡也是很驚訝,不過他還是選擇相信李衛國,至於那封信,在他回到自己的住處後,就給燒了,這種東西不可能留下。
“是!”
果如葉挺所言,後面的半個月時間中,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封來自中央的電報催促新四軍即刻啓程按照中央的規劃的路線行動。爲了讓新四軍軍部,或者讓項英等人知道中央的重視,中央不僅給新四軍軍部發電,更是給東南局、新四軍其他人員發報,讓他們勸說項英即刻率領新四軍行動。
或許是感受到中央的壓力,周子昆、袁國平等人也開始勸說項英,最後項英終於在8月13召開了新四軍全體擴大會議,並宣佈了準備冒險南移的決定,拖延許久的北渡長江計劃,終於確定了下來。
在此次會議召開後,項英把此項決定彙報給了中央,當天中央就會點批准了新四軍的南移計劃,並在回電中告誡小心國民黨軍隊的陰謀。
在中央的催促下,8月19號,新四軍正式從雲嶺出發,開始執行南移行動。整個軍部的戰鬥人員以及非戰鬥人員共19000人(非戰鬥人員有4000之衆),在葉挺、項英的率領下,開始經茂林地區迂迴至溧陽。
而就在茂林地區,國民黨第三戰區的一張大網因爲新四軍的拖延,已經佈置好了,正等着新四軍來鑽呢,而這一切新四軍的人根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