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

不僅石井等人,濟寧被圍驚動了濟南的喜多誠一,甚至北平的岡村寧次。

要是之前的態勢,雖然八路軍進攻太厲害,但局面尚在可控狀態之下,要是有個戰場取得了勝利,其他地方都能相繼盤活。八路軍也一樣。

喜多誠一把突破點放在徐州,岡村寧次則是把突破點放在聊城,這兩個地方投入的軍隊特別多。不過他們的願望被沒有實現,兩地的軍隊根本沒法短時間擊潰八路軍,除非有更多的軍隊,不然十天半個月內基本處於僵持狀態。

雙方都在等對方的失誤。而八路軍這邊通過一個小騙局,把日軍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微山湖,新四軍一部則是趁機偷襲了濟寧。

濟寧的日軍因爲兗州等津浦線作戰緊張,抽調了不少兵力,僅有的部隊還分散在附近幾個城池。而新四軍包圍濟寧的軍隊是城中日軍的數倍,除非日軍派出增援,否則濟寧被攻破是遲早的事。

可是現在是半夜,從哪調派軍隊?兗州、曲阜外面都是八路軍,他們軍隊一調動,肯定會引起八路軍的注意,八路軍策劃了這麼久,就是爲了這一刻,肯定不會讓他們趕去增援。

即便去了,等援軍趕到濟寧的時候起碼都是第二天中午,關鍵是現在濟寧能否堅持到中午嗎?

石井、柳川等32師團指揮部一干人等,通宵沒睡,都在等着濟寧的消息。雖然知道援軍很難抵達,不過他們還是派出了兩個大隊的援軍趕去,這是兗州城能抽調的極限。

“魚臺縣被攻破,駐守城裡的皇軍全部玉碎,皇協軍大部投降。”

“濟寧西門被破,210聯隊副聯隊長吉野中佐陣亡,210聯隊長請求戰術指導。”

“竹下中佐帶領的援軍被偷襲,現正與不明支那軍隊激戰,兩個小時內未能前進一步。”

“八路軍發起進攻,兗州東門情況危急!”

“濟寧失守,盛內聯隊長陣亡!”

。。。。。。

清晨,徹夜未睡的石井嘉穗等來的消息都不是好消息,一封又一封他不想聽見的電報從電報室傳來,而外面也傳來激烈的槍聲,城外八路軍也趁機進攻了。

“師團長閣下,我們不能猶豫了,兗州一帶已經沒有固守必要,當務之急,我們應該撤離兗州、鄒縣等地,爲帝國保存有生力量,等待反攻。”參謀長柳川着急地說道。

“八嘎!反攻?現在要是撤退,我們以後很難再回來了!”

石井現在心中充滿了惱怒和不甘。柳川參謀長說的情況他都清楚,但是現在他也不敢撤退,沒有上級的命令,他此時擅退,迎接他的肯定是軍事法庭的傳喚單。

之前的山東八路軍主要就是在沂蒙山區,雖然他們日軍很多次掃蕩都失敗,而且還損兵折將。不過他們仍然通過津浦線和膠濟線把山東八路軍分割成了幾部分,讓其相互聯繫不暢。

山西的情況,石井不知道。但他知道要是自己這裡開了一道口子,津浦線兩邊的八路軍就能合二爲一,到時候的危害不言而喻。而且眼前最讓他擔憂的事,是他這裡失守,菏澤的兩個師團和一個戰車旅團怎麼辦?他要是放棄這裡,不僅是失地之責,還有可能承擔菏澤軍隊全軍覆沒的責任。

要是這幾道責任都讓他承擔,他最輕鬆也是革職退役,嚴重的話,有可能被槍斃。他不是堅定地皇道派,也不會說什麼自殺以謝天皇,他只知道他是軍人,服從命令纔是他的天職。

“師團長閣下,現在濟寧已經失陷,兗州、鄒縣、曲阜的支那軍隊並沒有減少,而且還加大了進攻力度。濟寧的支那軍隊肯定會很快東進,到時候我們就徹底沒機會了。”看見石井嘉穗不肯撤離,柳川參謀長着急道。

“柳川君,我們是軍人,擅自撤退我們都會被送上軍事法庭。馬上請示喜多司令官,請求戰術指導。濟寧的事不要透露下去,免得影響軍心。還有對那些皇協軍加大監管,這個時候我擔心那些支那人會製造事端。”

“嗨!”

見石井嘉穗仍然堅持己見,柳川無奈的搖了搖頭,便答應了下來。轉身就對旁邊一個候命的中佐參謀說了幾句,只見那個中佐快速的離開了作戰室。

由於兗州城調出了兩個大隊的日軍,戰鬥力削弱了三分之一,面對八路軍的進攻開始力有不逮。沒有了足夠的日軍,防守的僞軍也開始出工不出力,他們也看出來了不對勁,雖然濟寧的事他們不知道,但半夜有日軍出城的消息他們還是知道。

而且到了白天,不少精明的僞軍發現城內的日軍明顯數量比昨天少,那些日本人也在收拾東西,似乎要撤退。

喜多誠一那邊聽說濟寧失守後,堅決不同意32師團撤退,反而命令32師團務必堅守住,他也明白兗州等地放棄後的後果。既然新四軍一部不是要橫渡微山湖,那麼60師團主力就可以北上增援兗州地區。在他看來,只要一天內能趕到鄒縣、兗州,憑藉兩個師團足以守住兗州一帶。

兗州作爲津浦線上的重要據點,日軍在這裡修建了很多的防禦工事,不然也不會在兩萬多八路軍的進攻下堅守這麼久。喜多誠一相信英勇的帝**隊堅守兗州一天沒什麼問題,所以就拒絕了石井嘉穗的撤退的請示。

可是現實給讓他很失望,不過真不是兗州出的事,許繼慎的新四軍還沒趕到兗州,出事的是鄒縣。就在當天中午,鄒縣僞軍譁變,兩個被策反的皇協軍團長帶着手下跟附近的日軍幹了起來。

要是沒有這股僞軍反正,估計鄒縣還沒法這麼快拿下。但是近一千人的僞軍反正,讓日軍的防線出現了很大的漏洞,城外的八路軍趁機攻破了鄒縣縣城,城內日軍最高指揮官松浦勇大佐自殺身亡。

鄒縣被八路軍攻佔,對於日軍是致命的,日軍的援軍60師團北上之路被堵,而濟南的日軍因爲有115師在一旁看着,根本不敢擅動。這個時候喜多誠一下令讓32師團北撤,放棄兗州地區,保存有生力量。

不過此時石井嘉穗一點都不高興,反正在他的師團部罵了喜多誠一幾分鐘,要不是情況危急,他估計還打算罵下去。要是這個命令早點下達,或許他的32師團損失還能接受,畢竟還有幾千鐵道部隊可以補充。

但是鄒縣失守後,32師團的實力大幅下降,而且愈戰愈勇的中**隊絕對會一擁而上,讓他剩下部隊撤退的難度加大不少。

不過罵歸罵,他還是得想辦法把部隊帶出去。現在東、南、西三個方向都有中**隊,肯定不能作爲撤退方向,現在只有北方。不過他聽說山東八路軍的主力115師在泰安附近,他就放棄了沿着津浦線北撤的想法。

八路軍的情況他知道,八路軍五個擁有國民黨編制的師,戰鬥力可以說是八路軍戰鬥最強的。即便現在八路軍隊伍擴大,但是這五個主力師肯定比其他師更難對付。

石井說的沒錯,這五個師的確是八路軍重點培養的部隊,先不說每個師的人數很多,裝備也是所在縱隊最好的,沒有之一。所以知道北面有115師活動,石井就放棄了這條路。

石井看了半天地圖,想來想去就只有一條路了----西北方向。從寧陽方向走,這裡沒什麼八路軍大部隊存在,看是撤回濟南還是去聊城。

說撤就撤,石井就開始做撤退準備。他明白要撤退就得儘快,不然等中**隊合圍上來,他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

“日軍真的瘋了,這是打算跟我在聊城決一死戰嗎?”彭得淮看着焦灼的聊城戰局,不禁直搖頭。“問問後方的支援什麼時候到,我們需要一股助力,來擊潰聊城的正面之敵。”

彭得淮所說的增援是42式坦克。這款武器在外蒙的表現十分驚人,但爲了準備山東的戰事,產能不穩定。直到幾天前,才組建好3個42式坦克營,現正在運往前線的途中。跟隨3個坦克營一起行動的還有5個107火箭炮營,它們的到來將極大增加山東的軍隊的實力。

日軍對付八路軍的輕型坦克有些經驗,但是對付中型坦克卻沒經驗,現在中型坦克也就在外蒙出現過。而且日軍對付坦克的那那一套方法,用到42式中型坦克上根本沒用,所以彭得淮對這支部隊的到來抱有極大地希望。

主要聊城的局勢讓他很不滿意,本來打算一舉擊潰聊城之地,威脅濟南,沒想到現在居然在這僵持了這麼久。

“老總,你就別擔心了,你等的那些武器已經到了新鄉,正在通過鐵路運往鶴壁,不出意外,兩天就能到濮陽。”劉伯成看着彭得淮一臉擔憂地樣子,笑着說道。

“那就好,我現在就需要一股力量來打破現在這詭異的平衡。”彭得淮點頭道。

“老總,平衡已經打破!”只見李東拿着一封電報走了過來,臉上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老總,剛剛傳來的電報。許繼慎部今天清晨攻下濟寧,中午陳再道攻下鄒縣,現在日軍32師團已經撤退,兗州、曲阜、鄒縣盡皆落入我方之手,我們跟沂蒙根據地的聯繫徹底打通了!”

“什麼?”聽到李東這個消息,彭得淮當即搶過其手中的電報,看了一會兒就大聲笑道,“不錯!不錯!不錯!許繼慎和陳再道立了大功,調肖近光的41師、加上兩個42式坦克營、兩個火箭炮營增援王以哲的67軍,協助67軍拿下菏澤,消滅那裡的日軍。”

看到這個消息,彭得淮非常的高興,沒想到最後平衡還是從這裡打破了。濟寧、兗州一破,即便日軍大舉增援,他們都能立於不敗之地,要是日軍還是出現失誤,這場戰鬥,他絕對是穩操勝券。

聽到彭得淮把增援而來的三個42式坦克營調兩個去67軍,劉伯成就着急了,“老總,兩個坦克營是不是多了,現在聊城可是很需要援軍的。”

對於劉伯成的話,彭得淮聽了也毫不在意,“老劉,濟寧、兗州一破,對於聊城,我們不用在投入太多兵力,那樣完全是浪費。

拿下菏澤,加上已經拿下的兗州地區,我們就把山東日軍一分爲二。南下可以威脅徐州,北上可以進逼濟南,現在戰略主動權已經在我們手中,接下來的戰鬥那是我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執行命令吧!”

“是!”看見彭得淮主意已定,劉伯成知道無法改變了,只能答應。

進攻聊城的部隊基本都是他晉冀魯豫戰區的部隊,要是這裡能夠打開局面,功勞很大一部分都會算到晉冀魯豫軍區頭上。但現在彭得淮已經不再看重聊城戰場,加上南邊的戰局一下盤活,功勞被新四軍、山東軍區以及67軍獲得,他的軍區就成了一個吸引日軍主力的功勞,這跟他之前的想法相差太遠。

不過即便是他反對也沒有什麼用,現在的情況,無論是他上報到中央,也是彭得淮佔理。他在聊城投入的軍隊不少,而且都是精銳部隊,包括他的老部隊129師以及最近兩年名聲大噪的許光達的第二裝甲師。

不是聊城的部隊不能打,而是他們的運氣不太好。他們投入的軍隊雖多,可是日軍也明白聊城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軍隊,雙方這麼人的戰鬥,只要不是一方出現重大失誤,短時間很難決出勝負。

想到這兒,劉伯成也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39章 天津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299章 援助(二)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65章 西征(八)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38章 到達襄陽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87章 陝北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233章 天津(八)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92章 東征(二)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192章 東征(二)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14章 升職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9章 空閒之餘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71章 崛起(二)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195章 東征(五)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4章 安仁之戰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43章 四一二第233章 天津(八)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8章 安仁之戰(五)
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39章 天津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299章 援助(二)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65章 西征(八)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38章 到達襄陽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87章 陝北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233章 天津(八)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92章 東征(二)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192章 東征(二)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14章 升職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9章 空閒之餘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71章 崛起(二)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195章 東征(五)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4章 安仁之戰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43章 四一二第233章 天津(八)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8章 安仁之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