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

“蔣鼎文?他能行嗎?我覺得邵力子挺適合的。”聽到李衛國的提議,張學良質疑道,在他看來或許邵力子會更好。

“邵力子畢竟是政客,這個時候政客起不到什麼作用。而蔣鼎文不一樣,他是老蔣的心腹,也是中央軍的重要將領,他回去才能幫我們阻止中央軍威脅西安。”李衛國耐着性子解釋道。

最後,四人商量後還是同意讓蔣鼎文回南京,讓他去向南京國民政府傳遞消息,而且李衛國還是親自去送的。因爲蔣鼎文這人,雖然爲人不咋的,沒少貪污受賄,但畢竟是之前李衛國在黃埔的教官之一,這點面子還是得給。

由於是飛機來往,所以也很快,回去之後的蔣鼎文成功勸止住了準備武力解決的中央軍各將領,而且在後面陪着宋美齡、宋子文等人到了西安,將展開關於如何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談判。

也算是患難見真情,宋美齡以及宋子文兩兄妹,爲了老蔣的事,親自前來西安,身邊也沒有什麼隨從。甚至在飛機上,宋美齡還擔心東北軍這些亂軍對做出對她不軌的事,並交代自己的好友端納,若是真的出現,讓對方立即把她打死,以免受辱。

可見其決心。

此時的宋美齡以及宋子文來到西安,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希望,甚至美法蘇等國都表示支持和平談判,希望雙方達成可行的和平方案。

當然他們的想法肯定是爲他們的利益着想的,特別是美國蘇聯,在中國的利益頗大,若是老蔣一死或者事變久久不解決,就會給日本人可趁之機,從而損害他們在華利益。

作爲誠意,22號宋美齡一行人來到西安的晚上,張學良讓宋美齡去探視了一下老蔣。這對夫妻在房間裡聊了什麼,其他人不得而知,但是聊完之後,老蔣也表示支持和平談判,也答應會做出一些讓步。至於具體的,就是雙方在會議上怎麼談了!

23號,談判正式在西安的張學良公館進行,西安方面的代表是張學良、楊虎城、周恩萊、李衛國,南京方面的代表則是宋美齡、宋子文。

會議一開始,宋美齡就開始把火往往中共身上引,一副委員長夫人的架子十足的說道,“周代表,這次委員長不幸蒙難於西安,聽說是貴黨在背後謀劃的,我相信漢卿不會幹這種背叛兄長的事!”

宋美齡不愧是一個很有手腕的人,把責任推給中共,然後挑撥三者之間的關係,並把張學良的愧疚之心給勾出來。

聽到宋美齡這麼說,周恩萊右手輕輕拍擊着沙發,隨聲回答道,“水結成冰,是因爲天冷;彈出槍膛,是受了撞針的壓迫。事情非常明白,這次西安事變完全是蔣先生自己逼出來的。如果蔣先生樹旗抗日,這不愉快的事情能發生嗎?至於說是我黨背後策劃的,有什麼根據呢?完全是不合事實的無稽之談!”

說這話的時候,周恩萊用着嚴厲的眼神盯着宋美齡,看其會如何接招!

或許是周恩萊的話,讓宋美齡覺得猶如泰山塔頂,有點喘不過氣來,心裡也有些沒底氣的說道,“這些我也是聽別人說的,其實我本人也不怎麼相信。”

由於知道這次談判的二人,對於老蔣以後的決策有着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周恩萊對此也給對方留了點面子,“當然,不知者不怪!我們允許不明白事實真相人的懷疑。”

周恩萊的這話,可謂是打擊人不用髒話。眼前這對兄妹可是高材生,知識也都淵博,周恩萊這一說,直接把二人扣了一頂不知真相就亂說的帽子,二人聽後也是有點尷尬。

見場面對自己這方有點不利,宋美齡又心出一記,便開口說道,“可是你們的做法,未免太過沖動,也非常的危險。南京有上百萬裝備精銳的部隊,難道貴方也能視而不見,你們這麼做無異於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一旁的宋子文,見自己小妹,一言不合便出言威脅,宋子文覺得會壞事,連忙阻止道,“小妹,你和周先生談這事幹什麼?”

但是宋美齡卻不以爲意,繼續說道,“作爲談判,我想周先生應該需要了解這些,這樣他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你說呢?周先生!”

見宋美齡這麼咄咄逼人,把矛頭直接指向周恩萊,一旁的李衛國開始插話了。

“蔣夫人,你這話我就有點不明白了,貴方的何應欽以及白衣掛帥,正率着大軍前來討伐我們,那不知現在兩位現在坐在這是什麼意思呢?

而且就算貴軍有上百萬大軍又如何?若你們真的派兵來攻,無異於逼着我們三方聯手,你們有上百萬大軍,我們也有五十萬大軍,到時候鹿死誰手還尚不可知。

若是你們都把軍隊派來跟我們打,除非你們肯把南京拱手讓給日本人!”李衛國很是犀利的反擊道。

頓時場上火藥味十足,大有一樣不合就開打的架勢。

見情況不對,宋子文兩忙出來打圓場,“李先生,貴黨也是心繫國家的人,咱們不能日本人看笑話是吧,我們還是迴歸談判上吧!”

“我們也是真心談判,可是蔣夫人貌似誠意不是很足啊!何應欽什麼打算,你們二人不會不知道吧,若是真的開打,到時候估計你們的委員長性命能不能保住,我當也不能保住了。

因爲到時候,我們雙方就是不死不休的敵人,到時候若是你們委員長有什麼意外,你們就會白忙活了,還會白白便宜何應欽。

相信二位能看清楚現在的局勢!”李衛國此時的話,到時讓周圍的人感到很意外,這個年輕人的嘴也不簡單啊!

怕局勢被自己這個妹妹搞得更糟,宋子文便搶過宋美齡的話,說道,“周先生、李先生的話,讓宋某我受益匪淺,這次我們雙方既然坐在這裡,那就是都想把這件事情好好解決。

除此之外,也感謝二位對我們委員長的照顧,四處奔走,保其安全,我們兄妹這裡也不勝感激。剛纔在車上,愚妹還在說這事呢!”

“既然貴方這麼想,那我們也就放心了。此事關乎國家民族生存,我們忙點累點也是值得的。這次我們來就是求同存異,現在這個局勢也需要我們達成合適的和平協議!

你說呢,宋夫人!”周恩萊問着一旁,剛剛被李衛國嗆得不行的宋美齡。也難怪,她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委員長夫人,何時有人這麼對她說話了,不高興也很正常!

“求同存異?周先生說的不錯,既然貴黨也有意和平解決此事,那貴黨何不提出你們的條件!”宋美齡狠狠地瞪了一眼對面的李衛國,然後便對周恩萊說道。

“漢卿,你給蔣夫人念念我們的條件!”周恩萊客氣的對一旁的張學良說道。

只見張學良點了點頭,便攤開桌上的那個文件夾,便開始念道,“對於此次談判,我們這邊的條件有六條。

1、貴軍停止行動,雙方握手言和,並把軍隊撤至潼關以東,而且維持東北軍以及西北軍在陝西的事實,不得外調兩支部隊;

2、必須改組南京政府,罷免以何應欽爲首的親日派分子,並啓用抗日分子;

3、釋放在各地的政治犯,包括‘七君子’以及葉挺等人;

4、停止圍剿紅軍,並聯合紅軍一起抗日;

5、在西安或者上海召開全國各黨各界各軍的抗日救國會議,商討抗日大計;

6、放棄對西北的封鎖,允許西北同外界的經濟交流,不能阻攔。

這是我們商討出來的六項主張,只要貴方能答應,我們就可以釋放委員長,和平解決這件事!”

聽到這六項主張,宋美齡和宋子文二人便開始在那交頭接耳,他們也得討論這六項協定是否可以接受。

當然由於此時中共、東北軍、西北軍三方握着老蔣的這張底牌,由不得宋美齡二人不答應,加上這幾項條款也沒有特別過分的請求,所以二人就做主答應了。

宋家兄妹一答應,這是基本算是解決了,相信以宋美齡的霸氣,肯定能說服老蔣接受這些主張。若是不接受也簡單,考慮考慮後果就行。

12月24號,談判的第二天,在東北軍、西北軍、中共三方的見證下,老蔣在華清池露面了,並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會上,老蔣親自宣佈了六項主張,並下令陝西的中央軍撤出陝西,並答應聯共抗日,逐步釋放各地的政治犯。

這個消息很快就借靠電報,朝着全國發去,幾家歡喜幾家愁!不過也說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就在老蔣撤軍前夕,李衛國知會楊虎城,讓他派出孫蔚如去防守潼關,堵住中央軍可能西進的大門。至於爲什麼不派東北軍去,那是因爲現在東北軍不適合執行這種任務,因爲內部太不團結了!

26號,張學良任然根據歷史一樣,不打招呼就親自去送老蔣回南京,結局不想而知。對於這件事,李衛國並未提醒,張學良這人不適合作爲一個自己人,還是繼續由老蔣囚禁一輩子吧!

而且只有張學良走了,東北軍纔可能被我黨所控制,留着他反而是一個阻礙。

很快,噩耗就傳來,回到南京的老蔣,直接囚禁了張學良,並開始調軍打算繼續西進陝西。此時不僅西安,整個陝西的局勢也開始便得動盪起來,其它軍閥也在擔心,好不容易達成的和平協定,難道就這麼被撕毀了?

爲了應付當前的混亂局面,以及東北軍可能出現的變故,紅軍開始大軍進入關中平原,延安的紅三軍團直接把軍隊開到了銅川,一方可能發生的事!

而此時周恩萊已經回到了蘭州彙報工作,此時的西安事務,暫時由李衛國接管。爲了阻止局勢惡化,李衛國把東北軍。西北軍一衆高級指揮官都給叫了過來。

此時的西安中共的辦事處,西北軍的楊虎城、杜斌丞,東北軍49軍軍長劉多荃、51軍軍長於學忠、53軍軍長萬福麟、57軍軍長繆澄流、67軍軍長王以哲、騎兵軍軍長何柱國。

“諸位,我找你們來的原因,相信你們也都知道。漢卿兄現在身陷囹圄,而老蔣撕毀合約,派軍進攻我陝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東北軍現在嚴重不穩。”

李衛國的話主要就是對眼前六位東北軍大佬的說的,他們六人是東北軍的元老派,再跟下面的少壯派之間的關係已經勢同水火了,局勢也非常的不穩定。

“先不管我們東北軍的事,我想問問李副總司令,你把你們紅軍大部隊派到銅川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想趁着我們少帥不在,奪取西安不成?”

只見53軍軍長萬福麟一點不客氣的說道。

見萬福麟口不擇言,一旁的王以哲,連忙勸道,“老萬!你少說兩句!”

“我知道萬軍長的擔憂,也是你們的擔憂!若是我們紅軍真的想趁火打劫,就不會在銅川停止不進了。

你看看你們東北軍,你們家司令一走,就亂成這個樣子,不用老蔣來,你們自己就會分崩離散!要不是怕因爲你們的內部矛盾,造成中央軍再次入陝,我黨會派軍過來?

現在你們的當務之急是統一內部意見,不然早晚會出事!”

李衛國此時也很不客氣的說道,軍閥就是軍閥,內部派系林立,老大剛出事,下面就亂套,這叫什麼軍隊!

“李副總司令,你說的我們一定重視!”

一旁的于學忠、王以哲二人紛紛表示道!

這次俺是西安事變五,抱歉

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43章 四一二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255章 相聚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98章 入川(四)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70章 崛起(一)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191章 東征第328章 天津(三)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97章 入川(三)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199章 東征(九)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29章 武漢之戰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9章 家的感覺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
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43章 四一二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255章 相聚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98章 入川(四)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70章 崛起(一)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191章 東征第328章 天津(三)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97章 入川(三)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199章 東征(九)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29章 武漢之戰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9章 家的感覺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