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

“打的是不錯!”就在衛立煌在誇獎是誰擊毀了日軍坦克的時候,李默庵看見自己部隊又擊毀一輛日軍裝甲車,非常的高興。

“再接再厲,一定要儘可能多擊毀計量日均坦克,這樣陣地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看見戰防炮投入的效果比較明顯,衛立煌絲毫不吝嗇自己誇獎之語。

“是!我這就吩咐下去!”

轟轟

就在此時,指揮部的重任就聽見陣陣的火炮發出的炮彈爆炸聲在自己的陣地響起,意識到不妙的衛立煌等人,連忙用望遠鏡看過去,發現自己剛剛還在誇的戰防炮隊伍已經被爆炸所產生的煙塵所籠罩。

“前沿觀察哨,這裡是指揮部,你那裡情況如何?”一旁的李默庵連忙抓起電話,問着前面的陣地。

“報告長官,戰防炮隊的兄弟們被日軍的密集的炮火所集火,應該都殉國了!”前沿觀察哨的聲音從電話裡傳出,指揮部在場的人員都聽見了,場面頓時變得安靜下來。

這真是帥不過三秒,剛纔他們還在爲擊毀日軍坦克而高興,現在所有戰防炮看樣子都炸沒了,這下日軍的坦克就能長驅直入了。

這個年代中國軍隊對付坦克,要不就是依靠戰防炮,要不就是用手榴彈或者炸藥包去炸。前者的效果最好,這個年代的日軍坦克,語氣好的話,37mm戰防炮用穿甲彈就能擊穿。後者說白就是拿人命堆,而且炸藥包一般只能炸掉履帶,炸燬坦克很難。

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整個中國軍隊的戰防炮都不多,裝備做多的就是中央軍,不過損失也大,很難得到及時的補充,所以衛立煌的軍隊後面只能看着日軍坦克耀武揚威了。而且接下來的戰鬥,中央軍估計會打得很艱難。

“八路軍那邊同意派軍隊來策應我們了嗎?”

看着陷入苦戰的自己軍隊,不禁問着旁邊的手下不知不覺中,他也對八路軍產生了依賴的心理,即便是晉綏軍隔得不遠,但是現在中央軍都知道晉綏軍現在最喜歡坑隊友,來了還不如不來。

“八路軍那邊派了兩支軍隊來策應我們,但是都沒有說如何策應,所以我們也不確定八路軍的隊伍是否會來幫我們。”李默庵不確定的回答道。

“八路軍一定會來的!”在之前的交流中,衛立煌對於李衛國的人品還是挺放心的,知道其說話算話的性格,既然其答應了過來支援就一定會來支援。

。。。。。。

而此時,衛立煌等待的援軍正在延安等地集結。這裡大概就會有點奇怪了,延安隔着平遙起碼有200多公里遠,衛立煌那邊現在情況不容樂觀,這除了飛,還能趕得過去嗎?

沒錯,這次援軍就是飛過去的!

此時延安附近的一個山谷裡,這裡人煙稀少,方圓十幾裡都沒有人居住,而在山谷外有這一條公路連接着與延安的道路,不時這個道路上就有卡車或者馬車經過,裝滿了不知名的東西。

不過也有人發現,最近這附近來往人比較多了,而且都是穿着軍裝的八路軍、甚至還有外國人。

11月5號上午,一隊上百人的騎兵從延安出發,很快就來到這個山谷,只見這個山谷前有着用不少木頭圍起來的柵欄,柵欄附近有着不少八路軍在駐守。

來人看見來的一行人,沒有阻攔直接放行了,隨後這支騎兵就進入了山谷裡面,不知道爲什麼,剛進山谷,這羣騎着馬的人就下馬了,改步行前進了。

不一會兒,這一行人中出來了十來個人繼續往裡面,很快來到一個廣場,只見這個廣場上,密密麻麻停着數十架飛機,有日軍的97式戰鬥機,也有蘇聯的伊16殲擊機,起碼超過40架。

這個廣場其實就是兩座山的平地,周圍都是大山,而且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山突然出現了很多洞,有的已經修建好了,有的正在修建,大概數去,也有十幾二十個這樣的山洞。而在旁邊的山頂上,還有着不少防空陣地,陣地上有着不少機槍以及防空火炮。

“司令,副司令,第一航空旅旅長閻志剛向你們報到!”就在一行人走近之後,只見一個戴着頭盔的飛行員帶着幾個人來到一行人面前,行了一個軍禮,大聲的說道。

“閻旅長,現在基地的情況如何?所有飛機是否可以馬上投入戰鬥!”來人中一個30來歲被稱作司令的軍官問着這個閻志剛。

“報告司令員,第一航空旅隨時等候出擊!”

“好!八路軍總部有命令,命令我航空縱隊立即出發,支援山西我八路軍在忻口的部隊以及平遙的中央軍衛立煌部,目標就是日軍師團的炮兵以及日軍飛機!有沒有信心?”

“有!”

“執行命令,我等着你們勝利的消息!”

在這個航空縱隊司令員的命令下,整個機場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地勤人員立即開始給所有飛機加油,各種這樣的吵雜聲都有,有說漢語的,還有說俄語的。

“老黃,我們的空中部隊第一投入作戰,我的心裡還是挺緊張的,畢竟我對飛機這玩意瞭解的也不深,突然成爲航空部隊的一把手,還真不適應,心裡也很忐忑!”左權看着眼前忙碌的機場對着一旁的黃公略說道,臉上有些激動也有些擔憂。

“司令員,你這說的好像我懂飛機似的,現在我們都是在蘇聯人的幫助下,摸着石頭過河,都得慢慢學啊!”

兩人正是新成立航空縱隊的負責人,左權是縱隊司令,黃公略是縱隊副司令兼政委,兩人這也是剛剛上任沒幾天,正在蘇聯顧問的幫助下,熟悉整個飛機的運用。

中共的飛機暫時沒有單獨成軍,而是被稱爲航空縱隊,歸屬八路軍總部直接管轄,兩位負責人也是臨時調過來的,原來的職務都由原來的副職接任。

雖然暫時整個航空縱隊是一個師級編制,人數飛機都不多,兩個負責人都有點被降職的意思,但其實不然。航空部隊遲早會被單獨拿出來成爲一支軍種,只是暫時力量薄弱,才歸屬於八路軍管轄。

照着目前的發展,不出意外,二人就會是以後我軍空軍的領導人,這個地位可不算低了,所以二人也沒有多大牴觸心理,反正一直在儘快適應新的身份。

中共的空軍其實在中共與蘇聯簽訂了大量的武器購買合同後就開始發展了。在蘭州那邊建立的航空學校,早在36年就開始在蘇聯人的幫助下,開始培養飛行員,截止現在已經有超過300名合格的飛行員了。

而且隨着抗戰的全面爆發,華北的很多高校學生都逃到西北地區,特區政府趁機招攬了不少願意加入空軍的飛行員,因爲他們的學習能力更強,更容易掌握飛機這個高科技的武器。由於人數太多,特區政府不得不在銀川以及蘭州各自在增開了一所航空培訓學校,專門培養飛行員。

由於這是航空部隊第一次參加實戰,就不得不提一提這個第一航空旅的組成。

目前的航空縱隊只有一個旅,至於第二旅、第三旅由於飛機沒到位以及基地還沒修建好,正在抓緊籌備之中,不過也快,最遲一個月後就能投入戰鬥。

這個航空旅的編制有點像後世共和國的航空師,不過由於現在八路軍都有旅一級的編制,直接叫爲航空師會讓其他主力師師長感到不滿,所以就變成旅了。

整個航空旅分爲三個團,兩個飛行團和一個地勤保障團,每個飛行團下面有三個航空大隊,每個大隊下面有兩個航空中隊。每個航空中隊有4到5架飛機,整個航空團有24到30架飛機,整個航空旅則是大約有50到60架飛機左右。

剛剛成軍的第一航空旅,由於有着20日軍的九七式戰鬥機,這就單獨組成了航空一團,分爲兩個戰鬥機航空大隊,再外加由8架蘇聯sb-2型轟炸機組成,再加上兩架偵察機,一共30架飛機組成了整個第一航空團。

相比於第一航空團是蘇日混血,第二航空團則是全部蘇式飛機,包括18架伊16-5型戰鬥機,2架偵察機,10架sb-2轟炸機組成。

而且由於中共培養的飛行員沒有實戰經驗,所以第一航空旅中還有着爲數不少的蘇聯飛行員,就像第二航空團的團長就是蘇聯人,叫作克魯斯基,是個烏克蘭人。整個第二航空團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蘇聯人,這都是爲了幫助提高航空縱隊的戰鬥力。

由於戰況緊急,現在蘇聯飛機都是蘇聯提供的,不過中共早已跟蘇聯達成了生產線轉讓協議,中共的飛機制造廠正在緊鑼密鼓生產伊16戰鬥機和sb-2轟炸機,到時候就不用花高價去蘇聯買了。

隨着基地的飛機準備好了之後,偌大的飛機場,密密麻麻的飛機開始從機庫滑行到跑道等候起飛。此時的這些塗着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以及中共的黨旗標誌飛機,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非常的刺眼,在場的所有地勤人員以及飛機內的飛行員都很激動。

特別是那些八路軍的飛行員,都是沒有真正打過空戰的士兵,行裡又激動,又緊張。不過看着地勤人員的羨慕目光時,他們的緊張就沒那麼嚴重了,更多的是一股自豪感!

“起飛!”控制塔裡,作爲航空縱隊的司令員左權直接下大了起飛命令。

而飛機場跑道上的飛機,在控制塔的命令一下之後,隨着發動機開始發動,飛機前方的螺旋槳也開始快速的轉起來,飛機本身也開始加速。經過一段距離的助跑後,航空旅旅長閻志剛開的第一架飛機率先從跑道起飛,在他的這架飛機起飛後,後面飛機也紛紛通過機場的雙起飛跑道進行起飛。

閻志剛駕駛的飛機是一架日軍的九七式戰鬥機,這個型號的飛機,機身長,翼展,高,最大起飛重量是1790kg。這款戰鬥機採用的是日本中島610匹馬力的發動機,航速是每小時460km(比伊16的速度快點),航程最大可以達到800公里,算是一款還不錯的戰鬥機。

九七式戰鬥機原本採用的是日軍航空機槍,不過西北特區不生產口徑的子彈,於是直接改成了跟伊16一樣的的航空機槍。

在閻志剛作爲首機起飛後,後面的第一航空團的其他飛機則快速的跟了上來,很快除了掩護轟炸機的5架九七式戰鬥機,剩下的十五架飛機,分別是三個中隊。

在看到其他飛機跟上來了之後,閻志剛透過玻璃機艙給旁邊的飛機做了一個手勢,然後就見他率先開始駕着飛機擡升高度,最後大約停在4000m高空後,便開始朝着他們此次的目標所在地,太原以北的忻州。

由於九七式戰鬥機的航程遠點,伊16戰鬥機則近點,所以兩個目標就進行了很明確的區分,一個航空團負責一個地方。這些第一參加實戰的八路軍空軍,不知道接下來會面臨什麼,現在的他們都在執行命令,朝着目的地飛去。

。。。。。

視線轉回平遙的衛立煌部陣地,經過一天的激戰,衛立煌的部隊死傷比較慘重,晉綏軍以及中央軍的南遁,讓日軍可以騰出手集中力量來追擊,再加上現在河北以及山東戰場的進展順利,讓日軍華北方面軍可以調派更多的飛機來支援山西戰場。

“這小日本這次可是下血本了,每天飛機都要來好幾撥,下面的士兵死傷有點慘重啊!”李默庵把衛立煌從地上扶起,剛纔日軍的轟炸機來襲,剛好有一枚炸彈落在指揮部附近,李默庵連忙撲倒了衛立煌,對方這纔沒有受傷!

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196章 東征(六)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71章 崛起(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70章 崛起(一)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4章 安仁之戰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49章 回蘭州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61章 大撤退(一)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182章 長征(三)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62章 大撤退(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249章 回蘭州第192章 東征(二)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99章 漢中攻略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326章 天津(一)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327章 天津(二)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98章 援助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65章 大撤退(五)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
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196章 東征(六)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71章 崛起(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70章 崛起(一)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4章 安仁之戰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49章 回蘭州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61章 大撤退(一)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182章 長征(三)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62章 大撤退(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249章 回蘭州第192章 東征(二)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99章 漢中攻略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326章 天津(一)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327章 天津(二)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98章 援助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65章 大撤退(五)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