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

蘇聯放喬巴山殘餘軍隊回外蒙的事,給德黑蘭的會議增添了一絲陰雲。對於外蒙這個地方,美國肯定無法插手,但又不想讓蘇聯好過。蘇聯之所以要想方設法唆使外**立,無非就是想在中蘇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帶,保護蘇聯遠東地區的安全。

從外蒙出擊,中**隊直接可以切斷西伯利亞大鐵路,沒有來自歐洲的物資補給,要是發生戰事,遠東很快就會失陷。這是蘇聯爲了自己的國土安全做出的考慮,不過卻犧牲了中國的利益。

而在美國眼裡,他更希望中國能收復外蒙,這樣中蘇關係就不可能好,幾千公里的邊境,就能讓這兩個國家敵對。而中國明顯不是蘇聯的對手,面對蘇聯肯定處於劣勢,這樣中國政府勢必會求助美國,這樣美國就可以這樣在未來把中國拉入自己的陣營,全方位的包圍蘇聯。

但現在斯大林明顯不肯罷休,看樣子在外蒙肯定有一場戰鬥要打,要是中**隊打敗了那一支所謂的外蒙軍隊還好說,要是中**隊戰敗了,這個事可就不太好。

今天是商討對德作戰問題,羅斯福等人也不想在這個會議上因爲中蘇問題而吵得不可開交,所以最後便想了辦法暫時休會,提議第二天再舉行關於對日作戰的會議。不知道怎麼回事,對日作戰問題上,本來說沒有蘇聯的事,但羅斯福還是邀請了對方。

本來按照斯大林的意思,他是不想參加這次會面的,因爲蘇聯根本沒有宣佈對日作戰,也不想刺激日本。不過想到現在的外蒙以及東北局勢,加上中美英三國隱隱有聯合之勢,斯大林便多長了一個心眼,最後還是來參加這次會議。而且羅斯福也鑑於之前會議的情況,也決定在這次會議上談談戰後中國問題,不過卻有意避開外蒙這個燙手山芋。

不過讓斯大林意外的是,他一來參加此次會議時,中國跟英國兩國卻是吵了起來。原因無非是戰後領土歸還問題。

丘吉爾因爲一些事情早就不滿老蔣,所以會議一開始就唱對臺戲,對於東北以及臺澎領土問題,丘吉爾建議只要日本聲明放棄這些領土即可,不必非得歸還中國,這直接引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

老蔣看着不安好心的丘吉爾,憤憤道,“丘吉爾先生,若是不名言歸還東北以及臺澎問題,則吾聯合國家之共同作戰,反對侵略之目標,太不明顯。對於英方所言,我們中方不敢苟同,作爲我國之固有領土,這些地方務必在戰後歸還中國。”

聽了宋美齡的翻譯,再看看老蔣的反應激烈,羅斯福也有些埋怨丘吉爾。這都是之前說好了的,對方這是想幹什麼,想要反悔不成。

便招了招手,笑着道,“委員長先生,不要生氣,首相先生只是開個玩笑而已。對於這些領土,我們早有定論,在戰後都會歸還給中國,這是毋庸置疑的,還請委員長先生放心。

今天作爲對日作戰會議,要不我們先介紹一下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以及東南亞戰場的對日作戰情況如何?”

羅斯福也怕兩人再爭論下去,把西藏、中緬邊境以及香港等問題引出來,那樣今天的會議就只能看着兩邊去圍繞着領土問題爭吵半天。

首先是美國這邊的人先介紹太平洋戰場的一些近況,至於介紹人,則是美國的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

一身軍裝的馬歇爾拿着一份文件站起來認真地說道,“自從中途島海戰勝利以來,我們的海陸兩軍已經在太平洋戰場掌握了較大的優勢,而且在年初,還一舉打下了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將的座機,山本也命喪當場。

在北太平洋,第七師經過發起數次反攻,最終全殲阿圖島(屬於阿留申羣島)日軍,並正在積極準備收復阿留申羣島全部被佔領土;中太平洋戰場現在正在積極準備進攻吉爾伯特羣島和馬紹爾羣島;南太平洋戰場,麥克阿瑟將軍正在聯合尼米茲將軍爲收復菲律賓清掃太平洋的島嶼。

拿下菲律賓,我們就能一舉切斷其本土和東南亞軍隊的聯繫,打破日軍所謂的堅固防禦圈。”

這個時空因爲珍珠港損毀嚴重,中途島海戰也拖了不少時間,所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進攻算不上多順利,而且日本的海軍還是有着較強的實力。在航母數量上,美軍弱於日本,不過在作戰飛機上,美軍又強於日本。畢竟日軍的戰鬥機產能不可能跟美國比,加上在中國戰場也損失了不少戰機,讓日軍的戰機缺口很大。

即便是日軍的航母數量不少,但卻沒有足夠的飛機,所以面對美軍的進攻只能被動防守。

不過短時間內,美軍還不能徹底掌握絕對的優勢,所以馬歇爾就沒有把話說的太過。

“委員長先生,你們中國戰場以及緬甸戰場情況如何?還請詳細的說一下!”羅斯福擡起手對老蔣示意着。

代表中方發言的是商震這個中國代表團首席軍事代表,本來這種場合陳誠或許更好,不過現在對方在忙着收復武漢等地,也就沒有空前來德黑蘭出席國際會議。至於商震,作爲很早就投靠老蔣的晉綏軍高級將領,深受老蔣的信任,所以這次才能作爲首席軍事代表代替中國方面發言。

這次發言主要是講解整個中國和緬甸戰場,自然商震就把**的戰績也納入了進去,雖然兩黨不和,但畢竟還是一個國家的。而且把這些算進去,老蔣臉上也要有面子些。

“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我中**隊,先後收復了山西、察哈爾、山東、河南、湖南、綏遠、雲南等大部分失地,共計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總共消滅日軍50萬(四分之三都是八路軍消滅的),以及在中美空軍聯合進攻下,擊落日軍戰機一千餘架(有一半是八路軍擊落的),給駐華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而且我軍現在正在準備反攻武漢以及平津地區,特別是武漢方面,我軍集中了50萬軍隊,包括訓練有素的遠征軍一部,希望給於侵華日軍一次致命性的打擊。然後再沿着長江反攻,爭取把日軍趕出中國領土。

在緬甸戰場,在衛立煌和魏德邁將軍的聯合指揮下,收復了雲南失地,並打通了中印在陸路上的聯繫。下一步,我們將反攻緬甸中部、南部地區。”

商震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加上他會英語,全程都是用英語講解,美英兩國的代表也能聽懂。斯大林身邊有翻譯,也就不用旁人去操心,至於老蔣也擔心商震亂來,不過聽了宋美齡的翻譯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一旁的羅斯福認真地聽完商震的彙報後,臉上露出了微笑,顯然對於中國戰場所取得成果感到很滿意,至於是中**隊哪一個部隊打的,他並不關心,他只看結果。至於斯大林和丘吉爾則是撇了撇嘴,這老蔣也太不要臉了,有多少功勞是他的,旁人不知道,不代表他們不知道,不過倒也沒有揭穿,也算是維護了作爲國家領導人的面子。

“諸位先生夫人,其實對於緬甸的戰鬥,我有點個人的看法。”一旁的馬歇爾笑着說道,衆人也都把視線轉移了過來。“現在盟軍在太平洋上還是面臨着不小的壓力,日軍悍不畏死的抵抗也給盟軍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鑑於中**隊在對日作戰上的表現優異,我認爲中美英三**隊,應該在緬甸發起更大的反攻作戰。而且我們跟緬甸境內的游擊隊有着比較密切的合作關係,相信我們聯合很快就能拿下緬甸全境,然後再進攻泰國、馬來半島,最後拿下新加坡。”

“我反對!”馬歇爾的話一說完,蒙巴頓就跳出來反對,“緬甸現在只需要保持目前的態勢就可以,而且即便是反攻,我相信大英帝國的軍隊就能完成這個任務,不需要中**隊插手。”

對於英國來說,緬甸的幾十萬中國遠征軍是他們在緬甸統治的最大威脅,再說野人山等地那都是屬於中國領土,只是之前一直被英國人佔着。現在幾十萬中**隊賴在那不走,來個實際佔領,英國找誰說理去?

所以對於英國來說,巴不得中**隊現在就撤走,滾得越遠越好,反正不能在緬甸待着。

“哼!你當我們願意插手似的!”商震不悅地反駁道。

之所以商震敢這麼大膽,那是得到老蔣授意的。本來老蔣就想把幾十萬遠征軍調回中國,杜聿明那兩個集團軍,還是老蔣費了不少心思才迫使美國人答應。現在聽英國這麼說,更是合乎他的意思,不過英國人趾高氣昂讓中方很不滿。

“那正好,你們可以現在撤離緬甸,由我們接手!”蒙巴頓誇下海口道。

“你們接手?你們又那麼多軍隊嗎?”馬歇爾心裡嘀咕了一句,不過沒說出來,反而笑着道,“兩位將軍先聽我一言。現在緬甸戰場的確需要中**隊,而且反攻緬甸對於我們也有着很大益處。

中國方面的難處我也清楚,畢竟國土還有不少被日軍所佔領。不過緬甸戰場要是我們能同心協力,其實也是在幫助中國戰場。據我所知,現在日軍有把東南亞的軍隊調回中國的意圖,相信這些軍隊投入到中國戰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在中國爆發更大規模的戰鬥,對於中國的破壞也會很大,還不如還戰場選擇在東南亞。而且作爲物資的運輸通道,中印公路明年才能修通,要是這裡沒有大軍的保護,恐怕日軍不會坐看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bAnFu-(.*)sheng. com 紅色帝國1924

所以無論從什麼方面考慮,我覺得遠征軍有留在緬甸的必要。而且總統先生也在思考,要不要在戰後把琉球交由中國託管。”

“託管琉球?”不僅老蔣,整個在場除了美國方面的人,其他人都愣了一下。

什麼情況,這不是在談東南亞的事嗎?怎麼一下扯道八竿子打不着的琉球去了?丘吉爾等人看了羅斯福,發現對方一點也沒感到驚訝,他們也便明白,美國應該早有打算。不禁佩服美國人真會做無本生意,用個小小的琉球羣島,就想換到幾十萬中國精銳部隊幫其打仗。

當然,美國人之所以肯拿出琉球,也是因爲現在美**隊損失很大,所以就想把中**隊拉進來,幫他們打仗。反攻緬甸,有利於美軍,但是中英不是很感冒,但要是美國祭出這一招,情況倒是有所變化。

老蔣等中方代表也都愣了一下,什麼情況,美國人怎麼突然想起把琉球交給中國,這個之前也沒提啊。一時間中方代表就有點不知所措,他們根本沒考慮過這件事,老蔣最多是想借着這次大國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琉球?沒去想過,也沒做過有關的討論。

或許看到老蔣等人的疑惑,羅斯福笑着道,“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羣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羣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果想得到琉球羣島,可以交由貴國管理!”

見羅斯福突然談這個事,大大出乎老蔣的意料,也不知道怎麼回答,與王寵惠等人大眼瞪小眼也沒拿出個決斷。許久,老蔣才說道,“我覺得此羣島應由中美兩國共同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爲好!”

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182章 長征(三)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328章 天津(三)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93章 東征(三)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114章 歸程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43章 四一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41章 在襄陽(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161章 西征(四)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88章 陝北(二)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73章 崛起(四)
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182章 長征(三)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328章 天津(三)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93章 東征(三)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114章 歸程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43章 四一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41章 在襄陽(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161章 西征(四)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88章 陝北(二)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73章 崛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