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

山東沂水縣東北鄉,這裡是國民黨蘇魯戰區總司令部。

八月的沂水縣天氣一直不怎麼好,昨天一天,附近幾十裡地的天空都被烏雲所籠罩。不過今天一早,積累了一天烏雲的天空下起了大雨,整個沂水縣都迎來了這一次暴雨。

屋外的雨水不斷地從房檐上滴落在地上,整個院子都積了幾釐米深的雨水。雨非常的大,執勤的士兵只能躲在屋檐下避雨,不過他們的軍裝仍然被飄雨給淋溼了。

于學忠靜靜地站在窗前,不過此時的他心裡很煩躁。

“這雨終於下來了!”于學忠看着窗外的大雨,若有所思道。

“孝侯兄是話中有話吧!”就在於學忠說完,起身後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淡淡地說道。

“知我者,宗璞也!現在山東局勢十分地微妙,我等夾雜其中實在不知如何是好。”于學忠擔憂道。

“孝侯兄多慮了。我等奉重慶政府命令堅守此地,即便局勢再微妙,沒有重慶的命令,我們還是別擅動。否則上面還不知道給我們扣什麼帽子。”旁邊的男子提醒道。

“宗璞你說的我如何不知,可現在的局勢,已經不是我等能左右的。山東最大的兩股勢力,現在就要一決雌雄,我們這幾萬人要是繼續留在這,或許會被這兩方給猜忌,甚至可能先下手解決我們也有可能。

繼續待在這裡,太危險了。”于學忠搖頭道。

“可我們是國府在山東唯一的軍事力量,重慶方面肯定不會讓我們撤離此地的。”被稱爲宗璞的男子反駁道。

于學忠現在是中國民國蘇魯戰區總司令,兼魯南遊擊總指揮。至於這個宗璞,就是牟中衍,現任山東省主席,也是原51軍軍長。兩人都是出自東北軍系統。

別看于學忠頂着一個蘇魯戰區總司令,但真正聽他指揮的就51軍三個師,以及原57軍兩個師(57軍已被撤編,兩個師受蘇魯戰區直轄)總人數也就幾萬人。

皖南事變期間,陳更命令山東八路軍吞併了沈鴻烈部,並把沈鴻烈俘獲,雖然最後交還給了國民黨。不過國民黨在山東,也就於學忠這幾萬人,而且還龜縮在魯南的三個縣,實力很弱小。

在之前的四年裡,山東的八路軍一直保持着十幾萬正規軍,還有數量不明的游擊隊,總兵力比日軍和僞軍加起來都多。雖然八路軍的裝備差,但是卻有着人數優勢以及龐大的羣衆基礎,即便是日軍都不能消滅八路軍,反而被八路軍逼着只能龜縮於重要的交通線沿線。

好在對於于學忠,八路軍沒有采取軍事行動,而日軍的主要敵人早就變成了八路軍,所以他這幾萬人才能在兩個強大勢力中間的夾縫求生。

不過隨着豫北被八路軍佔領後,山東的局勢就發生了極大地變化。日軍和八路軍的調動非常頻繁,這讓實力本就不強的于學忠部很是擔憂,這纔有了在山東職位最高的兩位這段對話。

“不撤離怎麼辦?渾水摸魚?還是趁火打劫?最近八路軍陳更部十幾萬人在進行軍事調動,安徽、江蘇的新四軍也在北調,至於豫北、魯西方向也出現由山西而來的八路軍。八路軍和新四軍至少超過30萬軍隊正在密集的調動,明顯是想對山東日軍動手。

而在整個山東,現在鬼子也聚集了七八個師團和數個混成旅團,總人數也快20多萬人。眼看雙方就有一場大戰,重慶方面居然還不下令讓我們撤退。

在我們周圍現在有八路軍一個師和日軍一個師團,雖然沒有進攻我們的意思,但是防備之意很明顯。

別看我們有幾萬人,但這點人放在雙方面前根本不夠看,摻和進去,我們手上這點東北軍餘部,就可能全軍覆沒。”于學忠越說越激動,顯然對於重慶方面拒不下令趕到不滿。

看到于學忠這麼激動,牟中衍心裡也泄氣了,不想再去爭辯,“孝侯兄,我聽說鼎芳(王以哲的字)那邊最近派人來了?”

西安事變後,東北軍一分爲幾,王以哲和何柱國帶着麾下兩個軍跟了八路軍,另外四個軍則是被老蔣打散分到其他部隊。于學忠手下原來有兩個軍,51軍和57軍,不過57軍被撤編後,只剩下51軍。加上重慶方面也不怎麼給這些東北軍補充兵力,所以現在於學忠手下的部隊並不多。

對於另外四個軍,**方面也一直想拉過來,在抗戰之初最爲強烈。不過隨着八路軍實力越來越強,軍隊也越來越多後,對於其他的東北軍也就不是很很感興趣了。這一次,八路軍準備把日軍驅逐出山東,自然就打算把這支實力並不強的東北軍給吞併,實在不行把他們趕出山東也行。

因爲王以哲和何柱國二人跟于學忠等人關係很好,所以**方面就打算通過他們解決此事。

“沒錯,是派人來了,而且還是老熟人。鼎芳二人都勸我們加入八路軍,說願意給我們一個縱隊的番號,我沒答應,現在來人已經去了陳更那裡。”于學忠道。

對於八路軍的縱隊,牟中衍也知道,就是軍的說法,這也是八路軍擴軍的一個說法。不過對於八路軍的條件,他則是有點不屑,“一個縱隊?這不就一個軍的番號嗎?我們手上現在可是有五個師,一個軍的番號就想把我們打發了?”

看到自己這位部下加搭檔的不屑,于學忠認爲還是有義務把事情說清楚,“宗璞,忘了告訴你了。鼎芳現在的67軍有三個師,八萬多人,而且武器都是清一色的蘇械,也就是所謂的制式化。”

“什麼?這麼多人?三個師的人數,比我們五個師加起來的兩倍還多?”聽到于學忠的解釋,牟中衍顯然大吃一驚,要不是外面下着大雨,就他這聲音,都能把衛兵引進來。

“沒錯,他們的一個團就是兩千多人,軍隊都是三旅九團制,一個師基本上都是兩萬多人。聽鼎芳的意思,未來不知道多久,師會變成軍,而八路軍現在也就十幾個縱隊。”于學忠說道。

“什麼?要是這樣,我們其實可以答應他們啊,這個條件已經很豐厚了,總比現在被國民黨故意打壓好不少。”聽到于學忠的解釋,牟中衍不明白爲什麼對方不答應。

“爲什麼要答應?你捨得你的你現在的地位?還有你的家產?以及你的兩房小妾?”于學忠反問道。

“這。。。。”聽到于學忠的反問,牟中衍一下就啞口無言了。八路軍是一夫一妻制,他想到自己不久前納的那個小妾,他一下就泄氣了,這麼過去肯定會被八路軍針對。

而且自己現在作爲山東省主席,雖然沒多大權力(手上就管幾個縣,能有多大權力),但也是一方大員,自己過去八路軍肯定不會給自己這麼高的職位。而且八路軍待遇也差,讓他過去,他還真不適應。

“你明白我爲什麼不答應了吧!我倒無所謂,可下面的這些將領都跟你一樣有顧慮,怎麼投靠八路軍?所以我沒有答應!”于學忠認真道。

說實話,他對重慶方面早就失望了。對於**方面這幾年的表現,無論在哪方面都要比國民黨要強,即便是有些做法他不看同,但瑕不掩瑜。

不過他現在不是一個人,他得爲下面跟隨一起的將領考慮,不然他早就投靠過去了。他當初參軍不就是爲了一展抱負嗎?現在王以哲、何柱國兩個昔日同僚,現在各自率領近十萬的精銳之師,在跟日軍作戰,而他卻只能在魯南這彈丸之地苟延殘喘,說不羨慕,那是騙人的。

。。。。。。

新泰,位於沂蒙根據地的中間地帶,在幾年前本是被日軍佔領,不過後面被八路軍拿下。不過作爲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的陳更,並沒有把軍區指揮部以及人民政府駐地遷到新泰這個縣城裡去。

在山東,八路軍可沒有航空部隊,把指揮部設立在這麼明顯的地方,難道讓日軍來炸?所以陳更把指揮部放在了下面的一個鄉鎮,這樣也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

此時山東軍區的指揮部也在談論山東僅剩的一支國民黨軍隊,也就是于學忠部。

“首長,我也無法說服於司令,他沒答應加入我們,而且也沒打算撤出山東的意思。我的工作沒錯好,願意接受組織上的處罰。”只見作爲67軍參謀長吳克仁(不再兼任117師長),正一臉沮喪地向陳更請罪。

本來去見於學忠之前,他以爲任務是十拿九穩的,可是對方沒有答應他的條件。要知道一個縱隊編制在目前八路軍裡意味着什麼,而且還允諾儘快給其換裝,可再這樣優厚的條件下,對方居然沒答應。

在勸說幾番無果後,他只能先回山東軍區的指揮部覆命。這次派他來就是因爲他也是出身東北軍,而且跟于學忠也熟悉,可還是以失敗告終。

聽到吳克仁的自責,陳更並沒有怪罪,這在他的意料之中,“吳參謀長用不着自責,我來山東幾年了,一樣沒能勸降他,你這幾天的功夫沒能說服對方,也很正常。”

陳更沒怪罪,一旁的王樹聲看不下去了,“這于學忠還真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一個縱隊都不答應,還真當他那幾萬人多值錢似的,我一個師都能把他那幾萬人給滅了。”

于學忠拒絕他們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要不是對方一直都沒跟他們搞過摩擦,還有看王以哲等人的面子,他那幾萬人早就被請出山東了。在這些八路軍高級軍官看來,對方的屢次拒絕,着實有點不識擡舉,自然就引起很多人不滿。

咳咳

就當王樹聲說完這話時,一旁的劉志單在旁邊不禁咳嗽了幾聲。王樹聲看見劉志單的眼神看着吳克仁,他很不解,不過等他看了過去,這才發現吳克仁此時很尷尬,他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

“那個啥,吳參謀長,我是就事論事,你別想多了。”王樹聲摸了摸鼻子解釋道。

“王司令,你放心,我知道這件事意味着什麼。於司令那邊,的確有點過了,或許應該讓兩位軍長中來一人才對,我的話還是難以影響於司令。”吳克仁臉上雖然尷尬,但沒有不高興的意思,他自己都覺得於學忠過了,其他人有些想法也很正常。

“王軍長和何軍長倒用不着親自跑一趟,于學忠後面要是知趣就好;要是不知趣,我們按規矩來就行。

還有你老王,要是沒事去督促部隊訓練去,這不知道就要跟鬼子大幹一場。這可是表現的機會,你要是給我們軍區丟臉了,總部那邊,我可不好意思給你們請功。”

或許看着王樹聲在這發牢騷讓陳更有點看不下去了,所以就直接打發走了。

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99章 漢中攻略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43章 四一二第196章 東征(六)第208章 諜影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70章 崛起(一)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199章 東征(九)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165章 西征(八)第39章 在襄陽(二)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328章 天津(三)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58章 西征第4章 安仁之戰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197章 東征(七)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449章 後續(二)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61章 大撤退(一)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579章 緬甸反擊戰(五)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
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99章 漢中攻略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43章 四一二第196章 東征(六)第208章 諜影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70章 崛起(一)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199章 東征(九)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165章 西征(八)第39章 在襄陽(二)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328章 天津(三)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58章 西征第4章 安仁之戰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197章 東征(七)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449章 後續(二)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61章 大撤退(一)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579章 緬甸反擊戰(五)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