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

“文白(張治中的字),你這個時候也不忘幫中共說話,不太合適吧!現在這麼好的一個削弱中共的機會,我們何必去插手,等日軍和中共打成兩敗俱傷不挺好嗎?”

聽到張治中的話,旁邊何應欽也不禁出言開着玩笑說道,但其中的諷刺意味也很明顯,暗指張治中‘親共’。要知道老蔣對於中共可是一直不喜歡的,對於自己部下的出現親共的,哪怕是抗戰時期,他也會打壓或者處置。

“敬之兄,我也是就事論事而已,你何必這麼逮着不放。萬一中共沒打過,河西走廊的通道被封閉了,你說怎麼辦?是你帶着部隊打回廣州,還是東南沿海某個城市啊?”

對於何應欽帶刺的話,張治中也不會不反擊,不然就真的坐實了他的立場有問題。

“敬之、文白,你們二人就別爭了,之前開會還沒爭夠是嗎?我現在是讓你們理性分析一下,我們後面該採取的決策,而不是聽你們又在我的辦公室吵。”

或許是因爲之前的會議讓老蔣很煩這種爭吵,所以此時聽到二人的又開始針鋒相對,便不禁開口制止道。

在看見老蔣開口了,何應欽、張治中也就不在說話,各自站在一旁。

“德鄰,你說說你的看法!”老蔣問着一旁剛纔沒有開口的李宗仁,對方一臉無所謂的站在那裡,好像是心裡早已有了自己的觀點。

“是。委員長,其實我的看法還是參與其中!傅作義現在是我們在西北唯一的釘子,此戰他肯定會被牽涉其中,一個不好就有可能全軍覆沒,那樣我們在西北就沒有代言人。

這讓無論是從哪一方面看,對我們都沒有好處,而且還有蘇聯援助通道在那擺着。我的建議是增援傅作義部,或者讓傅作義部暫避,坐看八路軍與日軍大戰,然後伺機對日軍發起進攻。

而且剛纔文白說的我也有一點看法,那就是我們即便是想援助,中共也不一定會讓我們把勢力伸過去。我們現在做的就是讓河南、山西的部隊做好準備,看時局如何發展,然後再作安排!”

李宗仁慢慢的說道,聽他這麼一說,其他幾人(除了張治中)眼前一亮,這倒是一個好計策。先不着急插手,到時候等中共自己求到頭上來,豈不是很好。

其實李宗仁之所以這麼說,也是因爲看到了老蔣不想幫中共度過這次難關,而且相信中共不會坐看河西走廊被佔領,到時候一場血戰在所難免。而打完這場大戰,中共不死也得脫層皮。

“就按德鄰說的這麼辦,讓傅作義放棄現在的城池,退守更西邊的山區,具體情況讓他自己決定!”

老蔣對於李宗仁所提建議也很滿意,便這麼吩咐了。只是張治中聽了之後,覺得有點失望,這個時候,國民黨這邊還在計較這些,難道黨派之爭真的比國家安危重要嗎?

在衆人離開老蔣的辦公室後,李宗仁來到了有點失落的張治中身邊,“文白兄,你還在爲剛纔我提的那個建議感到不滿?”

“德鄰,我就不信你看不出來河西走廊的重要性,你怎麼會給委員長提這麼一個建議?萬一真的壞事發生,到時候我們就是黨國的罪人!”

此時老將不再,附近也就他們二人,張治中便不客氣地說道,顯然也有點不滿。

“文白兄,你沒看出委員長其實本來就不想插手嗎?而且你也別擔心這次中共的事,我來見委員長之前,就已經得知中共在陝西、山西的軍隊已經開始西調。

而且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已經回到蘭州,親自坐鎮這次戰鬥。蘭州是中共的大本營,這次八路軍肯定會拼死血戰不讓日軍進攻到蘭州的。而且雖然都是中國軍隊,但是八路軍畢竟是黨國之患,所以文白你以後還是少說些偏中共的,委員長聽多了肯定也不會舒服的。

好自爲之吧,我先走了!”

李宗仁對着張治中全說了一會兒,然後就笑着上了自己的車,很快發動機的聲音就想起,李宗仁的車就在黑色的尾氣排放中離開了老蔣的府邸。

在李宗仁的車走了後,排放的尾氣在風中慢慢變淡,並消失在視線裡,只有難聞的氣味在空氣中飄蕩。而李宗仁走了後,張治中仍然在臺階上站着,腦海裡想着剛纔的李宗仁所說的那番話,一會兒過後,便搖了搖頭,上了自己的車。

不過他的車不是回他住的地方,而是往着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去了。

。。。。。。

此時綏遠五原縣,傅作義的指揮部,他正與一衆手下激烈的討論如何應對日軍的大舉進攻。雖然日軍這次的主要進攻對象是中共的西北根據地,但是傅作義的部隊剛好卡在鬼子和中共的中間,所以日本人也不介意摟草打兔子,順便把傅作義的部隊給解決了。

去年年初綏遠纔打了一場大仗,要不是八路軍的幫忙,綏西此時已經被日軍給佔領了。爲了能在綏西待下去,傅作義選擇跟中共合作,經過一年的時間的修生養息,他的部隊也初具戰鬥力了,35軍的三個師也都滿編了,騎兵第六軍也新增了一個步兵師,再加上綏西的一些守備部隊,現在傅作義的手下大概有七萬多人,實力也算不錯了,起碼面臨一個日軍丙種師團進攻沒什麼大問題。

但是現在問題大了,日軍派了五個師團以及其他不少部隊展開進攻,他根本打不過。此時國府那邊也沒有什麼決斷,肩負守土之責的他,在日軍的進攻面前只能奮起抵抗。

此時在烏拉特前旗方向,他的部隊已經和日軍的前鋒部隊交上了火,但是對於是否堅持,他的手下也在爭論。本來就是軍人,說話也都很直,雖然爭到最理解的時候沒有掏槍,但是拍桌子是常有的事。

“我覺得就不該堅守,鬼子這麼多,明顯不是針對我們的,我們何必爲中共擋住這些鬼子呢!”

只見指揮部裡,一個聲音非常的大。

“我反對,現在國服也沒給指示,但鬼子進攻我們事實,我們軍隊就負責守護綏西,所以我們不能讓鬼子佔領我們的疆土!”

“那你說,拿什麼打?我們軍隊不足十萬,鬼子有着十幾萬,飛機大炮也非常的多,就我們這點人打幾天就會全軍覆沒。重慶政府什麼鳥樣你又不是不知道,若是部隊打沒了,他可不會給咱們補,所以我們應該撤守狼山。”

“我反對。。。。。。”

看着下面的人在那爭成一團,傅作義此時頭也大了。好在此時一封電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就在一衆部下在那爭吵的時候,一個士兵拿着一封電報來到指揮部。

“主席(傅作義是綏遠主席),重慶方面來電!”

而聽到‘重慶’兩個字,一衆將官都停止了爭吵,都看着那一封電報。這個時候重慶方面發電報過來,肯定就是對日軍進攻所給他們的指示,只要重慶方面說了,他們這邊肯定就不用像現在這麼爭吵了。

“唸吧,讓大家都聽聽!”傅作義吩咐道。

“是!

針對日軍入侵一事,軍事委員會裁定此乃日軍針對中共之西北根據地。你部軍隊實力不敵日軍,故不要做無謂的抵抗,從命令到達時日起,立即率領你部所有將士,往西撤退。

在撤退之時,把一切對戰陣有用之物資,盡皆撤走,等日軍跟八路軍激戰之時,你部再尋時機收復失地。

--中國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

聽完重慶的命令後,下面的將領都安靜下來了,既然重慶方面都這麼說了,作爲他們只能執行。

“大家聽見了,中央讓我們撤退!命令前線的部隊依託工事節節阻擊,掩護後方撤退。你們下去都開始整軍撤退,把能帶的物資都帶走,我們雖然幫不了八路軍,但是也不能資敵。”

傅作義沒有多說什麼,本來他就不想跟日軍在這裡決死一戰,所以重慶的命令也算是幫了他一個忙。

“主席,可是。。。”董其武想說什麼,但剛開口就被傅作義打斷了。

“好了,執行命令吧!”

“是!”

有了傅作義的命令,下面的部隊就開始行動了,五原、烏拉特諸旗等地的軍隊都接到了命令。他們在撤退的時候,也不忘跟城裡的和下面鄉鎮的百姓告知一聲,讓他們有可能的話也跟着一起走,畢竟鬼子來了之後會幹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可不好說。

好在在綏西這邊生活的人,蒙古族不少,很多家裡的人都有馬匹這些。即便是當地的漢族人,在這些地方生存之下,也都沾染了草原上的一些習俗,馬匹也都是很常見的,雖然不一定是戰馬,但只要能用來拉東西就可以了。

五原城外的一個小鄉鎮上,這個鎮子人口不多,也就幾百人,草原上就這樣。此時鎮子上不少人家都在忙碌着,聽着鬼子大軍來了,一些擔心的百姓都準備開始西遷。

“阿媽,我們怎麼又搬家啊?”

此時一個穿着蒙古族服裝的小女孩,對着旁邊正在忙碌的中年婦女說道。這個婦女照理說年齡不是很大,但由於在這些風沙較多的地方居住,皮膚也不可能像南方人一樣被水養着,所以她的皮膚很粗糙。

“鬼子打來了,那些都是惡魔,我們所以要離開這!”旁邊的那個女子說道,一邊說還一邊往馬車上搬東西。

雖然他們現在已經結束了以前的遊牧生活,但是那些傢伙是也都在,所以接到當地軍隊的通知後,便開始把家裡值錢還有生活的必需品開始往車上搬。他們家有兩輛馬車,還有兩匹馬,所以搬這些東西問題不大。

像這樣的情況很多,一些速度快的,就開始趕着馬車,騎着馬開始往西邊走了。也有不少人並不打算搬走,因爲他們覺得太折騰,只要他們把值錢的東西還有家裡的女人藏好,也就不怕鬼子了。

在之後的這幾天,從五原等地往西的道路上,經常看見拖家帶口的隊伍,以及軍隊。這也就意味着,傅作義的部隊也已經開始撤退了,日軍也開始在綏西長驅直入。

。。。。。。

不同於傅作義部隊開始撤退,八路軍這邊則是忙碌一片。由西安開往蘭州,再由蘭州開往銀川的鐵路上,不是就能看見飛馳而過的列車。這幾天由於軍情因素,所有火車都優先拉後方的士兵趕往前線,士兵的大量北運,也讓根據地的氣氛非常的緊張。

此時甘肅、寧夏兩地已經開始戒嚴,大量的陳舊武器從倉庫裡拿出來,發放給那些民兵。而各個兵工廠此時也是增加了人手,開始三班倒生產武器,就是爲了讓更多的武器彈藥能支援前線。

而此時的李衛國直接是坐着飛機,從蘭州飛到了銀川機場。這個時候的飛機飛的都不高,所以在飛機上,李衛國也能看見,下面的公路上,大量的士兵、卡車開始朝銀川開着。

“衛國,剛剛接到的消息,傅作義已經率部隊撤往西部山區,日軍長驅直入,相繼佔領了烏拉特前旗、五原,現在正朝着臨河(今巴彥淖爾)而來。”

飛機上,只見陳更拿着一封電報來到李衛國面前,嚴肅的說道。

“意料之中,老蔣不會放棄這麼一個削弱我們大好機會,傅作義也不想把他的部隊損失在這裡,撤退是必然的。命令前線的部隊,趁機佔領臨河,在臨河佈置第一道防線。

日軍是哪支部隊知道嗎?”

李衛國實現從窗外回來,說着道。

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43章 四一二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329章 天津(四)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234章 天津(九)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111章 夜襲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182章 長征(三)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36章 明貶實升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1章 班底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4章 安仁之戰第4章 安仁之戰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29章 武漢之戰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14章 升職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249章 回蘭州
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43章 四一二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329章 天津(四)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234章 天津(九)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111章 夜襲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182章 長征(三)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36章 明貶實升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1章 班底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4章 安仁之戰第4章 安仁之戰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29章 武漢之戰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14章 升職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249章 回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