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

北平,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部,作爲司令官的岡村寧次正在他的辦公室來回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圈。在辦室裡坐着的安達二十三等人卻是一直在那坐着,也沒有開口說話,不過他們的臉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一絲焦慮。

此時的岡村寧次很煩,不煩的話也不會在辦公室來回了十幾分鍾還在走。現在能讓他煩的事也就華北的戰事了,特別是正在行激烈戰鬥的山西戰場。

本來三個關東軍精銳師團南下,讓他很高興,這意味着大本營已經開始意識到華北的重要性了。他也計劃過,打算藉着這三個精銳師團,然後再從河北抽調兩個師團(抽多了要出事),配合山西的部隊,差不多是20萬軍隊,趁此機會一舉擊潰山西的八路軍,起碼還可以在山西撐個一年以上。

不過在他計劃實施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出了很大的變故,山西的戰局開始更加不利了。先是壽陽的那個混成旅團以及35師團殘部被八路軍給擊潰,現在壽陽城已破,裡面的軍隊估計連兩天都撐不住。而且壞消息接踵而來,36師團固守的晉中城也被八路軍攻破城防,數倍的八路軍涌入了晉中城,晉中失陷也是遲早的事了。

關鍵是這兩支部隊的失敗,讓八路軍一下空出小十萬的軍隊,無論是投入到娘子關、還是太原都是他不想看到的。

這段時間爲了拿下娘子關,他可是把重炮旅團都出動了,娘子關的那些陣地都被重炮和飛機炸矮了不少,可就是沒有拿下八路軍的陣地。而太原方面也是強弩之末,要不是憑藉着堅固的城牆和城裡皇軍的拼死抵抗,說不定太原此時也已經破城了。

他的計策是中心開花,但前提是中心得有花可開才行啊。剩下的兩個師團要是這麼貿貿然進去,說不定沒有擊潰八路軍,自己反而還會陷進去,那個時候難道跟八路軍在華北打一場大決戰?決戰?他還真沒想過,那種時候雙方可能就是上百萬大軍的交鋒了,現在華北的軍事物資根本撐不起這麼大一場戰爭。而且他還得知長城外的八路軍已經南下,數量不詳。

怎麼辦?打還是不打?岡村寧次看着地圖不斷糾結道。跟遠在太原的巖鬆義雄差不多,岡村寧次的頭髮也差不多白了,而且更甚。

要說日軍那個地方的軍官不好當,華北地區肯定是第一。寵全面侵華以來,華北的日軍就沒過上幾天好日子,當他們打敗了國民黨之後,發現到處都是**的八路軍,殺都殺不完。到了這兩年,因爲兵力不足,直接遭到了八路軍主動進攻,綏西、晉北、察哈爾等地的相繼失守,更是印證了這個擔憂。

不是說日軍打不過八路軍,可是這些日軍面對的是三倍甚至四倍以上的八路軍,這怎麼打?隨着八路軍不少部隊的裝備換了之後,戰鬥力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本來日軍兵力就挺分散,所以就被八路軍逐一擊破,搞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司令官閣下。。。”想到前線士兵的情況,安達二十三不禁提醒道。

“不必說了!現在山西戰局已經對我軍不利,此時在投入軍隊進去實在危險難料。既然我們已經無法扭轉戰局,就必須果斷採取措施。”岡村寧次臉上一臉堅定地說道。

聽到眼前的司令官有了決斷,安達二十三趕忙認真聽着,而岡村則是繼續說道,“此時河北地區仍有大量的八路軍存在,我們的兵力仍然不足,雖然關東軍已經撥付三個師團,但是也難挽救山西敗局。

即刻命令第一軍:巖鬆中將率領太原部隊即刻想辦法突出重圍,前往北面匯合41師團以及14師團,從五臺山地區撤回河北,爲帝**隊保存有生力量。

至於36師團,讓它想盡辦法,策應巖鬆中將突圍!”

安達二十三知道岡村寧次的意思就是把36師團拋棄了,讓它拼光也要掩護37師團爲主力的太原日軍突圍。36師團覆滅是遲早的事,還不如發揮點作用,也算是棄車保帥!

聽到岡村寧次打算徹底放棄山西,安達二十三大驚失色道,“司令官閣下,難道真的到了這一步了嗎?”

看到有點激動的參謀長,岡村寧次揮了揮手解釋道,“安達君,現在我們在山西的力量越來越弱,東線的娘子關一直無法突破八路軍的阻擊,長城以北的八路軍也開始南下。再不撤退,恐怕我們手上的機動部隊都得跟山西陪葬。

山西雖然資源豐富,但是保住現有手上的軍隊才能確保河北等地的安全,後面纔有反攻的實力。”

“嗨!”聽到對方的解釋,安達二十三也知道說的有道理,要是援軍早點到,山西的軍隊再多堅守一會兒,估計就差不多了,可是。。。

對於眼前的一切,他只能接受,誰叫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

。。。。。。

“報告老總,北線日軍暫時沒有動靜!不過日軍第14師團一部已經通過了平型關。”聽到彭得淮詢問北線日軍的情況,那個八路軍參謀人員認真地回答道。

“沒動靜?這有點不對啊!對了,120師他們到哪了?”彭得淮繼續問道。

“120師的炮兵以及一個旅的部隊,已經通過火車已經到了寧武,還有一個旅正準備步兵穿越雁門關,兩天內到達北線戰場應該沒問題!”

“兩天內?倒也夠了!告訴王爾琢,讓他隨機應變,堅持到20師等增援部隊到來就行,別讓日軍的14師團給打懵了!”對於第十縱隊,彭得淮一直很擔心,從他們最強的獨6師打得這麼慘就可以看出來。

而且北線也是目前進展最慢的,到目前爲止,並沒有一次攻破城防,可日軍卻發起了數次突圍,幸好日軍離開了堅固的城牆,戰鬥力也下降不少,被王爾琢率領部隊給打了回去。現在日軍第十四師團到來,彭得淮真擔心對方會被擊潰,畢竟這個日軍師團也是兇名遠揚的。

隨着日軍的增援部隊不斷進入山西,彭得淮也趕到了一絲緊張,他還不知道岡村寧次已經下令讓山西的日軍展開突圍。現在彭得淮爲了不讓日軍包他的餃子,命令下面的部隊儘快解決包圍中的敵人,以免讓日軍鑽了空子。

爲了新一輪的攻城,太原外圍的八路軍集中大量的火炮,在飛機的掩護下繼續發起了進攻。此時的太原上空的日軍飛機數量並不多了,隨着太原等地的機場相繼被佔領,日軍的飛機只能從石家莊、保定、邯鄲,甚至北平等地的機場起飛,這也耽擱了不少時間,

八路軍的重點在太原附近的攻城戰上,自然投入了大量的飛機在這裡;而日軍則是在娘子關方向投入大量的飛機,這就造成雙方各自控制了自己認爲重點區域的制空權。在太原上空,日軍只能靠着以零式和一式加起來一共不足30架飛機來跟八路軍飛機糾纏。

就在八路軍在一次發起對太原城發起強攻的時候,兩輛小汽車拉着三個外國人到了太原城西南方向十公里的地方。這三人正是斯諾加上愛潑斯坦夫婦,通過幾天的坐車,他們終於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前線。

由於現在是打仗期間,所以他們幾人身上也很狼狽,臉頰上以及衣服上都是灰塵,不過人卻很精神。這幾天他們並不是就知道趕車到前線,在中途他們停留了不少時間,特別是斯諾,既然要寫新書,自然就得多寫點東西,從根據地再到剛收復的領土,這裡的人他都得尋找一些進行採訪。

雖然離着太原城還有十公里,不過他們仍然能聽見那震耳的炮聲,倒不是日軍的炮彈砸過來了,而是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着八路軍一個重炮陣地,超過30門100mm口徑以上的重炮正在不斷地怒吼,一枚枚炮彈如流星般像遠處飛去,至於十公里外的太原城,他們以肉眼還看不到。

“李同志,我們能再前進一些嗎?”斯諾問着旁邊的翻譯,他的心早已飛到了十公里外的太原城。

“斯諾先生,可前面很危險。日軍的炮彈也會時而打過來,要是我們再往前走,可能會遭遇一些危險,我們首長必須保證你們的安全。”那個翻譯聽了旁邊前線部隊負責接待同志的介紹後,便對斯諾三人翻譯道。

“可是我需要更多的素材,這裡根本得不到我想要的內容,我想親眼去感受一下戰場。”斯諾解釋道。

“斯諾先生,這。。。。”聽到對方想深入前線,那個翻譯看了看遠處的不斷傳來的火光,有點猶豫道。

“李同志,我跟你們總司令的關係很好,要不我給他打個電話?”斯諾一臉玩味地說道。

聽到對方要打電話去問總司令,這個李姓翻譯連忙搖頭道,“不用不用,我帶你們過去就是了!不過你們不能亂跑,前線戰鬥很激烈,要是亂跑很容易被誤傷。”

“小同志,這纔對嘛!我們不亂跑就行了!”聽到眼前這個翻譯被自己一唬就同意,斯諾不禁拍了拍對方的肩膀笑着說道,然後就笑着鑽進了汽車。

對於斯諾的這種行爲,這個翻譯也很尷尬,對於美國人這種習慣他還真不適應,不過想到上面交代的任務,只能默默適應。

前往太原城的方向,他們能看到來回奔跑的騎兵,以及那些被擡着往他們反方向走的傷員。小汽車在八路軍的部隊並沒完全普及開來,美國的吉普車還在從美國運往印度的船上,所以在這裡代步的工具還是馬匹。八路軍的馬匹數量還是不缺的,有着半個內蒙草原以及一個外蒙,加上甘青新這個牧區,八路軍這邊已經在朝着騾馬化進一步邁進。

斯諾三人到了這個真正的前線,才發現戰場是有多麼的殘酷,那些被人擡着或者被馬車拉着的傷員慘狀讓他們無比震驚。很多人一臉都是血,去胳膊斷腿那都是常見的,就是血肉模糊的一片,心理素質不好的人看了可就能忍不了了。

但那些隨行的醫護兵基本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他們中間即便有新人,在開始的時候受不了還有可能,但是戰鬥進行了這麼多天了,他們也都習慣了。他們的眼中只有戰地醫院的路,傷員那痛苦的哀嚎聲,時刻提醒着他們要抓緊把重傷員運送到醫院搶救,要是慢了一步,擔架上的戰友就可能喪命。

看着那些忙碌的醫護兵,中途斯諾等人先去了戰地醫院,這是設立在一個小鎮上的臨時醫院。醫院裡到處都是來回走動的傷員和醫護人員,時而殺豬般的慘叫從一間房子中傳出來,斯諾等人也很好奇。

“李,你們醫院沒有麻醉藥嗎?爲什麼傷員還會如此慘叫!”一旁不忍心的邱茉莉女士不禁問道,那慘叫讓她不禁瘮得慌。

聽到詢問這個,這個翻譯臉上也很沉重,“邱茉莉女士,雖然我們根據地有不少藥廠,但是礙於產能,無法滿足整個前線的需要。我聽這裡的通知說,東邊的娘子關戰場,更加慘烈,部隊上網都超過了一半,傷員比這還多,所以不少藥品也優先被送到了東線去。

不過這次在美國的援助中,我們也把製藥的設備列入了其中,相信後面我們的受傷士兵都能用上這些藥。”

“城破了!太原城破了!”

就在邱茉莉等人還在醫院考察的時候,外面突然傳來了大聲地喊叫聲,很快整個醫院都沸騰了,那些傷兵聽到這個消息無比高興,臉上甚至落下了淚水。

邱茉莉不懂漢語,也不知道這些八路軍傷員爲什麼會這麼高興。但是斯諾在中國待了不下十年,能講漢語,從這些人口中所講,他得知了不遠處的太原城被這些八路軍攻破了!

第163章 西征(六)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42章 大婚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章 安仁之戰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63章 大撤退(三)第47章 平叛(二)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63章 大撤退(三)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195章 東征(五)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231章 天津(六)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330章 天津(五)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166章 西征(九)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42章 大婚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49章 回蘭州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36章 明貶實升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
第163章 西征(六)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42章 大婚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章 安仁之戰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63章 大撤退(三)第47章 平叛(二)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63章 大撤退(三)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195章 東征(五)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231章 天津(六)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330章 天津(五)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166章 西征(九)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42章 大婚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49章 回蘭州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36章 明貶實升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