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秘密協議

“我的看法是不要答應敵人,襄陽是鄂西北最大的城市,這裡經濟條件好,交通便利,放棄這裡對我們影響很大,而且中央會認爲我們故意妥協。我建議不要聽信對面代表的這個不懷好意的建議。”運代英(爲了不被和諧,用的同音字)在李衛國話一結束之後,就說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這樣其實就在妥協。

在運代英一說了之後,剩下的幾人都在那思考着什麼,不在輕易發表着意見,惲代英是中央委員,他說的話還是有着一定的影響力的,這件事要是被中央誤解了,可就是妥協派了。要知道這段時間黨內,因爲陳都秀妥協造成的重大損失而不滿的人可是很多的,這時候要是扣上一個妥協派的帽子,就有點嚴重了。

“咳,我來說一下吧。”見衆人輕易也不開口,徐向淺輕咳了一聲,對着大家說道。“我覺得唐生智的這個建議可以考慮一下。對方說的沒錯,雖然我們現在是敵人,但他們有他們的顧慮,不想與我們死磕。而我們現在也是精疲力竭,部隊剛經過幾次大戰,第三旅、第五旅已經被打殘了,我們現在若是繼續死戰,對我們也沒有多大的好處。若是把對方逼急了,把我們與外界的溝通給關閉了,對我們影響還是挺大的。”這是我的看法,你們要是有不同意見也可以提,今天我們幾個在這開會不就是抱着一起討論嗎,最後徐向淺看了幾眼在座的幾人,微笑着說道。

“我說兩句。我知道你們擔憂什麼,不過既然敵人有心和談,我們也別把人家趕回去了,談判嗎,不就是雙方在一起談嗎!”李衛國其實對於和談還是有點興趣的,現在的他就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

“衛國同志,可是襄陽我們不能就這麼交出去,這樣我們會損失很多的。”運代英也不是看不清現在的局勢,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線--襄陽不能丟。

。。。。。。

在和幾位主要領導人商量了一下之後,大家也達成了一致,於是便去找唐生明繼續談判了。

“季澧學弟,我們這邊也商量了一下。棗陽和宜城可以讓給你們,但是襄陽城不行。你先別急,等我把話說完。”就在李衛國說到一半的時候,見唐生明想打斷他的話,便制止道。“季澧學弟,我們的想法是,我們雙方以棗陽、宜城爲界,雙方停戰。。。。。。”

就這樣,雙方經過幾個小時的相互扯皮談判,最後終於達成了一個口頭協議。

協議內容:一、雙方約定暫時停火;二、李衛國的部隊名義上讓出襄陽城、棗陽城、宜城三個城市;三、唐生智所部只能在棗陽、宜城不超過3000人的駐軍,襄陽城則是由李衛國部駐紮不超過3000人的軍隊,但部隊在名義上屬於武漢政府編制;四,唐生智部不能阻擋來往漢江的商旅來往。

最後在協商一致後,唐生明就笑着帶着這一份協議回到了武漢。當然由於這是秘密協議,並沒有書面文字,不過這倒是給足了唐生智的面子,在私底下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

“季澧,你這次任務完成的不錯,雖然沒有佔到多大便宜,不過免了我們去跟叛軍血拼了。”雖然不是特別盡人意,不過自己兄弟畢竟還年輕,達成了口頭協議也還能接受,所以唐生智也就沒有責怪的意思。

“大哥,那汪主席那邊我們怎麼回覆他?”唐生明不確定的問道。

“怎麼回覆你就別操心了,你把你的部隊都訓練好吧,我們後面估計會有更大的仗要打了,關係着我們在政府的地位了。”唐生智微笑地說道,說完進了書房,留下唐生明在那站着。

。。。。。。

在達成停戰協議之後,李衛國的部隊就根據協議撤出了宜城和棗陽,僅在襄陽留下了一個團的兵力。

“衛國,我們就這麼走了?”襄陽現在在名義上已經屬於唐生智的地盤,所以指揮部放在這就不合適了,在協議生效後,襄陽的人和物都開始朝着十堰撤退了。路上,騎着馬的陳更有點不捨,便問着比較悠閒的李衛國。

“我說你能不能別這麼捨不得,襄陽實際上還是我們的,雖然我們在明面上放棄了襄陽,但我們卻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西邊的漢中、再遠點的四川,將來都是我們的活動範圍。”李衛國對於襄陽就看重其交通便利,現在對外交流得到了保證,也就不在乎明面的東西了。

更何況現在自己有着數萬軍隊,還有着後世不少能打仗的將領,元帥的就有三個,大將裡面最能打的都被自己拉過來了,這害怕什麼。除此之外自己有着初具規模軍工體系,我還就不信擁有這麼的條件還不能在這亂世打出一片江山。

還有一點李衛國沒有跟自己的部下說,就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還會有不少我黨的武裝發動起義,到時候國民政府就會對gcd的忌憚加深,若是自己太過招搖則會引起敵人的大加打擊,到時候就只能每天想着如何打退敵人進攻,還怎麼發展。

而且再過一兩年,那時候國民-黨內部,不出意外還會像歷史上一樣,會出現大規模的內鬥,那可是上百萬軍隊的戰鬥,華北、華南、華東、華中都會打的天翻地覆,不出意外老蔣仍然會統一全國。歷史上在國民-黨內亂的這段時間,gcd發展的特別快,都在大戰,誰去管山區的gcd軍隊。直到中原大戰結束之後,南京政府才意識到gcd的威脅,這纔有了後面幾次的大規模圍剿。

其實李衛國的想法也很簡單,通過幾年的悶頭髮展,在反圍剿前擁有5萬的正規軍,這樣敵人就不會把自己作爲重要要打擊對象,讓國民-黨好好去中央蘇區玩玩。而且以後他的發展方向也不會朝着東邊發展了,越往東說白了就越威脅了老蔣的統治,這也是歷史上老將爲啥出動那麼多自己的中央軍來圍剿中央蘇區的原因。除了中央蘇區太強是一個原因,中央蘇區離着江蘇、浙江等老蔣的統治核心的地方。沒看見到了後面,中央紅軍被迫長征之後,老蔣基本沒有出動自己的中央軍,而是調地方軍閥去圍剿。除了對老蔣的威脅不大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利用紅軍來削弱各地地方軍閥的實力,好讓他的中央軍勢力擴充到這些地方。

所以往西邊的發展主要就是跟兩支隊伍打交道。一、西北軍。經過中原大戰之後的西北軍已經是四分五裂,加上裡面黨組織的特工、臥底不少,即便是戰鬥力強悍但不是特別想跟李衛國打仗,到時候只要抓住西北軍的弱點,分而殲之。二、則是川軍。川軍也不用太過擔心,原因不是瞧不起川軍的戰鬥力。抗戰時期若說戰鬥力,有幾個部隊趕得上出川抗戰的川軍,武器簡陋的情況下,跟日本人浴血奮戰,讓其他的部隊不得不甘拜下風。而國共內戰則不一樣了,川軍常年處於交戰狀態,早就不想打仗了(民國時期,四川號稱民國最混亂的省份,一個省的軍隊擁有6、70萬,軍閥衆多,相互之間常年戰爭不斷,導致四川並沒有真正實現過統一。),所以只要做做川軍的思想工作,再把其打疼幾次,不信劉湘、楊森等還會有脾氣跟他硬碰硬。

所以對於未來幾年的發展,李衛國還是信心挺足的。

十堰距離襄陽有着100多公里,所以指揮部徹底搬到十堰的時候,已經是7月14號的事了。

此時的李衛國部隊活動範圍被迫僅限於十堰以及襄陽一部,幾個部隊的編制也被打亂了,所以之前的軍事部署也要改變一下。不過這個事也得慢慢來,畢竟涉及的東西太多,一搬到十堰,李衛國等諸位主要領導人都忙得要命。

除了編制需要改之外,部隊番號也得改了,現在都沒有一個正式番號。

。。。。。

此時武漢政府已經得知第三十六軍、第十七軍已經“收復”襄陽,叛軍李衛國部已經遠遁鄂西北的山區了。雖然汪精衛得知沒有徹底消滅叛軍,還是讓匪首之一的李衛國逃走了,雖有不甘,可是奈於唐生智的故意不出兵,手上沒有軍隊的汪精衛只能作罷。

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回到武漢的汪精衛就開始在湖北以及湖南大規模清除gcd人,很多沒有來得及躲藏的黨員以及革命人士就這麼被武漢政府給抓了。要只是抓了還好,但由於臉面大失的汪精衛,下令把抓獲的gcd黨員以及革命人士都給殘忍的殺害了。短短十來天,湖北以及湖南的許多黨組織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還好之前李衛國建立的情報網在李衛國的吩咐下,護住了不少優秀的黨員,這才免於被一網打盡。

隨着武漢政府也開始清除gcd人,黨中央也知道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武裝暴動來反擊國-民黨反動行爲。

第299章 援助(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208章 諜影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163章 西征(六)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32章 天津(七)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36章 明貶實升第181章 長征(二)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231章 天津(六)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197章 東征(七)第368章 交易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165章 西征(八)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71章 崛起(二)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255章 相聚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83章 會師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98章 援助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163章 西征(六)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
第299章 援助(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208章 諜影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163章 西征(六)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32章 天津(七)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36章 明貶實升第181章 長征(二)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231章 天津(六)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197章 東征(七)第368章 交易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165章 西征(八)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71章 崛起(二)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255章 相聚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83章 會師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98章 援助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163章 西征(六)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