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回鄉

第180章 回鄉

劉景對修繕酃縣城牆興趣不大,但夯土牆垣不耐雨水沖刷浸泡,若是置之不理,必然導致牆垣出現裂縫,乃至傾塌。

而抵擋雨水沖刷最好的辦法,就是編織草苫,覆蓋於牆垣之上,這筆費用,斷然不能節省。

江南地區,不比北方,因爲雨水過多,以夯土築城,徒耗錢財人力,並不划算,基本年年都要重新修繕加固。所以江南諸縣,很多都是“編木爲城”、“竹木爲城”。

劉景作爲現代人瞭解未來的發展趨勢,夯土在內,包磚於外,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當今人們認爲,磚,屬陰,此時大多用來搭建墓室。

包磚城牆看似費用巨大,實則如果計算夯土城牆每年修繕加固的費用,絕對多到令人瞠目結舌,反倒是包磚城牆更爲划算。

當然了,即使劉景有意使用包磚技術,也不會用在酃縣縣城,這座城市,結局早就已經註定,未來將會逐漸廢棄。臨蒸鄉,纔是代表酃縣的未來。

劉景決定將縣治遷往臨蒸鄉,並擴建鄉邑,將它打造成一座真真正正的軍事堡壘,以用於日後抵抗劉表大軍。

這天,劉景在嚴肅、褚方的陪同下,劉亮、於徵等二十餘名護衛的保護下,一路登上堤壩。

劉景舉目張望,看到的是一派火熱朝天的忙碌景象,十數裡堤段,分佈着數以千計帶着鐐銬,衣服襤褸的囚徒,他們或畚鍤、或負土,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賣力幹活的原因絕非出於自願,稍有偷懶,後面負責監工的縣兵就會甩動手中的鞭子,狠狠抽在他們的身上。

縣兵可不會對囚徒心存絲毫憐憫,往往幾鞭子下去,囚徒就已被打得鬼哭狼嚎,痛不欲生。

囚徒中不單有男人,亦有不少女人,她們只需要負擔運土等相對較輕的任務。並且劉景之前曾下嚴令,任何人不得侮辱女囚,敢有違背,必將嚴懲不貸。

有些人一開始不以爲然,把劉景的話當耳旁風,直到他們看到有人因此而獲罪,被迫戴上鐐銬,和囚徒一起修繕堤壩,這才心中大震,不敢再有違其令。

在這批修繕堤壩的囚徒之中,荊蠻佔據了不小的比例,人數有八九百人,原本荊蠻人數還要更多,只是被單日磾招降了。

劉景不出意外在他們中間看到了綰髮椎髻,雙耳戴着碩大金環的單日磾的身影。

這時,單日磾也看到了劉景,立刻帶着幾名親信趕來。

“劉君……”

“翁叔,今天有收穫嗎?”劉景笑着問道。單日磾一開始招降工作,進展得並不是很順利,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尤其是開始修築堤壩後,不僅吃不飽飯,還有幹不完的活,事情就開始順利起來,幾乎每天都有新人加入。

“有。”單日磾一臉喜氣,頷首道,“又招攬到了五人,人數已接近三百。”

劉景笑道:“你若是能將這些人全部招降,就有了返回衡山報仇的本錢。努力、努力。”

單日磾聽得精神一振,雖然知道此事難度極大,可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實現。

當初他慘遭滅寨之禍,帶着僅存的十餘名親人殺出衡山,心中一片迷茫,不知該如何報仇,而今,機遇就在眼前。

劉景又提醒他道:“只是,翁叔,新降之人,還是要多加註意,不可疏忽。”

“諾。”單日磾面露尷尬之色,劉景說這話自然有原因,之前有荊蠻詐降,然後趁夜逃跑,只是因爲不通漢話,形象有異,沒跑多遠,就被都鄉亭部擒住。

那人被扭送回來的時候,單日磾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他以真心待人,用漢話來說,那就是“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可最終卻遭到背叛,因此他聚集麾下所有盤瓠子孫,當着衆人的面,親手將那人斬殺。

隨後劉景沿着堤壩,視察數裡,而後方歸。

…………

時間悠悠,轉眼就到了四月下旬,賴慈在酃縣居住了整整一個月,又見兒子劉羣依舊活潑,並無水土不服的現象,便動了帶他返回零陵家鄉探親的心思。

酃縣距離她的家鄉僅區區數百里,乘船不過數日可至。

她十六歲嫁入劉家,今年則二十五歲了,不知不覺間,她離家已經有九年。讓她慶幸的是,父母至今身體健康,無病無災。

自從丈夫劉遠去世後,她對父母的思念與日俱增。

此事不是她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尤其是要帶走劉羣,勢必要得到其叔父劉景的同意才行。

因此,在劉景休沐之日,和鄧瑗一起前來探望她的時候,賴慈趁機和劉景談起此事。

劉景微微一怔,自從兄長劉遠去世後,嫂子賴慈心若死灰,情緒很少外露,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如今,他卻在嫂子明亮的眼眸中,看到了“期待”二字。

“嫂子她一定很想回到那個生她、養她、愛她的地方吧……”劉景心中默默地想道。

對於嫂子賴慈想要回孃家探親的決定,他當然不會拒絕,事實上這件事最早還是他提出來的,只是事到臨頭,他心裡還是稍稍有些擔心……

他不擔心嫂子,他擔心的是嫂子的父母,會藉此機會將她留於家中,令她改嫁他人。畢竟,嫂子今年才二十五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哪個父母願意看到女兒就此守寡一生呢?

劉景沉吟半晌,說道:“嫂子欲帶虎頭回零陵,我並無意見。只是,近來湘江水面上的賊寇畏懼我的威名,紛紛逃入零陵,嫂子回去,路途未必安全。不如這樣,我派船艦兵卒,護送你們回去,確保不受滋擾。”

賴慈倒是沒有多做他想,問道:“仲達,派兵護送我和虎頭,不會對你造成影響吧?”

劉景笑着搖頭道:“不會。”

“那就好。”

賴慈歸心似箭,當晚就收拾行裝,翌日一早,便領着兒子劉羣,登上劉景爲她倆準備的船艦。

爲了確保嫂子賴慈和侄兒虎頭的安全,劉景可謂用心良苦,不僅派出一艘鬥艦級大船,以及上百棹卒,更讓劉祝親自坐鎮。

(本章完)

第493章 猝遇第335章 十哲第143章 縣丞第421章 三英第532章 用意第542章 出兵第153章 龔氏第156章 邀請第369章 出使第99章 王彊第461章 守節第262章 水戰(上)第370章 同州第168章 募兵第316章 禁酒第407章 烽火第349章 璽書第508章 南昌第402章 噩夢第265章 再勝第19章 桓階第155章 拜訪第156章 邀請第371章 慰問第301章 城破第544章 葛周第36章 劉瑍第509章 設計第248章 心絞第117章 清茶第122章 贈文第194章 羌笛第129章 雙戟第125章 新野第495章 鐵樓第2章 劉亮第65章 後續第378章 策反第153章 龔氏第36章 劉瑍第6章 葛生第314章 賢妻第73章 送別第23章 赴任第384章 招攬第139章 於徵第536章 邀請第200章 兵臨第310章 親近第321章 瀏陽第495章 鐵樓第517章 古樟第497章 來投第7章 劍術書法第61章 鞭笞第100章 大船第298章 歸來第397章 攻城(1)第295章 召見第236章 看清第203章 魄力第262章 水戰(上)第280章 投靠第484章 丹陽第526章 薄行第19章 桓階第319章 還禮第264章 突襲第421章 三英第336章 區景第144章 褚方第529章 詔書第286章 軍令第167章 收穫第193章 耒陽第35章 馬周第8章 腫足第286章 軍令第208章 斬殺第144章 褚方第191章 計議第28章 暢談第308章 遺願第231章 勸降第383章 李嚴第442章 破局第353章第372章 召見第14章 市井第303章 復仇第363章 攬才第176章 親耕第395章 悲涼第261章第471章 官爵第436章 託孤第232章 負傷第307章 談判第372章 召見
第493章 猝遇第335章 十哲第143章 縣丞第421章 三英第532章 用意第542章 出兵第153章 龔氏第156章 邀請第369章 出使第99章 王彊第461章 守節第262章 水戰(上)第370章 同州第168章 募兵第316章 禁酒第407章 烽火第349章 璽書第508章 南昌第402章 噩夢第265章 再勝第19章 桓階第155章 拜訪第156章 邀請第371章 慰問第301章 城破第544章 葛周第36章 劉瑍第509章 設計第248章 心絞第117章 清茶第122章 贈文第194章 羌笛第129章 雙戟第125章 新野第495章 鐵樓第2章 劉亮第65章 後續第378章 策反第153章 龔氏第36章 劉瑍第6章 葛生第314章 賢妻第73章 送別第23章 赴任第384章 招攬第139章 於徵第536章 邀請第200章 兵臨第310章 親近第321章 瀏陽第495章 鐵樓第517章 古樟第497章 來投第7章 劍術書法第61章 鞭笞第100章 大船第298章 歸來第397章 攻城(1)第295章 召見第236章 看清第203章 魄力第262章 水戰(上)第280章 投靠第484章 丹陽第526章 薄行第19章 桓階第319章 還禮第264章 突襲第421章 三英第336章 區景第144章 褚方第529章 詔書第286章 軍令第167章 收穫第193章 耒陽第35章 馬周第8章 腫足第286章 軍令第208章 斬殺第144章 褚方第191章 計議第28章 暢談第308章 遺願第231章 勸降第383章 李嚴第442章 破局第353章第372章 召見第14章 市井第303章 復仇第363章 攬才第176章 親耕第395章 悲涼第261章第471章 官爵第436章 託孤第232章 負傷第307章 談判第372章 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