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守節

第461章 守節

“竇輔拜見將軍……”

竇輔四方臉,高顴骨,闊口寬腮,是典型的關中人樣貌,不過因他從小長於桂陽,卻是滿口的荊南口音,令劉景倍感親切。

劉景含笑道:“我起兵時,足下已北上,遺憾沒能與足下共事,好在現在也不算遲。”

竇輔對此亦深感遺憾,他這些年在襄陽,並不受劉表重用,但處閒職而已。

他當初若沒有北上,而是留在荊南,以他的出身、才能,絕對比現在強千百倍,說不定已躋身荊南重臣之列。

接下來趙戩又爲劉景簡單介紹了一下身後的子侄。

京兆趙氏素來門風清正,趙岐、趙戩,莫不如此,年輕一輩雖比不上祖父輩,亦稱得上是可造之材,劉景一一溫言勉勵。

而後劉景隨趙戩入府,剛一落座,劉景就直接開門見山道:“自董卓亂國,九州崩裂,社稷淪陷。我雖不才,亦有匡扶社稷,澄清天下之心,然智術有限,急需趙君這樣的賢才輔佐。”

趙戩今已年過五旬,有重名於天下,曾入朝爲尚書,輔國理政,也曾外放縣令,主政一方,尋常職位,根本打動不了他。

劉景爲邀趙戩出山,欲舉其爲南陽太守,可謂下足了血本。

當然,這裡的南陽,僅指劉表實際控制下的南陽地區,也就是原南陽郡西部,南起山都,北至武關,一共十一個縣。

眼下南陽境內盤踞着數萬戶關中流民,他們不納賦稅,不服勞役,常爲寇盜,桀驁難制。趙戩是關中人,素有名望,他若出任南陽太守,能夠最大限度穩住南陽局勢,不使關中人生亂。

趙戩本無意出仕,此前劉表屢次三番邀他出山,他都沒有同意,因此就算劉景親自登門,禮賢下士,仍不足以動搖其心。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劉景竟然有意拜他爲南陽太守,如此一來,趙戩頓時猶豫起來。

沉吟片刻,趙戩心裡不由苦笑,他終究沒有潁容那般的操守,面對劉表許以的武陵太守之位,毫不爲所動,一心守節不仕。

見趙戩答應出山,劉景喜形於色,道:“善!有趙君坐鎮南陽,我無憂矣。”

劉景繼而又拜竇輔爲南陽析縣長,兩人正好一起上任。

屆時劉景會讓韓廣率兵與他們一道北上,沿途清剿地方,震懾不軌,韓廣的最終目的地是武關,武關乃荊州門戶,勾通關中的橋樑,必須要趕快掌握在手中。

劉景之後還要出城拜訪龐德公,是以沒坐多久便起身離去。

龐德公乃沔南高士,爲人學識淵博,淡泊名利,更難得的是,其人有識人之鑑,諸葛亮、龐統、司馬徽皆爲其門徒。

不得不說,劉景最“怕”的就是這種人,說好聽點是淡泊名利,說難聽點就是胸無大志。當初一心想做隱士的好友劉瑍,可是讓劉景吃了無數次“閉門羹”,至今想來,還有些氣結。

儘管知道希望渺茫,但劉景還是決定試試,就算被拒也沒什麼,劉表都被拒絕無數次了。

萬一龐德公認爲他是亂世真龍,從而答應出山相助呢……

劉景又特意喊來諸葛亮、龐統二人,陪他一同去見龐德公。

劉景入主襄陽以來,要論最忙的人,非諸葛亮、龐統莫屬,二人每天處理公務,從早到晚,幾乎無片刻清閒,即便二人年輕體強,亦身心俱憊。

今日被劉景叫出,盪舟沔水,飽覽風光,俱都大感輕鬆。

龐德公家住在沔水中的魚梁洲,諸葛亮看着洲上熟悉的一草一木,心中不禁泛起陣陣漣漪。

諸葛亮少時旅居襄陽期間,這裡幾乎成了他最頻繁拜訪的地方,名義上是來看望二姐及姐夫龐山民,實際卻是爲見龐德公。

毫不誇張的說,龐德公是對少年時期的諸葛亮影響最深的人。

舟船停靠於岸邊,劉景隨諸葛亮、龐統步行前往龐德公家。

龐德公不願食官祿,耕種以自給,家門前開墾着大片黍田,時值九月,黍子已經收割完畢。

龐德公家方宅十餘畝,草屋七八間,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好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劉瑍若是來此,就算要他拿長沙太守來換,他怕是也心甘情願。

龐德公只是無心仕途,並非孤高清傲之人,聞劉景來訪,立即帶着諸子大開柴門相迎。

劉景見龐德公朝自己行禮,急忙上前止之,口中道:“公,長者也,何敢勞煩長者出迎。”

龐德公峨冠單衣,鬍鬚精美,雖已五十多歲,但因爲長年下地勞作,身體十分硬朗,只聽他道:“我雖年長,卻是民,將軍雖年少,卻是君。禮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我身爲民,若不出迎拜君,纔是失禮。”

劉景當即不再多言,就他肚子裡那點墨水,哪辯得過龐德公這等鑽研了一輩子學問的老儒。

這時諸葛亮、龐統適時站出,行子侄之禮,拜見龐德公。

龐德公笑着拉起二人,滿臉欣慰,諸葛亮、龐統少年時或外朗,或內潤,皆不同於凡俗,龐德公堅信二人日後必能成爲國家棟梁,“臥龍”、“鳳雛”之譽,就是對他倆最大的期許。

如今諸葛亮、龐統年紀輕輕就受到劉景殊遇,任以股肱,參謀大事,可謂少年得志,龐德公又怎能不爲二人感到高興。

龐德公無慾無求,一心隱居,所以劉景沒有像先前招攬趙戩那樣,直接開口邀請,而是大談漢室傾頹,天下疾苦,最後才隱晦地道:“龐公德行高廣,才周當世,如今天下喪亂,龐公正應憑藉所學,濟世救民,怎能保全一身,而棄天下於不顧?”

龐德公搖頭道:“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有所棲;黿鼉穴於深淵之下,夕而有所宿。人亦如此,天下非我所保也。”

見劉景還要再勸,龐德公手指諸葛亮、龐統,對劉景道:“我已年老,不堪驅使,孔明、士元俱得我所學,將軍有他們相助足矣,何必執着於老朽?”

龐德公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劉景自然沒法再勸,只好放棄,不久即告辭而去。

(本章完)

第410章 中箭第473章 迴歸第319章 還禮第343章 斬將第41章 吟詩第59章 嚴肅第301章 城破第218章 樓船第147章 衡山第200章 兵臨第221章 矢石第114章 襄陽第425章 中箭第322章 馬鞍第260章第474章 柤中第513章 斬當第118章 劉表第178章 來接第373章 盟約第137章 洞房第371章 慰問第518章 海昏第251章 入主第305章 內附第517章 古樟第516章 夜取第77章 赤驥第526章 薄行第369章 出使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88章 柴桑第479章 蒼梧第33章 示衆第217章 牀弩第485章 誓師第531章 放歸第172章 出兵第454章 委蛇第110章 主簿第7章 劍術書法第131章 嫁妝第320章 來投第519章 抵達第504章 進兵第86章 醉鄉居第478章 黃鐘第495章 鐵樓第288章 義士第116章 再見第542章 出兵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348章 南下第413章 潘濬第515章 不忠第327章 西鄂第297章 除孝第227章 火攻第356章 請婚第428章 突圍391.第391章 大敗第478章 黃鐘第26章 市樓第255章 後續第364章 使者第313章 隆中第27章 皓月第469章 重法第236章 看清第2章 劉亮第487章 盛匡第462章 郊迎第512章 伏兵第382章 西進第208章 斬殺第495章 鐵樓第275章 交趾第500章 敗慈第250章 說服第351章 班底第51章 區雄第222章第405章 防疫第480章 買馬第189章 噩耗第14章 市井第445章 薦才第289章 倒戈第79章 命案第162章 免役第532章 用意第186章 八月第70章 攤牌第199章 撤離第514章 後事第293章 奇策第50章 寶珠第222章第365章 劉備第11章 帶經耕鋤
第410章 中箭第473章 迴歸第319章 還禮第343章 斬將第41章 吟詩第59章 嚴肅第301章 城破第218章 樓船第147章 衡山第200章 兵臨第221章 矢石第114章 襄陽第425章 中箭第322章 馬鞍第260章第474章 柤中第513章 斬當第118章 劉表第178章 來接第373章 盟約第137章 洞房第371章 慰問第518章 海昏第251章 入主第305章 內附第517章 古樟第516章 夜取第77章 赤驥第526章 薄行第369章 出使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88章 柴桑第479章 蒼梧第33章 示衆第217章 牀弩第485章 誓師第531章 放歸第172章 出兵第454章 委蛇第110章 主簿第7章 劍術書法第131章 嫁妝第320章 來投第519章 抵達第504章 進兵第86章 醉鄉居第478章 黃鐘第495章 鐵樓第288章 義士第116章 再見第542章 出兵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348章 南下第413章 潘濬第515章 不忠第327章 西鄂第297章 除孝第227章 火攻第356章 請婚第428章 突圍391.第391章 大敗第478章 黃鐘第26章 市樓第255章 後續第364章 使者第313章 隆中第27章 皓月第469章 重法第236章 看清第2章 劉亮第487章 盛匡第462章 郊迎第512章 伏兵第382章 西進第208章 斬殺第495章 鐵樓第275章 交趾第500章 敗慈第250章 說服第351章 班底第51章 區雄第222章第405章 防疫第480章 買馬第189章 噩耗第14章 市井第445章 薦才第289章 倒戈第79章 命案第162章 免役第532章 用意第186章 八月第70章 攤牌第199章 撤離第514章 後事第293章 奇策第50章 寶珠第222章第365章 劉備第11章 帶經耕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