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區景

第336章 區景

正如劉宗所言,現今泉陵可謂安如泰山,已經與劉景出兵前的緊張形勢全然不同,因此劉景不再急於南下,而是決定在酃縣休整兩日,再行出發。

這兩日間,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馮習、高翔、霍篤、霍峻、魏延等原荊州軍將領身上。

自七月末戰敗,荊州軍歸降者萬餘人,在經過長達七八十日的修養,精力稍復,堪爲驅使,這次他們也將隨劉景南下作戰。

對此,荊州軍衆將表現得十分積極,紛紛自請爲先登。

他們作爲新降之人,目前處境尷尬,爲儘快取得劉景信任,唯有立功以自效。

劉景原本便有意以荊州軍作爲此戰的主力,衆將如此積極,他自然不會拂其等心意。

第三日,劉景以嚴肅率本部七百縣兵留守,盡起酃縣兵馬南下,總計有桓彝桂陽郡兵三千人、劉宗所督水軍,及步兵千人、馬周步兵千人,馮習、高翔、霍篤、霍峻、魏延等荊州軍萬人,連同劉景所將水步軍近萬,總人數達到兩萬八千餘人。艦隊出酃縣,浩浩蕩蕩,開赴零陵,規模之宏大,遮蔽江路,難顧首尾,沿途見者,莫不瞠目結舌。

…………

張津雖握有天子詔書,佔據大義名分,卻不得零陵士民親附,反而視之如寇仇。

這也不奇怪,劉景入主零陵以來,並未將零陵百姓拖入戰火,反而據守酃縣,禦敵於境外,使零陵百姓免於戰亂之苦。

相比於劉景,張津就像是一個趁火打劫者,其來時,零陵正受到水患的困擾,導致秋收大幅減產,有些地方甚至顆粒無收。

《孫子兵法》曰:“善用兵者……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張津率兵萬餘人,離家數千裡,軍糧幾乎全部就地徵集,零陵百姓本就因水災而倍感艱難,甕中無數月之儲,今又遭張津橫徵暴斂,零陵百姓皆恨其入骨。

張津在零陵不得人心,消息自然十分閉塞,對於劉景的情報,知之甚少,直到劉景艦隊抵達泉陵地界,張津方纔察覺。

聽了斥候對劉景軍軍容盛大的描述,張津沉默良久,隨後下令收兵,嚴陣以待劉景大軍。

區景、夷廖、錢博、衛毅等交州軍將領接到張津命令,立即率軍還營,直奔中軍大帳。

蒼梧人衛毅駐地與區景比鄰,二人並馬行於營中,口中和區景抱怨道:“我等七月初隨張使君出兵,至今已超過百日,結果僅取得零陵南部兩三縣,如今圍攻泉陵月餘,士卒傷亡慘重,毫無所獲。我此前曾勸使君,泉陵難以攻克,不如暫時退回交州,再做打算。奈何使君不肯聽從我的勸告,現在好了,想脫身都難了。聽說劉景軍此來,足有戰艦數百艘,兵馬數萬人,我等區區萬餘人,如何能敵?”

交州人素來以力爲雄,不守禮法,交州衆將經過相處,發現張津雖是中國名士,卻不通軍事,威武不足,衆將對其漸漸失去敬畏之心,言行越發無忌。

區景一臉深沉,未作迴應。不久前,他收到一封來自族弟區雄的密信,後者稱自己已經歸附劉景。區景對此感到非常震驚,當年族弟區雄和劉景的恩怨,即便他遠在數千裡外的交州,亦有所耳聞,沒想到時隔多年兩人竟會冰釋前嫌,簡直不可思議。

區雄信中對劉景極盡誇讚,稱劉景寬博容納,計慮如神,才備文武,心懷大志,今破劉表、據荊南、擁強軍,進可成桓、文霸業,退亦不失竇融之功。信上雖然沒有明言,但區景豈會不知,區雄是在替劉景做說客,希望他背叛張津,歸順劉景。

歷史上張津便是死於區景之手,但那是因爲張津爲同劉表爭奪荊南,窮兵黷武,歲歲興軍,極大損害了交州衆將的利益。畢竟,張津是在拿他們的身家性命博弈,而且還是一場必輸的賭局,區景這才代表交州衆將,殺死張津,歸附劉表、吳巨。

眼下張津遠沒到後來那種諸將厭患,衆叛親離的地步。何況區景現在頗受張津重用,被任命爲交州軍都督,董督諸營軍,因此哪怕族弟區雄親自寫信做說客,他也沒有背叛張津之心。

當然,區景也不是什麼忠臣義士,族弟區雄就是他的後路,如果未來真的事不可爲,他肯定會毫不猶豫背叛張津。

區景沉聲道:“如今大敵臨近,抱怨無濟於事。此戰我等若不能團結一致,恐怕這裡,便是我等的葬身之地。”

衛毅嘆道:“我又何嘗不知這個道理,怎奈使君……”

“行了。”區景出言打斷衛毅道:“使君性情寬和,疏於檢攝,我等卻不可無尊卑之心。”

衛毅一臉不以爲然,不過他素來信服區景,也不做反駁。

兩人策馬直入中軍營壘,不久夷廖、錢博等人也相繼到達,衆將齊入中軍大帳,拜見張津。

張津在軍中數月,仍絳巾博帶,薰香誦經,像他這樣的人,怎能讓交州衆將感到信服?

張津坐在主位,環視帳中衆將,揚聲道:“諸君,劉景小兒不從王命,霸佔零、桂,與劉表乃一丘之貉,皆國之大賊也。今發兵而至,我等當同心一力,共討國賊,如能擊敗劉景,奪取零、桂,牧必當不吝獎賞。”

衆將皆默不作聲,劉景此番來勢洶洶,兵船甚盛,想要擊敗對方,談何容易?且出兵以來,張津就不斷給他們畫大餅,然而時至今日,他們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所獲卻寥寥無幾。

張津見衆將反應冷淡,不由大感惱火,這些粗鄙無知的交州蠻夷,目光短淺,只顧私利。心知必須要拿出切實的好處,才能驅使他們與劉景決一死戰。

張津先是爲衆將加官,原別部司馬皆升爲都、校尉,而原都、校尉則升任中郎將,並當衆做出承諾,若擊敗劉景,他會將零陵、桂陽二郡分給衆將。

衆將這才欣喜領命。

(本章完)

第544章 葛周第466章 射策(上)第250章 說服第132章 同席第405章 防疫第383章 李嚴第457章 飛矢第169章 奔襲第83章 預言第522章 變故第472章 失策第53章 道歉第181章 棄嬰第270章 醫所第402章 噩夢第541章 有望第78章 曬書第245章 巡視第110章 主簿第437章 薨第328章 許都第223章 習珍第183章 吏治第246章 名字第468章 射策(下)第249章 聞訊第135章 歸來第530章 仁義第51章 區雄第513章 斬當第99章 王彊第187章 袍鎧第35章 馬周第432章 獻計 (2)第322章 馬鞍第352章 尊卑第510章 計成第93章 墓祭第36章 劉瑍第145章 離開第206章 逃亡第162章 免役第545章 對策第353章第278章 射中第360章 獻計第261章第261章第164章 動手第282章 建言第114章 襄陽第126章 六禮第35章 馬周第83章 預言第247章 病逝第348章 南下第521章 傾出第361章 巨樓第442章 破局第213章 女誡第468章 射策(下)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09章 終抵第119章 內憂第64章 擒獲第116章 再見第215章 南下第239章 嚴法第265章 再勝第275章 交趾第27章 皓月第345章 騎兵第157章 仁和第255章 後續第19章 桓階第151章 全殲第301章 城破第455章 投降第171章 結束第319章 還禮第222章第7章 劍術書法第309章 終抵第322章 馬鞍第499章 縊殺第305章 內附第536章 邀請第431章 獻計第187章 袍鎧第179章 到來第283章 洪水第38章 諸葛玄第479章 蒼梧第315章 甘寧第403章 破城第342章 陷陣第219章 開戰第428章 突圍第68章 俠客行
第544章 葛周第466章 射策(上)第250章 說服第132章 同席第405章 防疫第383章 李嚴第457章 飛矢第169章 奔襲第83章 預言第522章 變故第472章 失策第53章 道歉第181章 棄嬰第270章 醫所第402章 噩夢第541章 有望第78章 曬書第245章 巡視第110章 主簿第437章 薨第328章 許都第223章 習珍第183章 吏治第246章 名字第468章 射策(下)第249章 聞訊第135章 歸來第530章 仁義第51章 區雄第513章 斬當第99章 王彊第187章 袍鎧第35章 馬周第432章 獻計 (2)第322章 馬鞍第352章 尊卑第510章 計成第93章 墓祭第36章 劉瑍第145章 離開第206章 逃亡第162章 免役第545章 對策第353章第278章 射中第360章 獻計第261章第261章第164章 動手第282章 建言第114章 襄陽第126章 六禮第35章 馬周第83章 預言第247章 病逝第348章 南下第521章 傾出第361章 巨樓第442章 破局第213章 女誡第468章 射策(下)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09章 終抵第119章 內憂第64章 擒獲第116章 再見第215章 南下第239章 嚴法第265章 再勝第275章 交趾第27章 皓月第345章 騎兵第157章 仁和第255章 後續第19章 桓階第151章 全殲第301章 城破第455章 投降第171章 結束第319章 還禮第222章第7章 劍術書法第309章 終抵第322章 馬鞍第499章 縊殺第305章 內附第536章 邀請第431章 獻計第187章 袍鎧第179章 到來第283章 洪水第38章 諸葛玄第479章 蒼梧第315章 甘寧第403章 破城第342章 陷陣第219章 開戰第428章 突圍第68章 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