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詔書

第529章 詔書

盛匡本就是揚州人,又曾在合肥擔任揚州刺史部主簿,別人或許不認識堂下這位天子使者,他卻是一眼就認出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九江名士劉曄。

劉曄不但以才智顯名,亦以膽勇著稱,其十三歲時,就奉母親臨終遺命,持刀入室手刃家奴,前些年更是於坐中擊殺天性驍勇,才力過人的淮南豪傑鄭寶,淮南士民,莫不震驚。

劉景對劉曄毫無防備,冒然上前,萬一劉曄暴起發難,左右救之不及,後果不堪設想。

儘管盛匡認爲以劉曄的聰明才智,應該不會在衆目睽睽之下,做出如此不智之舉,但古語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當年本朝中興名將岑彭、來歙,平荊州,定隴右,所向無前,威震天下,卻在進攻巴蜀時輕忽無備,疏於保護,死於刺客之手,前車之鑑,豈能不防?

“將軍,此人乃九江劉子揚!”

盛匡唯恐劉景不瞭解其人,三言兩句便揭開了劉曄的老底。

劉景恍然大悟,難怪盛匡表現得如此緊張,面對這樣一位表面看似人畜無害,實則武力驚人的狠角色,劉景雖少習擊劍,且多年來勤練不綴,但自料對上對方,卻也絕非其敵手。

接着劉景心中不免有些感慨,誰能想到,眼前這位深有膽勇智略的奇才,歷史上以漢室之支,躋身曹魏腹心,最後竟因揣摩上意,佞諛迎合,被人告發而發狂憂死,實在令人唏噓。

劉景還沒有什麼表示,倒是負責保護其安全的於徵大爲緊張,急招左右甲衛上前,欲解除劉曄腰間佩劍。

望見甲衛大步逼近,劉曄不禁勃然色變,按劍怒視之,大聲呵斥道:“我乃天子使者,代表國家而來,汝曹敢解我劍?!”

幾名甲衛被劉曄話語震懾住,全都頓步不前,不知所措。

劉景這時開口道:“不得對天使無禮,還不快快退下。”甲衛聞言,如蒙大赦,急忙退下。

接着劉景又一臉誠懇地對劉曄道:“士卒皆邊野粗鄙之人,不知禮法,還望天使勿怪。”

劉曄臉色稍霽,手掌鬆開劍柄,正容道:“曄在京師,素聞安南將軍身處江湖之遠,卻憂心社稷,志匡王室,常以康伯自處。”說到這,劉曄話鋒一轉道:“安南將軍既然有心效法康伯,做國家的藩屏,不僅要克己復禮,更要嚴於律下,免得日後荊楚將吏只知有安南將軍,而不知有國家。”

劉景笑容頓時僵在臉上。

爲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馬周大怒而起,瞪目喝道:“將軍北滅劉表,南誅張津,爲國家安定荊、交二州,功績著於天下,乃國之柱石,足可與曹司空比肩,豈是你一個小小書生可以非議的!”

馬周話音一落,衆將蜂擁而起,齊齊叱罵,唯恐落於人後。

見大堂內幾乎亂成了一鍋粥,劉景面露不悅之色,以劍撞地,發出“咚”的一聲悶響,衆將聞之,如聞軍令,齊齊止聲。

劉曄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吃驚於劉景的威重。

同時劉曄心裡也對曹操“先北後南”的戰略生出疑慮。

河北袁氏諸兒,以骨肉之親,而蕭牆於內,不足爲慮。

反而劉景英傑蓋世,盡有荊、交,今又窺視揚州,慨然有飲馬中國之志,這樣的大敵不盡早除之,日後必爲國家大害。

想到這裡,劉曄暗暗搖頭,曹操才智絕人,略不世出,又有荀彧、荀攸、郭嘉等智謀之士輔佐,豈會意識不到劉景的威脅。

只是袁紹死後,曹操幾乎投入自身全部資源用於攻略河北,如今眼看就要到了收穫的時候,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即使曹操知道劉景威脅巨大,一時也顧不得了,只能先平河北。

“自己能夠在曹公剿滅袁氏諸兒前,拖住劉景嗎?”

說實話,劉曄對此毫無信心,只能盡人事,安天命了。

劉曄收斂心神,手捧詔書,言道:“安南將軍劉景接詔。”

“臣劉景接詔。”劉景沒有行至劉曄身前,而是就地俯身下拜,堂中衆文武隨之轟然拜倒。

劉曄朗聲宣讀道:“策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安南將軍劉景,文武兼全,深執忠孝,平定荊、交,功效尤著……”

詔書全文數百字,無一字指責劉景擅啓兵釁,反而大誇其功績,畢竟天子、曹操的目的是穩住劉景,而不是激怒劉景。

詔書最後,才淺淺提了一句,稱國家委劉景以南方之任,今國家用兵北方,希望劉景能做出表率,罷兵止戈,相忍爲國。

劉景神情肅然,拜謝皇恩,於徵則代爲上前恭領詔書。

待劉景重新起身,劉曄方纔嘆道:“國家對安南將軍信任至此,真天下罕有也。”頓了頓,又道:“我之前入江東軍營,聽說將軍近日派兵襲取了廬陵郡。《春秋》之義:‘功在元帥,罪止首惡。’安南將軍以討伐孫賁之名,出兵豫章,今孫賁受戮,安南將軍爲何還要搶奪廬陵?”

“足下不知內情,切勿聽信吳人污衊之言。”劉景心中早有腹案,不慌不忙地回道:“我此次大發義軍,誅討無道,唯治罪孫賁一人,原本並沒有攻打廬陵的打算,奈何廬陵太守孫輔是非不分,助紂爲虐,與其兄孫賁互爲狼狽,從後偷襲我軍,真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攻滅孫賁後,乃興師問罪於孫輔。”

劉景佔領豫章、廬陵,已成定局,劉曄也不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而是問道:“眼下孫賁已死,安南將軍又得豫章、廬陵二郡,是否願遵國家之命,就此罷兵,返回荊州?”

劉景笑道:“若足下不來,我近日便準備大舉進攻彭澤吳軍大營,不過足下既然帶來了陛下、曹公詔信,我自然不會再冒然興兵,讓陛下、曹公爲難。”

劉曄聞言鬆了一口氣,他還真怕劉景不管不顧,繼續進兵。他才至揚州,尚未來得及整合勢力,此時根本無力干涉劉景。

(本章完)

第463章 三郡第125章 新野第189章 噩耗第40章 悲歌第188章 三年第268章 填塹第5章 虎頭第164章 動手第485章 誓師第208章 斬殺第478章 黃鐘第151章 全殲第77章 赤驥第427章 身當第220章 拍擊第108章 名望第173章 南下第460章 趙戩第383章 李嚴第529章 詔書第83章 預言第120章 茂才第481章 團圓第384章 招攬第245章 巡視第293章 奇策第430章 落幕第527章 有君第397章 攻城(1)第151章 全殲第517章 古樟第316章 禁酒第287章 自刎第188章 三年第303章 復仇第166章 崩潰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313章 隆中第33章 示衆第516章 夜取第110章 主簿第22章 交談第462章 郊迎第139章 於徵第267章 比箭第171章 結束第120章 茂才第527章 有君第277章 急報第112章 擔憂第97章 目的第420章 評價第296章 捷報第18章 劉蟠第19章 桓階第367章 跛馬第489章 太史慈第405章 防疫第251章 入主第276章 張津第76章 新左史第317章 祭祖第194章 羌笛第466章 射策(上)第361章 巨樓第513章 斬當第114章 襄陽第196章 招攬第110章 主簿第354章 屯田第539章 所求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136章 婚宴第505章 周鳳第545章 對策第359章 八月第9章 躬耕養客第275章 交趾第270章 醫所第42章 點評第14章 市井第296章 捷報第360章 獻計第503章 餓虎第209章 攻城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30章 陶觀第21章 未婚妻第186章 八月第415章 龐統第420章 評價第178章 來接第525章 劉曄第180章 回鄉第383章 李嚴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00章 兵臨第462章 郊迎第343章 斬將
第463章 三郡第125章 新野第189章 噩耗第40章 悲歌第188章 三年第268章 填塹第5章 虎頭第164章 動手第485章 誓師第208章 斬殺第478章 黃鐘第151章 全殲第77章 赤驥第427章 身當第220章 拍擊第108章 名望第173章 南下第460章 趙戩第383章 李嚴第529章 詔書第83章 預言第120章 茂才第481章 團圓第384章 招攬第245章 巡視第293章 奇策第430章 落幕第527章 有君第397章 攻城(1)第151章 全殲第517章 古樟第316章 禁酒第287章 自刎第188章 三年第303章 復仇第166章 崩潰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313章 隆中第33章 示衆第516章 夜取第110章 主簿第22章 交談第462章 郊迎第139章 於徵第267章 比箭第171章 結束第120章 茂才第527章 有君第277章 急報第112章 擔憂第97章 目的第420章 評價第296章 捷報第18章 劉蟠第19章 桓階第367章 跛馬第489章 太史慈第405章 防疫第251章 入主第276章 張津第76章 新左史第317章 祭祖第194章 羌笛第466章 射策(上)第361章 巨樓第513章 斬當第114章 襄陽第196章 招攬第110章 主簿第354章 屯田第539章 所求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136章 婚宴第505章 周鳳第545章 對策第359章 八月第9章 躬耕養客第275章 交趾第270章 醫所第42章 點評第14章 市井第296章 捷報第360章 獻計第503章 餓虎第209章 攻城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30章 陶觀第21章 未婚妻第186章 八月第415章 龐統第420章 評價第178章 來接第525章 劉曄第180章 回鄉第383章 李嚴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00章 兵臨第462章 郊迎第343章 斬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