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腫足

第8章 腫足

《春秋左傳》是儒家經典裡字數最多的著作,全文也只有不到二十萬字,而劉景又不是一個喜歡“咬文嚼字”的人,只有遇到實在難以理解的地方,纔會去看賈逹的註解。

所以他看書的進度非常快,不到十天時間就將《左傳》看完了,而後他又從書庫之中取出《史記》、《詩經》。

與此同時,三月走入了尾聲,時間悄然來到四月初夏。

隨着身體痊癒,劉景精力越來越旺盛,每天只睡三個時辰,剩下的大部分時間,他都用來練劍、讀書、寫字。

閒時教導弟妹,逗弄侄兒,日子過得悠閒又愜意,如果沒有繼母張氏不時跳出來添堵,那就更好了。

這天早晨,天空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長沙自入夏以來,天氣驟變,或雨或陰,幾無一日晴霽。

劉家六口圍坐着食案享用早餐,劉景一連喝了三碗米粥,他現在每日晨起跑步、練劍,早餐食量變得非常大。

而嫂子賴慈依舊沒什麼胃口,清麗的臉龐透着一股不健康的蒼白,雙脣似失去了養分的花瓣,看着實在讓人揪心。

察覺到劉景頻頻投來的視線,賴慈放下碗筷,先開口道:“仲達,你回來有一個月了吧?對日後有什麼打算?依嫂子之見,你還是儘快返回襄陽,繼續未完的學業。”

賴慈平時很少踏出房門,不怎麼關心外事,卻也知道季叔整日讀書不輟,非常刻苦,既然他有向學之心,就不該繼續留在家中虛耗光陰。

繼母張氏不動聲色地道:“漓姬,你當知道,最近家裡發生了這麼多事,積蓄早就用光了,哪還有餘錢供他繼續遊學。”

張氏明顯就是推託之言,然而以賴慈出自名門的家風,絕不會和君姑計較於區區錢財俗物,一雙美目轉回劉景身上,出言寬慰道:“仲達,錢財之事不用擔心,我房中還有一些金飾,拿去市中變賣,應該足夠你遊學之用。”

既然錢由賴慈來出,張氏自然沒有理由再反對,心想劉景離開了也好,最好永遠也別再回來。

劉景早就決定不回襄陽,因此婉言拒絕道:“多謝嫂子好意。兄長若尚在,我必不會推脫,而今我是家裡唯一的大丈夫,自當肩負起家庭重擔,徒留母親、嫂子、弟妹、侄兒在家,我就算離開了,又豈能放心?”

“阿兄,我也是大丈夫。”劉和不滿阿兄忽略自己,小聲抗議道。

“還有我、還有我……”五歲的劉羣仰着小臉,也跟着湊熱鬧。

賴慈摸了摸兒子光溜溜的頭,心憂道:“那你的學業怎麼辦?”

“我這次歸家,不是帶回了宋師的《周易注》嗎?即使重返襄陽,也學不到什麼新東西,還不如在家自習。我很欣賞王仲任學習的態度,王仲任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我讀書不求甚解。”

王仲任即王充,此人堪稱東漢百餘年來首屈一指的大儒,劉景拿自己和王充相提並論,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賴慈以爲劉景是故意寬慰於她,纔出此大言,輕嘆道:“仲達,既然你心裡已經有了決定,嫂子就不再勸你了。”

劉景正待張口,忽然察覺外間響動,扭頭望向門外,只見宋良一家五口,頂着濛濛細雨,互相攙扶着走來。

宋良與長子宋谷皆濃眉寬脣,相貌忠厚,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次子宋錦和幼女宋氏則面容清秀,更像其母。

宋氏一家來到廳堂門口,規規矩矩跪下,額頭抵地,宋妻周氏摟着次子、幼女,眼睛紅腫得厲害,顯然哭過一場。

劉景眉毛一揚,如今正是農忙之時,宋良父子三人本該早就出發了,發生了什麼事?他注意到一個細節,宋良行走時,好像一瘸一拐,加上宋氏一家一副“天塌了”的絕望表情,那肯定是發生了“天塌了”的大事。

劉景稍作聯想,就有了一個猜測,臉色慢慢凝重起來。

“大早上,哭什麼哭!”張氏明顯還是一頭霧水,所以顯得十分不耐,手一指宋良,喝道:“發生了什麼事?宋良,你說。”

賴慈將愛子劉羣抱在懷中,柔聲說道:“宋良,你在劉家前後服侍了十餘年,歷來勤勤懇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別在外面跪着了,有什麼事進來再說。”

“諾。謝主母。”宋良顫巍巍的應道。他今年不過四十歲出頭,正值壯年,此時卻如同一個遲暮的老人,幾乎是被妻兒一左一右架進門來。

張氏對於宋良如今的身體狀況大感意外,前些日他身體還很健康,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副鬼德行,忙問道:“宋良,你是不是得了什麼急症?”

宋良連頭都不敢擡起,對着地面悶聲道:“不瞞老主母,自打開春以來,小人便發覺左腿時常腫脹疼痛,初時還能忍忍,不耽誤下地務農,可日子久了,右腿也跟着腫起來,現在兩腿皆腫,連走路都難,小人怕是、怕是……得了腫足病。”

劉景暗暗嘆一口氣,他之前就已有所猜測,果然被他猜中了,宋良得了腫足,還是腫兩足,心道他可真是一個苦命的人啊。

腫足病是荊南地區流傳很廣的惡疾,一旦患上腫足病,就會徹底喪失勞動力,成爲一個廢人,嚴重一些甚至會威脅到生命。州郡對此病可謂深惡痛絕,因爲得了腫足便意味着免除賦、役,偏偏江南地區腫足病相當普遍。

繼母張氏一聽是腫足病,心裡立刻給宋良判了“死刑”,嘆氣道:“宋良,想來你也知道,腫足病無藥可救,你如今得了此病,再難下地,而家裡的田又需要人耕種,你說該如何是好?”

“這個……”宋良雙脣顫顫,不能作答。

劉家二百餘畝地皆是二百四十步的大畝,而勞力只有宋良和其長子宋谷二人,次子宋錦今年才十二歲,只能在旁邊打打下手,因此即便劉家養有兩頭水牛,也耕不完所有田地。

每年春耕之時,劉家都會額外拿出一筆錢糧,僱傭兩名幫傭,合四人二牛之力,才勉強可以把所有土地耕完。

原本張氏心裡還期盼着宋錦快點長大,這樣就能多出一個勞力,從而省下一筆錢糧。

萬萬沒想到宋良得了腫足病,變成了殘廢,目前只剩下長子宋谷一個壯丁,劉家卻要負擔宋良一家五份口糧,張氏商賈心性,怎能不計較明白。

長沙每天都有無數從北邊逃來的避難者,可以說最不缺的就是勞力,張氏決定將宋良一家趕走,再招一戶人家進門。

心思電轉間,張氏開口說道:“宋良,你莫怪我不近人情,我不是不想幫你,實在是無能爲力。你們回去收拾收拾,這就離開我家吧。”

宋良聞言如五雷轟頂,面若死灰,宋妻周氏則抱着幼女無助大哭。

宋家幼女是劉饒、劉羣的玩伴,一見宋氏小姑娘嚎哭,劉饒、劉羣姑侄也忍不住哭起來。

一時間堂內哭聲大作。

劉景從頭到尾一直冷眼旁觀,這時候一個想法逐漸成形,心裡權衡了一番,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便起身離席,對着張氏伏地拜道:“母親大人,請稍等,容兒子一言。

兄長走時,我正臥病在牀,不能親自扶棺送葬,這是我一生的遺憾。而在兄長喪事上,宋良父子出力甚多,如今兄長屍骨未寒,我們卻要將宋良一家逐出家門,我心裡實在很不安。”

嫂子賴慈聽得心有觸動,夫君一事上,宋良父子的確出了大力,便附和着道:“仲達言之有理,阿姑請三思。”

繼母張氏心裡暗恨,兩人一唱一和,將她至於何地?鐵青着臉問劉景:“你想做善人我不管,我只問你一句,家裡的田誰去耕種?你去嗎?”

“回母親大人,兒子願代宋良耕種。”

劉景此話一出,簡直是石破天驚,所有人都吃驚的看着他,一時間連哭聲都止住了。

(本章完)

第543章 刺孫第186章 八月第199章 撤離第536章 邀請第252章 週歲第176章 親耕第503章 餓虎第18章 劉蟠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2章 質書救鄰第66章 徙邊第287章 自刎第307章 談判第137章 洞房第282章 建言第517章 古樟第421章 三英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51章 全殲第527章 有君第17章 杜襲第210章第21章 未婚妻第245章 巡視第469章 重法第136章 婚宴第105章 八陣第81章 必須死第339章 出戰第112章 擔憂第436章 託孤第436章 託孤第96章 建安第191章 計議第262章 水戰(上)第538章 董和第452章 自白第301章 城破第48章 取字第171章 結束第60章 跋扈第318章 放歸第273章 攻城(上)第291章 召見第513章 斬當第215章 南下第438章 勸降第22章 交談第101章 招撫第152章 改名第341章 衝鋒第296章 捷報第529章 詔書第210章第187章 袍鎧第113章 啓程第400章 大雨第266章 兵臨第389章 戰死第504章 進兵第488章 柴桑第122章 贈文第77章 赤驥第24章 郡府第110章 主簿第438章 勸降第149章 要求第191章 計議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60章 跋扈第117章 清茶第18章 劉蟠第210章第74章 變化第55章 鄧瑗第140章 二年第203章 魄力第339章 出戰第467章 射策(中)第455章 投降第79章 命案第390章 責備第292章 救治第122章 贈文第60章 跋扈第247章 病逝第501章 彭虎第164章 動手第463章 三郡第398章 攻城(2)第45章 弩第357章 鄧芝第216章 取名第132章 同席第443章 韓暨第106章 調離第478章 黃鐘第274章 攻城(下)第432章 獻計 (2)第240章 說和
第543章 刺孫第186章 八月第199章 撤離第536章 邀請第252章 週歲第176章 親耕第503章 餓虎第18章 劉蟠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2章 質書救鄰第66章 徙邊第287章 自刎第307章 談判第137章 洞房第282章 建言第517章 古樟第421章 三英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51章 全殲第527章 有君第17章 杜襲第210章第21章 未婚妻第245章 巡視第469章 重法第136章 婚宴第105章 八陣第81章 必須死第339章 出戰第112章 擔憂第436章 託孤第436章 託孤第96章 建安第191章 計議第262章 水戰(上)第538章 董和第452章 自白第301章 城破第48章 取字第171章 結束第60章 跋扈第318章 放歸第273章 攻城(上)第291章 召見第513章 斬當第215章 南下第438章 勸降第22章 交談第101章 招撫第152章 改名第341章 衝鋒第296章 捷報第529章 詔書第210章第187章 袍鎧第113章 啓程第400章 大雨第266章 兵臨第389章 戰死第504章 進兵第488章 柴桑第122章 贈文第77章 赤驥第24章 郡府第110章 主簿第438章 勸降第149章 要求第191章 計議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60章 跋扈第117章 清茶第18章 劉蟠第210章第74章 變化第55章 鄧瑗第140章 二年第203章 魄力第339章 出戰第467章 射策(中)第455章 投降第79章 命案第390章 責備第292章 救治第122章 贈文第60章 跋扈第247章 病逝第501章 彭虎第164章 動手第463章 三郡第398章 攻城(2)第45章 弩第357章 鄧芝第216章 取名第132章 同席第443章 韓暨第106章 調離第478章 黃鐘第274章 攻城(下)第432章 獻計 (2)第240章 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