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城破

第301章 城破

桓階自知自己樹大招風,不敢躲在家族居地,以免連累族人,而今暫避於友人家中,外間知道他下落的,不超過三個人,宋麟是第四人。

在桓氏族人的帶領下,宋麟順利來到桓階的藏身之處。

桓階正站在友人家後庭一座四方高樓中,舉目遠眺,觀察城中形勢。其頭戴白色縑巾,褒衣博帶,面頰多髯須,弘雅而有氣度。當他得知宋麟是代表劉景而來,不禁大喜過望,不顧雙方身份差距,與之同席而坐。

宋麟一臉受寵若驚,他雖是臨湘大姓宋氏子弟,可這個身份對桓階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只有德行及才華出衆者,才能受到他的特別看重。宋麟知道自己是因爲代表劉景,纔有如此待遇,仍感到萬分榮幸,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事無鉅細,和盤托出。

期間桓階大部分時間都在傾聽,只是偶然問上一兩句,等到宋麟講完,桓階不由陷入沉默。

當年他承蒙孫堅看重,弱冠即被委以功曹之任,即使除去曾入京師雒陽爲尚書郎,以及遭逢父喪,爲父守孝三年,其擔任長沙功曹的時間,猶在十年以上。

功曹乃“郡府衆吏之率”,爲郡府“簡賢選能”是其職責,這麼多年來,桓階所見才俊不知凡幾,卻無一人可與劉景比肩,甚至連他本人,亦難望其項背。

劉景當年不及弱冠便出走臨湘,南下酃縣,割據百里之地,經營不過三載餘,在張羨病死,臨湘陷落之際,於酃縣城下全殲荊州舉國之兵,令劉表十年生聚,一統荊楚的願望徹底落空。

不可否認其中有天時相助,但桓階認爲更重要的卻是人謀。

劉景神智天授,機鑑先識,計慮如神,這樣的人,以一縣之地尚能縱橫湘、衡無敵,蒯越、蔡瑁等荊楚豪傑,非死即逃。若讓其據有荊南四郡,劉表怕是立刻就要惶惶不可終日了。劉表未來需要考慮的,將不再是奪取荊南,而是該如何保住荊北基業。

良久,桓階開口說道:“自臨湘城破,我等不願委身北方,唯有暫時隱伏。而今劉零陵繼府君之遺志,摧逆節於湘耒,追亡逐北,至於臨湘,我等心裡無時無刻不在期盼今日,自當竭盡所能,力助劉零陵收復臨湘。”

“桓君乃我長沙之望,登高一呼,臨湘士民,必爲景從。”宋麟喜道:“有桓君相助,我等收復臨湘,可謂易如反掌。”

宋麟這話雖有恭維的成分,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桓階確實有這樣的巨大影響力,他執掌長沙郡朝十載,提拔過的人數不勝數。

毫不誇張的說,他在臨湘士民中的威望之高,足以與張羨比肩。這也是劉表、韓玄迫切想要招攬他的原因。

桓階撫須而笑道:“足下這番話不免恭維過甚,不敢當。”旋即起身道:“事不宜遲,我這便聯絡城中的忠義之士。”

宋麟亦起身道:“城中諸大姓,就由在下奔走吧。”

桓階點頭稱好,兩人將此地定爲聯絡地點,便各自離去。

桓階首先返回全裡,這是他時隔近半年,首次回到家族。

他僅戴了一頂斗笠作爲掩飾,換做從前,他自然不敢如此明目張膽,不過如今劉景軍兵臨城下,他心中自然沒了顧忌。

不久後,他指派族中昆弟子侄,外出聯絡各方。

隨着時間的推移,臨湘城中各方勢力不斷匯聚到桓階麾下,他憑藉自己無人能及的威望,將城中諸多勢力捏合成一個整體。

當賊曹成績率領百餘吏士、門客加入,令桓階手中可以調動的兵力,終於突破了兩千大關。

夜幕降臨之時,桓階配合城外的劉景軍及區雄率領的臨湘大姓豪族聯軍,在城中發動舉事。

桓階自知己方人數看似不少,實則都是一羣烏合之衆,正面作戰,絕非衣甲齊備,武器精良的荊州軍對手。

因此,桓階讓成績、宋麟等人在城中四處流竄、放火,引發全城動亂,吸引荊州軍的注意,他則帶人伺機奪取臨湘的幾座城門,只要有一處得手,放劉景軍入城,此戰便再無懸念。

桓階等人的計劃遠談不上有多嚴密,不過荊州軍本就不得臨湘士民歡心,當前又頹勢難挽,敗局已定,自然是人心向背。

因此韓玄始終被矇在鼓裡,直到城中大亂,才後知後覺。

眼見城中火光處處,喊殺沖天,韓玄一時間憂急如焚,緊急調兵遣將,前往各處鎮壓叛亂。

只是“叛軍”根本不與荊州軍交戰,他們利用自己熟知地形的優勢,不斷變換位置,四處放火,完全牽着荊州軍的鼻子走。

當韓玄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將手中過半兵力投入到鎮壓叛亂的行動中,結果不僅沒能有效遏制叛亂,局勢反而越發敗壞。

隨後郡府失陷於賊手的消息傳來,令韓玄徹底死心,心裡僅存的最後一點勇氣,也失去了,扭頭對身旁的蒯祺道:“蒯掾,如今臨湘外有強敵,內有叛亂,已經守不住了,不如我們暫時退往北津城,與蔡軍師會合。”

蒯祺雖知臨湘難守,可沒想到連一天都守不住,心中不由唏噓不已,正要開口回話,城北忽然傳來震天般的歡呼聲,頃刻間,歡呼聲便傳遍城中各個角落。

韓玄、蒯祺大驚失色,得知北城門已失,再不敢拖延,立即率領士衆撤往西城牆,準備經由西門,北上與蔡瑁會合。

然而他們剛剛抵達西城牆,便看到了令他們絕望的一幕:蔡瑁竟然拋棄他們,獨自逃跑了。

王彊、劉祝雖然更看重臨湘,但也沒有忽視蔡瑁這位荊州水軍主帥,事先已分兵封鎖北津營塢。只是兩人此番北上,兵船本就不多,能夠用於封鎖水道的兵船就更少了,不說漏洞百出,卻也絕對談不上嚴密。

蔡瑁趁着臨湘大亂,藉着夜色掩護,率領麾下船艦一窩蜂殺出北津營塢,一路衝破劉景軍艦隊的封鎖,消失於夜幕中。

(本章完)

第476章 冬至第359章 八月第361章 巨樓第128章 甘寧第373章 盟約第274章 攻城(下)第474章 柤中第210章第132章 同席第244章 生子第44章 單程第523章 南下第205章 失望第24章 郡府第421章 三英第284章 澤國第379章 屈服第24章 郡府第71章 洗手第339章 出戰第46章 馬周第13章 張羨第493章 猝遇第166章 崩潰第437章 薨第53章 道歉第192章 開戰第385章 夷陵第110章 主簿第208章 斬殺第457章 飛矢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26章 六禮第85章 囚徒第495章 鐵樓第321章 瀏陽第263章 水戰(下)第76章 新左史第368章 江東第129章 雙戟第459章 焚橋第175章 授田第275章 交趾第452章 自白第48章 取字第173章 南下第303章 復仇第75章 百石第189章 噩耗第459章 焚橋第180章 回鄉第206章 逃亡第24章 郡府第222章第273章 攻城(上)第129章 雙戟第515章 不忠第133章 鄧芝第171章 結束第87章 請醫第493章 猝遇第101章 招撫第32章 求字第111章 歸來第406章 打擊第24章 郡府第10章 劉伯嗣第267章 比箭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28章 突圍第5章 虎頭第398章 攻城(2)第5章 虎頭第457章 飛矢第530章 仁義第543章 刺孫第450章 官學第89章 桃板第292章 救治第507章 占卜第29章 承諾第361章 巨樓第272章 魏延第515章 不忠第79章 命案第357章 鄧芝第400章 大雨第502章 選將第474章 柤中第124章 宴會第312章 心意第186章 八月第436章 託孤第491章 徐宗第319章 還禮第85章 囚徒第215章 南下第428章 突圍第300章 召集第91章 壁畫
第476章 冬至第359章 八月第361章 巨樓第128章 甘寧第373章 盟約第274章 攻城(下)第474章 柤中第210章第132章 同席第244章 生子第44章 單程第523章 南下第205章 失望第24章 郡府第421章 三英第284章 澤國第379章 屈服第24章 郡府第71章 洗手第339章 出戰第46章 馬周第13章 張羨第493章 猝遇第166章 崩潰第437章 薨第53章 道歉第192章 開戰第385章 夷陵第110章 主簿第208章 斬殺第457章 飛矢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26章 六禮第85章 囚徒第495章 鐵樓第321章 瀏陽第263章 水戰(下)第76章 新左史第368章 江東第129章 雙戟第459章 焚橋第175章 授田第275章 交趾第452章 自白第48章 取字第173章 南下第303章 復仇第75章 百石第189章 噩耗第459章 焚橋第180章 回鄉第206章 逃亡第24章 郡府第222章第273章 攻城(上)第129章 雙戟第515章 不忠第133章 鄧芝第171章 結束第87章 請醫第493章 猝遇第101章 招撫第32章 求字第111章 歸來第406章 打擊第24章 郡府第10章 劉伯嗣第267章 比箭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28章 突圍第5章 虎頭第398章 攻城(2)第5章 虎頭第457章 飛矢第530章 仁義第543章 刺孫第450章 官學第89章 桃板第292章 救治第507章 占卜第29章 承諾第361章 巨樓第272章 魏延第515章 不忠第79章 命案第357章 鄧芝第400章 大雨第502章 選將第474章 柤中第124章 宴會第312章 心意第186章 八月第436章 託孤第491章 徐宗第319章 還禮第85章 囚徒第215章 南下第428章 突圍第300章 召集第91章 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