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縣丞

第143章 縣丞

劉景的解釋也算合情合理,但劉蟠實在太瞭解自己的族弟了,一個心懷大志的人,會無故將自己“流放”到偏遠的酃縣?反正劉蟠死也不信。

“仲達,你神智天授,機鑑先識,過往預言無不應驗,我活了三十多年,也曾入朝爲官,天下才俊所見不知凡幾,卻從未見過能與你比肩的人。”

劉蟠隨後問出憋在心裡已久的問題:“仲達,你實話告訴我,你是不是不看好府君?”

劉景這次不再顧左右而言他,頷首道:“是,府君必敗。”

劉蟠忍不住說道:“仲達,你若能留下來輔佐府君……”

“我爲什麼要留下來輔佐他?”劉景直接出言打斷劉蟠的話。

劉蟠怔怔的看着劉景,這還是他首次見到劉景的另一面,野心勃勃,鋒芒畢露……

或者說,這纔是真實的他?只是之前一直隱藏在謙恭的外表下。

劉景目光如炬,直視劉蟠,一字一句道:“從兄,我等爲劉氏宗子,當心懷盪滌天下,復興漢室之志,豈能久居人下,受人驅使?”

劉蟠頓時陷入沉默,劉景是從什麼時候起有了這種志向的?

劉蟠仔細想了想,前年他執意要去市井爲吏便已有跡可循,因爲當時在幾乎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改初衷。

結果他在市井期間,廣施恩典、樹立威信、收攬豪俠、聚攏財貨、建造船隊、募養營兵……崛起之勢,令張羨、桓階隱隱感到不安,不得不將他調離市井。

這一刻,劉蟠心中真不知該喜還是該憂,劉景之志,既有可能令家族興旺發達,也有可能讓家族萬劫不復。

劉蟠如今代其父劉邕處理族中大小事務,和族長無異,不能不慎之又慎。

然而想想劉景一直以來的表現,絕對稱得上計慮如神,既然他一心要去酃縣,必定有自己的打算,劉蟠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臨湘爲他遮風擋雨,心中百轉千回,盡數化爲一句:“仲達,勉之……”

劉景從吏捨出來,離開前最後回頭看了一眼劉蟠,心頭暗暗一嘆,劉蟠家世、名聲、才能樣樣俱全,未必遜色桓階多少,可他卻沒能在史書上留下隻言片語,除了因病早逝,最大的可能是隨着張羨一同埋葬於臨湘。

劉景當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才和他說了這麼多,可現在看來效果似乎不太理想。

所幸還有時間,還有……

返家途中,不斷有熟悉或不熟悉的郡吏向他施禮恭賀,無論身份高低,劉景皆一一回禮。

回到吏舍,發現門外站着七八人,除了劉亮、於徵二人外,其餘多是市井舊部,見到他歸來,衆人齊齊拜道:“恭喜劉君、賀喜劉君,得舉孝廉,出爲縣宰……”

劉景忍不住笑道:“你們消息倒是夠靈通的。”

謝良瞥了嚴肅一眼,見他沒有開口的意思,說道:“關於劉君的消息,市中早已傳得沸沸揚揚,我等自然也聽說了,這才相約下職後,齊來向劉君道賀。”

劉景輕輕頷首,繼而推開院門,示意衆人入舍中敘話。

劉景與衆人閒聊片刻,目光瞥向下首正襟危坐的嚴肅,自從見面以來,他始終話語寥寥,且神情凝重,似有心事,便出言問道:“伯穆爲何進門以後一言不發,莫非心中有事?”

嚴肅聞言擡起頭,古拙的臉上猶疑盡去,抱拳說道:“劉君提攜之恩,在下沒齒難忘,常思無以回報,今聞劉君爲酃縣長,在下願追隨劉君,前往酃縣。”

劉景揚了揚眉毛,雖然是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說道:“酃縣距離臨湘超過七百里,往來多有不便,令母經張仲景醫治,擺脫病榻,可身體仍然虛弱多病,需要有人時時照顧,你若隨我前往酃縣……”

嚴肅說道:“《論語》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有妻、弟居家照顧家母,在下絕無後顧之憂。想必家母得知此事,也會支持在下的決定。”

劉景不禁感慨道:“既然伯穆決心棄職離家,追隨於我,我自當優待之。等到任命一下來,我便向府君請命,委伯穆以縣丞之位,與我共赴酃縣。”

相比於“擺設”一樣的郡丞,縣丞地位要高得多,因爲郡丞的職責僅僅是空泛的“掌佐守”,太守可以重用,也可以不用。

縣丞則不然,縣丞俸祿在二百石至四百石間,而不滿萬戶的縣長俸祿則是三百至五百石,二者相差不大,皆爲“長吏”。

縣丞的職責除了“佐令長”以外,明確提到“主刑獄囚徒。”“署文書。典知倉、獄。”

縣丞之於縣令長,並不完全是輔佐,更不是從屬關係,縣丞有資格獨立處理倉、獄等事。

謝良聽得眼睛都紅了,由吏入官,平民乃至寒門或許需要數代人的厚積薄發,才能做到,在劉景這裡,不過是一句話而已。

周圍一片羨慕下,嚴肅卻霍然色變,說道:“劉君這是何意?在下追隨劉君左右,豈是爲了官位?”

劉景一時間頗有些哭笑不得,不是他自誇,整個長沙,能容忍嚴肅的,恐怕只有自己。

劉景耐心解釋道:“酃縣地處三郡之間,內外多有不寧,我此番赴任,自當要安插親信之人。伯穆乃是獄吏出身,通曉法律,而縣丞‘主刑獄囚徒’,沒有人比你更適合這個位置了。”

嚴肅心知是自己反應過度了,深深一拜道:“在下言行失禮之處,請劉君恕罪。”

劉景笑道:“伯穆耿直不屈,這正是我欣賞的地方。”

嚴肅再拜道:“在下何德何能,被劉君另眼相看,屢作提拔,而今更是拔爲‘長吏’,在下真不知該如何才能報答。”

劉景緩緩說道:“酃縣形勢之複雜,絕非一時半會能夠說清,你如果能助我撫平酃縣內外,就算不辜負我對你的期許了。”

“諾。”嚴肅鄭重道:“在下必不負劉君之望。”

(本章完)

第428章 突圍第68章 俠客行第415章 龐統第159章 退讓第27章 皓月第143章 縣丞第111章 歸來第219章 開戰第411章 不義第97章 目的第360章 獻計第263章 水戰(下)第26章 市樓第356章 請婚第407章 烽火第486章 主力第111章 歸來第185章 許願第237章 監九縣第450章 官學第344章 中箭第18章 劉蟠第483章 定議第531章 放歸第116章 再見第216章 取名第10章 劉伯嗣第463章 三郡第521章 傾出第500章 敗慈第505章 周鳳第225章 勇悍第254章 突圍第6章 葛生第6章 葛生第62章 拔刃第62章 拔刃第527章 有君第19章 桓階第397章 攻城(1)第368章 江東第414章 託孤第531章 放歸第18章 劉蟠第357章 鄧芝第174章 滅族第286章 軍令第295章 召見第107章 轟動第537章 茂才第534章 歸心第214章 定計第255章 後續第270章 醫所第361章 巨樓第172章 出兵第38章 諸葛玄第473章 迴歸第362章 臨衝第533章 勸止第404章 赴死第512章 伏兵第46章 馬周第427章 身當第318章 放歸第48章 取字第322章 馬鞍第74章 變化第137章 洞房第439章 文聘第453章 攔路第116章 再見第298章 歸來第65章 後續第386章 面曹第14章 市井第13章 張羨第203章 魄力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06章 桃李第271章 火攻第330章 封拜第369章 出使第370章 同州第342章 陷陣第512章 伏兵第12章 質書救鄰第93章 墓祭第536章 邀請第246章 名字第35章 馬周第375章 返回第237章 監九縣第118章 劉表第516章 夜取第242章 三爵第39章 自負第505章 周鳳第412章 刺史
第428章 突圍第68章 俠客行第415章 龐統第159章 退讓第27章 皓月第143章 縣丞第111章 歸來第219章 開戰第411章 不義第97章 目的第360章 獻計第263章 水戰(下)第26章 市樓第356章 請婚第407章 烽火第486章 主力第111章 歸來第185章 許願第237章 監九縣第450章 官學第344章 中箭第18章 劉蟠第483章 定議第531章 放歸第116章 再見第216章 取名第10章 劉伯嗣第463章 三郡第521章 傾出第500章 敗慈第505章 周鳳第225章 勇悍第254章 突圍第6章 葛生第6章 葛生第62章 拔刃第62章 拔刃第527章 有君第19章 桓階第397章 攻城(1)第368章 江東第414章 託孤第531章 放歸第18章 劉蟠第357章 鄧芝第174章 滅族第286章 軍令第295章 召見第107章 轟動第537章 茂才第534章 歸心第214章 定計第255章 後續第270章 醫所第361章 巨樓第172章 出兵第38章 諸葛玄第473章 迴歸第362章 臨衝第533章 勸止第404章 赴死第512章 伏兵第46章 馬周第427章 身當第318章 放歸第48章 取字第322章 馬鞍第74章 變化第137章 洞房第439章 文聘第453章 攔路第116章 再見第298章 歸來第65章 後續第386章 面曹第14章 市井第13章 張羨第203章 魄力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06章 桃李第271章 火攻第330章 封拜第369章 出使第370章 同州第342章 陷陣第512章 伏兵第12章 質書救鄰第93章 墓祭第536章 邀請第246章 名字第35章 馬周第375章 返回第237章 監九縣第118章 劉表第516章 夜取第242章 三爵第39章 自負第505章 周鳳第412章 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