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慰問

第371章 慰問

臘月初的臨湘,天氣時陰時雨,既潮溼又陰冷,即便人們身上裹着內絮絲綿的復衣,以毛爲表的裘服,仍難擋刺骨的寒意。

“嗒、嗒、嗒……”

兩名頭戴赤幘,身着黑袍的雄壯騎吏,高舉旌旄,並排行於巷道。兩名導騎之後,是二十名手執棨戟的騎士。騎士之後,則是五十名持矛戟、刀楯、弓弩的步卒,分居兩側,將一輛皁蓋朱轓的華貴軺車護衛於中央。

軺車輪聲轆轆,碾過泥濘的道路,留下兩道深深的轍痕。

由上好豫章木製成的車廂,將冬雨隔絕在了車外,但車中依舊溼寒侵人,劉景、鄧瑗夫婦二人不得不借助懷爐驅寒。

二人此次出行,是因年關將近,慰問鰥寡孤獨。《禮記》曰:“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此四者,乃是天下間最窮苦無依者。

劉景前世便是公職人員,對此可謂是駕輕就熟。

而鄧瑗天性仁善,愛恤下民,早在酃縣之時,就常常跟隨劉景慰問窮苦。加之其執掌慈幼居多年,令長沙境內幾無啼飢之童,在長沙士民心中有着極高的地位。劉景曾和鄧瑗開玩笑說,百姓們愛戴她,更甚於自己。

軺車最終停於一棟簡陋低矮的茅草屋前,屋主人是一名年近六旬,患有腫足病的孤寡老人,其本有二子,卻先後戰死沙場,兒媳亦改嫁,十分孤苦可憐。

屋主人而今正束手站在家門口,神情既緊張又惶恐。

荊南百姓,只知劉景,不聞天子。

劉景親自登門慰問,若非有官吏事先告知,在門內束手而迎即可,他早就出門跪迎了。

屋主人甫一見到劉景、鄧瑗,未等二人走近,便迫不及待的下拜,依照官吏所教言道:“小、小人拜見將軍、夫人……”

劉景立即快步上前,將屋主人攙扶起來,道:“老翁年高,且腿部有疾,不必多禮。”接着緊緊握住其粗糙凍裂的手,一邊走進屋子,一邊噓寒問暖。

屋主人連感動帶激動,沒說幾句,就落下淚來。

劉景哀其孤苦,二子殉義,握手交談良久才起身離開,臨別之際,劉景贈以錢布、米肉、薪炭等,使屋主人免於飢寒之憂。

接下來劉景、鄧瑗又馬不停蹄走訪五六家,直至午後方歸。

劉景奔波大半日,略感疲憊,回到官舍,還沒來得及喝口茶,就接到了江東使者到來的消息。

劉景手指輕輕敲擊書案,一臉玩味,“才坐領江東不過一年半,這就開始躍躍欲試了嗎。”

孫權的目的,並不難猜。歷史證明了,孫權對荊州有着極大的野心,就算沒有劉景,他也會在不久之後舉兵攻打荊州。

雙方結盟,共同對付劉表,符合劉景的利益,他沒道理不答應,至於是否會引狼入室……

歷史上孫權多次領軍攻打江夏,雖然每次都能取得大勝,卻難以徹底覆滅黃祖。直到赤壁前夕,甘寧來投,將黃祖的底細全部泄露給孫權,孫權這才成功擊殺黃祖,但也沒能全取江夏。

歷時多年,數次興兵,卻只奪取江夏數縣之地,一方面說明了黃祖、劉表絕非易與之輩,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孫權的不濟。

當然,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每次孫權領軍出征,江東後院都會起火,山越、豪傑、黃巾……只要見有機可乘,馬上就會發動叛亂。

寶鼎年間(公元266年),當時東吳立國已近四十年,居然還被山越一路打到國都建業三十里處,簡直不可想象,江東內憂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劉景毫不擔心引狼入室,受後方掣肘,孫權根本打不下江夏,更勿提與其爭奪荊州。

退一萬步講,就算因爲有劉景這個變數,使孫權提前滅掉黃祖,佔領江夏,根基不穩的他在短期內也無力與劉景爭奪荊州。

不怕說句自大的話,或許等到自己擊敗劉表,全據荊州,孫權都未必能夠徹底整合江東五郡。

四日後,諸葛亮督統大軍歸來,其等自七月出徵武陵,耗時近半年,總算趕在年末歸來。

劉景親自出城相迎,看着葛巾素袍,卻甚有威儀的諸葛亮,劉景欣慰地笑了笑,他之所以不將諸葛亮留在身邊,而是派往武陵,便是存有歷練他的考慮。

而諸葛亮亦不負劉景的期望,破五溪蠻,正是出自他的計謀。

出於明年北伐劉表的考慮,在攻克武陵後,劉景下令暫緩對五溪蠻的圍剿,改爲以撫爲主。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完全停止軍事行動,九月,諸葛亮親率精銳及單日磾部,深入不毛,大破五溪蠻餘衆,並恢復義陵縣,前後不過八十日,即凱旋而歸。

義陵縣乃西漢武陵郡郡治,東漢初廢棄,併入辰陽縣。在原本的歷史中,直到唐高宗時期,纔在義陵原址建縣,諸葛亮將這一進程,生生提前了四百餘年。

劉景雖不知其中詳細,但在漢室風雨飄搖的時代,還能收復失地,無疑是一項非凡的壯舉。

此前族兄劉宗等人,私下都認爲劉景對諸葛亮恩寵過甚,心裡多有不滿,但劉景自認對諸葛亮的任用,還是比較謹慎的。

當年面對年僅二十二歲,仗策來投的鄧禹,光武帝劉秀立即就將其提拔成爲麾下第一人,鄧禹內則獻計進賢,外則領兵擊賊。次年,即二十三歲,便以將軍持節身份,督軍入關中,猶如高祖之韓信,當方面之任。

事後諸葛亮來看,劉秀當時明顯有些操之過急了,鄧禹雖深負才略,但到底太過年輕,經驗不足,難以應對關中錯中複雜的局面,以致最終功敗垂成。

有了鄧禹的前車之鑑,劉景雖深知諸葛亮才能絕世,卻也沒有像劉秀那樣拔苗助長。

諸葛亮去年來投,劉景讓其隨軍南下征討張津,接觸並熟悉軍務。今年初成立安遠將軍府,拜其爲軍師,參與荊南政事。七月出兵武陵,以其爲督軍,並初掌兵,成績斐然。此番從武陵撤軍,以其督萬餘水、步軍,積累統帥大軍的經驗。

可以說諸葛亮每步都走得極穩,劉景堅信照這樣按部就班的走下去,不用幾年,諸葛亮即可輔佐他內治民事,外平天下。

(本章完)

第378章 策反第343章 斬將第62章 拔刃第184章 七夕第65章 後續第395章 悲涼第203章 魄力第223章 習珍第444章 東曹掾第432章 獻計 (2)第26章 市樓第422章 出陣第525章 劉曄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24章 入陣第206章 逃亡第377章 再孕第298章 歸來第252章 週歲第255章 後續第400章 大雨第413章 潘濬第214章 定計第41章 吟詩第365章 劉備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88章 三年第490章 盡出第87章 請醫第108章 名望第384章 招攬第434章 伏擊第267章 比箭第442章 破局第249章 聞訊第383章 李嚴第86章 醉鄉居第523章 南下第157章 仁和第18章 劉蟠第86章 醉鄉居第46章 馬周第96章 建安第74章 變化第22章 交談第215章 南下第30章 陶觀第366章 歎服第374章 圍攻第392章 落幕第7章 劍術書法第442章 破局第428章 突圍第475章 妹夫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54章 縣舍第212章 寫信第226章 死第534章 歸心第164章 動手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23章 赴宴第21章 未婚妻第102章 劉修第156章 邀請第70章 攤牌第166章 崩潰第85章 囚徒第466章 射策(上)第512章 伏兵第152章 改名第171章 結束第45章 弩第328章 許都第489章 太史慈第105章 八陣第305章 內附第490章 盡出第339章 出戰第36章 劉瑍第359章 八月第346章 青綬第103章 營壘第446章 入城第247章 病逝第456章 房陵第425章 中箭第63章 突襲第330章 封拜第306章 遣使第278章 射中第277章 急報第493章 猝遇第52章 歸家第380章 津鄉第368章 江東第491章 徐宗第515章 不忠第518章 海昏第51章 區雄
第378章 策反第343章 斬將第62章 拔刃第184章 七夕第65章 後續第395章 悲涼第203章 魄力第223章 習珍第444章 東曹掾第432章 獻計 (2)第26章 市樓第422章 出陣第525章 劉曄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24章 入陣第206章 逃亡第377章 再孕第298章 歸來第252章 週歲第255章 後續第400章 大雨第413章 潘濬第214章 定計第41章 吟詩第365章 劉備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88章 三年第490章 盡出第87章 請醫第108章 名望第384章 招攬第434章 伏擊第267章 比箭第442章 破局第249章 聞訊第383章 李嚴第86章 醉鄉居第523章 南下第157章 仁和第18章 劉蟠第86章 醉鄉居第46章 馬周第96章 建安第74章 變化第22章 交談第215章 南下第30章 陶觀第366章 歎服第374章 圍攻第392章 落幕第7章 劍術書法第442章 破局第428章 突圍第475章 妹夫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54章 縣舍第212章 寫信第226章 死第534章 歸心第164章 動手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23章 赴宴第21章 未婚妻第102章 劉修第156章 邀請第70章 攤牌第166章 崩潰第85章 囚徒第466章 射策(上)第512章 伏兵第152章 改名第171章 結束第45章 弩第328章 許都第489章 太史慈第105章 八陣第305章 內附第490章 盡出第339章 出戰第36章 劉瑍第359章 八月第346章 青綬第103章 營壘第446章 入城第247章 病逝第456章 房陵第425章 中箭第63章 突襲第330章 封拜第306章 遣使第278章 射中第277章 急報第493章 猝遇第52章 歸家第380章 津鄉第368章 江東第491章 徐宗第515章 不忠第518章 海昏第51章 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