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烽火

第407章 烽火

江陵位居荊州之中,其北據襄陽,南控長沙,東連江夏,西扼三峽,乃是荊州的絕對核心與戰略樞紐。

江陵一失,襄陽等於是直接暴露在劉景軍的兵鋒下,加上劉表吐血病倒,這時候,哪怕是身處底層的販夫走卒,也能看出荊州怕是要變天了。身處上層的荊州文武及南北士庶,自然不會看不出,他們因各自利益不同,進而分裂成三大陣營。

首先是死硬派,治中龐季,主簿蒯良早在劉表單騎入荊州時,便開始追隨左右,定下君臣之義,時至今日,早已密不可分,休慼與共,乃死硬派的代表。

三大陣營,死硬派人數是最多的,劉表坐擁荊楚十餘載,提拔了不知多少文吏武臣,客將劉備,亦屬於這個陣營。

其次是騎牆派,別駕劉先即爲騎牆派的代表,他是荊南零陵人,和劉景算半個老鄉,一直以來都非常欣賞劉景,其族中子侄輩,很多也已投入劉景麾下。劉先不會背叛劉表,但也不抗拒劉景,所以近來變得格外沉默。

最後是三大陣營人數最少的,談不上投降派,充其量只能算暗通款曲派,偷偷寫幾封信,表達一下對劉景的敬仰之心。畢竟劉景現在雖然得勢,但只要劉表還沒死,事情就仍有變數。

自打進入七月以來,劉景幾乎每天都能收到來自襄陽的書信,當然,除了老師宋忠,及王粲等寥寥數人的書信外,其餘大部分來信,都是通過諸葛亮、徐庶、李嚴等人之手,轉交於他。

正是這一封封書信,襄陽對劉景來說,已經再無秘密可言,當他得知劉表吐血病倒,恨不得立刻北上,趁其病、要其命。

奈何攻打江陵,士卒死傷高達八千之巨,已經超過了總兵力的四分之一,加上江陵瘟疫肆虐,目前他暫時無力進軍襄陽。

不過他也不會拖得太久,他準備花一到兩個月時間,重新補充兵力,並控制住疫情,而後即刻北上,以免讓劉表緩過氣來。

…………

交州,鬱林郡。

布山乃鬱林郡郡治,週迴七裡餘,以夯土爲牆,開六門,北、東、南三面環江,西面鑿塹,可謂有山川之險,易守難攻。

一名黑袍騎士一路飛馳出布山北城門,手擎旌旄,大喝道:“府君行郡,行人迴避……”

衆多行人,不管是束髮短襦的漢人,抑或椎髻裸足的蠻夷,聞言莫不退往道旁,伏於地上。

鐘響磬鳴之中,一輛輛彩飾蓋斗的安車,在甲士的護衛下緩緩駛出城門,整支出行車隊前後計有九輛安車,甲士三百餘人。

九輛安車之中,尤以第四輛尺寸最大,裝飾最奢華,漢制:“公卿以下至縣三百石長導從,置門下五吏、賊曹、督盜賊功曹,皆帶劍,三車導。”第四輛車中,自然便是鬱林太守王彊。

王彊安車左右兩側,不但有衆多甲士護衛,亦有緹騎執杖舉扇,笳簫鼓吹,排場之大,即便是劉景見了恐怕也要自嘆不如。

王彊商賈出身,的確喜愛奢華,但他之所以這般高調張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當初劉宗攻佔鬱林郡,只是憑藉大軍強行壓下了不服,並沒有真正掌握鬱林郡。

王彊接管鬱林郡後,劉宗率軍北返,鬱林諸縣頃刻間大亂,王彊靠着自帶的千餘部曲,打壓、拉攏、離間並用,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才徹底平息各地的叛亂。

鬱林地處邊荒,莫說質野不訓的蠻夷,就算是漢人,也往往性情兇悍,不畏官吏,王彊高調張揚行事,也是爲了震懾不軌。

車駕出北門,沿泿水而行,王彊於車中遙望泿水兩岸,見原野中青蔥林立,如從篁密,此作物便是甘蔗。蔗從庶,凡草木皆爲正生,唯有蔗側生,因此名蔗,又因其汁甘美,稱爲甘蔗。

去年初,他在出發南下時,劉景特意叮囑,讓他在鬱林境內廣種甘蔗,並傳授製糖之法。

王彊雖然心有疑慮,但到任後卻立刻着手種植甘蔗,只是隨後各地的叛亂,分走了他大部分的精力,兼且又是第一次種植,爲謹慎起見,只種了數百畝。

去年在收穫甘蔗,併成功製出甘美無比的蔗糖,王彊曾是商賈,豈能意識不到蔗糖隱藏的巨大利益,今年毫不猶豫將甘蔗的種植規模擴大了數倍。

就在王彊於泿水間巡視蔗林之際,忽然聽見有人疾聲大呼道:“烽火、烽火……”

王彊心中一驚,急忙望向車外,果然見到西方冒起沖天黑煙。

他入主鬱林郡已經一年有餘,期間平定叛亂,招撫蠻夷,威望日高,便不再甘於布山以東。

今年春時,當他知道劉景準備率軍北伐劉表,張津肯定不會放過這等良機,當即便派人進駐布山以西四五百里外的領方、安廣二縣,設烽火臺,以備張津。

如今烽火起,必然是張津殺來了。

王彊性情陰鷙,城府極深,一向喜怒不形於色,見左右神情驚恐,不知所措,沉聲呵斥道:“敵人尚在數百里外,如此慌張,成何體統?”繼而解下腰間佩劍,交給一名親衛,道:“再有大聲喧囂者,持此劍斬之!”

“諾。”親衛皆劍領命。

左右心中凜然,無不噤若寒蟬,王彊爲人強狠,不僅對敵人狠,對自己人也狠,若有人敢違背其意,絕對有死無生。

親衛手持王彊佩劍,縱馬於車隊間,所過之處,風平浪止。

見車隊恢復井然,王彊不禁冷哼一聲,又對另一名親衛道:“速去烽火臺,引火傳訊。”

“諾。”

不一刻,布山烽火起,不久中溜烽火起、桂林烽火起、潭中烽火起……桂陽郡烽火起……長沙郡烽火起……

烽火以炬置於孤山頭,皆綠江相望,或五十里,或三十里,寇至則舉以相告,一夕可行萬里。

歷史上孫權合暮舉烽於南郡夷陵,鼓三竟,橫跨荊、揚二州,直達吳郡。

王彊舉烽於鬱林布山,亦是當日即橫跨交、荊二州,直達江陵。

(本章完)

第83章 預言第455章 投降第318章 放歸第399章 攻城(3)第120章 茂才第236章 看清第451章 水鏡第395章 悲涼第75章 百石第223章 習珍第67章 掌權第222章第489章 太史慈第14章 市井第516章 夜取第354章 屯田第85章 囚徒第117章 清茶第269章 地突第101章 招撫第187章 袍鎧第447章 高義第44章 單程第340章 部督第447章 高義第370章 同州第281章 面見第176章 親耕第223章 習珍第330章 封拜第208章 斬殺第43章 荊蠻第434章 伏擊第378章 策反第194章 羌笛第447章 高義第403章 破城第488章 柴桑第193章 耒陽第269章 地突第400章 大雨第381章 江陵第527章 有君第318章 放歸第71章 洗手第472章 失策第337章 同符第341章 衝鋒第437章 薨第279章 連雨第353章第253章 戰死第256章 說客第473章 迴歸第326章 相遇第311章 吐血第140章 二年第92章 先賢第430章 落幕第134章 流淚第72章 偷長第72章 偷長第442章 破局第513章 斬當第484章 丹陽第304章 北上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84章 澤國第320章 來投第448章 下馬威第478章 黃鐘第102章 劉修第220章 拍擊第497章 來投第398章 攻城(2)第194章 羌笛第103章 營壘第355章 立春第29章 承諾第343章 斬將第374章 圍攻第536章 邀請第233章 圊溷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50章 說服第301章 城破第88章 臘月第172章 出兵第30章 陶觀第462章 郊迎第249章 聞訊第19章 桓階第400章 大雨第35章 馬周第257章 爭執第35章 馬周第389章 戰死第432章 獻計 (2)第394章 夜襲第120章 茂才
第83章 預言第455章 投降第318章 放歸第399章 攻城(3)第120章 茂才第236章 看清第451章 水鏡第395章 悲涼第75章 百石第223章 習珍第67章 掌權第222章第489章 太史慈第14章 市井第516章 夜取第354章 屯田第85章 囚徒第117章 清茶第269章 地突第101章 招撫第187章 袍鎧第447章 高義第44章 單程第340章 部督第447章 高義第370章 同州第281章 面見第176章 親耕第223章 習珍第330章 封拜第208章 斬殺第43章 荊蠻第434章 伏擊第378章 策反第194章 羌笛第447章 高義第403章 破城第488章 柴桑第193章 耒陽第269章 地突第400章 大雨第381章 江陵第527章 有君第318章 放歸第71章 洗手第472章 失策第337章 同符第341章 衝鋒第437章 薨第279章 連雨第353章第253章 戰死第256章 說客第473章 迴歸第326章 相遇第311章 吐血第140章 二年第92章 先賢第430章 落幕第134章 流淚第72章 偷長第72章 偷長第442章 破局第513章 斬當第484章 丹陽第304章 北上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84章 澤國第320章 來投第448章 下馬威第478章 黃鐘第102章 劉修第220章 拍擊第497章 來投第398章 攻城(2)第194章 羌笛第103章 營壘第355章 立春第29章 承諾第343章 斬將第374章 圍攻第536章 邀請第233章 圊溷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50章 說服第301章 城破第88章 臘月第172章 出兵第30章 陶觀第462章 郊迎第249章 聞訊第19章 桓階第400章 大雨第35章 馬周第257章 爭執第35章 馬周第389章 戰死第432章 獻計 (2)第394章 夜襲第120章 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