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猝遇

徐宗領了劉景的命令,從軍營中出來,直趨柴桑城下。

隨着徐宗的到來,柴桑東城外的荊州軍接到指令,隨即停止向護城河中傾倒土石,雙方弓弩也因此變得稀落下來。

徐宗遙望柴桑城頭,暗暗一嘆,他知道勸降不僅沒有成功的希望,反而有遭到羞辱的風險。

徐宗作爲名士,非常愛惜羽毛,自是不願受辱,可他一介降臣,劉景又是親自出迎,又是煮茶接待,可謂禮遇有加,劉景既然親自開口讓他勸降柴桑守軍,他又哪有拒絕的餘地,就算再不情願,也只能捏着鼻子應下。

徐宗站在城下,深吸一口氣,縱聲道:“吾乃彭澤長徐宗,徐校尉可在?請出來答話……”

柴桑城頭聽聞喊話的是彭澤縣長徐宗,頓時引起一陣騷動,柴桑與彭澤一左一右,互成掎角之勢,如今還沒正式開打,彭澤就已失守,衆人豈能不驚。

徐盛剛好正在東城巡視,聞訊第一時間趕到城牆上,見果然是徐宗本人,哪還不知彭澤已經失陷於敵手,一時間驚怒交加。

荊州軍之前已派兵駐守柴桑南面的廬山,如今又奪取柴桑東面的彭澤,加之舟軍封鎖水道,柴桑這下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城。

只聽徐宗喊話道:“徐校尉,孫豫章縱容賊寇侵擾長沙,非無辜也,今劉安南興義師,討無道,不願多造殺戮,此次只討孫豫章一人,只要不助紂爲虐,俱不問罪。徐校尉非孫豫章將,不受其祿,何必爲其效死……”

徐盛直接打斷他的話,出言嘲諷道:“足下受討逆(孫策)、討虜(孫權)之祿,又爲何棄主從賊?現在更是主動爲塗毒家鄉的敵人做說客,上對不起東主之恩,下對不起百姓之望,難道足下就真的不懼江東士民的非議嗎?”

徐宗被徐盛懟得滿面通紅,啞口無言,半晌纔再度開口道:“徐校尉困守孤城,而援兵難救,終究擋不住劉安南兵鋒,不如早降,劉安南必厚遇足下……”

徐盛不爲所動,慷慨言道:“我本流人,孫討虜卻不以我卑微,引爲親信,授以爪牙之任,劉安南即便以千金、萬戶侯許我,亦不及孫討虜知遇之恩!”

“柴桑城池嚴固,兵精糧足,旬月之內,縱然十萬之衆齊攻,也休想踏進城池一步,旬月之後,孫討虜援兵必至,屆時柴桑危局自解,楚賊反有傾覆之險。望足下轉告劉景,不如就此退軍,不然待江東大軍四面合集,那時再想走就走不了了。”說到最後,徐盛倒反勸起徐宗來。

見徐盛油鹽不進,徐宗轉而向城上的吏士喊道:“徐校尉貪慕官爵,所以有拼死抵抗之心,諸君不過從附之人,沒道理跟着他往火坑裡挑,自尋死路……”

接着徐宗又許諾道:“諸君若能開城獻降,劉安南必不吝重賞,官爵錢帛,唾手可得。”

徐盛環顧左右,將士雖無異動,不過徐宗的話終究對士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徐盛心知不能再任由徐宗以言語擾亂軍心,大笑道:“我柴桑將士,但有死鬥之意,而無苟且之心,足下就不必多費口舌了,退去吧。”

看到徐宗仍不肯退走,徐盛厲聲道:“我敬足下名望,纔沒有動用手段驅逐,現已仁至義盡,足下如果繼續喋喋不休,亂我軍心,就別怪我不講情面了!”

言訖,徐盛示意左右張弓拔弩,對準徐宗。

徐宗心裡何曾想留在這裡自取其辱,他自問已盡心盡力,奈何徐盛意志堅決,不爲所動,怪不得他,當即返回向劉景覆命。

劉景本就沒指望徐宗能夠成功,自然也就談不上失望,繼續按部就班的填平護城河,修造攻城戰具,爲大軍攻城做準備。

接下來三天,皆是如此,城東、城南護城河已被填充近半,再有五六日即可完全抹平。

攻城戰具方面,除八座臨衝(攻城塔)尚未完工外,其餘器械皆已初具規模。

而在劉景抵達柴桑的第五天,終於有江東軍前來增援柴桑。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太史慈,他在收到荊州軍進犯柴桑的消息後,迅速集結兵力,而後三天急行軍二百里趕到廬山附近。

太史慈止步於廬山,他也想一口氣衝到柴桑城下,然而荊州軍已先一步在廬山險要處佈防,他若不管不顧,直往柴桑,必被荊州軍截斷後路,到時就不是他救柴桑,而是要柴桑救他了。

由於彭蠡湖已經完全落入荊州軍的掌握,隨時可以從水上發動突襲,太史慈謹慎的命人在遠離彭蠡湖的地方紮營,當然了,也不能離太遠,免得取水不便。

太史慈則自將十餘騎,外出偵查敵情。

巧的是韓廣亦率數十騎出巡,雙方於廬山下猝然相遇。

太史慈一眼就認出了對面敵將,正是劉景麾下大將韓廣,因爲他實在太好辨認了,一般領兵之人都不敢乘白馬,以免成爲衆矢之的,他偏偏反其道而行,騎一匹渾身如雪,無一絲雜色的白色駿馬,只要不是瞎子,都能認出他是“白馬將軍”韓廣。

韓廣雖沒認出太史慈,但也猜到了,能這麼快趕來救援柴桑的,只有駐守海昏的太史慈。

而且此人不但身姿魁偉,不似南人,還有着一部長達尺餘,又濃又密的連髯長鬚,聽說太史慈就是“美鬚髯”,由此韓廣推論出,此人必是太史慈無疑。

韓廣絕非心慈手軟之人,當初追隨楊定,在長安中不知殺了多少名士豪傑,連公卿都手刃過。對於太史慈,韓廣毫無惺惺相惜之意,只欲除之而後快,暗中取下三百斤強弓,搭箭便射。

只聽“嘣”的一聲弦響,箭矢瞬間彈射而出,疾如流星一般,直奔太史慈而來。

太史慈大驚,他萬萬沒有想到,像韓廣這樣享有盛名的勇士,居然一聲不響,出手偷襲。

太史慈在馬上剛做出躲避動作,箭矢便已飛至身前,不過韓廣這一箭並非沖人,而是衝着馬來的,馬胸立時被射個正着。

第89章 桃板第367章 跛馬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80章 投靠第501章 彭虎第432章 獻計 (2)第275章 交趾第181章 棄嬰第172章 出兵第373章 盟約第237章 監九縣第339章 出戰第434章 伏擊第264章 突襲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03章 營壘第175章 授田第311章 吐血第414章 託孤第453章 攔路第443章 韓暨第22章 交談第361章 巨樓第119章 內憂第525章 劉曄第60章 跋扈第97章 目的第375章 返回第29章 承諾第376章 出征第79章 命案第125章 新野第362章 臨衝第371章 慰問第149章 要求第468章 射策(下)第456章 房陵第532章 用意第26章 市樓第305章 內附第513章 斬當第326章 相遇第250章 說服第491章 徐宗第477章 要求第244章 生子第170章 斬首第436章 託孤第460章 趙戩第490章 盡出第474章 柤中第308章 遺願第196章 招攬第213章 女誡第103章 營壘第167章 收穫第103章 營壘第273章 攻城(上)第492章 名士第300章 召集第171章 結束第156章 邀請第482章 預言第333章第445章 薦才第359章 八月第211章 計劃第181章 棄嬰第462章 郊迎第231章 勸降第228章 斬首第441章 大罵第425章 中箭第364章 使者第40章 悲歌第110章 主簿第196章 招攬第241章 蔣琬第141章 酃縣第269章 地突第113章 啓程第415章 龐統第43章 荊蠻第138章 徵辟第318章 放歸第471章 官爵第148章 警鼓第483章 定議第292章 救治第438章 勸降第9章 躬耕養客第474章 柤中第454章 委蛇第438章 勸降第483章 定議第415章 龐統第99章 王彊第145章 離開第240章 說和第430章 落幕
第89章 桃板第367章 跛馬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80章 投靠第501章 彭虎第432章 獻計 (2)第275章 交趾第181章 棄嬰第172章 出兵第373章 盟約第237章 監九縣第339章 出戰第434章 伏擊第264章 突襲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03章 營壘第175章 授田第311章 吐血第414章 託孤第453章 攔路第443章 韓暨第22章 交談第361章 巨樓第119章 內憂第525章 劉曄第60章 跋扈第97章 目的第375章 返回第29章 承諾第376章 出征第79章 命案第125章 新野第362章 臨衝第371章 慰問第149章 要求第468章 射策(下)第456章 房陵第532章 用意第26章 市樓第305章 內附第513章 斬當第326章 相遇第250章 說服第491章 徐宗第477章 要求第244章 生子第170章 斬首第436章 託孤第460章 趙戩第490章 盡出第474章 柤中第308章 遺願第196章 招攬第213章 女誡第103章 營壘第167章 收穫第103章 營壘第273章 攻城(上)第492章 名士第300章 召集第171章 結束第156章 邀請第482章 預言第333章第445章 薦才第359章 八月第211章 計劃第181章 棄嬰第462章 郊迎第231章 勸降第228章 斬首第441章 大罵第425章 中箭第364章 使者第40章 悲歌第110章 主簿第196章 招攬第241章 蔣琬第141章 酃縣第269章 地突第113章 啓程第415章 龐統第43章 荊蠻第138章 徵辟第318章 放歸第471章 官爵第148章 警鼓第483章 定議第292章 救治第438章 勸降第9章 躬耕養客第474章 柤中第454章 委蛇第438章 勸降第483章 定議第415章 龐統第99章 王彊第145章 離開第240章 說和第430章 落幕